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是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香港電影導演領軍人物之一,從杜琪峰的影片中,我們能看到他對關系港人命運的社會問題深切關注與思考,《奪命金》就是這種電影。 如果說拷問處于金錢重壓下香港人的靈魂是《奪命金》顯在的主題,那么,對于香港人這種生存狀態的反思則是導演杜琪峰想要表達的潛在主旨。 這種反思在影片中突出地表現為香港人的日常生活與大陸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杜琪峰是在與大陸的關系中來反思香港人的生存現狀。 從另一個角度講,杜琪峰是在與香港人的關系中來塑造大陸人形象的。 因此,反思香港的過程,也就是大陸形象建立的過程。
從影片可以看出,在香港人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大陸人的身影。 影片從點到面,從個人到國家,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畫了大陸人形象。 這里既有李鐵林這樣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到了香港的老移民,也有張正方的同父異母小妹(其母是大陸人,來港與張正方父親生下女兒后獨自返回大陸)這樣九七后的“單非兒童”;既有凸眼龍背后的神秘老板宋先生這樣的大陸富豪,也有大陸炒房人這樣的始終不曾在影片中直接出現但又無處不在的群像。 影片最后,中國等五國出手拯救希臘債務的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立刻奇跡反彈。 于是,三腳豹、張正方妻子康妮隨之發財,凸眼龍則以為三腳豹買的是期指沽跌而氣急身亡陳尸街頭。 這些都形象地表明,回歸之后的香港, 與祖國大陸已經結成了一個同呼吸共命運的統一體。
下文主要對《奪命金》中表現突出的大陸移民和大陸富豪兩類形象展開文本解讀。
一、大陸移民
(一)老移民李鐵林
李鐵林的大陸移民形象,對于香港人和熟悉香港文化的大陸觀眾而言并不陌生。 1978 年, 香港 TVB 播出了由周潤發、廖偉雄等人出演的長篇家庭倫理劇《網中人》,收視率非常高。 周潤發在劇中飾演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程緯,不但能力超群,而且正直善良,感情事業雖受波折,但最終獲得成功,所以很受觀眾喜歡。 廖偉雄飾演程緯的弟弟阿燦,一個六七十年代從內地偷渡來香港的農村青年, 由于沒有文化,頭腦也不靈光,再加上性格愚昧、好吃懶做,一直備受歧視,最后遭奸人陷害。 由于廖偉雄塑造阿燦這個角色非常成功,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阿燦”逐漸成為香港人對大陸人的貶稱,成為香港人的社會集體想象物。
盡管現在還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推斷,導演杜琪峰在塑造李鐵林這個角色過程中, 很可能是受到了“阿燦”這個存活在香港幾十年的社會集體想象物的影響 .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李鐵林和阿燦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能力不強,辛苦了一生,最終還是窮困潦倒,在香港社會的最底層茍延殘喘。 而與此相對,程緯雖與阿燦們是一母同胞,然而因為他出生于香港,接受過現代高等教育,事業有成,婚姻幸福,家庭美滿,是香港社會的中流砥柱。 在阿燦與程緯之間,在大陸老移民與香港人之間,隔著一條無形的等級鴻溝。而匠心獨具的杜琪峰,在《奪命金》中用影像,將這條鴻溝暴露在香港人面前,暴露在大陸人面前,引人深思。
(二)“單非”兒童圓圓
圓圓的遭遇其實比李鐵林更慘。她盡管出生在香港,從法律意義上講是香港人,但是,卻不被同父異母的哥哥張正方接受。親生母親拋棄她回了大陸,親生父親患了癌癥也即將棄她而去。 世界之大,卻無一個小孩的容身之所。
張正方作為一名警察,為了辦案可以不顧性命。要說社會責任感,他不可能沒有。 雖然不同意妻子買房,但從煤氣充盈的電梯走下來后, 還是一把將趕來的妻子攬入懷中。 要說感情,他不可能沒有。 他的年薪超過六萬,開路虎這樣的高檔轎車,股市固定投資也不低。 要說生活費,他不可能沒有。 但是,正是這樣的一位香港中產階層成年男性, 卻不愿意接受孤立無助的同父異母的年幼的妹妹,竟表現得如此無情無義。一邊是成人,一邊是兒童,一邊是強勢,一邊是弱勢,兩個形象之間的等級反差太過強烈,令人震驚。
然而,正當觀眾在想為什么的時候,康妮堅決要求撫養圓圓,反對將圓圓送回大陸或交給政府。 此時的張正方,又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反對。 而通過影片最后一家三口在房屋中介機構緊緊相依的場景,我們知道,張正方最終還是接受了圓圓。
對于這個好的結果, 我們當然可以說主要是因為妻子康妮的堅持。 于是我們當然可以認為,康妮因為女性的身份,成了母愛的化身,彰顯了母愛的偉大。 但這樣一來,是不是犯了巴柔所說的錯誤,即局限于文本而將問題過于簡單化,忽視了文本背后的社會意義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認為,張正方對圓圓的復雜態度,從開始的拒斥到后來的軟化再到最后的接受,恰好反映出當前香港社會對于“單非”兒童,尤其是“雙非”嬰兒的復雜心態。
所謂“雙非”嬰兒,特指在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之后在香港出生的一部分嬰兒, 這部分嬰兒在出生的當天,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嬰兒卻能獲得香港居留權。 相應地,父母任意一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嬰兒,則是“單非”嬰兒?!半p非孕婦”與“雙非嬰兒”數量的激增,直接擠占了服務本地產婦的產房,沖擊了香港的醫療服務體系,分薄了香港的醫療服務資源和教育資源, 引發了香港社會對內地居民的反感, 以及部分內地居民和部分香港居民之間的互相埋怨與不和諧現象。 2011 年 10 月 23 日,逾五百名香港孕婦挺著大肚子上街游行,要求香港政府停止向“雙非”嬰兒發出生證明,阻止“雙非”嬰兒享有居港權。以至于梁振英在競選香港特首時特地將 2013 年停收“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主張寫進競選政綱,而當選之后的他也公開許諾將會切實履行。今年年初,又接連發生“蝗蟲”廣告在內的一系列沖突,“雙非”嬰兒成為當前香港社會最受關注的話題。 一向關注現實的杜琪峰導演,自然會在電影中反映“雙非”嬰兒、“單非”嬰兒這樣的“大事件”.
二、大陸富豪
(一)黑老大宋先生
影片中的黑老大宋先生其實是一個悖論性的人物。 一方面,他是黑道人物,見不得陽光,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融入香港社會。另一方面,他財力雄厚,權勢逼人,不僅直接掌握了凸眼龍的生死,而且可以通過股市投機影響著香港的蕓蕓眾生。
這種來自大陸而又能決定港人命運的他者形象, 在杜琪峰其他電影中也時有出現。在《黑色會》系列中,對于吉米所代表的香港黑社會而言, 石副廳長就是能決定其命運的占據支配地位的他者形象。 而在《奪命金》中,對于凸眼龍而言,宋先生就決定其生死的占據支配地位的他者形象。不同的是,石副廳長是中國政府的合法代言人, 他所做的是為了維護香港的穩定,為了維護香港和大陸的整體利益,是為公;而宋先生只是見不了陽光的黑老大, 他所做的純粹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與權威,為此不惜犧牲他人的生命,是為私。 如果說《黑社會》系列通過吉米與石副廳長這對形象,含蓄地流露出香港人對于回歸這一歷史事實由無法抗拒轉而接受和認同的積極轉變,那么,《奪命金》則通過凸眼龍與黑老大宋先生這對形象,將隱藏在香港人內心深處的對回歸的焦慮暴露出來。 這種對回歸的焦慮,學界有個專門界定,稱作“九七情節”.
(二)大陸炒房客
近幾年來,大陸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日趨緊嚴,再加上嚴峻的通脹形勢,令中國富裕階層開始將資本向外轉移。而香港地少人多、投資市場成熟的,銀行按揭利率較低,算上人民幣與港幣的匯率,投資成本更低,一時成為大陸炒房客的首選“風水寶地”.特別是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香港樓市陷入低迷,大陸炒房客便紛紛涌入香港。 據統計,2009 至 2011 的兩年間,香港一般住宅樓價就上升了 75%,直逼 1997 年的歷史高位。 而在 2012 年的前 4 個月,香港一手房的成交量約為3700 宗 , 其 中約 30%的交易涉及內地人 , 個案總數量達到1110 個。
大陸炒房客的紛紛涌入,使香港樓市迅速升溫。2011 年 5月,一則《廣東惠州 80 后少婦 3.45 億元買下九龍站豪宅,刷新九龍最貴住宅紀錄》的新聞,觸動了香港本地居民敏感的神經。2011 年 6 月 10,香港《文匯報》組織了一項民意投票,贊成“限制內地客購港樓”的投票比率達到了 52.1%. 有香港市民直接在網絡上抱怨:“如果限制大陸人來香港買樓, 地產商肯定虧本,樓價馬上降 3 成”. 毫無疑問,在普通香港居民眼中,財力雄厚的大陸炒房客已成推高本地房價的推手。
于是,2009 開始拍攝的《奪命金》,對“大陸炒房客”這個群體也投去了注視的目光。影片中的大陸炒房客并未露面,觀眾只能通過影片開頭和結尾房屋中介之口才知道它的存在。
在以張正方夫妻為代表的香港中產階層與大陸炒房客之間,觀眾可以看到,后者對前者構成了強大的挑戰。大陸炒房客雖然只是“套話”,但在房屋中介的銷售策略中一出現,卻能實實在在地影響到康妮的決定;他們雖然無形,卻可以通過房屋中介這個杠桿影響著張正方夫妻這個中產家庭的決定, 并且撬起香港樓市,影響到千萬普通香港市民。
綜上,通過《奪命金》,杜琪峰讓我們看到了香港人眼中復雜的大陸形象。它不但反映了大陸和香港的歷史變遷,更揭示了香港人在看待大陸人時夾雜著的矛盾心態與微妙感情。 分析這種心態和情感,找到問題的關鍵與根源,對于我們了解香港人,反觀我們自己,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寬容,促進陸港的發展與團結,無疑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杜琪峰,吳晶。時代的影像者·影響者---杜琪峰導演訪談錄[J] .當代電影,2007,(2)。
[2] 廣東惠州 80 后少婦擲 3.45 億買下香港九龍最貴樓盤[EB/OL].鳳凰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