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宮崎駿經典影院動畫分鏡頭設計探析
【第一章】宮崎駿影院動畫分鏡頭應用研究緒論
【2.1.1】景別的意義與分類
【2.1.2 2.1.3】影片的景別數據分析
【2.2 2.3】景深的概念及其數據分析
【3.1 3.2】動畫影片的視角與軸線
【3.3 3.4】影片機位法分類及數據分析
【4.1】動畫鏡頭的連接(轉場)
【4.2 - 4.4】空鏡的運用與運動鏡頭
【第五章】 《嘻哈游》創作實踐
【結論/參考文獻】宮崎駿動畫制作分鏡頭技術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6 總結
6.1 論文的研究成果
動畫作為現今最流行的大眾文化現象[29],鏡頭語言無可厚非地成為大眾傳媒的符號[30].宮崎駿是引導日本動畫踏上世界頂峰的帶頭人,創作了十余部風格鮮明的動畫電影,其中 4 部影片躋身全球票房前一百名之列。與崇尚科學理念的美式文化相比,日式文化更注重精神和物質并舉[31],,這種觀念在宮崎駿的分鏡頭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鏡頭運用質樸但不平凡,精煉卻不簡單,畫風脫俗,主題呼之欲出,無論是場面調度或者角色的調度,都在分鏡中得到很好地處理,基于種種的優點,使宮崎駿的分鏡頭設計成為各學者爭相研究分析的對象。本文選取了宮崎駿執導的十部影院動畫,逐一對每個鏡頭中包含的各相關要素進行數據采集,統計比例和結果分析。論文從三個方面,分類別研究了分鏡頭設計中與鏡頭內部要素的空間關系、畫面的構圖和上下鏡頭之間的連接(轉場)和鏡頭運動。
全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a.鏡頭的空間關系的數據研究結果:
(1)研究了宮崎駿影院動畫中景別的比例范圍。將景別分為 5 大景別系列和10 個分景別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種景別的適用范圍:5 大景別系列中,近景系列范圍較大,遠景系列范圍適中,全景系列與特寫系列范圍較小,中景系列范圍最小。從局部看,10 個分景別中,中近景范圍最大,大遠景和近景范圍較大,大全景范圍適中,遠景、全景、中景、特寫范圍較小,中全景、大特寫范圍最小。
(2)研究了宮崎駿影院動畫中景深的比例范圍。將景深分為長焦鏡頭、標準鏡頭、短焦鏡頭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種景深的使用范圍:三類景深中,標準鏡頭使用范圍最大,廣角鏡頭與長焦鏡頭使用比例較為接近,均不足 3.00%,范圍最小。
b.鏡頭構圖的數據研究結果:
(1)研究了宮崎駿影院動畫中視角的比例范圍。將視角分為俯視視角、仰視視角和平視視角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種視角的使用范圍:三類視角中,仰視視角使用范圍最大,平均值為 43.87%,平視視角和俯視視角的使用比例較為接近,范圍適中。
(2)研究了宮崎駿影院動畫中軸線的比例范圍。將軸線分為關系軸線、運動方向軸線、視線方向軸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種軸線的使用范圍:關系軸線使用范圍大,運動軸線與視線方向軸線的比例值遠低于關系軸線,運動軸線的比例范圍適中,視線方向軸線范圍小。
(3)研究了宮崎駿影院動畫中機位的比例范圍。將機位分為 5 大機位系列,9個分機位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種視角的使用范圍:在 5 大機位系列中,關系鏡頭范圍適中,平行鏡頭系列范圍小,反拍鏡頭系列與騎軸鏡頭系列范圍較小,內反打鏡頭系列范圍大;在 9 個分機位中,關系鏡頭范圍大,左平行鏡頭、右平行鏡頭和右騎軸鏡頭范圍小,左反拍鏡頭與右反拍鏡頭范圍較小,左內反打鏡頭、右內反打鏡頭、左騎軸鏡頭范圍適中。
c.鏡頭運動與連接方式的數據研究結果:
(1)研究了宮崎駿影院動畫中各種鏡頭連接方式的比例范圍。將鏡頭的連接方式分為技巧鏡頭連接和無技巧鏡頭連接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種視角的使用范圍:技巧性連接范圍??;無技巧性連接范圍較大,確定了無技巧鏡頭連接的優勢。
從局部看,技巧轉場的所有類型使用范圍小,而在無技巧轉場中,利用承接轉場的范圍大,聲音轉場的范圍較大,運動鏡頭轉場、特寫鏡頭轉場、景物鏡頭轉場、主觀鏡頭轉場的范圍適中,兩級鏡頭轉場范圍較小,相似性因素轉場范圍小。
(2)研究了宮崎駿影院動畫中空鏡頭的比例范圍。在對空鏡頭的統計分析中,得出了空鏡頭使用平均值范圍較小。風格不同的影片在空鏡頭的使用上略有不同,但仍然穩定在小范圍內。
(3)研究了宮崎駿影院動畫中運動鏡頭的比例范圍。將運動鏡頭分為運動鏡頭和固定鏡頭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在 6 種運動鏡頭中,移鏡頭的比例最大,范圍適中,拉鏡頭、推鏡頭、搖鏡頭、旋轉鏡頭、震鏡頭范圍小,其中,旋轉鏡頭的使用最少;固定鏡頭的范圍大,肯定了固定鏡頭的使用頻率。
6.2 論文的創新性
本文創新性的使用統計的研究方法,通過研究宮崎駿執導的十部影院動畫中的分鏡頭,并從與分鏡頭相關的各個要素出發,逐一截取鏡頭,記錄鏡頭中各要素的類別,最后進行統計總和,計算比例得到各要素的使用范圍,為廣大動畫創作者在繪制分鏡頭時,對相關要素的使用頻率有清晰的數據參考,為國產動畫的發展提供理論輔導。
6.3 后續工作的構想
目前關于動畫分鏡頭設計的書籍陳述的多為基礎性概念,沒有對具體案例的具體分析,而對宮崎駿的研究多滯留在對其生活經歷及影片主題的分析概述上,富有針對性的分鏡頭研究尚屬空白,鑒于作者參與動畫制作的經驗不足,理論知識尚不夠全面,因此,本文對于宮崎駿分鏡頭的研究只將重點放置在相關要素使用的比例數據之上,研究相對初步,仍有部分內容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a. 綜合鏡頭的運用。本文對鏡頭運動的方式有初步的研究,但在動畫片中,各種運動鏡頭通常是可以互相配合使用,如搖移鏡頭、升推鏡頭等等,綜合鏡頭的使用能夠集合各之優,開拓運動鏡頭的使用范圍,因此,對綜合鏡頭的研究尤為重要。
b. 移鏡頭的深入研究。移鏡頭作為運動鏡頭之一,移動方向、速度、位置的不同都會形成新的運動鏡頭如升降鏡頭、甩鏡頭、跟鏡頭等,在本文中,對于移鏡頭的研究較為籠統,需要進一步的挖掘研究其子鏡頭的使用范圍。
c. 越軸的處理。本文在對軸線和機位的研究的過程中,僅陳述了其概念,研究了其使用范圍,但在敘事過程中,機位的變化是必然的,有時,為了敘事的需要,機位必須越軸,此時,越軸的方式直接影響畫面的連貫性,因此對越軸方式的分析在分鏡頭設計的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d. 分鏡頭各要素使用條件。本文的研究結果為分鏡設計提供了各要素使用的比例范圍,但并未深入研究各要素使用的敘事條件、技術條件、構圖條件等因素。在實際繪制分鏡頭的過程中,前期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期待國產動畫終有一天也能如埃利·福爾所說,匯聚德拉克羅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琪羅的活力[32].
參考文獻
[1] 吳琳、梁露,動漫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69;
[2] 聶欣如,動畫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154;
[3] [加拿大]約翰·基西克,全球藝術史[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2,11;
[4] 賈傳玉,動畫和原畫[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126;
[5] 戴曉玲,影視鏡頭語言在動畫中的運用[J],電影評價,2007(3):60;
[6] 薛揚,動畫發展史[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2;
[7] [日]津堅信,日本動畫的力量:手冢治蟲與宮崎駿的歷史縱貫線[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8;
[8] 薛燕平,世界動畫大師[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175;
[9] 趙銳,動畫片的分鏡頭[J],劇作家,2009(4):177;
[10] 鄧文達,動畫分鏡頭設計與制作[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54;
[11] 王庸聲,現代漫畫概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61;
[12] 楊曉林,世界動畫電影名片分析[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192;
[13] 葉渭渠、唐月梅,《物哀與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識》[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3;
[14] 米斯茹,宮崎駿動畫電影美學思想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 2008:1-7;
[15] 粟丹倪,丘隸。動畫的分鏡頭設計[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1;
[16] 林麗源,構成動畫畫面分鏡頭臺本的重要元素[J],信息與電腦,2013(2):69;
[17] 馬建中、索曉玲,動畫影片畫面賞析[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39;
[18] 張弓、汪洋,動漫藝術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10;
[19] 李鐵,動畫分鏡與故事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91;
[20] 景懷宇,影視動漫故事板創作[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33;
[21] 曾建華,漫畫分鏡構圖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95;
[22] (美)大衛 波德維爾,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8,3;
[23] 宮崎駿,對現實的發言[J],南方周末,2001(11):29;
[24] 博弈,動畫美術設計基礎[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218;
[25] [英]韋爾斯、[英]奎因,Basics Animation:Drawing for Animation[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44;
[26] (日)塚本博義,新世紀卡通漫畫技法。5[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112;
[27] 曉歐、張天曉,動畫設計稿[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75;
[28] 姬瑩,論動畫電影分鏡圖及原畫創作的一個基本問題[J],電影文學,2011(20):80;
[29] 羅虹,動漫藝術與文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1;
[30] 劉佳,日本動畫電影研究[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6(5):61;
[31] 肖琴,論日本動畫分鏡頭技巧的創新[J],科技視界,2012(13):126;
[32] 陳奇佳,日本動漫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63;
致 謝
本論文在經過一年多的材料準備以及資源的整理后,有條不紊的按計劃完成了,這里要感謝我的導師叢紅艷副教授悉心的指導,使我的專業知識與相關理論基礎得到了鞏固和提升,讓自己站在了一個較高的研究平臺,同時有感于導師的工作學習態度,激勵我不斷探索研究,勇往直前,在此,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謝。
本論文在研究的過程中走訪了相關動畫公司--迪漫廣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夢數碼動畫有限公司、億利達有限公司等,從中獲得了極具價值的鏡頭資料,這里向這些公司表以誠摯的感謝。
此外,我還要特別感謝動畫系江慶慶、林溪聲、燕耀等專業教師,在專業方面給予的幫助和支持。
最后,向著我的母校--西安工程大學,這塊孕育我的地方,致以最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