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音樂教育對人全面成長的價值探究
【第一章】音樂教育促進個人發展的作用探析緒論
【第二章】音樂教育的本質及特征
【第三章】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精神本質
【第四章】音樂教育的作用
【結語/參考文獻】人的全面發展中音樂教育的功能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依據
人的本質及其自身的發展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主題,也幾乎是當今世界哲學人文理論領域核心問題。社會的發展在本質上就是人的發展這一論斷,應該是長期以來尤其是我國思想理論界的共識。特別是本世紀以來追求和平與發展以及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在人的主體的控制下,出現了環境問題、生態問題、能源問題、氣候問題等等人的生存危機問題,此外,還有核問題、恐怖主義及各種傳統非傳統安全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集中表現為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的本質沖突問題。這實質就是人的生存與發展的問題,或者進一步說是可能根本上背離了人的真實本性的問題。這種失落了人的經濟社會等的發展,不能不與哲學上一度存在的對人的本性的片面抽象的理解有關。
事實上,關于世界和平發展的主題,關于和諧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綜合發展、平衡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等,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考量與跟進,也必須依賴于哲學等思想理論上的人性方面的真實探討,需要社會發展理論推進帶來的社會整體意識的覺醒。
"拿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來說,今日的科學技術應該認為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發展程度,愈是如此他就愈需要對自己做恰當的估價、愈需要正確的導向??茖W和技術一向都是由人的需要導向、沿著滿足社會需要的方向發展的,什么是人的真正需要,什么是社會的真正需要,特別是什么才是人作為人的那種真實需要,這是科學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他需要有關人的學科尤其是哲學來回答的。"既然,社會的發展絕不能背離人的自身本質的發展需要。關于在世界現代性的背景下,中國當代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是否存在著精神信仰的缺失,是否存在社會整體人道的失衡的,是否存在以往的哲學有關人的本性問題的研究相對滯后于時代的狀況有關,這些都需要哲學人文社科界在今天的背景下進行深入的探討 .
在這樣的一種相關于人性問題思考與理解的大主題里,因為其顯為人知的復雜性,就需要多領域多學科的系統性關注和研究。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種存在。這幾乎是以往的哲學人文理論的同感。"人是哲學的奧秘",這是我國著名哲學家高清海先生在半個多世紀的研究中得出的思想結論,并在此基點上創立了他的類哲學理論。這一成果,如今已成為人文社科領域關于"人"的研究的最重要的思想資源之一。
如何理解人性,提升人性的高度,使人作為人的尊嚴而存在著,人的本性,即人的生命的自由本性,就不能不成為我們理解的切入點。而音樂和人是有著內在性關聯的,是基于人的超越本性之上的一種有機性的關聯。音樂的本性和人的本性都屬于自由的本性,這種形上本質的內在關聯,是音樂能夠作用于人的生命,升華人的生命境界,提高人的優美感崇高感,從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性的尊嚴的存在和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本質所在。
本文的核心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人,人的真實本性方面的理解:
1、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主題,實現了由物( 自在自然 )到人(自自為存在)的主題轉換。
2、人是自身歷史的生成過程,實現了由抽象觀念形態(人的自然現存)到具體生活狀態(人的歷史現實)的轉變。
3、人的真正的本性是實踐,實踐是人的超越性本質,實踐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實踐是人的自我否定性統一,人在實踐活動中實現了自身的本質歷史的生成、展開、實現的過程。正是基于實踐的上述本性,因而,人的本性就是自由的。
4、人的自由本性的發展經歷了群體本位、個體本位、自由自覺的類本位三個相對具體的歷史發展階段或歷史存在形態,也是這三種形態的否定性統一的展開過程。
5、類存在,作為人的自由自覺的存在狀態,是人的未來狀態;作為哲學的根本內容,也是哲學的未來的存在形態。
二、音樂教育作用方面的理解:
音樂和人是有著內在性關聯的,是基于人的超越本性之上的一種有機性的關聯。音樂的本性和人的本性都屬于自由的本性,這種形上本質的內在關聯,是音樂能夠作用于人的生命,升華人的生命境界,提高人的優美感崇高感,從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性的尊嚴的存在和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本質所在。
音樂在人性價值上作用于人的生活。
音樂提升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音樂幫助人從物的本能欲求的支配下解放出來,走向自由自覺的人性自身。
音樂通過改變人而改變世界,世界將因此而變得和平和諧。
音樂追求和諧,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解,和諧是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身本質統一即一體化,進入天人合一 的價值生命存在。
音樂走向人性,使人成為人。
1.2 研究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思想大解放帶來了人文思想領域的繁榮,再加上發展帶來的人、自然、社會各方面的矛盾沖突,人性方面的研究,在我國,可以說不僅是過去和現在,伴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甚至遙遠的未來,毫無疑問,都將是一切問題中的問題。
人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古今中外最為豐富,可以說這是伴隨著人的成長的古老問題,早于任何學科,主要集中反映在哲學的發展中。古代希臘和中國先秦至今,西方從傳說中的斯芬克斯之謎,到阿波羅神廟,經過中世紀文藝復興和近代思想啟蒙運動,到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海德格爾等以來,我國孔孟老莊經宋明理學到新儒學再到新文化運動等至今,文獻資源浩繁。在我們今天,特別是上世紀 80 年代思想解放以來,哲學學術界開始突破了僵化的教條主義的禁錮和束縛,突出的是,關于人性問題的研究,成果更是驚人。尤其是以高清海先生為代表的"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及其后來的"類哲學"理論,具有獨創性思想內容,特別是他的"類哲學"思想,更具有原創性的意義。這一內容,不僅在我國,是當今世界范圍內對人性論研究方面的最大突破,因而也是對馬克思哲學發展。高清海先生在全部哲學史研究的基礎上,特別地吸收了近代哲學尤其是黑格爾、費爾巴哈的人的理解,在馬克思實踐觀基礎上,提出了"種生命"(物種生存方式:完全依賴于自然的存在,被自然所規定)與"類生命"(人的生存方式:超越或突破了物種的生命方式,不直接依賴自然,而是依賴于自身的活動,即在自然中與自然互動--自身支配自身的生命活動,也叫自由自覺的活動 )的劃分的分析觀點,進而把人的本質定性為"類生命"的性質,提出了"二重生命"觀點的矛盾性質的學說,其基本內涵是:人的生命包含著動物的本能性質,同時包含著否定或超越動物生命的性質。前者是欲望本能,后者是意識意志;前者是潛能,后者是價值;前者是現存(尚未實現),后者是現實(已經實現);前者是自在自然,后者是自為自由。二者的相互關系是:本能的方面是基礎前提(有生有死的有限性),意識的方面是價值性質追求(無限性)。超越自然本能是第一次否定而獲取價值意義,回到自然是第二次否定是自我反省以充實意義。因此"類生命"屬于自我生成的否定之否定的歷史發展進程。高清海先生的"類"理論對人的本性的理解,是建立在人的實踐本性基礎上的社會發展學說,他在分析批判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等抽象的人性觀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并發展了馬克思的人的自身歷史發展的三形態學說。
在三十多年的人性問題的探討中,音樂教育與人的關系問題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對我思考音樂教育在提升人的作用的問題上提供了參考。
第一,從音樂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入手,研究其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意義。
吳建華在《淺談音樂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中指出,音樂教育作為一種以聽覺藝術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形式,在滿足人們娛樂和審美需要的同時,對人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內容包括:音樂教育能陶冶人們道德情操,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張偉在《淺談音樂教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與意義》中也強調,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加強的,是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通過長期的音樂熏陶,使學生性情、精神、氣質以及思想意識、思維方式發生變化,使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音樂教育,啟迪學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優良品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和集體主義精神,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這就說明,音樂教育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從音樂教育的推動、促進作用入手,研究其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意義。
黑格爾指出:"社會和國家的目的在于使人類的潛能以及一切個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發展和表現。
張業茂在《音樂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一文中就明確的闡述了音樂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內容包括:音樂教育促進人的類特性的發展,促進人的個性的發展,促進人的社會特性的實現。并強調音樂教育是以人為起點的,同時也是以人為目的的教育形式,在和諧社會建立,促進人自身的全面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已有研究成果的一定分析后發現,音樂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得到了學術界普遍關注,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研究視角上都有著一定的局限,基本上是從單一視角分析研究音樂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影響,缺乏多角度的綜合分析;在音樂教育對人的影響上也都偏重于現場直接的影響,對長遠潛在的熏陶作用分析不夠;在音樂教育對人全面發展的實現路徑上比較局限于一點或者幾點,沒有寬闊的路徑探索視角。因此,本文立足系統全面的探索視角探索音樂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及價值。
1.3 論文框架與創新之處
(1)論文框架。
本文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闡述音樂教育的本質和音樂教育的特征是什么。音樂教育是以音樂審美藝術為核心的教育形式。它是一種藝術教育,屬于美育教育的范疇,是我國教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有主體性、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和實踐性五方面特征。第二部分寫的是音樂教育的育人的作用:音樂教育能陶冶人的道德情操;音樂教育對非邏輯性思維的誘導作用;音樂教育對智力有著不可估量的開啟作用,能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教育促進情感體驗升華以豐富人的精神生活,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在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壓力下,人們的精神負擔大大加重,持續緊張的學習、工作和各種消極情緒的積累難免對人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建立在美感基礎上的各種音樂活動能夠培養人的超越感。人們需要音樂,因為音樂是自由的。第三部分闡述了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歷史淵源及內涵和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教育路徑。最后一部分闡述了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音樂教育促進人的類特性的發展;音樂教育促進人的個性的發展;音樂教育促進人的社會特性的發展。
(2)創新之處。
本文選題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的理論為落腳點,從對音樂及音樂教育的本質的理解入手,以"音樂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的問題,來展開全部內容的。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索研究,更加完善對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理解和把握。著重闡述了音樂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中有新意之處在于,強調了音樂的本質與人的本質,音樂教育的本質與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是具有內在統一性的,即是由人的實踐本性所規定的。音樂教育的作用,實質是人的超生命的形而上的自由本性的內在本質的要求。
1.4 研究方法
(1)充分的文獻研究:人的性質與發展問題,是幾乎貫穿人類思想史永恒的主題,迄今,已經形成并積累了大量的文獻,對這些文獻的理解和研究是寫作的前提。
(2)堅持歷史與邏輯、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原則 .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的一個恒久話題,因此,有必要首先對其進行思想上的歷史考察,同時還要對其進行實踐上的探索和經驗教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