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于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態度是復雜的,這部電影在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后,至今仍然被無數影迷津津樂道。這個講述印度少年派和一只孟加拉虎在大海上漂流227天的故事曾被認為是“最難拍成電影的小說”之一。同原著一樣,這部電影一開始并不被看好。在這個只有人、老虎和大海的故事里,要如何將信仰、希望、生存展現出來?要如何表現精神力量以及關于神的思考?這些最核心也最玄妙的部分注定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為李安導演生涯中的最大挑戰。當獲得近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并斬獲無數大獎之后,李安用事實證明了對未知領域的恐懼正是讓一個導演創作出優秀作品的動力。
影片中,主人公千奇百怪的歷險、驚險刺激的遭遇以及后來的峰回路轉無不牽動著觀眾的心。創作者對每一個細節都精雕細琢,宛若天成。一人、一虎、一船的場景及簡單至極的故事情節為何會讓人們為之震撼?細細想來就會發現,真正牽動人心的是故事背后所承載的精神意義與主人公所經歷的成長過程。當創作者無法設計言語或動作來表現主人公的內在情感時,畫面色彩便開始發揮作用,引發觀眾視覺與心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進而獲得深刻感受。從遭遇海難、獨自漂流到最終獲救,派的成長一共經歷了四個階段,他在每一階段中均有不同的心理感受與人生領悟。
一、恐懼階段
當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把原本充滿希望的遷徙之旅徹底卷入深淵時,派掙扎著坐上脆弱不堪的救生船,在驚濤駭浪中得以幸存。海難過后,他所面對的是如神助般活下來的斑馬、猩猩、鬣狗和老虎,所承受的是失去至親的痛苦與無休止的孤獨。
在這一階段的場景中,大面積的黑色奪去了海洋原本寧靜溫柔的特質,而將其殘酷無情、兇猛咆哮的一面毫無保留地渲染了出來。正如康定斯基所描述的那樣,黑色在心靈深處叩響,像沒有任何可能的虛無,像太陽熄滅后死寂的空虛,像沒有未來、沒有希望的永久的沉默。①此時此刻的大海被黑色徹底籠罩,唯一可見的色彩只是那盞宣告絕望的紅色警燈,派如同斷線的風箏,被吸入了黑洞般的恐懼之中。
自古以來,黑色總是伴隨著死亡、恐懼、哀悼、不幸等負面情緒,它是對一切色彩的否定以及對一切美好的扼殺。人們對黑色的不安聯想可以追溯到原始時期對腐朽植被和燒焦物體的記憶,也可以反映在東西方的各種文化中。例如,人們一直相信黑色的動物會帶來不幸和死亡,圣經故事中受到懲罰的埃及人被黑暗籠罩,《伊利亞特》中的阿伽門農被描述成擁有“黑色心臟”的人等??梢?,黑色的出現往往會第一時間引起人們心理上的恐懼和緊張,使電影畫面傳遞出危險的信號。
隨著派被暴風雨帶入黑暗無邊的大海中,畫面里大片的黑色自上而下籠罩著那艘不堪一擊的救生船。派的恐懼、驚慌與無助不僅源于這洶涌的大海,更來自那只自童年起就給他留下心理陰影的老虎“理查德·帕克”.派內心深處的恐懼和壓抑除了用他自己的呻吟、哭喊來表現之外,更多的則是通過停留在畫面上方揮之不去的烏云來呈現。暴風雨結束后,厚重的烏云堆積在天空中,更加凸顯了救生船的弱小與派的孤獨,讓觀眾深刻體會到主人公內心的驚恐與絕望。以此觀之,主人公心理感受的成功外化正是由畫面色彩造就。因為人們對色彩具有輕、重的感知聯想,所以重的色彩在下、輕的色彩在上的畫面構圖會給人以平穩、安定的視覺及心理感受。而當重色堆積到畫面上方時,觀眾心里的平衡感就會被打破,并產生恐懼和不安。無論是在波濤中的拼死掙扎,還是風雨過后獨自面對兇惡的鬣狗和可怕的老虎,派與他的白色救生船均始終處在黑暗烏云的下方。這樣的構圖方式幾乎“壓”得人透不過氣來,使觀眾無需借助臺詞和動作便能體會到派的惴惴不安與驚慌失措。無垠的大海、未知的恐懼以及死亡的威脅,這些交織在主人公內心的復雜情感全都通過壓抑的色彩畫面傳達給了觀眾。
二、自我蘇醒階段
少年派的故事是一次充滿奇跡的冒險旅程,也是一次關乎信仰、自然、勇氣與苦難的心靈之旅。如果說苦難的終點便是幸福的開始,那么即便是在黑暗的最深處,也會有微光泛動。當金色的陽光穿透密實的黑暗,將天空與大海最美的樣子呈現在派的面前時,這極致之美著實讓派的心靈得到了慰藉,他開始平靜下來,面對現實,思考未來。當他第一次在陽光下與老虎長久對視時,金色的陽光灑在他目光堅毅的臉上,宣告了派對苦難的坦然接受與對信仰的忠貞不渝。在許多文化里,金色是智慧的象征,表達了人們對太陽和光明的崇敬,也象征著成熟和美好。影片此處對金色的使用既是整個故事情節節奏的轉折,也是人物內心變化的開始,傳遞出派在災難過后重拾信念的積極態度,表現出人物勇敢、堅韌的可貴品質。金色使畫面的色彩更為豐富和明亮,并與大海的藍色構成了奇妙的視覺體驗。
在這一階段的畫面中,濃重的黑色和灰色逐漸退卻,藍色與黃色開始交相呼應。此刻的大?;謴土嗽忻婷?,天空中的烏云也消散殆盡,明亮的藍色取代了黑色,讓人豁然開朗。此時,影片開始集中表現派堅強求生的過程,其形象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他寫日記,規劃配給,訓練老虎,一個男孩開始向著男人蛻變。在色彩的現代意義中,藍色代表了男性的品質與精神,象征著理性、勇敢和冷靜,這是因為心理學研究發現,藍色能給人以安定、莊重及有條理的感受,能讓人產生信任和依賴感。當派赤膊與老虎周旋,無畏地與大海搏斗時,藍色的運用就顯示出其堅強、勇敢與沉著思考的優秀品質。此外,藍色作為主色調也能夠讓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派、小船和老虎身上,從而緩解前一階段由驚濤駭浪所帶來的視覺緊張感。
除了體現人物情感和態度的變化,藍色的使用也充分表現了派內心揮之不去的孤獨與愁楚,就如同梵高用藍色寄托自己的憂思一般。藍色的物理根據是遙遠,是寒冷,是一種有擴展感的顏色。②這種感受與我們的生活經驗直接相關,太陽光的影子、冬日的冰川以及流動的湖水……這些聯想賦予了藍色冰冷、空曠、遙遠的感受,進而破壞了空間的封閉性,給人以悲傷、孤寂之感。所以,藍色貫穿于派的整個漂流之旅,既渲染了場景氛圍,合乎情理,又保持了影片的感情基調,使觀眾由始至終都與派有情緒上的共鳴。
當然,富于表現力的藍色在這一階段的集中使用也把派故事里的那些奇幻成分發酵到最大。深夜,海面下聚集的熒光色生物和縱身一躍的鯨魚讓派眼中原本殘酷的大海變得如星空般絢麗,也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夢境之中。藍色所承載的烏托邦式的夢幻主義情懷在此時產生了耐人尋味的感受,大海為派帶來了沉重的苦難,卻也將世人無法目睹的神奇景象送給了他。身處異境與險象迭生讓他變得脆弱無助,卻又因此將他推上迅速成長的道路,暗藏兇險的漂流之旅使他喪失了信念,卻又在風雨之后堅定了他對神的忠誠。
三、戰勝自我階段
接受現實,重拾勇氣后的派開始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學著將恐懼轉化成力量,把生存視作唯一的信仰。當他系上頭巾,手持長桿沖老虎示威,悠閑自得地在風雨中修剪指甲以及快樂地擊打水桶享受音樂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困境中樂觀、堅定的成熟少年。此時的派在克服了內心的恐懼后,徹底擺脫了消極情緒,踏上了戰勝自我之路。
配合著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這一階段的畫面色彩不僅豐富了起來,飽和度也有了顯著提升。明亮的白色小船、湛藍的天空、泛著金邊的云朵、藍色的鉛筆、橙色的口哨以及紅色的日記等,都使畫面顯得積極并充滿希望。
派訓練老虎的場景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除了情節本身充滿吸引力外,影片至此第一次出現了亮度極高的黃色,這讓畫面對人視覺的吸引力又一次達到高峰,因為黃色是極為醒目的色彩,代表著快樂、和諧、皇權與不可侵犯。在西方遭受排斥的黃色在亞洲卻擁有與之截然相反的地位。在亞洲文化中,黃色是幸福、快樂的色彩,它象征著智慧、和諧與高尚,中國人對黃色的崇尚更是深入人心、世代相承。亞洲人對黃色發自內心的喜愛源于其生存的環境,對耕地的依賴讓人們對黃色情有獨鐘,進而使黃色演變成財富與帝王的象征。在中國的道教哲學中,氣化為陰陽,陰陽的對立統一解釋了世間萬物的起承轉合。黃色屬陽,是彰顯男性性格特點的色彩,被視作皇權的象征。在印度文化中,黃色也是天神和統治者高貴且不可侵犯的象征色。因此,當黃色如音符般跳躍在影片畫面中時,觀眾內心自然會產生一種喜悅感并對劇中人物心生崇敬之情,而這種情感變化恰巧與派在影片中的改變相得益彰。無論是掛在派腰身上的黃色口袋,還是被他用來敲擊作鼓的黃色水桶,都以極高的飽和度出現在這一階段的畫面中。黃色的使用成功地將人物的男性特質放大,傳遞出智慧、歡樂的情感與潛在的征服欲望。派在這一刻的成熟蛻變與戰勝自我的決心得到了合理釋放,其形象再次深入人心,正如他在狂風暴雨中質問上帝 :我已失去了一切,你還想怎樣?
四、超越自我階段
“如果不是那次???,或許我早就死了,如果沒有發現那顆牙齒,或許我會迷失自我,孤獨終老……雖然上帝看似拋棄了我,但我的一切他都注視著 ;雖然上帝看似無視我的存在,但我的一切他都放在心上。當我徹底放棄希望的時候,他賜予我寧靜,并暗示我重新啟程……”主人公用這段話告訴我們,人類面對的最大挑戰并非克服困難,而是做出選擇。大自然給予我們陽光、水和食物,卻又能輕而易舉地將它們收回 ;安逸的環境給予我們寧靜和享樂,卻又時刻隱藏著未知的兇險。面對誘惑,我們如何認清自我并做出正確的選擇?也許,這才是派漂流之旅中最大的挑戰。
一次偶然的??渴古稍俅螐乃劳龅耐{中走了出來。上帝仿佛聽到了他內心的呼喊,將他帶到一座小島上,賜予希望與寧靜。這里有可以飽腹的植物、充足的淡水以及毫無威脅的貓鼬,對派而言,仿佛是一座專屬于他的安樂小島。然而,正是這座賜予派食物和寧靜的小島卻在夜晚將一切贈與收回,變成了一座食人島。那顆包裹在植物中的牙齒提醒了派,大??v使兇險萬分,卻孕育著回家的希望,而小島雖讓人感覺舒適美好,卻也能使人喪失自我,跌入死亡的深谷。面對前路未知的大海和安逸平靜的小島,派必須做出選擇,這是他自海難幸存以來面對的最大挑戰。
綠色是這段奇幻漂流的最后一種基調色。在所有的顏色中,綠色是最具矛盾性的色彩之一,具有很高的獨立性和豐富的象征意義。面對這座佇立在茫茫大海上的綠色小島,首先讓人們想到的是希望與生命。的確,在綠色豐富的語境中,希望的意義最深入人心,這源自草木植被的生長與春季萬物的復蘇。影片中的這座小島容易讓人們猜想派漂流之旅的最終結局,一個如此富有生機的地方出現了,他會留下來嗎?然而,綠色并不是永遠都象征美好與希望,它也有著許多消極意義。在西方文明中,綠色也是邪惡的象征,尤其是在歐洲人的意識里,吸血鬼、惡魔、巫婆等都與綠色密不可分。在童話故事里,白雪公主就因為吃下了皇后的綠色毒蘋果而死去,這個講述了上百年的故事反映出歐洲人將綠色視作毒藥的傳統意識。事實上,綠色本身也是有毒物的顏色,變質的食物、綠色染劑中的綠銅屑等都能讓人們對綠色產生負面的情感聯想。影片中派所登上的小島白天看似一個天堂般的地方,到了夜晚卻換上了邪惡的外衣。這種變化表達著一個簡單卻又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安逸的背后隱藏著危機,美好的背后蘊含著邪惡,世界上沒有一種獲取是不需要代價的,任何一種選擇都可能會改變今后的人生。派最終明白了上帝的旨意,選擇離開安逸的小島,再次返回大海,去面對死亡、饑餓、孤獨和痛苦的威脅,只為了尋找那個渺茫的回家希望。此時,他完成了對自我的超越,并且真正領悟到了這次旅程的全部意義。
當獲救后的派在醫院醒來時,單調的白色宣告他漂流之旅的完結和新一段人生的開始。在經歷了恐懼的黑色、憂郁的藍色、果敢的黃色以及矛盾的綠色之后,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點,派也將同這段過去徹底告別。在這個關乎冒險、信仰、奇跡、希望和生存的故事背后,蘊藏著一種不斷吸引你陷入沉思的神奇魔力--你選擇什么樣的故事,取決于你有著什么樣的信仰。誠然,李安是成功的,他出色地為觀眾講述了一個難以置信的故事,奉上了一道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留下了讓人無限遐想的思考空間,并分享了他關于信仰的虔誠理解。
參考文獻 :
[1]梁明,李力。電影色彩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307-315.
[2][俄]康定斯基。藝術中的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47-76.
[3][德]愛娃·海勒。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4-19,84-98,110-135,272-273.
[4][美]布萊恩·布朗。電影攝影技巧[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19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