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 它能夠帶給人身心上的愉悅,通過肢體上情緒的抒發,能夠達到獨具特色的視覺感受。 但是相對于西方國家幾百年來的舞蹈發展,我國還處以起步階段,要想加快發展步伐就要從未成年人的舞蹈教學中抓起,這其中凸顯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將會影響我國舞蹈事業的騰飛。
1 舞蹈教學的基本理論問題
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學科,其審美價值受到藝術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學習舞蹈能夠培養人們的藝術氣質,提高審美意識,創造出具有特色的想象力,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開展舞蹈教學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舞蹈的教學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當前我國在舞蹈教學中凸顯的問題表明,只有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才能促進我國舞蹈事業的發展。
舞蹈的教學體系主要可以分為兩種。 其一是受前蘇聯影響的在我國廣為發展的專業性教學體系,其二就是在美國較為流行的普及型教育。 我國培養出的舞蹈人才可以用三個字形容,那就是" 高、精、尖",這是由我國的教育模式決定的,但是與之相反的是美國的教學模式,其更注重舞蹈的廣泛性,在學生發展的各個階段舞蹈都是培養的目標之一。 在教育事業不斷改革的今天,我們意識到只有將這兩種模式合理的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才能促進我國舞蹈教學的發展。
2 現階段高校在舞蹈教育上存在的問題
2.1 舞蹈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度不夠
當前在舞蹈教學中,我們主要是以學習舞蹈作品為主,并且輔助以文藝演出的訓練。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舞蹈的訓練與人的身體條件具有直接影響, 很多學生因為身體上的原因放棄舞蹈,或是失去繼續學習舞蹈的信心,這一點尤以理科生為主,從而造成舞蹈教學陷入困境。 除此之外,很多文藝演出或是學校組織的文化活動中,學生無法參與其中進一步造成了舞蹈教學的瓶頸,使得人們越來越不重視舞蹈。
2.2 舞蹈課程的內容不科學,不利于學生創新型能力的培養學習舞蹈的目的不僅是要會跳,更重要的是讓欣賞者在觀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舞者所要表現的情感,達到精神上的共鳴。 但是我國在舞蹈教學中卻忽視了對舞蹈進行創造性的培養,過分的強調鍛煉學生的舞蹈基本功,這是由于藝術性的思維與理性的思維相互矛盾造成的。 藝術性思維更加形象生動,而理性思維邏輯性強,只有充分的將二者融合在一起,才能促進我國的舞蹈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2.3 舞蹈教育和現有的教學體系不協調
舞蹈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基礎,使其在生活中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感受美的心靈。 但是現有的舞蹈教學體系并能能很好地還將其展現出來,偏離了舞蹈教學的重點,將舞蹈教學過分的孤立起來,造成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脫節。 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是在進行藝術賞析教學后就沒有進一步的延伸了,最終造成學生缺乏藝術上的審美,學生的事業很難得到拓展,從而無法達到提高藝術修養的目的。
3 改善現階段高校舞蹈教育的對策
3.1 更新舞蹈教育的觀念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舞蹈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在發展中獲得完善。 首先要做的就是以人才作為今后發展的目標,在舞蹈教學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不光注重培養專業技能,更主要的是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出發,從其身體發育的角度考慮具體的舞蹈教學如何開展。 從而在根本上將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活力釋放出來,挖掘學生自身的特點,使其更加具有創造性以及藝術方面的審美,讓他們的身形變得優雅挺拔,展現自己的內心情感。
3.2 充實舞蹈教學的內容
舞蹈教學內容應遵循形體訓練、民族民間舞、舞蹈名家名作欣賞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舞蹈藝術的中介是人體,沒有體態美,就失去了基本的條件,所以,在學生的舞蹈學習中首先要進行基本的形體訓練,在形體課上,要增加民族民間舞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動作韻律、不同體態中了解我國各民族舞蹈藝術特點,給學生帶來比書本更直接、更生動的體驗與感受,感受各民族民間的音樂旋律與節奏特點,感受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同時,要提高學生對舞蹈教育內容的理解力,將舞蹈文化與民族文化相結合,更好的去了解舞蹈發展史。
在具備了一定舞蹈文化和基本的形體訓練的前提下,增加舞蹈名家名作的賞析內容,本著舞蹈知識與欣賞作品相結合,舞蹈史與舞蹈家介紹相結合的授課宗旨,使學生對舞蹈藝術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減少對舞蹈藝術的審美誤讀。在欣賞舞蹈作品時,教師需要給學生講述作品的創作背景,通過生動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更加了解舞蹈語匯,這樣在欣賞作品時就不會感到乏味或難懂了。
3.3 明確師資的培養要求
普通學校舞蹈藝術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是:培養各大、中、小學從事舞蹈美育工作的師資。 舞蹈藝術教育師資的培養與舞蹈演員的培養是不同的。 對舞蹈演員的培養:首先要對其外形條件進行嚴格選拔,按照" 三長一小"的黃金比例選拔學生。 其次,還要求學生" 十年磨一劍",學科單一,學生需經幾年的專門學習才能上舞臺,也就是說,學生不經過十年八年的艱苦訓練,就不能成為高、精、尖式的舞臺藝術表演人才。 而舞蹈藝術教育師資的培養就不必苛刻要求學生的外在條件,只要具備良好的修養、美好的情操,忠誠于舞蹈教育事業,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成為學生的榜樣和楷模。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從基礎著手,逐步的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要增強教師的人文知識底蘊。舞蹈教師的人文知識包括哲學、文學、歷史、宗教、道德、藝術等方面,只有擁有豐厚的人文知識,才能深刻理解舞蹈藝術及其作品,真正把握舞蹈藝術的人文性。
結束語
舞蹈教育事業的改革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藝術事業的發展,在舞蹈教學中更加人性化的要求能夠使學生更加熱愛舞蹈,而不再是機械化的、重復性的訓練舞蹈動作,我們要改進舞蹈教學中的問題,保證其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娜 . 淺談如何提高高職院校舞蹈教學質量 [J]. 大眾文藝 ,2010(17)。
[2]夏莉娜。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策略探究 [J].高等函授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3] 陳超 . 職業院校高職舞蹈教學初探 [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