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鄂溫克舞蹈文化成因分析
鄂溫克舞蹈文化成因分析
>2023-04-13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鄂溫克族民間舞蹈的形成與發展探究
【引言 第一章】鄂溫克民族概況
【2.1 2.2】鄂溫克民間舞蹈的主要種類及其表現形態
【2.3】鄂溫克舞蹈的形式要素及風格特征
【2.4】鄂溫克舞蹈文化成因分析
【第三章】鄂溫克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結論/參考文獻】鄂溫克舞蹈文化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四節 鄂溫克舞蹈文化成因分析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本民族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環境下長期積累起來的整套適應系統,是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上做的最適應的選擇?!雹侏毺氐纳姝h境孕育了鄂溫克族燦爛的民族舞蹈文化,在族群漫長的遷徙過程中,鄂溫克民間舞蹈文化也不斷發展,題材內容日益豐富,表現形式更趨多樣,與外來文化元素不斷融合,形成今天獨樹一幟的風格特征??偟膩砜?,生態因素、心態因素、圖騰崇拜和外來文化是影響鄂溫克舞蹈文化的主要因素。

一、生態因素

(一)自然生態

人是環境的產物,為求得生存必然要適應不同的自然環境。因此,自然環境的差異性,間接導致了不同舞蹈文化的形成。地形差異、植被的生長、緯度差異、氣候差異都會對舞蹈產生影響。于平在《舞蹈形態學》中指出“地形差異對運動體態的影響,主要在大腿的屈伸幅度--平原地區的舞蹈的腿屈伸幅度小而高原地區的舞蹈有較大幅度的屈伸,植被差異所影響的運動體態差異主要呈現在小腿的勾抬及腳形的勾繃中,緯度的差異也是影響運動體態差異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主要是干燥和濕潤)的差異也是影響運動體態差異的地理條件”.②毫無疑問,森林是鄂溫克族人長久以來愛戀的土地。清朝前,鄂溫克人一直生息繁衍于廣袤的原始山林,孕育了早期的山林文化。清朝后,由于多種歷史原因,鄂溫克人被迫進行了數次遷徙。在漫長而艱苦的跋涉中,他們跨越了草原和平原地帶,流落到相隔千里的不同地域定居,因此形成了之后的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多元自然生態環境對鄂溫克民間舞蹈文化的形成、發展起到不同的影響,這種影響直接體現在舞蹈體態及風格上(見表 1)。

可以看出:身處北方凍土、山林地帶的鄂溫克人,在冰封雪蓋的極寒環境中,其舞蹈動作剛健有力,極具野性粗獷風格;地處溫帶草原、視野遼闊的的鄂溫克人,逐水草而居,舞蹈動作剛中有柔,舞蹈風格剛柔并濟;地處平原的鄂溫克人,其舞蹈動作優美流暢。

需要說明的是,山林文化對鄂溫克族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清朝前,鄂溫克族人漫長的歲月里,一直生存在廣袤的山林凍土;之后經過數次遷徙,一部分鄂溫克人在草原落腳,還有一部分來到平原,形成了草原文化及農耕文化,但他們的文化中仍保留有山林文化的積淀。此外,上表中雖然表述為“農耕生態環境”,但實際上這一部分鄂溫克人早期的生產狀況是農獵并存、以農業為主,故在表格寫作“農耕生態環境”.

(二) 人文生態

自然生態對鄂溫克舞蹈文化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產生于自然生態基礎上的人文生態對鄂溫克舞蹈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生產方式

于平在《舞蹈形態學》中指出:“在初民社會中,生產方式對運動人體的影響莫過于在其舞蹈活動中出現勞動動態本身”①,“某種看來近于’模仿‘的’動物舞蹈‘,實際上也是勞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生活在澳洲的土著跳 ’袋鼠舞‘而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跳’海豹舞‘就是明證”.②鄂溫克人的祖先最早生活于高寒地區的原始森林中,以狩獵、采集為生,他們模仿獵物,是為了接近動物以期獲得狩獵的成功,對獵物的模仿也成為鄂溫克舞蹈中的重要題材內容。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鄂溫克人經歷了多次遷徙,而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其生產方式也隨之改變,這種改變也體現在鄂溫克的民間舞蹈上,豐富了民間舞蹈的內容和種類(見表 2),為舞蹈增添了新的元素。

2, 生活習俗

生活習俗是在特定的生態環境和生產方式下逐步形成的。從根本上說,它受到生態環境和生產方式的制約。生活習俗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習俗,兩者均對鄂溫克民間舞蹈文化有著重要影響。

1)物質習俗

于平在《舞蹈形態學》中指出:“衣飾、飲食、居住的習俗差異都間接影響到人體動態,但影響最顯著者莫過于衣飾習俗。中國衣飾,向來有’北袍南裙‘之說,一般來說,袍服比裙服對人體動態的約束較大些。衣飾對人體動態的影響,有著兩個不同的趨向:一方面是衣飾給運動人體某種限制……另一方面是衣飾給運動人體某種炫耀”.

①下面就主要分析鄂溫克族服飾習俗對鄂溫克舞蹈文化的影響。

服飾特點如下:

(1)衣裳樣式:鄂溫克族男性的上衣可分為長袍和短袍兩種。女性多為長袍,袍長可及腳面。男女均為連體服裸露度極低,除臉、手外,全部遮掩。袍服樣式較為肥大、寬松、斜大襟、束長腰帶。

(2)衣裳質地:主要分為皮布兩種。主要多以狍、羊、鹿、熊之皮為材料,用獸筋縫制而成。由于御寒的需要,服飾質地厚重,無論是皮料還是布料都遠遠重于輕便的普通布料。

(3)色澤與花紋:鄂溫克族人喜愛藍、黑色的衣服,以青色、藍色居多。男性多以云朵圖案飾邊。女性經常將蝴蝶、云朵、花卉等圖案作為飾邊。

上述服飾特點對鄂溫克舞蹈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衣裳的樣式限制了人體的運動,鄂溫克人以長袍居多,這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鄂溫克人腿部的大幅度舞動。另一方面,衣裳的質地以皮毛居多,材質厚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鄂溫克人運動的重心與步態,因此鄂溫克族民間舞蹈的重心以向下為主,人體多集中在低中區域舞動,無高空跳躍性的動作。

2) 精神習俗

“與物質生活相類,人的精神生活習俗也會促成人體運動的動力定型,這主要可分為宗教儀軌中的動態,社會禮節中的動態和情感傳達中的動態”.②精神習俗也是舞蹈文化的形成因素之一。鄂溫克族的“阿芽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鞍⒀俊睘槎鯗乜苏Z“問好”、“請安”之意。鄂溫克族是一個重視禮節的民族,有著尊老愛幼、講究儀表、重禮重信的傳統民風,“阿芽舞”即是一個禮儀舞蹈,其舞蹈中有半蹲、雙手扶膝、屈膝請安問好的動作。

二、心態因素

“社會心態,是一個民族或地區歷史沉積的文化心態”.③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生存環境中的人們其社會心態是不一樣的,這種心態差異也必然會反射到其舞蹈文化上。下面就以歷史為脈絡,剖析鄂溫克人的心路歷程及其對舞蹈文化的影響。

(一)鄂溫克人的社會心態變遷

1,清朝以前

遠古時期,鄂溫克族先世分布及其廣泛,大體分布在外貝加爾湖及周邊一帶,他們在那片土地留下了歷史的足跡。清朝前,這些先民依舊生息繁衍在這片廣袤的山林,這一時期,統治階級對鄂溫克民族的治理極為松散,無暇管轄這片區域的鄂溫克人,任其自由生存與發展。但是,處于此地的鄂溫克族人生存卻是極其不易和艱難。嚴寒惡劣的環境,飛禽野獸的襲擊、哪怕是小小的瘟疫都可能隨時要了他們的性命。因此,他們在大自然的縫隙中頑強生存,以求得自身的發展。這一時期鄂溫克族群并未受到壓迫,但生存的艱辛造就了鄂溫克族群沉穩堅毅的心態。

2,清朝至建國前

從清朝開始時,重大事件的發生進一步加劇影響了鄂溫克族群的心理取向。其一,清朝統治者利用鄂溫克人為其打仗。由于鄂溫克族群強大的內部凝聚力、對生死的無所畏懼以及驍勇善戰的特性,統治者牢牢掌控了鄂溫克人,用其對抗沙俄的外部入侵以及國內的起義、叛亂、匪患。長期的戰爭必然造成鄂溫克戰士的死亡,使鄂溫克族群人口遞減。其二,清廷與俄方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使中國被迫喪失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使分布于此地的鄂溫克人迫于無奈被人為地分隔異地。其三,1931 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中國東三省被侵占,導致生存在大興安嶺的鄂溫克人口急劇下降,生態嚴重破壞,經濟被過分剝削。這段時期,鄂溫克族人由于受到長期的戰爭與沉重的壓制,心態凸現出沉痛、蒼涼之感。

3, 建國以后

建國后,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幫助下,鄂溫克族獲得重生,逐步開始恢復和發展生產。1958 年鄂溫克民族自治旗建立,在黨和人民的幫助下,鄂溫克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鄂溫克族聚居區得了空前的發展,鄂溫克人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生活環境也得到極大改善,鄂溫克人的心態也變得積極樂觀。

(二)心態因素對鄂溫克舞蹈的影響

不同歷史階段中鄂溫克人呈現出的迥異社會心態,給這些時期的民間舞蹈打上不同的風格烙印。

在建國前久遠而漫長的歲月里,“鄂溫克人終年游獵在大森林里,過著封閉自在的日子,但是時代的風雨和歷史的車輪把它們裹挾,鄂溫克人也和其他民族一樣經歷著歷史的血雨腥風”.①鄂溫克族群不僅要和猛獸斗智斗勇,要在自然災害和瘟疫下求得繁衍,還要抵抗各種統治勢力的侵害。沉重、沉痛、沉郁、壓抑、蒼涼的處境和心理反映,無不給鄂溫克舞蹈文化打上了時代的印記。受這種心態的影響,這一漫長歷史階段的鄂溫克族舞蹈中以相對而舞的打斗、斗架的情緒居多,舞蹈表現中無歡快、明朗、喜慶的情感,也無太多追求美感的動作;多以深沉、穩重感為主基調。此外,這一時期鄂溫克舞蹈的體態呈低位,多為向前俯視運動,這也是受到沉悶的心態影響。

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鄂溫克族群的心態發生了截然相反的轉變,一改之前沉痛、蒼涼之感,轉為積極、樂觀、豁達。舞蹈的體態與情緒也隨著鄂溫克族群心態的變化做出相應地調整,舞蹈的體態以直立運動(中部)為主,情感的表達多以抒發歡快、開朗、樂觀的時代精神,舞蹈動作也開始追求美感。舞蹈《彩虹》就反映出這一時期鄂溫克人民的心態特點。著名舞蹈家、教育家賈作光先生于 1977 年為內蒙古直屬烏蘭牧騎創編了鄂溫克族女子群舞《彩虹》,體現出濃郁的時代氣息與向上的樂觀心態。這段時期的鄂溫克舞蹈主要以積極樂觀為基調。

三、圖騰崇拜

鄂溫克民族一直篤信原始宗教--薩滿教。對薩滿的崇拜和信仰已滲透到鄂溫克族人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皬哪撤N意義上講,這個苦難的民族之所以能夠頑強地生存下來,正在于其透骨入髓的宗教信仰”.①由于“民族民間舞蹈是一個情感、觀念、信仰、文化交織的精神集合體……”②因此,鄂溫克舞蹈也深受薩滿教的影響。 薩滿教崇尚“萬物皆有靈”, 這種信仰統領著鄂溫克族人舞蹈文化的精神走向,并且反射到鄂溫克民族的身體語言中?!叭f物有靈”的信仰使鄂溫克族民間舞蹈充溢著“靈性的光輝”與“生命的躍動”,呈現出了一幅幅靈性的身體對話,給我們的靈魂帶來極大的震憾??梢哉f,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是“靈性的舞蹈”.薩滿教源于北方原始部族,它是以萬物有靈為根柢,兼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為一體的原始宗教信仰,這種崇拜信仰在鄂溫克的民間舞蹈中顯露無遺。以下幾個舞蹈即是體現上述崇拜信仰的代表。

(一) “自然崇拜”與“篝火舞”

拜火是自然崇拜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自然崇拜還包括拜山,拜日月星辰、拜風雨雷電)。 “火的發明與使用,介乎于自然和人工之間,是人類成長的扭捩點之一:燒烤食物、取暖避寒、驅趕野獸、照亮黑暗等多種功能使人告別了洪荒和蒙昧時代。但火又像太陽和雨水一樣,是個難以控制的、無情且神秘的東西,所以人類也把火視為神”.③由于對火的崇拜信仰,“篝火舞”(即伊堪舞)應運而生。在偏僻寒冷的森林空地,全體氏族成員手臂相連、投足而歌、踏地為節,圍繞著中心“篝火”周而復始的歡歌舞蹈。以往,人們對鄂溫克族“篝火舞”存在一些誤解,認為該舞蹈是獵民慶祝捕獲獵物后的一種自娛性舞蹈,但這只是一種表象,鄂溫克族的“篝火舞”其實起源于對“火神”的信仰與崇拜。

(二)“圖騰崇拜”與“熊斗舞”、“天鵝舞”

圖騰是原始氏族和部落群體的象征性符號,它普遍存在于眾多的民族當中?!皥D騰崇拜在于部落和氏族成員對圖騰的社會本質,即隱藏在其背后的宗教力這種社會力量的神圣感情和心理歸依感”.④在崇拜影響下形成的圖騰舞蹈,即以具有圖騰標記的動物作為模仿對象,通過對動物的模擬表演求得群體的認同,滿足群體成員的歸屬心理,并實現社會性的集體意識。

鄂溫克族群也相信他們與某種圖騰有著親密的或血緣的關系,而這種血緣與親密的關系使二者連接為一條紐帶,使鄂溫克族群人相信自己源于某種圖騰。因此,這種圖騰就成為鄂溫克部族的象征與標記,它不僅給予鄂溫克人向心力和凝聚力,還為他們帶來生存的精神力量。鄂溫克人的圖騰崇拜主要以“熊”、“天鵝”為對象,由此也產生了“熊斗舞”和“天鵝舞”. 天鵝象征著純潔、吉祥、忠誠、高貴,這種美好的寓意也是正是鄂溫克人一直追求的;森林中的熊則力大無比,兇悍強健,是森林的霸主,鄂溫克人對“熊”極其畏懼、尊敬。

雖然,“熊斗舞”和“天鵝舞”與一般的動物崇拜舞蹈在模仿動物形態這一點上并無差異,但是其具有的圖騰信仰內涵--血族觀念及宗教精神指向,是一般動物崇拜舞蹈所不具備的?!靶芏肺琛焙汀疤禊Z舞”體現著鄂溫克人精神上的訴求和愿望,也給予鄂溫克族人以精神慰藉。

四、外來文化影響因素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鄂溫克族群曾多次遷徙,在不同的區域環境下形成了各異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呈現出復雜多樣的多樣文明。居住在不同地區的鄂溫克人被分別稱為“索倫”、“通古斯”和“雅庫特”,其中“索倫”人數最多,曾經從事農獵兼畜牧業,當前主要以農業為主,也有一部分以游牧為生;“通古斯”主要以畜牧業為主,生存在草原上,住蒙古包,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雅庫特”也就是今天生活在根河原始森林中的“敖魯古雅”鄂溫克,以狩獵和飼養馴鹿為生。鄂溫克族長期與蒙古、鄂倫春、達斡爾、滿、漢等民族交錯雜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點,這使得鄂溫克族的民間舞蹈文化必然受到其它民族舞蹈文化的影響。

(一)蒙古族文化的影響

蒙古族文化對鄂溫克族文化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1636 年,當時的滿族統治者已在鄂溫克地區確立管轄制度,把居住在黑龍江中上游地區的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族統稱為“索倫部”.1731 年,清廷將 5 個圍獵場的鄂溫克壯丁編成八旗。次年,清廷為了維護邊疆穩定,從布特哈一帶抽調了 1600 多名鄂溫克族兵丁至呼倫貝爾,駐守邊防,其后代即是現今居住于鄂溫克自治旗的鄂溫克族。而另一支鄂溫克人--“通古斯”鄂溫克人在清朝順治年間就已遷居于呼倫貝爾陳巴爾奇的草原地帶。由于遷徙,上述“索倫”和“通古斯”鄂溫克人融入到草原文化中。目前,國內的鄂溫克族絕大多數居住在內蒙古要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草原。

歷史上,鄂溫克族與蒙族之間人員的來往相當密切,早已形成相互婚娶的關系,因此鄂溫克文化深受蒙古族文化的影響?,F在,牧區的鄂溫克人在信奉薩滿教的同時,也信奉喇嘛教,這便是受蒙族文化影響的結果。 蒙族文化的影響也體現在舞蹈方面。遷徙到草原后,鄂溫克人的生產與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其舞蹈也在原有的基礎上發生了演變,在保留以往的膝蓋半蹲、上身前傾的基本體態的同時,受到蒙古族舞蹈體態挺拔、直立、后仰的影響,產生了直立的體態,如“阿罕拜”中的體態。由于蒙古族舞蹈文化的豐富,這一區域的鄂溫克人借用了一些蒙古族舞蹈語匯,充實了本民族的舞蹈語言,豐富了鄂溫克民間舞蹈文化。

(二)俄羅斯文化的影響

鄂溫克是橫跨中國和俄羅斯的一個少數民族,在蒙古國也有少量分布。 “雅庫特”是鄂溫克人的一支,專指從勒拿河支流維季姆河流域遷到額爾古納河東南大興安嶺林區的鄂溫克人,“雅庫特”也一直以傳統的狩獵和飼養馴鹿為生。1640 年左右,沙俄侵略者侵占了包括勒拿河上游地區在內“拉穆湖”廣大地區,鄂溫克人被迫接受沙俄的專制統治,其中一部分不愿向沙俄納貢臣服的鄂溫克人渡過了額爾古納河,遷到河的右岸定居,鄂溫克也因此成為一個跨境民族?!赌岵汲l約》簽訂后,額爾古納河成為中俄兩國的界河,但仍有俄羅斯人越境同國內的“雅庫特”鄂溫克人(也稱馴鹿鄂溫克人)進行貿易。此后,更多的俄羅斯移民在“十月革命”后涌入額爾古納河一帶。到 1953 年之前,這一地區已有一些以俄羅斯僑民以及中俄混血人為主的村鎮,他們的人數已超過“雅庫特”鄂溫克人,這勢必會對鄂溫克族的文化產生影響。鄂溫克人與俄羅斯人的主要交易地點奇乾成為俄羅斯人的聚居地,雖然后來俄羅斯僑民撤回了國內,1965 年馴鹿鄂溫克人也集體搬遷至現今的根河市并成立了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俄羅斯文化對鄂溫克人的影響逐漸減弱,但俄羅斯文化的一些特質已經融入了“雅庫特”鄂溫克人的文化中?,F在老一些的“雅庫特”鄂溫克人普遍會講俄語,老年婦女仍保留著俄式服飾,列巴已成為日常主食;人名稱呼上還留有俄羅斯命名習慣;“雅庫特”鄂溫克人在信奉民族傳統宗教--薩滿教的同時,還信奉東正教,過一些東正教節日,如“巴斯克”(復活節)、柳條節(主進圣城日)?!把艓焯亍倍鯗乜说奈璧肝幕彩艿搅硕砹_斯舞蹈文化的影響,舞蹈增加了跳躍性、歡快性的成份,體現出濃郁的俄羅斯風情。原生態歌舞劇《敖魯古雅》即是一個典型的例證,該舞劇充斥著跳躍性的舞動,洋溢著歡快激蕩的情緒。

(三)漢文化的影響

“索倫”鄂溫克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的生產活動,隨著農業生產所占比重的逐步增加,形成了以農耕為主的生產方式。由于長期與漢族雜居,“索倫”鄂溫克不但在生產生活方式上受到漢族的影響,其舞蹈文化也深受漢文化的熏陶。受漢族農耕舞蹈安詳、優美特點的影響,農區“索倫”鄂溫克的舞蹈風格逐漸趨向舒緩、優美,但整體基調仍然是柔中有剛。漢族人重禮節、講儀表的傳統美德也影響到“索倫”鄂溫克人,他們也崇尚尊老愛幼、注重儀表、舉止文雅,“阿芽舞”即是很好的體現。特別是建國以后,大量漢族人涌入鄂溫克族聚居區,漢文化對鄂溫克人的影響也愈加深刻地體現各個方面。

(四)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進程中,鄂溫克族與“白山黑水”一帶的鄂倫春、達斡爾、赫哲族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長期雜居在一起,必然會產生文化的交往和借用,形成民族間文化的相互影響。這些民族的生產方式與生存狀態相似,都以狩獵、漁獵、采集為生,其舞蹈文化也具備相似特征。鄂溫克族民間舞蹈中與其它民族存在著相同的動物形象,而這正是與其他民族在相互交往中受到其它民族影響的結果。例如:“熊”舞不僅在鄂溫克舞蹈的形態中出現,在鄂倫春的舞蹈中也有“黑熊搏斗舞”; 鄂溫克和赫哲族舞蹈中,均有表現其圖騰的“天鵝”舞;,例如:阿罕拜與阿罕伯、魯克該勒與魯日格勒等。上述幾個民族都存在相同宗教信仰-薩滿教,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綜上所述,鄂溫克族在求生存、求發展的漫長跋涉中,與其他北方民族建立了密切聯系。

民族間的文化交流,促進了鄂溫克族舞蹈文化的發展。在保留和傳承自身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鄂溫克民間舞蹈吸收、借鑒了其他民族的舞蹈文化,彰顯出獨具特色的民族個性與風格特征。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