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新媒體條件下英雄形象面臨的挑戰
新媒體條件下英雄形象面臨的挑戰
>2023-05-29 09:00:00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中,“英雄者,乃人群中之豪杰,為天下先者”(揚雄《法言》),是有膽識、有謀略、有正氣,真正立于天地之間的人。英雄作為一種民族精神,是實現“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榜樣,是踐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標桿。

不論哪個時代,社會總需要有一些英雄人物來支撐,人類生存狀態的改進也需要一種英雄氣概去突圍,個人的生存境遇同樣離不開英雄主義精神的維系。

英雄作為一種理想的人格外顯,崇高是其形象塑造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歐洲,第一次提出“崇高”概念的是公元1世紀古羅馬時代的希臘文藝理論家朗吉努斯,他在其名著《論崇高》中認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并概括了崇高所包含的五個方面,即莊嚴偉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辭格的藻飾、高雅的措辭和尊嚴的結構。

在中國,孟子所講的“浩然之氣”,提出的善、信、美、大、圣、神六個等級,“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是我國傳統美學中對崇高認識的代表思想之一。東西方對崇高的定義雖然不盡相同,但總體而言崇高是一種能夠帶給欣賞主體強烈的心靈撞擊,進而獲得強烈的激昂情緒,引起人們產生敬仰和贊嘆的感受,從而提升和拓寬人的精神境界的形象特征和審美對象。

然而,在新媒體的條件下,不管是英雄還是英雄形象都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下的定義:“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泵绹哆B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眱煞N定義,各有千秋,互為補充。就目前而言,較為通行且相對全面的新媒體概念是:一種相對于傳統媒體,諸如報紙、廣播、雜志等,依靠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交互技術,通過互聯網鏈接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進行信息的傳遞與接收的媒體形態。新媒體具有即時性、共享性、個人性等諸多特點,這些特點正深刻影響著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傳播,它逐漸消解原本附著在英雄形象之上的崇高感、敬畏感和儀式感,使之逐漸呈現出一種單一化、娛樂化和庸俗化的特征。

一、失語的英雄——崇高被撕裂

英雄形象所具有的崇高性是與特定的媒體方式緊密聯系的。馬歇爾·麥克盧漢曾說:媒介即訊息。媒體及媒體方式的更替深刻影響著它所傳遞的內容。在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水平低下,口頭文學是信息保存和傳播的主要方式。到了農業文明時期,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推廣,拓寬了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使得信息交流的頻率和內容都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在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傳播主要是依靠口頭文學和書面閱讀的方式進行,尤以后者為重。然而,閱讀一直是一種以精英主導、參與、擴散的文化傳播方式,因為學習、理解、運用文字所需要的時間遠遠超過觀看圖畫理解含義的時間?!吧w接受光信號的功能至少進化了5億年,人類接受影像信息的功能至少進化了300萬年,而讀的能力人類只練習了幾千年,作為個體則不過學了幾十年,兒童才學了幾年,所以圖能吸引任何眼球就不奇怪了,而兒童喜歡圖更是天經地義”
。美國傳播學者梅羅維茨也說過這樣的話:“即使對有文化的人來說,閱讀也是一項辛苦的工作,例如頁面上的墨字必須一個詞一個詞,一行一行,一段一段地掃過。為了獲取訊息你必須認真閱讀。為了閱讀這些詞,你的眼睛必須經過訓練,就像打字機的滾筒移動紙一樣沿著印刷的行移動?!?/p>

因此,英雄形象在以紙為載體、文字閱讀為主的傳播方式下所具有的內在意義與精神指向必然會凝結成為崇高二字。文字自身的嚴謹與冷峻使得英雄形象所具有的崇高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展現,帶給人們莊嚴、敬畏和強烈的震撼感?!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荊軻,“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的項羽,“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李廣,“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等,無不體現了這種閃耀在英雄身上的崇高感,文藝作品的創作者們在表現這些英雄的時候也都是帶著一顆尊敬、贊揚的心,真誠地歌頌英雄身上所閃耀著的精神光輝。

與此同時,口語和文字塑造的英雄形象往往是模糊且具有神秘性的。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口頭傳播和書籍傳播的抽象性使得受眾因無法對文本中出現的英雄人物有一個具象的認識,因此會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不斷豐滿文藝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不自覺地參與到英雄形象的塑造中去。譬如司馬遷在《項羽本紀》的開篇寫到: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绷貉谄淇?,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人們在閱讀這樣的文字時,雖然沒有看到一個具體的人物容貌,但是蘊含在文字當中的氣勢是非常明顯的,短短數語,寥寥幾句就將項羽少年時的英雄氣概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文字描寫的精煉性、多義性讓讀者能有更為寬曠的想象空間,這就是中國文學藝術講究留白的精妙之處,它充分激發了受眾對某一個藝術形象的創造熱情。因為橫看成嶺側成峰,人們看不見具體的畫面,如此便從對那些故事、文章以及傳說的抽象印象中,繪制出一個源于文藝作品但同時又屬于自己的英雄人物,加之個體的生命體驗各有不同,因而英雄形象最終是眾多愿望性想象的集合體,它集結了人們對于偉大、崇高、無私等諸多美好的期望。黑格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的顯現形式”,美是與心靈相通的,運用傳統媒體進行傳播的文藝作品所體現出的抽象性、象征性、概念性,給讀者提供了仔細回味、反復咀嚼乃至思接千載的文化空間。正如偉大的文學批評家諾思洛普·弗萊所說的:“書面文字遠不只是一種簡單的提醒物:它在現實中重新創造了過去,并且給了我們震撼人心的濃縮的想像,而不是什么尋常的記憶?!?/p>

數字技術的發展促使社會主流傳播方式由口頭文學和書面閱讀變更為以移動電視、網絡、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希利斯·米勒說,盡管印刷的書還會在長時期內維持其文化力量,但它統治的時代顯然正在結束,新媒體正在日益取代它。與此同時,米勒又補充道:這不是世界末日,而只是一個由新媒體統治的新世界的開始。新媒體改變了藝術審美的方法,用視聽結合的形式去除了傳統文藝作品中的模糊性、距離感和神圣性。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完全迎合了大眾文化為主體的當代文化體系以讀圖為主要交流、分享、傳播的信息交換方式。在新媒體背景下,圖像成為英雄形象傳播的最主要的方式,傳播終端不再是書籍、文字,而是電子計算機、數字電視、移動手機,英雄形象不再是閱讀和思考之后的結果,而是直白干脆的畫面,它抽離了傳統口頭文化或紙質文學中的想象力。尼爾·波茲曼說,電子和圖像革命所產生的最令人不安的后果是“電視呈現出來的世界在我們眼里已經不再是奇怪的,而是自然的?!?/p>

想象中的英雄開始以一個個具體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但是,除了最開始的一點點驚喜之外,越來越多的是失望和厭惡。因為,書籍作為最主要的傳播媒體,它所具有的穩定性和嚴肅性能把英雄形象作為一個固定的符號長久地保存。人們在閱讀過程中是安靜的、專心的,英雄形象是在行云流水的文字中慢慢塑造而來的,英雄情結則是在字里行間的蘊藉中逐漸傳承的。但是新媒體不同,講究刺激、暴烈、具有瞬間吸引力,畫面是第一位的,人們打開網絡一下子就被眼球主宰,受媒體限制,影視作品變得越來越通俗、簡單、幼稚,因此即便是抗日劇也是飛車爆炸、帥哥美女、大場面樣樣不少。有學者指出:“大致言之,讀小說是工業時代(甚至是農業時代)的發明,因此,慢、重、深就成為文學閱讀的基本特征;看電視、網上沖浪則是后工業社會的產物,于是,快、輕、淺就成為讀圖時代的重要表征?!?/p>

現在人們一天接受的信息量比古代人一年信息量還要多,尼葛洛·龐蒂在《數字化生存》中把“比特”稱之為“信息DNA”,這種“信息DNA”能以光速進行傳播,而這正是新媒體得以致勝其他媒體的關鍵之一,即便捷的復制能力。

當今時代,每天都有上萬億條信息被創造、交流與傳播,人們現在每天了解的信息與以往任何歷史時代相比都多得多。技術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地球村成為事實。新媒體高效便捷的復制手段,使得傳播的范圍和速度都得到了巨大提升。然而,單純的機械復制導致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缺失了英雄形象本身的韻味。如同文字一般,舊時寫有文字的紙不能隨意丟棄,“敬惜字紙”是一種守則。但是現在伴隨著機械印刷而來的是對文字的毫不在意。英雄形象亦是如此。在不斷成為隨處可見、隨時可得的商品之后,英雄形象本身所具有的那種崇高性、神秘性就蕩然無存了。在本雅明的《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中曾提到膜拜價值與展示價值的問題。他指出,藝術品由于復制方式的多樣化與便捷的技術手段,使得復制品唾手可得,藝術品越來越成為一種可被展示與被消費的對象而不是頂禮膜拜的對象。對于英雄形象而言,一旦脫離舞臺、神龕、名著等特定的語境之后,就很容易成為大眾的消遣對象。因為英雄形象的欣賞需要特定的場合和情境,儀式感是其能否傳遞崇高和敬畏的重要條件。在人類學范圍內,儀式是一種能夠準確傳達和強化某種觀念,并且引起相應的特定情緒的人類行為。被引發的情緒反過來又可以強化這種儀式所要表達的意義和觀念以及社會關系。對于英雄形象而言,新媒體的互動性、共享性打破了儀式進行的封閉和嚴肅,從而使得它想要傳達的莊重和崇高的感覺被沖散直至消失?;叵胍幌?,在電腦上看電影與在電影院看電影兩種不同的欣賞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秘,英雄形象所需要的莊嚴肅穆的舞臺在新媒體的條件下是無法滿足的,它的便捷性消解了這種由于距離感而產生的特殊的審美感受,因為在馬桶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再激動也不會涕泗橫流。

二、“超級英雄”的狂歡——“偽真”的娛樂需求

同樣的黃飛鴻,在關德興的時代穩扎穩打、細致真實是塑造其英雄形象的必然,而到了徐克時代,飛檐走壁、特效炫技就成為稀松平常的事情,英雄形象的崇高性在不斷被撕裂之后,越來越被娛樂化的“偽真”裹挾。發達的技術手段使得合成、特效成為大眾造夢的機器。人們熱烈地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圖像運動中去,在一個又一個視覺奇觀中滿足自身的需求。因為英雄情結是人的主體性的心理情結,在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等獲得滿足之后,有追求“尊重”和尋求“自我實現”的需要,每個人都有做英雄的欲望。于是,動不動就拯救世界、拯救地球的英雄越來越多,儼然狂歡舞臺上的演員。新媒體的低門檻、重參與、易制作使得普通大眾也生出了英雄夢,故事的新奇性、畫面的刺激性成為是否能夠流行、獲得贊同的主要標準。在這種狂歡化的、全民娛樂的氛圍下,憑借著新媒體的強大支持,英雄形象的塑造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手段蜂擁而上,各種畸形英雄“應運而生”。原本試圖通過英雄形象的傳播達到社會教化的功能在不斷削弱,英雄越來越成為某一個人英雄,純粹為滿足個人的私欲,英雄原本的社會公共屬性已經喪失殆盡,“個性”夸張成為新的標簽。

誠然,藝術創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有時為了使人物更加豐滿、更加具有藝術表現力,難免會融入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做一定的虛構和夸張。例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作家為了凸顯出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特點就把曹操的空城計、孫權的草船借箭都安放在了他身上。有限度的藝術夸張和嫁接有利于人物塑造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合邏輯的胡亂編造、東拼西湊就會使英雄變成一個笑話,英雄形象也變成鬼畫符一樣的東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抗日劇就陷·第一總百九十一期入到了這種追求偽“真”制造偽“神”的運動當中去:《抗日奇俠》的鐵柱、《向著炮火前進》的雷子楓、《鐵道游擊隊》的彭亮,一個一拳打穿鬼子身體,徒手撕裂鬼子;一個戴著黑墨鏡,騎著哈雷機車,隨身攜帶沙發;一個騎自行車表演飛車絕技,一輛單車竟然飛上火車車頂。如此雷人劇情,不靠譜的情節竟也堂而皇之地進入主流電視平臺。在這些影視劇里,原本的普通人被渲染到了近乎“神”的地步,完全失去了真的本質。編創者將各種元素諸如愛情、暴力、懸疑、時尚、性感等統統塞進一部影視劇里,在完全卸下宣傳教育的包袱之后,純粹為利益將歷史曲解,原本在抗日英雄身上體現的大義凜然、堅強不屈的精神逐漸被游戲化、娛樂化。我方革命軍人像開了外掛的外星人一樣,以鷹爪功、繡花針就輕松制服了敵人,完全喪失了基本的求真精神。英雄形象逐漸淪為一個個游戲角色,斬斷了他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剝離了他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成為一個單純過關打怪的“英雄”。

當然,文革時期因為堅持三突出原則,塑造了很多高大全式的英雄,缺少了人性溫情和社會性體現,英雄形象顯得單一、臉譜化。因此,王蒙在《讀書》1993年第1期上發表《躲避崇高》一文之后,1994年就掀起了消費英雄主義,躲避崇高、拒絕高雅、放逐理想的思想文化潮流。這股文化潮流在新媒體時代走向高潮,其內涵的實質就是大眾消費主義向精英教化主義的公開挑戰?!疤颖艹绺?、回避偉大、躲閃莊嚴、拒絕高雅,不期然成了一股自發的群體趨勢,反英雄時代粉墨登場?!?/p>

但是,此“英雄”非彼英雄,無人性、無生命的高大全英雄是該反,但英雄情懷不能反,英雄主義精神不能反。以消費、娛樂為主導的現代市場體系直接導致了眾多藝術創作倒向惟利是圖的道路。崇高不僅被完全拋棄,喪失基本的求真精神,還越來越往低俗、淺薄、惡搞的道路上走。據橫店影視城公布的數據,從2013年1月30日到3月2日這可查的17天的時間里,一共打死鬼子是10846個人,如果敵人可以這么輕而易舉就消滅的話,那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到底是怎么過來的?抗日“神”劇這種抱著戲說的心態,完全不尊重史實的行為使得原本要塑造成英雄的人物變得荒誕搞笑。齊美爾悲哀感嘆道,一個“文化悲劇”的時代正在到來。傳統藝術中,審丑是為了通過審視生活丑獲得藝術上的美從而讓生活更美,然而當今時代的審丑卻是單純的迷戀丑所帶來的排解壓力的愉悅感。人們遵循著弗洛依德的“本我原則”,通過看芙蓉姐姐、小月月等的扭捏做作、丑態百出來緩解現實生活的緊張感。但是,這種審丑行為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社會主流行為,整個藝術審美事業走向低潮,人們沉溺在這種表層次的哈哈大笑的快感中,失去了追尋內心和靈魂深刻的欲求。

三、從神性到人性——世俗生產的現狀

在對英雄的傳統認知里,英雄往往是“神”,神往往也是英雄。由于低下的社會生產力和頻繁的社會戰亂,英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被當做神一樣來崇拜和尊敬的。英雄形象作為一個精神圖騰,作為一個行為典范,作為一種內心渴望,他集中體現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他集合了許多常人無法擁有的才能和品質,概括而言就是圣、德、賢的完美統一。因此,英雄形象的塑造也遵循著這個規律,即把英雄塑造成為智力超群、無所不知、完美無缺的神人形象??v觀中國的英雄形象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神性特征。首先是外貌特征的奇特性,譬如伏羲女媧就是人首蛇身,神農更是生來長了一個水晶肚,項羽則是“重瞳子”,劉邦是“隆準而龍顏,美髯須,左古有七十二黑子”,劉備則是“雙耳垂肩,目能自視其耳,雙手過膝”,異于常人的外在形貌特征為神化英雄提供了第一個條件。對于中國人來說,異象通常有兩種解釋,一種指向禍端,一種指向福壽。在農業文明社會時期,英雄的異象自然是后者,奇異的外貌特征使得英雄一出場就獲得了先天的關注和好奇,“奇”是中國英雄形象的一個普遍特征。張飛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标P羽更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p>

試想一下,身高2.24米的姚明在人群中已經是鶴立雞群,2.6米的張飛,3.1米的關羽怎么能不引人注目。其次是性格品質的完美性。遠古創世英雄,如伏羲女媧、盤古、精衛、神農、禹舜等,都集中體現了奉獻犧牲精神。從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來看都是完全的利他行為,個人私欲是根本沒有的,也無所謂個人需要。從一開始,先民們對于英雄的塑造就立下這樣一個標準,即英雄是沒有私欲的。爾后,隨著宗法禮樂制度的建立,附著在英雄身上的社會愿景越來越多。這其中,尤其是以關羽的形象塑造最為顯著。關羽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千里走單騎、華容道釋曹、義解黃忠,作為一個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關羽的行為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求義的心理需求。然后通過文學作品的再創造、民間傳說的豐富和增添、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以及佛教的嫁接借用,關羽就從一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變成了關帝爺、珈藍菩薩,設龕祭拜,香火供奉。其他英雄也大多經過類似的過程,在其人其事不斷傳播的過程中經過加工、改造、增添,逐步去掉其常人特性,加強神性特質,最終變成一個可供供奉的神和一套公認的社會價值體系。

現代社會講求個性獨立,個人價值的彰顯,傳統英雄形象的神性特征阻礙了英雄和受眾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兩者是二元對立的。英雄和受眾是不可同日而言、等量齊觀的,二者之間保持著絕對的距離,以凸顯英雄的絕對權威。普通人無法超越英雄所享有的至高地位,所有人在英雄面前都只能謙卑低頭。但是依賴于網絡技術、移動技術與數字技術的新的媒體條件的改變和人類內心需求的變化,使得二者之間仿若天塹的差距逐漸縮小,英雄和受眾開始走向一元融合的方向,英雄身上的神性特征逐漸被人性特征所替代。薩特認為,普通人、平凡人都有可能選擇“自己成為自己的英雄”。英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也可能是身邊的人,或者你自己?!读羷Α贰妒勘粨簟返臒岵コ浞诛@示出了英雄形象在當今時代不再是遙不可及而是平易近人。李云龍是抗戰英雄,他驍勇善戰,不僅有氣魄和膽量,還有計策和謀略。他帶領的軍隊屢屢獲勝,在戰場威風凜凜。他用事實證明了他是一個英雄,但是這個英雄又不是傳統的具有神性的英雄,而是充滿人性特點的英雄。譬如,他經常滿嘴臟話,還鼓動士兵和人打架,為了救媳婦,他把整個晉西北攪得天翻地覆,為了死去的警衛員,他就血洗匪穴,更別說平常動不動就和政委打嘴仗,經常先斬后奏了。李云龍既有英雄的不一般,又有常人的小毛病,神性就在這種個人化的特征表現中被去除了。觀眾看到這樣的英雄,非但不覺得遙遠,還會覺得親切。因為這樣的英雄是有血有肉、真實感人的,他不再是神人、圣人,而是活生生的人,能做驚天動地的事情,能為人民謀幸福,也會有自己的欲望,他高興就喝酒,生氣就罵人,看到喜歡的姑娘也會大膽真誠地去追。相較于李云龍,許三多更是體現出了英雄和個人的融合統一。梁啟超曾提出“無名英雄”說,他認為英雄不再是少數有“膽識、勇氣、智慧超群的杰出人物”,而是廣大的平民百姓,是“隱于世界中之農夫、職工、役人、商賈、兵卒、小學教師、老翁、寡婦、孤兒等恒河沙數之無名英雄也”。

許三多從一個農村出身的普通士兵,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偵察兵,直接就是一個平民英雄的樣本。這樣的英雄形象,觀眾會有強烈的共鳴感而且更加容易代入自身感情。對于普通大眾而言,許三多就是自己,出身卑微,資質愚鈍,前途仿佛一片晦暗。所以當他們看到許三多一點點成長、壯大,一步步變成英雄,內心的激動是無以復加的,因為在許三多身上他們也經歷了一次成為英雄的洗禮。

然而如同李云龍、許三多式的人物是英雄形象在新媒體的條件下做的一種調整,同時也是一種妥協。因為傳統的英雄形象是作為一種崇拜對象而存在,他不僅作為一個偉大的英雄受到敬仰,同時還作為一種精神實體供人信仰。受制于生產力的束縛,人們面對自然災害和朝代更迭都顯示出了一種深深的恐懼和無奈感。這時英雄作為一個信仰的圖騰就會不斷發揮作用,為人們提供一種心靈安撫和精神慰藉。備受中國人尊敬的關帝爺就直接是“義”的化身。關羽作為一個已經固化的英雄形象的同時,也是作為一種信仰存在于民眾的精神內在之中。人們開店做生意、建房搬家都要請一尊關帝爺,逢年過節也是一定要去燒香叩拜。人們崇尚關羽對待朋友兄弟的義薄云天,并用他的行為作為標尺去衡量一切與義有關的事件和人物。英雄成為信仰就更加具有神性特征,神性的加強又促使這種信仰更加堅定。

現代商業社會消費欲望的合法化,使得物欲、權欲、隱私、性欲等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傳播終端上,不再有觀眾、讀者、受眾,只有消費者。英雄在農業社會的傳統文化語境里受人尊敬,被人供奉的崇高地位到了現代以工業文明為基礎的消費文化主導的社會里遭到了巨大的落差。英雄不再是被信仰的對象,而是被娛樂的對象。當顛覆經典、解構經典、消費經典成為一種社會時尚之后,英雄形象也無法躲避。作為一種文化資源,英雄形象也不斷被開發成各種各樣的商業產品供人挑選、購買、使用。人們不再需要深刻體會英雄形象所具有的精神內核和靈魂訴求,只需要單純地以一種悠閑消遣的心態打開電視懶洋洋地觀看?!跋M大眾感到的快樂不再是全身心的沉浸式體驗,他們感受到的是文化工業再生產中可以重復制造的價廉物美的藝術品備份?!?/p>

英雄形象在這場商業化的浪潮中逐漸從一個信仰的對象變成一個消費的元素。綜藝舞臺上關公耍大刀屢見不鮮,《三國演義》《西游記》被惡搞的段子實在不少,人們只圖一樂,再無其他。日益興起的大眾文化和消費主義潮流消解了意義、精神和崇高,更多地講求直接的感官感受。英雄形象的信仰、救贖內涵被消費、娛樂所取代。人們不再需要一臉嚴肅、不怒自威的關羽,而是迷戀抱著電視看著一個穿著跑偏了的蘇格蘭褲子的小沈陽插科打諢,哈哈大笑。百萬張選票選出一個李宇春,整個社會與一個女孩子的夢想共同緊張。她是娛樂時代到來的直接例證,全民偶像的另外一個名稱就是娛樂偶像。偶像取代英雄,娛樂取代崇高。表現在影視劇中就是各種戲說、改編接踵而至,譬如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抗日劇就把惡搞、暴力、武俠、美女、時尚等娛樂元素通通堆到一起,胡攪一氣,滿足部分觀眾低俗的觀看欲望。人們追求的不再是形而上的精神探索,轉而迷戀形而下的官能享受。英雄形象也就在這樣的追求中變成普通大眾的一個簡單娛樂選項。

任何事物都是隨著新的歷史條件不斷變化,英雄形象也是如此。新的媒體方式,改變了英雄形象的外在表現形式,也迫使其從崇高、嚴肅轉變為世俗、娛樂,但其作為一種長久以來確立的精神品質還是必須葆有基本的向上、朝前的特點。新媒體作為一種傳播工具雖然沒有直接的宣傳教化的作用,但是作為一種能夠深刻影響人類的媒介還是必須要審慎對待。創作者必須明白塑造于新媒體背景下的英雄形象其異化背后的社會成因,力爭在藝術和市場中找到平衡。

參考文獻:
[1]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16.
[2]陳海燕.從“讀時代”走進“閱時代”[J].出版人,2012(10):28-30.
[3]約書亞·梅羅維茨.消失的地域:電子媒體對社會行為的影響[M].肖志軍,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78.
[4]黑格爾.美學:第1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42.
[5]諾思洛普·弗萊.偉大的符號:圣經和文學[M].多倫多:學術出版社,1981:227.
[6]希利斯·米勒.文學死了嗎[M].秦立彥,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7.
[7]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5.
[8]趙勇.媒介文化語境中的文學閱讀[J].中國社會科學,2008(5):131-148.
[9]周澤雄.英雄與反英雄[J].讀書,1998(9):75-81.
[10]梁啟超.無名英雄[M]//飲冰室文集點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281.
[11]歐陽友權.網絡傳媒藝術的文化消費性[J].湖南社會科學,2009(5):134-135.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