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音樂教育對人全面成長的價值探究
【第一章】音樂教育促進個人發展的作用探析緒論
【第二章】音樂教育的本質及特征
【第三章】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精神本質
【第四章】音樂教育的作用
【結語/參考文獻】人的全面發展中音樂教育的功能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2 章 音樂教育的本質及特征
2.1 音樂教育的本質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呢?是以音樂藝術和審美藝術為核心的教育形式。
它是一種藝術教育,屬于美育教育的范疇,是我國教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教育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在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中,一方面具有教育功能,與學校的智育、體育一樣,是受教育者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系統性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關于這一點,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過很多精辟的論述。18 世紀,德國著名思想家席勒就明確指出:"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后之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盡可能的和諧。"一方面呢,音樂教育也有自己的功能和用途。它以音樂審美活動為核心,通過音樂審美教育的藝術喚醒學生,培養受教育者感覺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智力和心理、身體健康得到全面的發展。
2.2 音樂教育的特征
音樂教育的本質和特征是分不開的。本質是大自然固有的規律,特征是外在性質的表現。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主體、形象、情感、愉悅、實踐性的基本特征。
2.2.1 音樂教育的主體性
音樂藝術具有主體性特點,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復制和模仿,而是融入了表演主體和創作主體等情感。音樂教育具有主體性特點,一方面是,音樂教育不僅要適應人的對真理的追求,讓人的情感得以在家庭倫理、興趣的認識了解、理想的憧憬與審美的體驗中獲得極大的滿足。由于自己的選擇得到了實施,個體的需要得到了滿足,人們感受不到總體在控制、主宰,而是個體主動尋找建立總體,人便產生了自主的優越感和幸福感。
另一方面,音樂教育具有鮮明的主體性特征,在所有音樂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參與和實踐的主體,這就決定了,學生不是簡單的聽、學、唱,而是創造音樂、享受美感、愉悅身心、展示才藝、品評鑒賞的過程。音樂教育的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是不會改變的。
2.2.2 音樂教育的形象性
音樂教育是基于一定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而音樂則是通過感知、想象、聯想等一系列心理活動構成了有著音樂想法和感受的獨特音樂形象、具有審美價值。
音樂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不是借助理論灌輸、道德解釋、概念圖解和邏輯推理來完成教育過程,而是通過具體、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和聲音來培養人的芳情雅趣。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音樂的美,依靠藝術的聲音來表現,成就了大美的音樂。音樂教育反映了形象性的特點,是由于形象性有助于受教育者理解,欣賞和評價音樂的感受,所以在音樂教育的方法手段上,努力摸索視覺和聽覺等方面的經驗。利用意象和聯想等手段,實現了對音樂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
2.2.3 音樂教育的情感性
音樂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能,而是直接表達人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它的真誠和生動的情感在人的心里的波動,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直接的打動人的內心,這種以藝術為媒介、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具有情感性的特征。
音樂教育是一個充分展示音樂美的過程,美妙動聽的聲音進入大腦,必然激起一系列積極健康的心理反應,受教育者會通過自己的感受和感想,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審視音樂的神奇和美,心靈進入一種純潔芬芳的境界,使情感和靈魂得到升華,產生一種微妙的精神力量。音樂教育中,音樂的美雖然不能直接提升人的品味,但通過對人心靈的涵養和情趣的熏陶,讓人覺得如沐春風,從而激勵和愉悅人。
2.2.4 音樂教育的愉悅性
音樂能帶給人愉悅感是通過聽覺的審美興趣產生的,它是審美經驗,審美享受的心理反應。
在音樂教育中,愉悅性可能是構成審美的一種本質力量,音樂以其優美的音樂旋律吸引打動人,使人陶醉,使人的整個心靈得到自由,處在一個和諧自由的狀態,在音樂的審美實踐中,音樂的美是悅耳的、使人的聽覺感到耳目一新,進而讓人愉悅,使人的情感得到自由與滿足,并從音樂形象中獲得人們對美的感知、領悟和理解。
2.2.5 音樂教育的實踐性
音樂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特別注意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的參與性,并鼓勵學生對音樂做出積極的回應,社會需求是學校生存的基礎,音樂教育走向社會化,為了適應社會化的快速發展,學校應該改進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內容的更新,學校應該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音樂教育者在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首先,集體唱歌練習,其次要組織合唱、合奏,舞蹈隊,歌曲主創團隊,開展音樂表演、音樂欣賞、歌唱比賽等活動,再有就是培養一些具備音樂天賦的歌唱人才,更多的參與到社會音樂實踐當中。音樂社會實踐與音樂學校教育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但又不等同于課堂教學。它能讓學生把從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課外的社會實踐當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越多的參與音樂社會實踐,獲得的實踐經驗就越多,越能更好的掌握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
2.3 音樂教育的育人作用
音樂教育是以音樂為載體,以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的、培養人的美感素養的教育實踐活動。音樂教育具有普遍適用意義,它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提高人文道德修養、完善自身綜合素質、砥礪人生品格、成為對祖國、對人民有用之才??v觀人類音樂教育的歷史,音樂教育在人類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本身,音樂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需要緊密相關。音樂教育不等同于藝術教育、也不等同于美育,音樂教育是以音樂培養人的教育活動,它有區別于其他教育的獨特性,以自身獨有的形式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2.3.1 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
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陶冶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徑。
音樂是人類感性和理性的統一,反映在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上,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體現,也是人類道德品質的一種體現。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使受教育者有著豐富的審美感受,崇高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審美判斷,使其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和諧與統一。這是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它的意義所在。借助音樂教育,我們可以喚起受教育者對美好人生和世界的熱愛,不斷激發其情感中的真善美,準確識別假丑惡,使精神得到升華。
在學校教育中,實施美育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比如美術課的祖國大好江山的名畫作品欣賞,政治課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諄諄教誨,語文課上的優秀文學作品的欣賞等等,這都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美育的手段與途徑。而在所有美育教育中,音樂教育發揮著自己獨有的作用。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審美性,音樂教育的教材,都是從古今中外和現實的精神世界中挑選的優秀作品,音樂教育不是表現是的事物本身,而是要表達人的感情,這種感情是靈活、細膩的,所以音樂教育更容易讓受教育者產生審美的愉悅情感,從而積極的接受教育。陶冶他們的情感,通過音樂旋律精準生動的波動人的心弦,這比其他藝術教育形式更來的有力、直接。因此,音樂教育的審美教育是任何一種教育所無法替代的。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情感作為基礎的宣揚就會變得無聊和乏味。而音樂教育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感情基礎,因為音樂不是靠強制的方式,而是依靠優美動聽的旋律本身發揮著特有的作用。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音樂的德育教化作用,《樂記》中記載:"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先王為之樂也以法治也,善剛形象德矣。"這說明,樂如果用的得當,就能使人們的行為品性符合倫理道德要求,便也是治理人民的一種方法了??鬃右蔡貏e重視音樂對人的道德感化功能,他曾說過:"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認為人們掌握音樂的目的并不是"極口附耳目之談",而是為了抒發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大文豪托爾斯泰說,他能從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中,聽到俄羅斯最底層人民的聲音,他感動的凄然淚下,這些都足以說明音樂能夠影響人們的道德情感。
音樂并不能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可是人們的生活卻離不開音樂,正如富裕的人有憂愁、饑寒的人也有歡樂一樣,人非花草,是有情感的,可以通過音樂自然的把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感受結合起來,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世界。大部分的音樂活動都是采取集體形式,從小參加集體音樂活動,器樂合奏類的音樂游戲,都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與人協作的精神。優秀的民族音樂,滲透著民族的文化精髓,學習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江山的愛國情感,聽過古詞《滿江紅》的人,無不被其愛國情感所震感,聽過《琴曲》的人,無不被其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所感染。
總之,音樂教育使人精神上得到啟迪和滋養,在美妙的音樂熏陶下,培養出健康的審美情操和審美情趣,是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和諧。社會的發展取決于人的全面發展,人們的文明的進步更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共同進步的結果,我們要通過音樂能使人陶冶、凈化心靈,使人和諧全面的發展,提高全民素質,從而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2.3.2 非邏輯性思維的誘導作用
非邏輯思維通常是指無法運用邏輯程序來解釋和說明的那部分思維活動。
主要表現在直覺、靈感、想象力等形式。人們普遍認為,它在創造思維的關鍵階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具有豐富經驗的科學家,他們認為思維由經驗材料到理論的飛躍環節并不是通過邏輯的橋梁,而是憑借著直覺、靈感等非邏輯思維來實現。
音樂是與人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的一種藝術審美活動。音樂可以啟迪智慧、誘發人的想象力,激發人的創造意識與創造能力,激發人的思維聯想,參與到完善人的創造能力活動中。
戈登·德萊頓(Gorden Dryden)和珍妮特·沃斯(Jeanuette Vos)一起完成的《學習的革命》中,從解剖生理的角度指出要開發人的右腦,他們認為左腦掌管著人的抽象思維:以語言、邏輯、理解、計算功能為主,而右腦掌管著音樂、形象、記憶和創造思維。學習音樂,無論是聲樂演唱還是器樂演奏,都需要動耳、動眼、動手、動口等行為和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活動的配合,這種復雜的活動,可以最大限度的開發右腦的生理機能,使人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協調運作,充分發揮人的大腦功能,促進智力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發揮。如果在大腦皮層某個部位長期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那么就會引起因疲勞轉化為抑制,降低工作效率,如果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聽聽音樂,就會使緊張的大腦得到休息,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法國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家雨果曾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字母、一把是數字、一把就是音符。
"這句話高度評價了音樂在開發人類智慧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張胎教的教育家們,對胎兒的教育就是從聽輕音樂開始的,從小受到音樂的熏陶,有效的提高了嬰幼兒的理解力、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在當今社會,音樂教育能激發孩子智力與想象創造力的觀點,不僅僅只被音樂教育者所認同,更是逐步成為社會大眾的共識。社會上不再只有單一的語數外輔導班,而是增加了大量的音樂培訓機構,加強智力投資,增加兒童早期的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一種發展的趨勢,家長們紛紛不惜用高薪為孩子聘請音樂輔導老師,購買多種音樂器材,這說明家長們認識到了音樂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長期以來,人們在實踐中得出結論,正確的音樂教育,對孩子的智力發展確有著積極促進的作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在音樂藝術方面都有著很高的造詣。如:古希臘學者畢達哥拉斯的耳朵很敏銳;居里夫人既喜歡音樂又有修養,是耗散結構理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既會演奏小提琴又會彈奏鋼琴、美國哲學家拉茲洛早年也是鋼琴演奏家;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善于拉小提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喜歡彈鋼琴等等,這些例子足以說明音樂教育在開發人的智力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人的智力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記憶,也是最重要的。希臘悲劇詩人阿斯基羅斯說:"記憶是智慧之母".美國大學教授李卓浩博士在 1964 年指出,大腦中含有一種物質"肽",是人類記憶力的關鍵物質,而優美的音樂能夠幫助大腦釋放大量的肽,這就說明音樂對人腦的記憶有著很大的作用。音樂對人類的記憶主要起著延長、加深記憶效果的作用,音樂演奏和演唱者需要記憶大量的樂譜、曲譜、歌詞以及歌曲中表現音樂情感的表情符號,能夠準確的演奏或演唱出來,這種能力的鍛煉,無疑對人的記憶有著極大的強化和發展作用。
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則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層次。音樂藝術就是想象力的產物,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活動,作曲、演奏演唱、欣賞也都是人創作的過程。
經教育研究表明,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音樂教育,通過細讀曲譜、聆聽旋律,就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內心產生對音樂的聲音感受、腦海里形成與樂曲相符的音樂情境,這些都是音樂對人腦形象思維的激發所致,這一特征不僅對人的思維想象能力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人類認知和理解客觀世界。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特別喜歡巴赫的作品,他覺得(金、木、水、火、土)星都是運動的,且運動的就像一首歌曲,是遵循音樂的和聲規律的、是有節奏的。愛因斯坦也曾說過:"如果沒有早年所受到的音樂教育,在各個領域我都將一事無成。"他認為從音樂中獲取的知識要比在物理學中還要多,他覺得在音樂教育中獲得的想象力比知識重要的多,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這些受音樂啟發所產生的思維都是創作的靈感,將人的創造力喚醒,把被喚醒的創造力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對人的創造力的培養,因為音樂教育對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激發和發展有著巨大的潛能。
奧爾夫教育體系中最重要、最突出的的原則就是即興原則,奧爾夫認為,即興是最原始、最自然的音樂表現形式,而奧爾夫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表演、演奏,激發了學生即興表演,嘗試各種創造音樂的能力。即興表演主要看重的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奧爾夫認為,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也許是粗糙幼稚,不那么盡善盡美的,但我們應該看重的是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經驗以及在獲得知識過程中的探索精神,奧爾夫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在乎學的結果,即興創作的精髓在于,我們要把他看做整個音樂教育的起點,而不是僅僅把他當做一種教育的形式。學生在即興創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節奏的精準把握和聽覺的敏銳度,這實際就是學生音樂方面的全面發展。學生沒有想象力也就沒有創造力,在即興表演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們充分發揮了大腦的想象力,在美妙音樂的國度中自由的馳騁、翱翔。
2.3.3 情感體驗的升華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一種有規律的聲音波動,使人體各部位細胞產生和諧同步的共振,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通過音樂,讓人們感知音樂鮮明的節奏、豐富的和聲、優美的旋律和美妙的音色,從而觸動著人們的情感中樞,震撼我們的心靈,使人與音樂中純潔的喜怒哀樂之情產生共鳴。因此,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美的音響、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對人們情感世界、道德觀念以及思想情操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二胡的婉轉、笛子的歡快、馬頭琴的悠揚、小提琴的明亮、大提琴的渾厚,優秀的民族音樂滲透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優秀的音樂作品更能振奮人心,使人熱血沸騰。在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救亡的歌曲成了民眾救國救民的旗幟,《游擊隊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義勇軍進行曲》和《黃河大合唱》都激發了優秀中國人們的抗日熱情,他們唱著歌,毫不畏懼的沖向敵人,冒著無情的子彈、克服千難困苦,爭取抗日戰爭的一次又一次勝利。
直到今天,這些優秀的革命愛國歌曲,依然能夠教育我們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振興中華的決心。當我們欣賞《英雄贊歌》的時候,我們會被那高亢激越、充滿著激情的音樂旋律所感染,而正是這樣的音樂旋律,表達著我們對英雄兒女們報效祖國的贊美之情,一首《愛的奉獻》,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助那些素不相識的失學兒童,讓他們有學上、有衣穿、有飽飯,讓他們感受到愛,重新燃起對生命、對生活的渴望與憧憬。一曲《從頭再來》,更是鼓舞了災民,堅強面對災難的信心,一曲《走進新時代》《春天的故事》激發著學生對黨的領袖,對國家社會主義新時代產生由衷的敬愛之情,起著寓教于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當我們處在人生逆境中,一首《我的未來不是夢》,宣泄掉了人生的不快,重新鼓起了對未來生活的勇氣,而有些為了生活游走于異國他鄉的人們,也可以唱一曲《思故鄉》來抒發他們的思鄉之情。這許許多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傊?,音樂是一種人對現實生活的表達,音樂以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觸及人的內心世界,產生巨大的行為力量。因此,音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培養道德情操的最佳方式之一,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啟發學生陶冶優良品格、樹立革命理想、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集體、熱愛生活,使他們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音樂可以促進人們身心的健康發展,有時候音樂甚至還有醫療作用,能夠醫治人們疾病,這一新的想法,也在逐步的被世界的醫學界所認可,在現代人治療疾病時,音樂療法在一些發達國家運用多年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當今激烈的競爭壓力下,加重了人們的精神負擔,長時間的繁忙工作、緊張的生活學習節奏以及各種消極情緒的積累給人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對人們的心理和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人們的消極情緒需要釋放與宣泄,消極情緒導致人們精神抑郁是人們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古代名醫朱震亨曾說過:"樂者,亦為藥也。"他認為音樂能使人們舒緩壓力、放松心情,擁有美好放松的心情,比吃什么靈丹妙藥更家有效。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Darwin),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他是個瘋狂的音樂愛好者,他擅長拉小提琴,他曾經這樣說過:"我每周都要聽一次音樂,這樣才能使我腦子中的衰弱部分獲得新的生命力。"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里的作曲家、革新家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也曾說過,"音樂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向海洋。而那些唯美舒緩的鋼琴曲更是有著某種神奇的能量,使人身心愉快、疏解煩惱、消耗負壓指數,進入潛意識的放松狀態。所有壓力中的人們,在工作之余、上班的路上、睡覺之前都可以用熟悉的旋律代替自然空間的音效,去除心靈中的老化角質,沉淀俗世中的復雜思緒,還原心靈最深處的寧靜和安詳,一定要相信周圍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你去細細體會,只要你愿意停下一秒去仔細聆聽,有些旋律會讓你聽出眼淚,聽出回憶,那就說明你已經被感動,你的內心仍然柔軟,仍有一方寂靜的領土,閉上眼睛沉沉的睡去,明天迎接你的便又是一縷嶄新的陽光。"由此可見,音樂教育能夠放松人們的緊張情緒,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音樂教育有著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作用也體現在體育活動中,音樂與人體的肢體運動是分不開的。廣播體操、健美操、舞蹈、溜冰、花樣游泳等這些體育項目的展開都離不開音樂的配合,人們在音樂的參與下進行體育運動。古希臘時期重要的思想家柏拉圖說過:"專門進行體育鍛煉的人難免過度粗暴,而那些專門進行音樂學習的人們又有些過度軟弱。"因此他認為,音樂和體育相結合,二者互相彌補,相互促進,使人們優美的體態和高雅的內在氣質得到統一。
總之,音樂教育是以人為起點和目的教育形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和諧社會主義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都具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2.3.4 音樂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一種實踐訴求
之所以說音樂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一種實踐訴求,主要體現在音樂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起到了促進、深化的作用,音樂能夠作用于人的生命,升華人的生命境界,提高人的優美感、崇高感,從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對尊嚴和自由本性的追求。
音樂對人的作用,主要取決于如何理解人和對人的本性的理解。理解音樂的準確作用,依賴于對人的準確的理解。而音樂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作用,是基于馬克思對人的本性的理解基礎上提出來的,并內在于馬克思的人性的理解中。
那么更具體的體現音樂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我會在以下幾章進行詳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