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現代休閑題材的繪畫作品,從19世紀中葉印象主義在西方畫壇興起以來大量增多。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最早的現代主義畫家之一莫里斯·普仁德加斯特(Maurice Prendergast,1858—1924)正是一位特別喜歡表現休閑題材,尤其是大人群、大場面休閑場景的畫家。他用各種不同的現代畫風創作了許多水彩畫和油畫,大多都以街道、公園、海邊、游樂景點等公共空間的場景表現現代休閑生活。
一、為何有多種畫風
莫里斯·普仁德加斯特從1891至1924年30多年的創作生涯大致可以分為前期(1891 —1907)、中期(1907—1913)和后期(1913—1924)這三個時期。筆者這樣以時間來界定是因為他每個時期都創作了不同風格的作品。1891至1894年,普仁德加斯特在法國巴黎“朱利安學院”等美術院校學習繪畫,掌握了學院繪畫體系和傳統技法,尤其擅長戶外速寫。他特別關注歐洲畫壇各種現代美術流派的發展動向。而他的繪畫風格從一開始就具有很強的現代感。這或許和他早年從事平面設計有關。他那勾線平涂式的設計風格深受東方繪畫以及美國19 世紀90 年代現代藝術海報熱潮的影響。在巴黎留學期間,他已開始對街道、海邊等公共空間的休閑題材感興趣。這期間他的油畫和水彩畫已相當簡練概括,只是色彩仍有些傾向于古典的黃褐色調。1895 至1897 年他回到美國期間的水彩色彩逐漸變得鮮明純凈。對古典藝術有了新的、深刻的認識后,他在1898至1899年到意大利游歷,其間畫了許多表現街道、廣場等休閑場景的水彩畫,色彩明媚優雅,構圖形式多變,極具意大利古老文化的獨特韻味。1900 至1906 年他回到美國期間繪畫的色彩不僅純凈,更變得雅致起來,這或許和在意大利的經歷有關。此外,他在前期階段還創作了許多獨幅版畫,大多形象朦朧,色調昏黃,頗有懷舊的感覺。
1907年他再度去法國,看到了塞尚的油畫和水彩畫,從此塞尚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是塞尚那些借浴女題材來表現主觀感受而又具有永恒意味的作品。他說,“塞尚將一切留給想象,其簡練、暗示性的品質特別出眾”。當然,他并非從表面上學習塞尚,他只是借鑒塞尚對構圖、色彩等因素進行主觀性處理的基本思路以及強調筆觸的畫法。這一時期他的作品面貌與客觀物象的區別更大,他進入探索試驗性質的中期。他不再像前期那樣經常用小筆觸填滿畫面,他的筆觸變得飛動飄逸,畫面出現許多飛白,產生輕快的視覺效果。
1913 至1924 年是普仁德加斯特風格較穩定的后期,他主要采用油畫媒材,那布滿豐富色點的優雅畫面充滿夢幻色彩。雖然都可稱為“彩點式”,它的方法卻與新印象派有著本質不同。他不是按科學理性的“視覺混色法”規則地排列色點,而是根據主觀感受自由地用色,色點的形狀、大小亦靈活多變。這使他的作品面貌與視覺經驗差別更大。這個時期他的作品被評論界視為真正具有現代主義性質。
縱觀普仁德加斯特30 多年前后三個時期的作品,盡管畫風和媒材均多樣,但幾乎都以休閑生活為題材。那么,他為什么要以不同風格進行創作?
分類比較分析他不同畫風的作品之后筆者發現,他從不細膩寫實地再現現實生活的場景,而是根據主觀感受來經營畫面;不同的畫風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感覺,有的平靜,有的愉快,有的則夢幻??梢?,普仁德加斯特要以不同的畫風來表現人們在現代休閑生活中的不同“感覺”。
二、平靜安寧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歐美各國進入工業革命的第二階段,科學技術和工業的發展使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人們因此獲得了更多的休閑時間。同時,紡織業等與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產業獲得很大發展,這使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得到很大提高。這些時代條件使城市人能在業余時間暫且拋開繁忙的工作,忘記平日快節奏的緊張與壓力,充分享受休閑的寧靜。我們從普仁德加斯特前期作品感受到的正是這種工業時代特有的休閑的“感覺”:不是表面上的安靜,而是一種真正的內心平靜,一種忘卻煩惱的內心感覺和平靜安寧的心態。他那些表現或在庭院閑逛、或在小巷漫步、或在花園觀花的人們雖然形象簡略概括,不見五官,但主觀化的色彩和構圖卻能讓人感受到平靜安寧的休閑氣氛。
現代城市的工作日和周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一望而知,《波士頓西端圖書館庭院》(1901,水彩)表現的是城市圖書館在周末時光中的庭院景象。圖書館的三面建筑圍出一個安靜的庭院;衣著華麗優雅、新潮時尚的人們有的在庭院內閑逛,有的在庭院外的人行道上漫步;女人提著裙擺,女孩們頭戴各式裝飾帽。庭院內中央水池噴著水柱,四周樹木枝葉繁盛。美國視覺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說:“在很多時候,主要線條并不是物體的實際輪廓線,而是那些構成我們稱之為視覺物體的‘結構骨架’的線條?!?/p>
上述作品中人行道、庭院欄桿的水平線和樹干的垂直線就是畫面中重要的“結構骨架”,它們構成一個類似“井”字形的構圖。
這種穩定的古典式構圖與溫暖和諧的黃褐色調、輕柔溫和的筆法一起營造出一種周末特有的寧靜氣氛??煽闯鋈藗冋谙硎苄蓍e的平靜,仿佛沒有任何功利性的追求。
古老城市的小街巷在休閑時光則別有一種幽深的寧靜?!跺a耶納》(1899,水彩)描繪了意大利古城錫耶納的一條小巷。小巷兩旁幾層樓高的房屋之間有上下兩層拱券梁架相連,極具意大利古典風味。卷草紋金屬架路燈從房屋向外伸出來,三兩個婦人正靜悄悄地走向小巷深處。作品以透視感很強的縱深式構圖和淺土黃色調表現了古街巷的幽深靜謐與居民的悠閑狀態。
休閑時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寧靜是現代城市人特有的休閑方式?!犊ㄆ绽铩罚s 1899,水彩)表現了意大利卡普里島一個花園的景象?;ú莸亻g有許多樹干筆直的小樹,一些大人和小孩在花木間閑逛,周圍非常安靜。人物、樹干的垂直線和花草地的層層水平線錯落交織構成具有抽象構成意味的畫面。這近似網格狀的穩定構圖和既豐富又統一的黃綠小色塊以強烈的抽象形式感表現了小島的安寧氣息。
三、愉悅快樂
在基本生活條件與質量得到提高以及休閑時間獲得增加的基礎上,現代長途公共交通乃至電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發展使城市人能在短暫的周末或節日外出旅行,到海邊等風景優美的地方游玩。而發明于1880 年的白熾電燈又使人們能在晚上進行更多樣的休閑活動。此外,電動旋轉木馬等現代娛樂設施更增加了人們業余生活的樂趣??梢?,科學技術的發展使19、20世紀之交的現代休閑生活發生巨大的改變,人們能獲得豐富多彩的歡樂。此時,生性天真快樂的普仁德加斯特常常游走于美國各地及歐洲各國,經常到各地的海邊度假勝地度夏,顯然對歡樂的現代休閑生活有很深的感受。他善于用簡約而優美的造型、鮮明純凈的色彩以及飛揚的筆法等主觀形式語言來表現人們歡樂愉快的內心“感覺”,如公園游樂場的快樂、海邊游玩的興奮、國外旅行的欣喜等。
節日里的公園是最有歡樂氣氛的地方?!段逅饭澋闹醒牍珗@》(約1902,水彩)表現人們在五朔節聚集在中央公園的樹叢中游玩的歡樂情景。每年5 月1 日的“五朔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人們舉行慶?;顒佑哟禾斓牡絹?。作品中,孩子們有的圍繞彩帶飄飄的“五朔節花柱”游戲,有的和大人們在四周觀看同伴嬉戲。畫家用非常簡練而近乎抽象的筆法輕松地表現出人數眾多的人群,許多人物精簡至只有兩三筆,但感覺很到位。作品雖沒有精細寫實的描繪,也不畫人物的五官,甚至人們的動態也沒有什么變化,大多都是站姿,但那種公園的感覺、節日的感覺、春天的感覺卻表現得強烈而真實,體現了畫家極高的繪畫表現力。首先,畫面色彩非常鮮嫩,沒有黑、灰的成分,而明度及冷暖形成對比的主要色彩綠色和黃色既鮮明又純凈,充滿了快樂的春天氣息。此外,統一的筆法將樹叢和人群構成一個整體,仿佛作品是一件用小色塊構成的抽象作品:青綠色塊構成樹葉、樹蔭以及樹蔭下的人們,嫩黃色則表現了穿透樹叢灑落在草地上的陽光光束以及孩子們的裙子。這種具有抽象構成意味的形式使人物眾多的大場面顯得整體而不繁雜,同時又突出地表現了濃濃的春意和快樂的氣氛。當然,地平線和樹干垂直相交形成的穩定構圖也使作品的深處蘊含著平和安寧的成分。
在節假日,公園自然是特別令人輕松愉快的地方。描繪人們在公園里觀看仿古馬隊游行的《中央公園》(1901,水彩)充滿既溫馨愉快又有趣可愛的感覺。而這些感覺主要是由作品的色彩傳達出來的,因為“色彩能夠表現感情,這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
這件作品更體現出被譽為“色彩畫家”的普仁德加斯特的高超之處。樹林、草地的“綠”和馬匹、陽傘的“紅”都各有其不同的色彩傾向性,它們以一種非常優雅、和諧的關系配置在一起。這些變化豐富又整體協調的對比色營造出溫暖歡快的公園氣氛。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遼闊的藍色大海最令人興奮激動,也最容易讓人忘卻煩惱。在鐵路等長途公共交通逐步發展完善的時代,短暫的節假日里人們終于能夠到海邊游玩。喜歡旅行度夏的普仁德加斯特畫了許多表現海邊歡樂人群的作品?!抖嗍0丁罚?896—1897,水彩)描繪人們在巖石眾多的海岸游玩的情景:身著華麗長裙的女人撐著各色陽傘,女孩們的帽子和裙子都系著漂亮的綢帶,男士們亦都紳士打扮。巖石圓潤光滑,人們小心翼翼但又興致勃勃地在巖石間尋尋覓覓,享受清新潤澤的空氣和巖石間又清又藍的海水。眾多造型簡約優美的人物呈“S”曲線狀布局,這構圖中隱藏的曲線狀“結構骨架”與巖石、陽傘、帽子的橢圓形和諧呼應,造成活潑歡快的整體效果。
同樣表現夏日人們在海邊的興奮快感,前期作品《在海邊》(1895,獨幅版畫)以平涂式的藍色塊表現大海的遼闊與人們神清氣爽的感覺。而典型的中期作品《法國-圣·馬洛》(約1907,水彩)則用輕盈跳動的筆法表現出人們面對蔚藍大海時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
蒸汽時代航海交通方式的發展使人們更多地到遠方的國度旅行。普仁德加斯特就曾兩度赴意大利游歷。這個古典藝術的故鄉也是旅游勝地?!读_馬平順山的下午》(1898—1899,水彩)描繪了羅馬一個公園游人如織的景象:盛裝打扮的人們在“之”字形上升的坡道上來往閑逛?!爸弊中蔚膭痈袠媹D和橙紅、普藍、土黃等明亮純凈的色彩表現出游人欣喜愉快的心情。
19 世紀 90 年代,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以獨特的景觀吸引各國藝術家。普仁德加斯特更是選擇在溫暖的春夏季節深度游歷威尼斯?!锻崴惯\河》(1898—1899,水彩)描繪威尼斯的一條運河、小橋及兩岸民居和街道。下午暖洋洋的陽光將古老的民居染成各種美麗的黃褐色,微波粼粼的河水反射著房屋的黃色和天空的紫藍色;幾艘貢多拉游船蕩漾在河中,人們悠閑地走在小街上。畫家并不實錄所見景象,他的目的是表現看不見而只能感受到的東西。那豐富優雅的色彩表現了這個城市的內在魅力以及愉悅的休閑情調。
四、浪漫夢幻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留聲機、放映機、電影、無線廣播等現代設備設施的相繼問世,人們無須到門票昂貴的音樂廳或劇院也能欣賞到音樂、戲劇、歌舞劇等高雅藝術。這使越來越多人的休閑生活不僅充滿豐富多彩的歡樂,而且還能輕易快捷地獲得高雅、浪漫、如夢如幻的精神享受。人們從古希臘時代就向往的“阿卡迪亞”式理想的浪漫生活在某種意義上變得可望也可及。
自幼就喜愛閱讀詩歌等文學作品的普仁德加斯特想必敏銳地感受到人們休閑生活的高雅化轉變。
他在中、后期的作品及習作也反映了他對現代舞、東方藝術等高雅藝術的興趣。經過中期的試驗探索,他從1913年開始創造出一種新的“彩點式”油畫風格來描繪一種極具夢幻色彩的虛擬式場景,從而表現人們在新世紀現代休閑生活中優雅、浪漫的情調和“感覺”。如果將他前期單色平涂式的作品比喻為以某種樂器為主的“協奏曲”,那么后期彩點式的油畫就像“交響樂”,豐富的色點和諧悅目地合奏出優雅的華彩樂章。他這些后期作品常以“fantasy”一詞命名,意為“空想”、“幻想”、“白日夢”等。畫面通常憑借想象將女人、天鵝、花草、林木、山水、云彩等這些地球上的美妙事物完美地組合起來;女人們或在宛若仙境的世外桃源漫步,或在充滿詩意的美麗花園閑逛,一切浪漫美好,恍如夢中。
最能代表普仁德加斯特后期油畫風格的作品《海邊散步》(約1913,油畫)表現一個美若仙境的世外桃源:海邊林木繁茂,幾艘帆船游弋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天空彩云朵朵。身著各色長裙的女子在海邊草地上散步;裸女們則有的在海邊人行道上騎馬溜達,有的以優雅的姿勢在草地上休憩。她們大多長發披肩且不戴帽子,與畫家前期作品中那些更具現實感的、華冠麗服的女子相比呈現為更加悠閑的夢境般的狀態。
著衣女子和裸女共同出現在一個公共場所的畫面中固然就是一種想象中的場景,帶有幾分夢幻色彩;文藝復興時期的喬爾喬涅已畫過類似題材。但普仁德加斯特這件作品的夢幻感主要是由色彩和構圖營造出來的。首先,色彩的配置運用是從力圖獲得極優雅的效果這個角度出發的,基本上忽略現實的光線感。色彩豐富的小色點布滿畫面的每一個地方,從而創造出一種璀璨繽紛、朦朦朧朧的夢幻感。
在構圖方面,人群分布在畫面下方,樹木分立在左右兩邊,云彩飄在上方,如此,作為背景的海水仿佛被簇擁在畫面中央,映襯著兩個主要女子的臉部,從而形成一個“圍繞式”的完滿型構圖。完滿的構圖和瑰麗的色彩共同構成一種理想化的視覺效果,創造出一個浪漫夢幻的世外桃源。
追求理想中充滿詩意的樂園是人們自古以來的夢想。古希臘的文學作品就構想了一個名為“阿卡迪亞”(Arcadia)的美麗樂土。普仁德加斯特的作品《亞卡迪亞》(Acadia,1918-1923,油畫)的標題指的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教區,這個地名恰好和古希臘的“阿卡迪亞”讀音相近。而作品的意境就是“阿卡迪亞”式的浪漫樂園:一群窈窕淑女閑適地聚在一個河邊花園里,她們有的眺望河對岸的景色,有的手持彩色花束。她們中間的小樹開滿了各種顏色的花朵。樹干與河流垂直相交構成的理想的“十”字形構圖以及五彩斑斕的悅目色彩營造出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詩意花園。
結語
莫里斯·普仁德加斯特用各種不同的現代畫風表現了人們在現代休閑生活中或平靜、或愉快、或夢幻的豐富感覺和溫馨美妙的感受。他從不精細寫實地再現可見的現實,他擅長用充滿溫情的筆法、簡練的主觀化形式語言表現街道、公園、海邊等公共空間的大場面休閑場景,表現現代休閑的內心感覺。他的畫面幾乎沒有出現過特寫的近景人物。他著力表現的是“感受”和“感覺”。前期的一些作品用統一的色調、穩定的構圖和溫和輕柔的筆法表現平靜安寧的休閑氣氛。前期其他許多色彩純凈鮮明的作品、筆法輕快飛揚的中期作品表現了現代休閑豐富多彩的歡樂。而許多后期作品則用五彩繽紛、璀璨斑斕的“彩點式”畫法表現了現代高雅休閑方式的浪漫與夢幻。莫里斯·普仁德加斯特創造的各種旨在表現內心“感覺”的獨特風格使他成為美國現代主義繪畫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參考文獻:
1.[美]南?!つ獱枴ゑR修斯.莫里斯·普仁德加斯特(英文原版畫冊).普雷斯特爾·韋爾拉格出版社,1990.
2.[美]南?!つ獱枴ゑR修斯,伊麗莎白·肯尼迪.普仁德加斯特在意大利(英文原版畫冊).梅里爾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3.[美]喬基姆·霍曼.在海邊—莫里斯·普仁德加斯特(美國緬因州鮑登湖學院美術館2013年6月展覽的英文原版圖錄).鮑登湖學院和普雷斯特爾·韋爾拉格出版社,2013.
4.[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視覺藝術心理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