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暗示特定時空,補充畫面敘事
《中國合伙人》是以主人公的人生經歷為主線展開故事情節的。為了讓影片連貫、緊湊,其中多處運用主人公所處年代中盛行的經典音樂來暗示特定的時空,以補充畫面敘事。影片前幾次使用這一音樂敘事手法主要是為了建構孟曉駿的成長經歷:他青梅竹馬的女友良琴用稚嫩的手法彈奏《小星星》,將時空拉至孟曉駿的童年,孟曉駿的爺爺送給他第一本英語詞典,為其人生中的“美國夢”留下伏筆;伴隨著孟曉駿的成長,《黃河大合唱》以背景音樂的形式出現,此時他的父親在1955年留美歸國,給了他第二本英語詞典;緊接著畫面中出現良琴在合著蓋的鋼琴上彈奏著,同步音樂為流暢的《土耳其進行曲》,這其實暗示了在那個特定的時期,學習鋼琴的人是不能隨便彈奏鋼琴的;悅耳的音樂未停,畫面轉為成年時期的孟曉駿一邊聽著良琴彈奏鋼琴,一邊讀著他的英語詞典,為后來孟曉駿與良琴的美國生涯打下基礎。
成東青與母親在親戚面前合演了一出借錢上學的喜劇后,畫面轉入他第一次來到燕京大學的場景,這一年是1980年,伴隨著畫面在燕京大學里不斷的切換,搖滾歌曲《新長征路上的搖滾》以主題曲的形式出現。這首歌曲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搖滾教父崔健的代表性歌曲,旋律的流淌自然而然地將觀眾的思緒帶入上世紀80年代那個特定的時期,“聽說過,沒見過,兩萬五千里,有的說,沒的做,怎知不容易,埋著頭,向前走,尋找我自己……”歌詞與成東青歷經兩度高考,歷盡艱辛考入理想大學的人生經歷甚是貼合。畫面中熱鬧場景的不斷轉換,都是成東青從未經歷過的,新鮮、緊張、躁動等各種情緒油然而生,這一切又恰與他“土鱉”的形象形成強烈的對比,為其后來的戲劇性人生埋下伏筆。
影片最后一次使用這種音樂敘事手法是在故事情節跳轉至1992年這個時段。喧鬧的小巷中,“黃面的”“大哥大”等90年代初的特定事物出現在畫面中,王陽騎著自行車帶著成東青到書店買書,口中哼唱著那個年代傳遍街頭巷尾的流行歌曲《瀟灑走一回》?!皻q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配合電影敘事的雖然只有這兩句歌詞,卻將王陽經歷失戀后內心的轉變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地補充了畫面敘事。
二、烘托畫面氣氛,促進鏡頭連貫
在112分鐘的時間里,《中國合伙人》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近30年的人生經歷。影片將故事的地點安排在兩個遙遠的空間,以線性的時間來結構故事,在陳述故事的來龍去脈時采用閃回的方式。以這種敘事手法極易給觀眾帶來凌亂的感覺,但影片的音樂敘事卻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影片開頭在簡單介紹了三位主人公后,伴隨著中文版《國際歌》的音樂,短短兩分鐘內畫面在喧鬧的露天體育館、不同時期的新夢想大廈內外進行了數次轉換。三位主人公或以旁白或以畫內音的形式敘述著新夢想的過去與今天,輔以《國際歌》悲壯、莊嚴、雄渾的曲風和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曲調,將影片的情緒定格在積極向上、欣欣向榮的氛圍中。
《中國合伙人》中使用音樂敘事有40次之多,除了上文中提到的11首懷舊經典外,其他均為原創背景音樂。影片在開始處以三個主人公自述的口吻介紹自己和朋友時,配合了短暫的原創電影音樂:孟曉駿介紹自己和成東青時用了詼諧的吉他旋律,音樂流露出世事難料的自嘲;王陽在訴說其他二人的變化和自己并未改變時用了舒緩的吉他襯托自己幾十年的堅持;成東青自述時的吉他旋律則在舒緩中加入了淡淡的憂傷??梢哉f,這種表現不同性格主人公的背景音樂配合不同的電影畫面敘事,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對三位主人公個人形象的生動勾勒。
成東青因私自辦學被學校開除,伴隨著憂傷的背景音樂,成東青用三輪車拉著他的全部家當離開學校,背后卻傳來一個要考托福的學生想到他辦的學校補習英語的聲音。這時,憂傷的背景音樂戛然而止,當他扭頭看向那個學生時,音樂再次響起,卻沒了之前的憂傷,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絕處逢生的感動,音樂情緒也從落寞的憂傷突然轉至滿懷希望的感動,有力地提升了畫面的氛圍,此時的畫面也從成東青無奈中略帶疑惑的眼神轉至學生期盼而肯定的眼神,音樂與畫面的自然貼合,為后續事件的陳述做好了鋪墊。
三、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心理體驗
《Leaving on jet plane》是影片中使用的唯一一首英文歌曲,歌手沙啞的嗓音先入為主地給人一種憂傷和絕望的感覺。伴隨著這首歌的旋律,影片敘述了兩對情侶的離別:成東青終于給蘇梅買回了新的托??荚囐Y料,并以簽證官的身份模擬簽證的場景,當他問到“Will you returnto you country”時蘇梅并未回答,而是說她已經通過了簽證,此時歌曲響起,憂傷的旋律由女歌手的聲線唱出,猶如此時蘇梅的心理代言,畫面則是成東青面部的特寫,疑惑和詢問的眼神與歌詞“我行裝已收好,我準備出發,我站在你的門外,不情愿地叫醒你,說再見……”形成強烈的對比,精妙地勾勒出此時成東青與蘇梅不同的心理體驗;Lucy要回美國,王陽被當做一件超重的行李遭到舍棄,臨別時,Lucy走得很堅決,畫面通過送蘇梅登機的成東青的眼睛轉至王陽,此時的王陽目光呆滯,猶如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之后畫面又轉至王陽的宿舍,屋外的王陽絕望地焚燒著自己的詩稿,屋內的成東青一邊安靜地收拾著王陽的詩稿,一邊看向王陽,王陽如酒醉般的傻笑與成東青沒有任何色彩的眼神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樣面對分離的兩個人的不同心理體驗在憂傷、絕望的歌曲襯托中呈現出不同的詮釋。
四、深化電影主題,引發觀眾思考
《一樣的月光》在電影《中國合伙人》中是緊扣電影主題的一首跨時代經典,這是1983年臺灣著名歌手蘇芮發行的首張專輯中的一首歌曲,當時的中國大陸因為改革開放政策,使得整個社會融入了國際現代的主流節奏,人們開始對傳統的認知和價值進行思考,這在知識分子階層表現得尤為突出。配合著電聲樂隊的伴奏和蘇芮狂風暴雨式的唱腔,孟曉駿請求大家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這代人,大家各抒己見,“追趕”“理想”“沖動”“自由”“懷疑”“渴望真誠”“孤單”“紅旗不倒”等詞語被大家道出,而孟曉駿做總結性發言時則通過激昂澎湃的演說將“改變”定位為他們所處時代的代名詞。在他說“改變身邊每個人,改變身邊每件事……我們將改變世界”時,背景音樂的歌詞卻是“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這可以說是影片第一次引發觀眾對于電影主題的思考,即“到底是改變自身還是改變世界”,從而為影片故事情節的展開埋下伏筆。
《外面的世界》是影片中兩度被使用的跨時代經典,配合的是從美國回來的孟曉駿和蘇梅。1994年,孟曉駿回國走出機場后,看到成東青和王陽來接他,歌曲《外面的世界》音樂響起,齊秦用安靜的嗓音唱到“在很久很久以前,你離開我去遠空翱翔”,畫面中的孟曉駿難以掩飾的落魄和王陽、成東青的得志,以及孟曉駿見到朋友時的苦笑與王陽、成東青迎接久違的朋友的喜悅對比強烈;“天空中雖然飄著雨,我依然等待你的歸期”,伴著這樣的歌詞,孟曉駿來到了培訓學校所在的廢舊倉庫,眾多的學生、陳舊的倉庫與孟曉駿詫異的表情被同時置于觀眾的眼前,引發觀眾思考。成東青在下電梯時偶遇上電梯的蘇梅,這首歌曲作為背景音樂第二次出現,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使用了很長的前奏以配合兩人偶遇時,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的心情;成東青無數次幻想與蘇梅重逢時,蘇梅肯定會為他的成就而感到驕傲,但是真正重逢時,蘇梅卻只是對他微笑。與歌曲旋律同時出現的還有蘇梅的追問“到底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再一次深化了電影的主題,引發觀眾思考。
在王陽旁白說成東青壓根沒想改變世界,并堅持不被世界改變后,歌曲《光陰的故事》對影片主題做了總結性陳述,進一步引發了觀眾結合電影對自身改變與否的深層次思考,成功將電影的主題加以深化并推向高潮。
可以說,《中國合伙人》以“友情、夢想、創業、回憶”等多種元素的融合為影片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風格,①以經典懷舊旋律的音樂敘事塑造了多位主人公的形象,重塑了觀眾對于過往年少輕狂時光的回憶,同時也引發了觀眾對當下人生態度的深層次思考。
參考文獻:
[1]黃鵬.《眾說的青春——論影片<中國合伙人>的視聽建構》.當代電影,2013(07).
[2]宋巖.《夢想的力量——電影<中國合伙人>的啟示》.求是,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