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的發展與壯大關系到整個社會的一種態度,對于傳統文化鑒賞的態度。 我們能做的有很多,無論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還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創新,我們都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全面的認識。 古典舞蹈展現人生,提升品位,讓我們更好的感受生活,創造屬于生活原本的美。
1 中國古典舞的歷程
古典舞是各地區,國家或民族具有典范意義和獨特風格的傳統舞蹈。 它主要特征是:規范化的舞蹈技藝,程式化的表現手法,嚴謹的訓練體系和相對穩定的美學法則;具有地區、國家或民族舞蹈的代表性、傳統性和典范性。 在形成過程中,吸取了本地區、國家、民族諸多藝術因素,如民間舞蹈、手語、武術雜技和古代壁畫,雕塑中的舞蹈造型。 此外,還受到本地區、國家、民族的風俗禮儀、傳統審美趣味甚至哲學思想的影響。 然而,古典舞蹈并非一成不變,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審美趣味的變化而發展變化。
1.1 中國古典舞的起源
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在我國的歷史上源遠流長。 最早追溯到夏,商,西周時期,早期的奴隸主們對其并沒有特殊的研究,它的用途僅限于娛樂君主,在隨后各朝歷代的發展中,逐漸對其賦予新的內涵,雖然根本目的沒有發生技術性改革,但它對于大眾的沖擊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社會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起來。 發展至今,中國古典舞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舞蹈的展臺上已經一枝獨秀,頻繁出現于各類藝術舞臺,在向觀眾展示其具體形態的同時也體現了它對于社會的積極作用,它集娛樂、欣賞、傳承于一身。
1.2 中國古典舞的特征
藝術必然是美的集中體現,那么舞蹈自然也是美的具體存在方式。 觀賞一次演出,它所能帶給你的視覺沖擊不可小覷,你會不由自主的驚嘆、不自覺的鼓掌,而這一切都是中國古典舞存在的意義。 在中國古典舞中,一個非常明顯的動作特點就是" 圓"." 圓"是中國古典舞的核心表現,常常采用委婉曲折的動作,體現出和諧的文化。 天圓地方是古人對于自然的一種解釋,這其中便包含了對于" 圓"的喜愛,它的線條單一卻極具沖擊力,小小的動作便能體現出一種美的存在價值,給人以感官上的享受。 目前經過不斷的實踐,舞蹈家把圓形概括為圓、曲、收、方、擰等,在形體的運動中基本都是圓的動作,使人體看起來更加柔和。
1.3 中國古典舞的風格
與戲曲的巧妙結合是中國古典舞的一大基本特征,由此也不乏許多在戲曲方面身法獨特、表現精湛的藝人。 他們都是將古典舞與戲曲巧妙結合并通過一段旋律將其惟妙惟肖的展現出來,供世人觀賞評說。 作為審美的身體語言的自由表達,風格應是為個性服務,正像我們今天不斷地借助外來語進行漢語的自由表達一樣;作為文化的身體語言的自由表達,個性應該為風格所辨識,正像我們在漢語表達時,不管使用多少外來語,都無法改變漢語的" 話語霸權"一樣。 而其另一大風格就是肢體動作及面部表情的交流碰撞,這通常要求表演者以其靈動的肢體活動配合高度吸引人的面部表情將自身融入于古典舞的表演中。 所以往往服飾,發飾等就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只有一套完整的裝備才能捕獲觀看者的心,亦是同時實現表演者與欣賞著的藝術價值。
2 中國古典舞的必要發展
2.1 中國古典舞的繼承
優秀的藝術作品需要發展, 我們不能只限于對其全部的繼承,何況我們的繼承也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從古典舞的起源到其發展至今,鏡花水月,婉轉動人是我們對其陳贊的描述,后人加以的概念性評論沒有徹底改變其初衷。 我們也曾在國外發展過,殊不知文化軟實力就是中國特色。 在這些年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曾融入了多遠的時代色彩,但是如果說真正意義上的繼承與發展齊頭并進,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其知識層面的廣泛認可價值,文化的發展需要融入名族元素,長袖曼舞是古典舞的特質,難道我們能眼睜睜看著它消失而無動于衷嗎,我們必須傳承,大力發揚。
2.2 中國古典舞的教育
好的傳承必須有好的載體來承擔,而廣大的青少年兒童就是我們所尋找的最佳載體。 當你想了解一個城市,不難發現你必須從博物館開始,這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內涵的集中體現方式,而文化館的作用也毋庸質疑。 自從古典舞走出王公貴族的世俗制約,開始其獨立發展之后,它迫切的需要一種新的傳播方式讓自己起飛,而文化館就是我們所能選擇的最佳方式。 不巧的是,不像我們的" 四大發明",人們開始質疑對其繼承的必要性,它是否可以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一系列的積極作用,而不是僅限于娛樂,那么對于它的合理解釋,相關規定表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迫在眉睫,國家支持大力發展和建設知識型社會。 所以我們必須在古典舞的教育上投資,投資我們的文化同時收獲我們的文明。
2.3 中國古典舞的普及
早些年, 當九年義務教育的口號開始在社會上廣而告之時,人們無不肯定其價值,這對于社會的發展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了,它提升了整個中華名族的素質文化修養。 那么在今天,我們說普及中國古典舞的教育不能再等了。 作為傳統文化,在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力所能及的給予鼓勵和支持,況且還是這么一個伴隨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物質文化,我們必須給予最多的支持。 這里所說的普及,在一定意義上,國家的高考藝術生招生方案給了我們明確的保護措施與道路指引,源頭上將舞蹈與專業知識置于同步發展的水平,使中國古典舞重拾自己的價值,找到自我安慰的有效途徑。 普及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更好的取信于民。
結束語
保護傳統文化,是我們自我發展的基礎," 取其精華,棄其糟泊"不只是一句口號,我們應當將表面工作落實,大力宣揚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其精髓遍布世界,從而實現自我的真正發展,也體會文化世界性的真正含義。 傳統文化對于我們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就是我們所能做到的最好態度,之后我們便可以在發展的基礎上創新,從而徹底實現中國古典舞的教育與普及。
參考文獻:
[1]朱南軒。論中國古典舞在青少年審美教育中作用的思考及培養方式[J].青年文學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