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上映的 《歸來》 由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影片根據嚴歌苓小說 《陸犯焉識》改編,只不過大部分原著大部分劇情被刪減,而只保留了最后 50 頁的內容作為影片故事的內核。影片聚焦在大時代下的家庭命運和個人遭遇,講述了陸焉識與馮婉瑜的愛情故事。[1]
作為中國 “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張藝謀的每一部影片都會引來媒體和觀眾的熱議,《歸來》當然也不例外?!稓w來》是由商業片轉向文藝片的回歸,其評論呈現兩極化趨勢,批評的一方或是認為影片對 “文革”的批判力度不夠,或者是原著粉絲不滿電影對 《陸犯焉識》情節的大幅刪減; 而贊同的一方則認為 “這是一部難得的、嚴肅的、直指人心的好電影”[2],斯皮爾伯格也贊其震撼、感人、深刻。筆者作為一名忠實的電影觀眾,對 《歸來》還是持贊同意見的。批評力度不夠一說,沒有站在電影人的角度考慮審查制度,而原著粉絲的意見也有類似之處,正如張藝謀所言: “小說里很多東西不能拍?!北疚膹挠捌愋?、影像風格、情節設置三方面出發,淺析張藝謀在影片 《歸來》中所嘗試的轉變。
一、影片類型
迄今為止,在張藝謀長達 30 年的從影經歷中,其執導的影片已達 20 部。如果按照文藝片和商業片的類型來劃分,則其中 7 部為商業片,13 部為文藝片。對于文藝片這一類型,一直眾說紛紜,未有準確定義。援引虞吉的說法,文藝片是 “一個介于商業類型電影和藝術電影之間的影片類聚,它泛指制片態度嚴肅……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個人特色和風格特征的一類影片?!盵3]
其實,商業片和文藝片也并非涇渭分明,只是那種元素更多而已。而影片 《歸來》,可以看做是張藝謀從商業片向文藝片的回歸。
從 2002 年執導 《英雄》開始,張藝謀開啟了國產商業大片時代?!队⑿邸肥鞘撞科狈窟^億的國產影片,是張藝謀在電影全球化和商業化的背景下謀求轉變的結果。影片星光熠熠,場面宏大,視覺沖擊力極強。而影片從前期策劃、聘請明星,到拍攝制作、宣傳發行的產業化模式,也為國產影片商業化運作樹立了成功的典范。從此,大制作大宣傳的商業大片成為中國影壇的重要組成部分。而 《十面埋伏》( 2004) 、《滿城盡帶黃金甲》( 2006) 以及 《金陵十三釵》( 2011) ,則復制了這種成功模式,繼續推動國產片票房的高歌猛進。而 《金陵十三釵》中,張藝謀更是找來了好萊塢當紅男星克里斯蒂安·貝爾擔綱主演約翰·米勒,顯示了他拓展國際市場的野心。在這十年間,張藝謀雖然也拍攝了 《千里走單騎》( 2005) 、《山楂樹之戀》 ( 2010)兩部文藝片,但其影響力遠遠不及那些出自其手的商業大片。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兩部文藝片在當時國內的類型片領域,仍是翹楚。隨著張藝謀在商業片領域的不斷成功,人們都在猜想,張導的下一步影片究竟是商業片呢,還是藝術片。而張藝謀也用 《歸來》宣布了他對文藝片的回歸。
文藝片是張藝謀的老本行。從 《紅高粱》 ( 1987) 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開始,張藝謀在文藝片領域不斷高歌猛進,接連拍攝了 《菊豆》 ( 1990) 、 《大紅燈籠高高掛》( 1991) 、《秋菊打官司》( 1992) 、《活著》( 1994) 等片,確定了其在這一領域的國內頂尖導演地位。而 《歸來》,則是張藝謀重回文藝片順理成章的嘗試。
《歸來》的文藝氣息較濃,但影片本身也不缺少商業元素。如,張藝謀找來陳道明和鞏俐分飾陸焉識和馮婉瑜,而陳和鞏都是國內大腕級的明星,票房號召力自不必說。
但實際上,筆者認為,張導可能更看重的是二人的精湛演技。不論是陳道明的書生氣質,還是鞏俐身上的女性特有的堅韌,都與角色契合得十分完美。張藝謀在這部影片中,明顯改變了以往影像語言的風格,可以說是返璞歸真。而且,影片的情感豐沛。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個浮躁的年代,一部文藝片竟然獲得了票房的認可?!稓w來》以近 3 億的票房收入,刷新了一系列紀錄,成為迄今為止最賣座國產文藝片。
二、影像風格
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對濃烈的色彩有著偏執的愛,由色彩產生強烈視覺沖擊的影像也成了他一貫的標簽。但在影片 《歸來》中,張藝謀發生了一個重要轉變,那就是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濃烈的色彩,轉而選擇質樸、克制的影像風格。
回顧張藝謀的作品,從早期其攝影的 《黃土地》,到執導的首部影片 《紅高粱》,影像上都深深地打著他的烙印。
而這種烙印突出體現在影像的構圖和色彩運用上,尤其是大紅大綠的濃烈色彩,成了張氏電影的最典型的形式語言。
之后拍攝的 《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張藝謀將這一語言形式發揮得愈加淋漓盡致?!队⑿邸分械娘w雪、如月黃葉林之戰,漫天黃葉中兩位身著紅衣的女性飛舞如翩翩驚鴻,成了中國武俠片的經典鏡頭之一。在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張藝謀將色彩運用到了極致,甚至到了令人視線無法躲避的程度。大王的龍袍、黃金盔甲,王后璀璨奪目的首飾,二王子的盔甲,萬余平米廣場的菊花,滿眼都是無法躲避的黃色,片中對色彩的運用,堪稱到了 “暴力”的程度。如此運用色彩的方式,就是沖著刺激人眼球去的,有過度商業化的嫌疑,這也是 《滿城盡帶黃金甲》為人詬病的原因之一。此后,在 《金陵十三釵》中,雖然仍有艷麗的旗袍出現,但沒有像 《滿城盡帶黃金甲》那樣,充滿“法西斯美學”,更多的是為影片的主題服務。
在 《歸來》中,張藝謀放棄了百試不爽的濃烈色彩,轉向了樸素而充滿張力的影像風格。在張藝謀執導的眾多影片中,以色彩為代表的形式是影片的重要看點,甚至大于影片要詮釋的內容。而這一次,形式則是服務于內容。
為了真實還原年代背景,影片中對色彩的運用十分克制。
如,片中人物的服飾,除了軍綠色,就是勞動服的藍色和黑白純色。而那些帶有年代意味的大小物件,如,收音機、像章、搪瓷杯、陶瓷毛主席像、大字報、革命標語,也都安安靜靜地出現在它們應該出現的位置。這些道具既不高調宣揚自己的存在,又結結實實地給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心頭一震的感覺。影片給人印象最深刻的 “天橋分別”“車站接人”兩出戲,色彩冷靜而樸素,但情感卻震撼人心。影片結尾鏡頭是最讓人無法忘懷的,身著灰藍服裝的陸焉識陪伴在馮婉瑜身旁,在皚皚的白雪中,等待著 “自己”的再一次歸來。全片色彩暗淡,一如大時代對個體的壓抑,影片還原出那個年代本真的生活質感。
當然,張藝謀在 《歸來》中,也沒有完全放棄亮麗的色彩,而這亮色,正是刺痛觀眾神經的紅色,也是代表那個年代的記憶的顏色。片中領舞者所穿的紅色舞衣,以及舞臺劇結束時全場起立時高唱 《大海航行靠舵手》時,所有人手中揮舞的語錄紅寶書,是片中色彩最濃烈的一幕,當然也是最刺眼的一幕。張藝謀以自己最擅長的手法,隱秘而低調地批評了那個時代的狂熱,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三、情節設置
在情節設置上,《歸來》也采取了刪繁就簡的原則,將原著故事一再精簡提純,只保留影片所需的內容。故事雖追求簡單化,但影片所包含的思想意蘊,卻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深化。
首先,影片的故事服務于家庭、愛情、親情這一內核,凡是與此關聯較少或較為龐雜的部分,都一一裁剪。在原著中,陸焉識回家后,他的家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家庭。其中包含兒子、兒媳、孫女,還有女兒、妻子。如此眾多的人物,想要表現出各人之間微妙的情感,無疑對于一部電影來說,是力不從心的。所以,影片一再做減法,到最后濃縮成只剩下丈夫陸焉識、妻子馮婉瑜、女兒丹丹三人。
而故事情節相對原著也做了減法,將喚醒、接站、復婚等事件進行濃縮,這才有了后來影片的劇情。在做減法的同時,影片主創人員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對家庭、愛情、親情這一內核的詮釋上。家庭、愛情、親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隨著時代的不同,其表現形式有可能發生變化,但其中不變的是人們之間的情感。影片選擇這一普世的價值觀作為影片的內核,引起的眾多觀眾的共鳴。年長者如 “60 后”,他們在片中看到了自己的愛情,也看到了自己無法重來的人生,感動自然而然就產生了。而年輕者如 “80、90 后”,他們則是看到了上一代人在物質匱乏年代的忠貞愛情,而這對他們來說是發自內心的震撼。影片在故事的架構上,緊緊抓住了家庭、愛情、親情這一主線,這是其節奏緩慢卻形散神聚的原因。
其次,影片在細節處理上十分成功,緊密家庭、愛情、親情的主題,而愛情又是重中之重。愛情在影片中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馮婉瑜對陸焉識的愛情。馮對陸的愛主要體現在兩處細節,第一處就是留門。馮婉瑜的大門永遠向陸焉識敞開,也意味著她耐心地等待著他的歸來,這是她堅守愛情的方式,是無言的守候。第二處細節是馮對女兒的態度,對于女兒告發陸焉識一事,馮的選擇是 “你以前做的那些事,我不會原諒你,不原諒”.其話語之決絕,簡直不像出自一個母親之口,而她那凄厲的眼神,也是充滿了敵意??梢?,馮對陸的愛,在其心中的重要地位。其二是陸對馮的愛情。這種愛情主要體現在陸對馮的堅守以及嘗試不同的方法,試圖喚醒馮的記憶。讀信是陸焉識想出的一個好辦法,他日復一日的堅持,卻始終無法奏效。而每月五日陪伴馮婉瑜到車站,則成了他后半生的必修課。
兩人的愛情故事靜心而平和,完全沒有當下占領大銀幕的那些愛情的陳詞濫調、浮躁輕狂。此外,片中對親情的描摹也是通過細節展現的。如,陸焉識對丹丹的愛,只是一句輕描淡寫的 “過去,就都過去了”,就原諒了女兒對自己的告發。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就算孩子犯了天大的錯,也會原諒的。影片正是通過這些細節,令觀眾體會到了平凡的感動。
綜上,在當今浮躁的中國電影的大環境下,張藝謀以《歸來》一片完成了向文藝片的完美回歸,更顯難能可貴。張藝謀放棄了自己擅長的 “濃墨重彩”,令影片的形式服務于內容,這是他對個人創作觀的突破,也是他積極謀求轉變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趙宜?!稓w來》與“后傷痕”敘事[J]. 電影新作,2014( 04) .
[2]王渝。 深水靜流,憶初心---莫言與張藝謀對談“歸來”[N]. 中國藝術報,2014 -05 -21( 04) .
[3]虞吉。 中國電影史綱要[M]. 重慶: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