一、壯劇《螺絲姑娘》的取材由來
《螺絲姑娘》取材于流傳在富寧縣一帶的壯族民間傳說,有一年春天壯族趕“隴端”螺絲姑娘趁阿甲在普廳河上打魚時,私自出水面來與阿甲相見,互相傾訴衷情,產生愛慕,后來結成情侶,相親相愛,共享百年。富州土司殘暴貪色,無惡不作,已有妻妾十三房而不滿足,見螺絲姑娘美麗出眾,妄想霸占為他的第十四房太太。螺絲姑娘堅決不答應,土司便施展陰謀詭計,出了“織布”、“造酒”、“養豬”、“稱頭”等幾道難題,企圖難倒螺絲姑娘。哪知,螺絲姑娘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的解決了這幾個難題。狡猾的土司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又用“螞蟻穿鼻子”、“灰搓繩子”、“顏色染山”等難題來要挾螺絲姑娘,并要她在一天之內做完。螺絲姑娘在眾鄉親的幫助下,又巧妙的做完了這三件事,使土司的陰謀全部落空。于是,土司惱羞成怒,兇相畢露,要動武搶走螺絲姑娘。螺絲姑娘忍無可忍,搬來普廳河水,淹沒了土司府衙,淹死了吃人害人、欺壓壯族人民的土司。從此,她與阿甲和鄉親們自由幸福的生活在壯鄉。
《螺絲姑娘》以螺絲姑娘和青年漁民阿甲的愛情為主線,從“為與阿甲來會面,離宮出水到人間”開始,通過她與啊甲從相見到相愛再到結婚,土司從誘婚到逼婚再到搶婚,中間穿插了趕“隴端”、賀新婚、出難題、斗智謀,一直到后來搬來普廳河水淹死土司等一系列重要的情節,來展開戲劇矛盾沖突,掀起戲劇高潮。謳歌了壯族男女青年的自由愛情,鞭撻了封建土司制度的落后和野蠻,揭露了土司的愚蠢和貪婪。
二、《螺絲姑娘》的民族特色
《螺絲姑娘》具有十分濃厚的民族特色。如戲的第一場,選取了壯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隴端”(又稱“風流街”)為背景,展示了“年年春天三月三,普廳河上鬧聲喧,河東哥哥河西妹,隴端街上來相見”風情畫卷。讓觀眾在輕松愉快中領略了“這一旁姑娘舞花傘,一旁小伙彈三弦。一船跟著一船走,歌聲笑聲費滿天”的歡快熱烈的場面。這就是富寧縣一帶壯族人民趕“隴端街”的真實寫照,先聲奪人,她新鮮活潑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給人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
該劇從布景的設置、道具的運用、舞蹈以及壯族民歌的穿插等方面,都充滿了壯族人民濃郁的生活氣息。如第一場普廳河風光,青山綠水,翠竹搖曳,木棉花紅。那些打著花傘,戴著篾帽,吹著木葉,彈著三弦,唱著山歌的壯族男女青年游弋在青山綠水之間,使人有了“人在畫中,畫在人中”的美感。又如第二場阿甲家的竹屋、竹桌、竹凳、木缸等,就是壯家日常生活中使用之物,給人以真實、樸素、美觀、大方的感覺。第四次戲中把壯族地區廣為流傳的“手巾舞”、“碗舞”、“花棍舞”、“丟花包”以及“酒歌”、“郎恒山歌”、“天保山歌”等穿插運用,表現了壯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點,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使人尤感親切,美不勝收。該劇的民族風格從頭至尾貫穿始終,既“通俗”又“典雅”,既“新鮮”又“樸實”,真可謂“雅”、“俗”共賞,是一首如歌如畫的民族詩。
《螺絲姑娘》成功地塑造了螺絲姑娘和阿甲等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在戲劇矛盾沖突和動作發展中展示人物性格。螺絲姑娘對人間生活的向往,對貧苦漁民阿甲的真摯的愛情,體現了壯族青年對自由愛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她不畏強權,不怕淫威,敢于當眾揭露土司的丑惡嘴臉,與土司斗智斗勇,最后搬來普廳河水淹死土司,體現了壯族勞動婦女敢于反抗封建壓迫的本色。在封建社會里,壯族勞動婦女被壓迫在社會的最低層,她們受壓迫、受奴役、受歧視,說話不敢大聲,走路不敢抬頭,婚嫁被叫做“賣”,過著逆來順受的凄苦生活。螺絲姑娘勇敢反抗土司的行動,正是千百萬壯族勞動婦女的光輝典范,她斗爭取得的勝利,是舊時代廣大壯族勞動婦女與封建統治階級不屈不撓斗爭的結晶。螺絲姑娘聰明、機智,是壯族人民智慧的化身。當土司屢設難題,妄圖馴服螺絲姑娘時,她憑著聰明、機智的才華,巧妙的解決難題,使土司作繭自縛,狼狽不堪。如土司要她稱他的頭有幾斤的時候,觀眾不為她擔驚受怕。螺絲姑娘神情自若地接過秤桿,出現了下面這個精彩的場面:“螺絲姑娘(唱)不用稱來不用稱,老爺人頭有一斤。土 司(白)??!老爺的人頭才一斤?你胡說!螺絲姑娘(接唱)老爺若是不相信,砍下頭來稱一稱。 ”這樣的幾句唱詞、對話,恰當的表現了螺絲姑娘的聰明、智慧和土司的橫蠻、愚蠢,令人拍手叫絕。
緊接著,狡猾的土司又要螺絲姑娘在一天之內,辦完“螞蟻穿鼻子”、“灰搓繩子”、“染山”這三件難事,并自以為是,量定這三件事神仙也辦不成。螺絲姑娘在眾鄉親的幫助下,又巧妙的全部辦完。 “繩子抹豬油,要粘螞蟻一大串”,“用火燒草繩,草盡火熄繩不變”,“燒山、砍山,砍的一半現黃土,燒得一半成焦炭”。土司膛目結舌,氣得眼睛翻白。
阿甲是個貧苦的孤兒,他勤勞,大家都在“隴端”街上歡娛之時,他卻為了生計,在普廳河上打魚,以求換取衣食。他勇敢,看見土司追趕民女,他怒火滿腔,“土司在追民女,我前去看看! ”于是撐船迎上,“用槳將土司的船一戳,螺絲姑娘在一戳,土司跌入水中。 ”他善良,四面撒網打不著魚,都打著同一個螺絲殼時,他內心有了新的發現:“這個螺絲真不錯,金光閃閃映水波,拿回家去陪伴我,聽我吹葉和唱歌。 ”他的身上具有壯族青年勤勞、勇敢、善良的美德。在后來螺絲姑娘與土司的幾次斗爭之中,他都敢挺身而出,成了螺絲姑娘的得力助手。他忠于感情,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他與螺絲姑娘的情感,像桃花一樣的鮮艷火紅,像扁桃一樣的香甜可人,像芭蕉一樣的從頭到尾一條心。體現了壯族青年誠實、樸素的情懷。
對土司這樣的反派人物,劇本只用“老爺生性愛風流”和“老爺只有老婆十三個,還要三個才滿兩桌”,以及“好哇!辦喜事都不請老爺我? ”這短短的幾句話,再加上后來出難題等,活生生的刻畫出了土司好色、橫蠻、陰險、狡詐、貪婪的嘴臉。
《螺絲姑娘》繼承了壯族民間文化的優秀傳統,保持了傳統的基本風格,又經過重新創造,有了新的發展,使古老的民間傳說煥發出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