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以其獨特的功效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創新能力是高素質舞蹈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然而,在當前的高校舞蹈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注卻遠遠不夠,還存在著教學內容單一、注重知識傳授、輕視創新能力培養,注重基本功訓練、忽視想象與創造能力培養等問題。這樣下去,將大大影響舞蹈人才的培養質量,無法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教師應當在尊重藝術創造的前提下,高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舞蹈,作為一門特殊的肢體藝術,具有其獨特的教育方法和訓練手段。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應遵循客觀教育規律,從多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舞蹈教學主要依靠教師的“口傳身授”,學生只是作為舞蹈教育的被動接受者。這種模式在整個舞蹈教育活動中把學生放在了一個從屬位置上,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交互性;這不但有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新的舞蹈教學模式應首先確保學生在整個舞蹈教學活動中占據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尋求者,同時保護好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并加強在教學活動中與教師的互動和交流。而教師在舞蹈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也將發生轉變,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多采用啟發式教學,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將大大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
二、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好奇心。
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是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也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1].牛頓對一個蘋果產生了好奇,因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如果能有效激發和引導學生好奇心,將會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產生積極影響。首先,教師應本著對學生的尊重,保護好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所萌發的各種想法與創新欲望,再從科學的視角予以引導,讓他們通過積極思考與動手實踐,去驗證這些想法的可行性。當然,學生的想法不一定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一旦出現錯誤或偏差,教師應耐心、熱情地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積極引導他們朝著合乎邏輯的方向去實踐他們的想法。同時,這對教師也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教師進行積極思考以及相關實踐探索。
三、開放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開放式課堂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要確立教師“以人為本,突出創新,主動發展”的教學理念和意識。通過開放式課堂教學,學生不但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多維度的信息,還可以使他們自身的個性、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傳統的“口傳身授”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滿足不了現代舞蹈教育的需要,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意識得不到充分的發展。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引入,為高校舞蹈教學模式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如在舞蹈劇目創編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介紹一些舞蹈創編技巧、情感和敘事表現方法后,把課堂的主動權留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自主設計舞姿、動作以及整個作品以表達主題,并加強相互間的合作與交流。同時,教師可以在旁適時地解答疑問并給出建議,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及主動性。這樣,學生既可以在親身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獨立鉆研與學習的能力;又能積極地調動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與求異思維。實踐證明,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是非常有好處的。
四、組織有效活動,注重創新實踐。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盵3]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活動要清晰,落腳點要很明確,活動的依據是教學目標。組織舞蹈教學活動,要給予學生自由、寬松的展示空間,讓其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得到鍛煉。而且,舞蹈教學活動的方式要多樣化,既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全方位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并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再者“,實踐出真知”,實踐要貫穿整個舞蹈教學活動的始終。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把握好這些機會,將有利于舞蹈專業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發展;注重創新實踐,才能適應當代社會要求。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所培養的舞蹈人才是否具有高度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高校舞蹈專業辦學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作為高校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采取合適的途徑去引導和鍛煉學生的這種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晗清,張霄?;瘜W學習中洞察力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3(19):76-78.
[2] 傅超。探析高校開放式體育教學的改革實踐[J].考試周刊,2014(4):12.
[3]倪小玲。設計有效活動,激活品德與社會課堂[J].新課程(下),201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