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以崇義畬族山歌為例探討山歌文化價值與特質
以崇義畬族山歌為例探討山歌文化價值與特質
>2023-12-06 09:00:00


民俗,是依附于民眾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的文化。生產勞動、日常生活、歲時節日、人生禮儀、婚喪嫁娶等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民俗內容。從民俗傳承形式上來看,既有文字的,又有口傳的; 從民俗表達載體而言,則有民間文學、小說、詩詞、歌謠等多種。作為民俗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山歌是一種極具民系特色的文藝形式和生活樣式,表現形態以獨唱、對唱為主,留存方式以口傳為主、兼有文字記錄,內容直接反映民眾對社會生活、情感甚至遭遇的吟唱, “是社會、時代的一面鏡子”。

①山歌可以說是以歌唱的方式為世人傳承著某一區域或民系悠久的民俗文化,表達著當地的性別文化與日常生活。

因此,山歌無疑是透視民俗文化傳承、性別文化特質以及日常生活的極佳視角。以往對山歌的研究,多是從音樂藝術的角度展開②,也有部分文章討論山歌的文化傳承③、山歌與女性/性別的相關問題④。2013 年3—4 月,筆者一行趕赴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對該縣畬族山歌的歷史與現狀進行了實地調查。本文即在實地調查及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基礎上,以崇義畬族山歌為例,從文化視閾切入,展開對山歌文化價值與特質的細致分析。

一、崇義畬族山歌的溯源與傳承

崇義縣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邊陲,章江源頭,隸屬贛州市。該縣東鄰南康市,南接大余縣和廣東省仁化縣,西毗湖南省汝城、桂東兩縣,北與上猶縣交界,距贛州市 90 公里。全縣東西長約 73公里,南北寬約59 公里,總面積2206. 27 平方公里; 以山區和丘陵為主,境內山脈縱橫交錯,群峰起伏連綿。崇義縣下轄 6 個鎮、10 個鄉,總人口 20 余萬人,其中以漢族為主,共有少數民族2059 人。崇義的少數民族又以畬族人為主,原畬族人口 1754 人,近年新增 236 人,2012 年底共有1990 人,分居在該縣的 8 個鄉鎮,即畬族長龍鎮沈埠畬族村273 人,樂洞鄉高洞畬族村257 人,聶都鄉竹洞畬族村 284 人,橫水鎮培下村大橋頭組72 人、朱坑口村河下組 83 人、新坑村坑尾組 87人,揚眉鎮小姑村藍屋組 87 人,金坑鄉竹坑村合頭組 112 人,杰壩鄉石皮村鎖口組 49 人、龍溝鄉合坪村青山面組 47 人①。

畬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雜散居少數民族。該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漢文。

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只能依靠口頭流傳,是口傳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畬族民眾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創造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其中有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粗獷樸實、奔放剛健的舞蹈,工藝精巧的刺繡編織等,而最具典型的就是山歌。山歌是畬族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有的娛樂方式之一。 “山哈 \\( 畬族自稱\\) 生來愛唱歌,歌聲陣陣震山河; 唱得滿天星星笑,唱得大河魚歡躍?!?/p>

②畬族山歌是中華民族音樂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源于古代民歌,伴隨畬族先民從高山地區遷徙而來。

崇義畬族民眾擇山而居的生活環境培育了他們熱愛山歌的傳統?!把聴燃场?、“結廬山谷,誅茅為瓦,編竹為籬; 刀耕火種,射獵植菁,食盡一山則它徙”。

③藍雪菲認為,這種山居生態環境和原始生產方式,使得他們對平和親切的鳥和有回音現象的巖石情有獨鐘; 他們將悅耳的鳥聲和巖石的回聲奉為歌唱的楷模,認為 “歌言”是來自于鳥與巖石的傳言。

④他指出,當民族生存受到外力壓迫威脅,“歌言”自然成為民族識別與族性凝聚的標志; 在未受漢族封建媒聘婚姻染指之前,“歌言”本是兩情相悅的媒介; 在與鬼神異域的溝通中,“歌言”更是暢行無阻的使者。

⑤總之,消除人與自然界的各種威脅、釋放壓抑情懷、豐富美感世界,進而維系民族生存成為 “歌言”所著力表達的旨趣和意識。因此,畬族山歌是畬族人民的集體記憶,在畬族民俗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作用。

崇義的畬族山歌,以聶都鄉竹洞村 \\( 畬族村\\)的山歌最具代表性。竹洞山歌口口相傳,傳唱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主要采用客家話兼粵語傳唱,基本是四句七字體,第一、二句押韻,第三、四句相對隨意。竹洞山歌的創作風格獨特,往往唱時即興即情、脫口而出,唱腔豐富多彩,節奏自由且富于變化,并以原生態男女方言對唱為主要表演形式,加以樹葉吹奏作為伴奏,曲風、曲調、曲牌都獨具一格,已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日趨現代化,致使很多傳統習俗隨之改變或消失。這一趨勢同樣影響到竹洞山歌。

如今,能唱竹洞山歌者多為年長者,很少有年輕歌手。

近年來,崇義縣民宗局和當地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保護并傳承竹洞山歌。崇義縣民宗局時任局長李華平等人長期致力于挖掘、保護竹洞山歌的工作?!霸谑畮啄甑臅r間里,李華平奔波在田間地頭、大山竹林里,一家一戶上門,叫老人唱,唱一句記一句,去尋找竹洞山歌的足跡?!雹倮钊A平發現該村 180 戶村民,家家的老人都會唱山歌。

在他的努力下,10 余年時間共整理出竹洞山歌1000 多首。推動竹洞山歌進入各種比賽和演出也是對之進行保護和傳承的重要舉措。2011 年江西省舉辦首屆畬族文化節,竹洞山歌方言對唱———《要想連妹先對歌》榮獲了一等獎。此外,民宗局還組織竹洞村能唱山歌的村民成立山歌隊,并為其專門準備畬族服裝作為演出服。村民唱山歌有一定的報酬,“在村里唱,半天 50 元,一天給 100元; 到縣里的話,還發交通費和伙食費?!?/p>

②通過這樣一些舉措和活動,不僅能夠激發當地民眾對山歌的原始記憶,更有助于竹洞山歌的傳承與延續。如竹洞村民看到畬族文化節上演唱竹洞山歌時,覺得唱山歌還是 “蠻沙癮”\\( 有意思、過癮之意\\) 的。2010 年 6 月,竹洞畬族山歌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筆者在走訪調研之時,還見到了竹洞山歌的傳承人———藍玉,一位沒有多少文化知識卻有滿肚子山歌的當地農村婦女。藍玉不僅自幼唱山歌在當地唱出了名氣,還帶動家人及鄉鄰一起唱,“過去藍玉的媽媽不讓女兒唱,姐姐不敢唱。如今藍玉的母親理解了山歌的意義和樂趣,母女三人都是竹洞山歌隊的重要成員?!雹?br>
二、崇義畬族山歌與性別文化

性別文化是對男女兩性關系文化意義上的解讀,反映的是男女兩性特征、需求、行為、關系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知識能力、風俗習慣、制度規范等方面的意識形態及其表現。

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存在著特定的性別文化,同時又通過不同的文化載體或形態表現出來。崇義畬族山歌的民俗傳承與發展,某種程度上展現著崇義當地豐富而別具意味的性別文化圖景。對于這一問題,筆者將從崇義畬族山歌的傳唱主體、傳唱內容、傳唱形式等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就傳唱主體而言,崇義畬族山歌的傳唱者中,女性占了大多數,男性為數較少。當地許多婦女受家庭經濟條件所限,接受教育普遍較少,甚至都不識字,但對山歌卻張口即來,且能隨編隨唱,以至于唱幾天幾夜都不重復,可謂歌威顯赫。竹洞山歌的傳承人藍玉自豪地談到: “盡管我沒有文化,在我們這我肚子里的山歌最多,民宗局李局長 \\( 李華平\\) 他們來收集山歌多是我提供的,別人都不相信我沒文化?!?/p>

⑤而崇義當地現有的一些山歌隊中,也是以女性為主。

如竹洞村能唱山歌的十幾個人中,僅有兩名男性,其余均為女性。

⑥上堡村李宗漢、唐春秀夫婦組織的山歌隊共有 15 人,其中 11 個女的,4 個男的。

⑦畬族山歌能夠流傳延續至今,得益于當地民眾世代以來的口口相傳。而這種口口相傳,多是由年長的女性教給年輕或幼年的女性。藍玉便敘述了自幼學唱山歌的經歷,“我小時候,跟著奶奶去田里放牛,奶奶唱的山歌很好聽,我就要奶奶教我,奶奶的口口相傳,7 歲時我就會唱好幾首山歌了?!?/p>

⑧而藍玉可以長期堅持唱山歌,與來自丈夫的支持有直接關系,“長大后,長得還不錯的我嫁了個在鄉里工作的老公,我老公是個文化人,他支持我唱山歌”。

⑨從性別視角而言,山歌傳唱主體的女性化傾向,實際上是給女性參與當地文化生活提供了社會空間,開闊了女性的視野和見識,某種程度也提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的地位,進而有助于平等型性別文化的構建。

其次,就傳唱內容而言,崇義畬族山歌以情歌為主,體現了畬族男女對愛情的追求以及對情感的大膽釋放。

竹洞山歌傳承人藍玉在接受筆者調查采訪時這樣講到: “我唱的山歌是挺那個的,你們不要以為我人好風流?!?/p>

①藍玉如此強調,恰恰說明了竹洞山歌多以表達男女愛情為主。藍玉也講到幼年學唱山歌時曾經遇到來自母親的阻攔,“姐姐也和我一樣喜歡唱山歌,但媽媽不讓我們唱,媽媽封建,聽到我們唱就會罵我們?!?/p>

②結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社會背景,藍玉母親反對女兒學唱山歌,同當時階級與政治話語濃厚、以情歌內容為主的山歌與時代格格不入有著直接關系。上堡鄉的鄉黨委書記在接受筆者采訪時也講到: “有的山歌有男女親昵的內容,不宜在家里歌唱,多在野外如山上,竹棚、木棚里唱?!?/p>

③以山歌 《同妹作田上下坵》為例,歌詞這樣唱到:“同妹作田上下坵,眼拐都來溜是溜。保佑龍天都落大水,沖倒田坎同一坵?!?/p>

④一幅畬族男女在梯田勞作之余打情罵俏的場景。而如下唱詞,則是畬族女子面對男子以歌傳情的大膽回應:“郎在高山唱山歌,妹在房中繡綾羅。綾羅唔繡,來聽捱 \\( 即我,筆者注\\)郎唱山歌。唱個鉆腸、鉆肚、鉆心肝花肺,鉆得細妹一身麻麻痹痹,呵氣賽賽,伸腰打拐,眼拐碌碌,腳偏哆嗦,來同捱郎唱山歌?!?/p>

⑤再看這段較長的唱詞:“吃飽飯后門前坐,大郎小叔樣咁\\( 即那么,筆者注\\) 多。你話唱歌捱也曉,由你九腔十八調。大郎小叔走開來,等捱唱個風流歌。山歌好比西洋鏡,由你挑奪哪一套。你話唱歌捱話來,一人一只合起來。老妹唱歌好嗓音,好比高山拉胡琴,阿哥只唱梁山伯,老妹唱只祝英臺。胡琴拉得冇咁 \\( 即沒有那么,筆者注\\) 好,笛子吹得冇咁明。白白凈凈哥唔 \\( 即不要,筆者注\\) 戀,烏烏黑黑哥唔嫌。新打柴刀鋒鋒利,交情還要妹同意。好比高山牛奶籽,你話苦捱來話甜。交情還要妹開口,苦壓相交冇情意。哥要戀妹盡管戀,不怕霜雪和風險,解放以后好計劃,打開石壁過汽車。哥妹好比鴛鴦鳥,恩恩愛愛戀百年。戀歌唔怕路遙遠,寄信唔到就坐車。一刀剔了黃竹尾,阿哥先行妹落尾。高山頂上種布荊,不要淋水也會生。走路兩人共足跡,前世姻緣對著哩。只要兩人感情好,不要媒人也會成。手摘蕻菜兩頭空,新時妹來招老公。招到老公感情好,永遠記住黨恩情?!?/p>

⑥顯然,從歌詞表達來看,畬族女子擇偶時將感情放在第一位,“哥妹好比鴛鴦鳥,恩恩愛愛戀百年; 而且戀愛必須征得女子同意,交情還要妹開口,苦壓相交冇情意”??梢哉f,歌詞不僅再現了畬族女子與男子對歌的情景,也直接表達了她們的擇偶要求以及對愛情與婚姻的理解,顯示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

早在 1997 年,時任崇義聶都鄉鄉長的李華平為挖掘竹洞山歌,曾推動鄉里舉辦文藝晚會,并專門創作情景歌舞劇 《要想戀妹先對歌》。崇義縣歌舞團也曾根據竹洞山歌的原始音樂風格改變歌詞,如“高山的竹子米 \\( 尾\\) 靠米 \\( 尾\\) ,筍子動 \\( 破\\) 土排排齊,阿哥出門去造紙 \\( 打工\\) ,老妹盼哥早早歸?!雹偕媳むl山歌則有 《山里阿哥山里妹》等曲目。

再次,從崇義畬族山歌的傳唱場合與形式來看,表達出了明顯的性別互動。

什么時候、什么情形下唱山歌,畬族民眾在長期的歷史傳承中約定俗成了一定的規范。比如戀愛離不開唱山歌: 畬族青年男女在生產勞動中,通過對唱山歌來增進彼此了解,進而建立愛情關系。再以結婚為例,山歌是結婚時的重要儀式之一: 畬族男女結婚之時, “新娘 ‘不事肩輿’,只同新郎步行回家,倆人 ‘同持一傘’,半遮其面,一路且行且歌,夫唱婦隨,以歌取樂,抵達夫家”。②山歌還成為畬族男女日常生活與生產勞動之余表達情感、緩解勞累的重要途徑。

正緣于此,崇義縣民宗局李華平局長在收集和整理竹洞山歌時發現,以往畬族民眾愛唱山歌主要基于這樣四種情況: “1、想追女孩子時; 2、漂亮女孩結婚了,男人想調情; 3、男女之間在一起勞動,休息的時候對對山歌,消除疲勞與寂寞;4、想丈夫或妻子的時候也唱山歌?!雹蹮o論是哪種情形,都體現著以情感為主線的男女性別互動。

山歌演唱常常以對歌的形式出現,對歌則往往是男女對歌,于是便有了歌會。歌會的舉辦更是為畬族男女公開交流與互動提供了絕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在歌會上,“若是來了外村不熟悉的青年女客,尤其是未婚的姑娘,就由本村的男青年陪她 \\( 或她們\\) 盤歌; 如果來了外村不熟悉的青年男客,就由本村婦女去找他們盤歌?!雹?br>
三、崇義畬族山歌與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社會生活中對于社會行動者或行動者群體而言具有高度的熟悉性和重復性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社會生活的社會歷史性的基礎。

⑤從“日常生活史”角度去研究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現象,逐漸開始成為社會史學界的重要趨勢之一。

對于崇義的畬民來說,流傳已久的山歌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崇義畬族山歌內容以情歌、表達男女情感為主,但除此之外還包含著不少其它方面的內容?!安粌H婚嫁喜慶和逢年過節唱,而且在生產勞動、招待客人、閑暇休息、談情說愛時唱,甚至在喪葬悲哀時也以歌代哭,傾吐衷腸。畬族山歌廣泛流傳,唱出了畬民的喜怒哀樂和對生活的熱愛?!雹抻袑W者根據歌詞及歌唱形式與場合,認為畬族山歌可以分為三類: 歡樂歌———喜慶場合和勞動時獨唱或男女對唱,自然其中的情歌占了多數,也因而構成了山歌的主體; 祭祀歌與悼念歌 \\( 哀歌\\) : 祭祀歌是祭祀場合由祭師演唱,悼念歌 \\( 哀歌\\) 是祭祀時由下輩唱給已故長者; 丙歌,則是舉行傳師學師儀式時由法師演唱。

⑦所以某種意義上講,山歌具現了崇義畬民的日常生活?!爱屆褚愿璐?,以歌代文,敘世事、陳志趣、寄幽思、訴衷情、覓知音、記時令、勸耕織、比睿智、爭巧愚、調詼諧,甚至以歌辨疏親、識褒貶、度優劣、正人心、勸善懲惡,為人樂事、敬神問卜、婚假喪吊、戲謔調笑,無所不容?!雹嗵接懗缌x畬族山歌,自然剝離不開其與日常生活的交織。舉例而言:

其一,山歌是畬族民眾生產勞動的調劑品。勞動是畬族民眾日常生活的主旋律。畬族民眾盡管擇山而居,仍然接受和延續了傳統的農業文明。

生活的需要使得農耕勞作成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必修課。乏味的勞動之余,山歌愈發顯得不可或缺。崇義縣文化局副局長范和金曾向筆者介紹到,“在山上勞作時,休息一下,唱一首山歌可壯壯膽、消除疲勞、緩解乏味的勞動生活?!雹俣屪迳礁璐蠖嗲{簡單、講究押韻,如上堡鄉和思順鄉的山歌曲調就只有兩三個,且多用客家方言唱,“歌者雖然沒什么文化,口口相傳時,基本上四句一段,韻腳一定要用方言去講,如果用普通話去講就沒有韻腳?!雹谌绱艘粊?,押韻的山歌在畬民從事重體力活時派上了用場———儼然發力的哨子。

其二,山歌是畬族民眾哭嫁與哭喪的表達方式?!盎閱始奕⑼侨粘I钌缃蝗ν癸@的重要場合之一?!雹劭藜夼c哭喪的習俗,并非崇義畬族所獨有,事實上全國很多地區和民族都有流傳。

但借助唱山歌來完成哭嫁與哭喪的儀式則是崇義畬族的特色,比如竹洞山歌完整地將這兩種習俗保留和傳承下來。

首先來看哭嫁??藜奘钱屪迕癖娊Y婚時新娘要履行的一項儀式, “到了出嫁那天,女孩要哭嫁”; 時間 “一般是從頭一天晚上一直哭到第二天出嫁”; 形式則是 “新娘要跪在長輩面前哭”; 內容主要是 “自嘆身世,安慰雙親,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勸告兄弟姐妹,辭別親友”。新年哭嫁之時,還有女性長輩及姐妹陪哭,“一般女性長輩坐在新娘的房外,新娘哭嫁時,奶奶、媽媽們常傷心地陪哭,有的會哭壞了身子,有姐妹的也會陪著哭?!迸憧拚哂绕湫履锏哪赣H陪哭,有其特殊意味——— “教女兒以后如何處理家庭關系、鄰里關系等”。

④崇義縣文化局副局長范和金在向筆者介紹哭嫁時,談到了對哭嫁的進一步理解: “哭嫁看是哭,其實是一種喜,一種韻味,……其中有些嚴肅的東西可以引發我們去思考,如我要怎樣感謝父母的培養、我該怎么去教育我的兄弟姐妹,每個家庭成員全部 ‘數’一遍,每個人的內容各不相同。認真觀看并傾聽哭嫁,實則是一種文化精神的享受?!雹萜浯蝸砜纯迒???迒蕦嶋H有悼詞之意,意在追憶已故老人。從形式看,婦女起著帶頭哭、帶動情緒的作用,“帶頭哭喪的都是婦女,帶動孝子孝孫、親戚朋友哭的氛圍,渲染氣氛,……家家戶戶都有人會去學,哭喪中每家都有幾個女性能唱幾段”; 從內容而言,哭喪涵蓋逝者的為人以及勤儉持家、教育子女等方面,甚至 “老人在世時不好說的話,這時可以哭唱出來”。

⑥此外,唱山歌也是畬族民眾喜慶節日的保留內容。由此看來,畬族民眾隨時有歌唱,也隨時可以唱歌??梢哉f,畬族山歌反映了他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場景與風貌,表達著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是畬族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而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進入畬族民眾日常生活的同時,崇義的畬族山歌也融入了濃厚的革命意味,成為動員民眾參加革命、激勵革命斗志的重要手段。如山歌 《團結起來當紅軍》:地主剝削我們窮,窮兄窮弟要同心。

窮姐窮妹要團結,團結起來當紅軍。當紅軍、打敵人,窮人才能大翻身。⑦簡潔而工整的歌詞朗朗上口,生動詮釋了革命與畬族窮苦民眾生活的關系---要 “翻身”必須 “同心”、 “團結”、 “當紅軍”。另一曲山歌《送郎當紅軍》則這樣唱到:“送郎當紅軍,勇敢向前進。打土豪,殺劣紳,一個不留情。哎呀,我的哥! 我的哥! 軍閥國民黨,是我們的打敵人,窮人要翻身,把他殺干凈。哎呀,我的哥! 我的哥!

哥去當紅軍,妹子要小心,家中一切事,全靠你擔承。哎呀,我的妹! 我的妹! 哥去上前線,小妹莫掛念,萬一犧牲了,留下好名聲。哎呀,我的妹!

我的妹! ”①傳統男女對唱的形式表達了丈夫參加紅軍離別之際,夫妻之間的相互囑托與不舍之情。再看《婦女剪發歌》:“剪了頭發樣樣好,隨時外出跑; 省得梳妝來打扮,前照又后照。戴上紅色五星帽,木蘭從軍到前方; 我們工農子弟兵,奮勇殺敵立功勞! 哎呦呦,我們工農子弟兵,奮勇殺敵立功勞! ”②崇義畬族婦女剪發明志、敢于投身革命戰爭的勇氣一目了然。

四、結語

民俗文化是民間文化的主體,是一個民族精神和生活面貌的全部關照。畬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將生活和勞作中的所有事情全部幾乎都用山歌來表達、記憶和傳承。長時期以來,唱山歌是畬族民眾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崇義畬族山歌的流傳與發展,展示了民俗文化傳承的一個側面,呈現出多元化的性別文化圖景,又無時不刻表達著當地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山歌不僅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 不僅 “真實反映人們的生活、生產和精神世界,”③而且可以帶給民眾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從唱山歌中,我感到很快樂,……我要把我的快樂傳下去,讓大家都一起快樂?!雹苋欢?,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尤其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轉型的加快,與許多民俗文化門類一樣,畬族山歌同樣面臨著生存空間日趨縮小甚至失傳的尷尬處境,在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急劇下降。如今,當地會唱山歌的幾乎都是年長者,并逐漸老去; 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對傳統意味濃厚的山歌失去了興趣。因而,探討山歌的民俗文化傳承、挖掘山歌的文化價值便顯得極為迫切和必要?!爸噩F”與 “再塑”山歌,任道而重遠。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