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制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30 秒-300 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 天或數周)”和“微(超?。┮幠M顿Y(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制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本文研究微電影劇作鏡頭懸念,光影鏡頭研究暫不列入本文。
1.微電影里鏡頭的懸念
1.1 劇作懸念
包括“設懸”和“釋懸”兩個方面。前有“設懸”,后必有“釋懸”。優秀的微電影應該承擔“設懸”的任務。通俗地說,微電影劇作的“設懸”是在故事發展前期和中期只亮開謎面,藏起謎底。在劇情逐步展開的適當的時候,謎底才被點破,從而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
1.2 懸念機制的類型
微電影劇作產生懸念的方法有許多種,最為常見的有以下四種懸念機制:
第一種是觀眾不知道將發生的事,劇中人物也不知道。把人物間的關系和結局都保藏不露,以引起讀者急于尋根究底的好奇心。這一類懸念常設置在作品的開頭,一開始就布下了疑陣,步步深入,如入迷宮,到最后才亮出答案,使讀者在恍然大悟中得到美的滿足。許多的微電影符合這一情況。
第二種是觀眾已然知道將發生的事,而劇中人物不知道。把事情的最后結局提早預示出來,使觀眾懷著焦灼、憂慮、關切的心情注視著人物的一舉一動,期待事變的發生。觀眾所關心的不是結局如何,而是結局是如何演變而成的。給觀眾心目中造成一系列的懸念,產生一種迫切想了解事情發生經過的心理。這一類懸念的設置,往往能使影視作品一開頭就有一種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逗ur》、《蘇州情書》符合這一情況。
第三種是觀眾、劇中人物全都知道劇中當事人將要面臨的危險和困境,觀眾期待看到的是劇中當事人有何辦法和高招能夠戰勝對手,化險為夷,保住自己的生命;或者擺脫困境,使危機轉化,把不利化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比如微電影《Life》的正文劇情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由于沒有鼠標墊的桌邊很光滑導致鼠標一次次地從桌上掉落下來懸空著,將險境使用光滑桌邊特寫鏡頭呈現。
第四種是觀眾不知道將發生的事,而劇中人物知道。此類懸念往往在設置懸念的同時給讀者透露一些端倪,讓讀者猜測,并對故事的結局有一種朦朧的預感,又渴望得到更多的線索來證實自己的猜測。多通過若干小景別鏡頭或空鏡頭來實現。
1.3 劇作鏡頭實現懸念的原則或理念
優秀的微電影作品蘊藏著豐富的設計理念和很高的審美價值。懸念是微電影的靈魂,意境是微電影的生命?!捌^”的懸念還不應該同于“片中”的懸念。希區柯克在電影“片中”懸念段落里幾乎沒有出現過遠景、全景和中景,完全是大景別、短鏡頭的蒙太奇結構帶出的視覺沖擊力,微電影劇作“片中”可以借鑒。而微電影“片頭”的鏡頭懸念呢?應該通過兩極鏡頭的的分切與組接,以及鏡頭虛實處理。
2.結合微電影創作實踐解讀劇作鏡頭懸念
下面結合導演、指導的微電影《歸去來》、《海鮮》、《Life》等探析鏡頭里的懸念。
2.1 利用景別實現懸念
根據人物的主次、劇情的需要、觀眾的心理,處理好景別的大小、遠近實現懸念。
2.1.1 利用遠景實現懸念
遠景是視距最遠的景別,畫面開闊,景深悠遠主要表現遠距離的人物和周圍廣闊的自然環境和氣氛,內容的中心往往不明顯。此種景別,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動的環境空間,可以用來抒發感情,渲染氣氛,創造某種意境。遠景鏡頭畫面,表現的景物多,時間要長些,一般微電影中在 10 秒左右。在《Life》微電影太陽升起的實拍遠景空鏡頭,利用陽臺平視的視點采用固定機位進行拍攝,寓意著生命的開始。在第一景中給觀眾設下懸念,吸引觀眾思考短片所要表現的主題內容。
2.1.2 利用特寫實現懸念
特寫是視距最近的一種景別,一是能把表現的對象從周圍環境中強調、突出出來,沒有了環境狀況和人物關系的交代,也就更加有利于設疑,二是能使觀眾去注意某某關鍵性細節,三部微電影大量使用。
2.2 利用虛實變化實現懸念
影片鏡頭的景深是指一個鏡頭中的眾多被攝物體之間的關系。在《海鮮》中虛實鏡頭多使用在關照角色心理變化推動情節向不同方向發展時,吸引觀眾在猜測各種選擇。
2.3 利用鏡頭的機位實現懸念
微電影《Life》開頭還運用了一些特殊機位的鏡頭來展現獨特視覺效果,同時達到懸念的設置,讓觀眾帶著疑問的好奇心向下繼續觀看影片。同時也有助于提高作品的意境層次。例如在《歸去來》使用了一些低機位的緩慢移動的鏡頭,通過局部畫面,局部畫面到整體畫面吸引觀眾,設下懸念引導觀眾想象將要發生的故事,想象劇中角色的長相氣質。
清華大學尹鴻教授表示,中國電影的年人均觀影次數僅 0.14次左右,但微電影《四夜奇譚》卻能夠達到 2.1 億的點擊率,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運作態勢。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電影、手機電影能很好地助推微電影發展。筆者認為微電影市場前景利好,既是主創展現才華的新的通道,也通過網絡等新媒體緩解了大眾表達藝術夢想、渴求藝術精神食糧需求的燃眉之急。如何使得微電影這一新的網絡文學樣式發展繁榮,是影視劇作、導演課程教學和實踐亟待加強關注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曾慶瑞.電視劇原理[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
[2]尹鴻.尹鴻自選集 媒介圖景·中國影像[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王心語.影視導演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