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遼寧鼓樂的變化變遷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遼寧鼓樂的變化變遷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2023-10-20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社會進程下遼寧鼓樂發展探究
【前言 1.1】鼓吹樂文化的歷時性與共時性體現
【1.2】遼寧鼓樂的歷史與現狀
【第二章】遼寧鼓樂的社會維系
【第三章】遼寧鼓樂的個人體驗
【結論/參考文獻】遼寧鼓樂的變化變遷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論

一個具有歷史悠久的古老樂種--遼寧鼓樂,經世代傳承流傳至今天,其音樂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遼寧鼓樂的時代變遷是傳統音樂因素與“現代”音樂因素互纏、整合的文化重構。在人類進入現代化和世界體系的歷史進程后,各種地域性、民族性相對獨立的文化形態也因文化接觸、涵化而發生了大規模的急劇變遷。

一、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社會形態和文化形態發生了轉變。其主要原因和影響歸納如下:第一,中國社會由自然形態的農耕社會向現代化的工業文化社會轉變,使傳統音樂的生態環境發生根本性改變;第二,西方音樂及理論的傳入,使中國音樂的傳統由過去的民族化向中西交流與融合開放化的改變;第三,新媒體的并生,使音樂傳承方式由傳統的口耳相傳向以音像制品、廣播、電視、網絡為媒介的間接傳承的變化。

二、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處于共時性與歷時性的變遷,是不同時期本土與外來音樂文化因素相互調適、交融、及自身發展而引起的種種變遷。歷時性與共時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共時性會隨時變成歷時性,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往往是遼寧鼓樂瞬間共時定格。當我們透過時空的隧道,諦視它的變遷時,它就不單是一種音樂文化的傳承,而是與其文化空間的整體文化事象密切相關。

三、對于很多人類學者來說,“變遷指的是一個族群在與其他族群的接觸過程中,引進新的觀念以及行為的新方式,造成傳統較之觀念與傳統行為方式的改變?!雹倜防飦喣返娜匮芯磕J疥U述:“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形成什么樣的聲音。沒有關于音樂的觀念,行為不可能產生;沒有行為,音樂聲音也不能產生。音樂的概念指導人們的行為,這些行為產生音樂產品,而音樂產品反過來又影響人們的觀念。產品若成功,有關音樂的觀念就被加強,行為被再現,音樂的產品再度產生;反之,人們若對產品持否定態度,觀念與行為都會發生變化,從而產生出不同的產品?!雹诳v觀鼓樂發展脈絡,鼓樂藝人的觀念、行為和聲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遼寧鼓樂的變遷。

梅里亞姆對“觀念”這樣解釋“每種音樂體系都由一系列觀念預示,他們是音樂融入全體社會活動,并將其闡釋和定位為種種生命現象中的一種。這種觀念決定著音樂的實踐與表演,以及樂音的產生?!雹鬯?,對于遼寧鼓樂而言,音樂“觀念”的形成是極為復雜的,老藝人認為遼寧鼓樂依附民俗之中,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表演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民間信仰儀式活動奏樂?,F在新藝人發生了轉變,雖然仍依附于民俗之中,但隨著喪葬的不斷改革及信仰的減弱,它的程式性也有所削弱;功能逐漸轉向娛樂;音樂形式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鼓吹樂;“樂班”這個詞也逐漸被“藝術團”所代替等等。面臨時代的變遷,老藝人不敢舍舊、新藝人唯恐失新,也許這就是項陽先生所言的“當傳統遭遇現代”④。

世界正朝著高科技、信息化、全球化迅猛發展,進入到了一個知識性和學習型的社會時代以及“后喻文化時代”①。為何迎合市場的需要,老藝人不得不向年輕人學習流行歌曲的演奏,為了傳播自己傳統的技巧,老藝人不得不向年輕人學習如何在網絡上上傳視頻等等。如果說“過去存在若干長者,憑著在特定的文化系統中日積月累的經驗而比青年們知道得多。但今天卻不再如此”.②“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代能象今天的年輕一代經歷這林林總總的變化,同樣也沒有任何一代能象他們這樣了解、經歷和吸收在他們眼前發生的如此迅猛的社會變革”.

四、可以說,任何時代都存在社會和文化的變遷。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總體趨勢來看,任何國家、民族、群體的文化無不處于產生、發展、改變、消褪的進程之中。從結構主義的視角來看,社會是一個不斷結構與解構的過程。結構功能主義認為:“社會是具有一定結構或組織化手段的系統,社會的各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關聯,并對社會整體發揮著必要的功能。整體是以平衡的狀態存在著,任何部分的變化都會趨于新的平衡?!雹苓@種調整是確保遼寧鼓樂存活在時空之中的必要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愈發認識到“路”的重要性,修路脫貧漸成社會共識。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都興起一股修路熱潮,城里修水泥路,鄉里修碎石路,那個時候,老百姓都堅信“路通財通”.隨著一條條交錯縱橫公路的通車,一張張無形的文化之網,也隨之鋪進了田野村莊。在我們興奮于走進遠山近野的便捷的同時,也應意識到公路的暢通把傳統文化自我保護的地界攻破。

五、在非物質音樂文化遺產保護中,局內人和局外人對其文化保護的認知是有所不同的。局外人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認為傳統音樂文化遺產是國家的寶貴文化財富,是需要花精力與資金保護的精神財富與文化軟實力,是實現偉大“中國夢”基礎;局內人則從更為實際的立場出發,將音樂視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獲得經濟來源的重要途徑。因此,局外人認為音樂文化事象應保持“原生態”,不能進行時代性的包裝;局內人則唯恐被時代所淘汰,盼望換上時尚的新衣,走進大城市,登上炫麗的舞臺。局內人認為“傳承人”的評判及認定是為了確保項目的有效傳承和“非遺”項目保護的有效資助,并不是救濟;而局內人則將其視為能夠帶來經濟利益的聲望和改善生活的有效方式。我們應設身處地于傳承主體的生存角度去思考音樂文化遺產存在的根源和能夠持續發展的條件。如果局外人不了解傳承主體對其項目的認知,不了解其項目對民間藝人究竟意味著什么,就很難調動起藝人們的主觀能動性,那么保護也僅僅是局部的,消亡也近在咫尺。

內特爾將音樂變遷視為是一種過程:“傳統的放棄、枯竭、保存、多樣性、再引入、夸張、諷刺意味、融合、西方化、現代化?!雹葸|寧鼓樂的現狀正如不斷的演化出各種變奏的主題逐漸延伸開去,亦是過去社會變遷等因素的結果,亦是未來變遷的開端;無論它內部如何變異,仍保留著它吐故納新的過程。此外,21世紀是一個繁花似錦的時代,各種音樂形式層出不窮,在音樂產業快速變遷,多種數碼音樂與互聯網音樂產品更迭換代環境下,我們不禁擔憂:豐富多樣的傳統音樂有可能在全球信息化巨流的沖擊下被稀釋。因此,我們應不斷提升文化自覺,正確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持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①態度,不被單一文化所吞噬。

參考文獻

1.【后晉】劉呴:《舊唐書》,中華書局,2000 年。

2.【唐】魏征:《隋書》,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 年。

3.【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文學古籍刊行社出版,1955 年。

4.【遠】脫脫等撰:《宋史》,中華書局,2000 年。

5.張正治:《嗩吶曲集》,音樂出版社,1956 年。

6.李來璋:《東北鼓吹樂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 年。

7.《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器樂曲集成·遼寧卷》,中國 ISBN 中心,1996 年。

8.李潤中:《盤錦民間鼓樂》,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年。

9.喬建中 薛藝兵主編:《民間鼓吹樂研究--首屆中國民間鼓吹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山東友誼出版社,1999 版。

10.黃翔鵬:《傳統是一條河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年。

11.伍國棟:《民族音樂學概論》,人民音樂出版,1997 年。

12.張振濤:《吹破平靜--晉北鼓樂的傳統與變遷》,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 年。

13.遼寧省群眾文藝館:《遼寧鼓吹樂論文集》,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年。

14.轉引楊蔭瀏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年版,第 113 頁。

1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詞典編輯室:《中國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年。

16.博特樂圖《胡爾奇:科爾沁地方傳統中的說唱藝人及其音樂》,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年。

17.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編:《遼寧省志文化志》,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年。

18.丁世良 趙放主編:《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東北卷,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 年。

19.鐘敬文:《民俗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年。

20.趙沨 趙宋光:《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 年。

21.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年。

22.王銘銘:《想像的異邦--社會與文化人類學散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頁。

23.項陽:《當傳統遭遇現代》,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年。

24.管建華:《音樂人類學導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年。

25.劉再生:《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年。

26.費孝通:《美國與美國人》,北京,三聯出版社,1985 年。

27.【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著,張祖建譯,《結構人類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

28.【美】梅里亞姆著:穆謙譯 陳銘道校,《音樂人類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年。

29.【美】瑪格麗特·米德著:周曉虹 周怡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年。

30.【美】布魯諾·內特爾著:《民族音樂學研究 31 個理論和概念》,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 年。

31.賈瑞祥:《遼寧鼓吹樂》,(中國音樂),1989 年,第 1 期。

32.李來璋:《東北的鼓吹樂》,(中國音樂),1995 年第 3 期。

33.喬建中:《后集成時代的中國民間音樂--關于 55 分民間音樂現狀調查報告的報告》,中國音樂學 2000 年第 3 期。

34.劉再生:《傳統的音樂和音樂的傳統--論傳統音樂的時空觀》,(音樂藝術),2000 年,第 1 期。

35.鄭襄祖:《“開皇樂議”中的是是非非及其他》,(中國音樂學)2001 年第 4 期。

36.【加】蒂莫西·賴斯,湯亞汀編譯:《關于重建民族音樂學》,(中國音樂學),1991 年,第 4 期。

37.費孝通:《反思·對話·文化自覺》,(北京大學學報)1997 年第 3 期。

38.孫豪:《<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集成>編撰始末及意義》博士論文。

致 謝

韶華易逝,光陰荏苒。研究生三年的學習生活匆匆而逝,如白駒過隙。在碩士學位論文定稿之際,三年的研究生學習生活也即將畫上句話。遙想入學之時,還歷歷在目,不禁感嘆光陰似箭。然而,艱辛而快樂的求學之路,也給我留下難以忘懷的溫暖和幸福。在此,謹向三年來陪我一起走過,給予我關心和幫助的良師益友及親人們,致以最真誠的謝意!

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林林教授。他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豁達瀟灑的言行舉止,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做學位論文一年的時光中,從論文的選題、框架的調整、內容的增刪、行文的潤色,乃至具體格式的規范等方面,都投入了導師大量的精力,提出了很多極具價值的建議意見,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幫助,讓我領會到了一個真正學者所應具有的風采以及治學為人的道理。同時,在論文的完成過程中,楊久盛教授在田野調查、研究方法、資料搜集整理等方面也給予我悉心的指導和幫助,楊教授一心教書育人,以學術研究為樂趣,是一個讀書、做學問的快活人,無不讓人心生敬仰,在此一并衷心感謝!

感謝我的家人,你們永遠是我最大的財富。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的最無私、最偉大的愛,你們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不斷努力的原動力,是我力量的源泉。

感謝我的同窗好友--丁藝媛、陸雯,謝謝你們平日里對我關心和幫助,與你們一起的日子我終生難忘。為了理想,我們每個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祝福我們在以后的人生中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