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義電影是20世紀90年代日本新浪潮電影運動中的重要流派,其以彰顯青春魅力、倡導情感純粹受到青年群體的熱烈追捧與長期支持。作為唯美主義流派的杰出代表,巖井俊二的唯美主義類型影片精致溫純、優雅委婉,尤為重視背景配樂在影片中的點綴修飾,其擅長將鋼琴、電子琴、吉他、提琴、長笛等多種音色澄澈、音準清越的樂器組合編排進行配樂演繹,整體呈現出透亮輕緩、清泠躍動、悠揚綿遠的視覺體驗,對影片之中人物性格的展示、故事情節的推動以及主題內涵的渲染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映襯價值與烘托效用。
一、透亮輕緩,凸顯人物性格
不同于科幻片、戰爭片、劇情片等其他電影類型普遍遵循的多人物關系構筑、多人物群像展示的表現手法,唯美主義流派影片相對注重核心關鍵的若干人物的個人性格的集中展示,力求將人物性格的善良單純、堅韌執著等可貴的人性之美玲瓏圓潤地雕琢呈現。這種精益求精的創作理念也被巖井俊二引入到其唯美主義影片的背景配樂之中,其往往會單獨為核心人物進行恰如其分的配樂設計,樂器則多用鋼琴以及電子琴,整體音色偏于透亮純凈、輕緩柔和,細膩順暢地輔助影片凸顯了核心人物的性格。
1995年上映的《情書》是巖井俊二唯美主義電影的發端之作,也是令其聲名大噪的經典作品。該作在背景配樂上主要采用了音色清澈瑩潤的鋼琴,并輔以音色略顯響亮的電子琴進行側面烘襯,這種同類樂器、不同音色的配樂手法也充分協調地凸顯了主角人物溫婉善良、單純倔強的個人性格。該片的女主人公渡邊博子是個溫和柔韌的優雅女子,在男友藤井樹不幸登山罹難之后悲戚難禁,一直不愿接受與其熟識的藝術青年秋葉茂的熱烈追求。而在整理已故男友的遺物時,偶然從一堆書信之中發現了已故男友藤井樹與其中學時代同名同姓的女同學之間的一段彼此傾訴衷腸卻又未成眷屬的純潔缺憾的舊事。此時,面對隱瞞舊情的已故男友,渡邊博子顯得安靜淡然,透亮純凈的鋼琴聲緩緩響起,并伴隨著渡邊博子的莞爾而由輕弱漸次提高,女主人公所獨有的那種溫婉嫻靜的性格特征也被細膩優雅地映襯出來。被來往書信中所流露出的那種單純質樸而又略顯笨拙的懵懂愛戀所感動的渡邊博子決定去探尋這個與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神秘女子,以完成已故男友的未竟夙愿。她將書信整齊地疊好放置,用筆記錄下書信上所載明的女藤井樹的地址,然后緊緊攥在右手中。此時,音色響亮的電子琴琴音隨之響起,并隨著女主人翁逐漸握緊并放在胸前的右手而逐漸升高,以強調渡邊博子執著細膩的獨特性格。而在影片的高潮段落,當得知已故男友是因為自己與女藤井樹容貌酷似而與己結合之時,渡邊博子難以抑制復雜難言的內心情感,她對著空曠幽深的雪谷大聲呼喊藤井樹的名字。此時,鋼琴琴聲與電子琴琴聲同時響起、交織相映,音色清透純凈之中帶有略顯強烈的響亮,而整體上仍保持著相對悠緩的態勢,從而將女主人翁善良包容的性格與失落惘然的復雜心境襯托得水乳交融。
而當渡邊博子醒悟兩名藤井樹之間其實是最為純潔無暇的單獨思戀之時,她又釋然了,她灑脫地仰起頭,閉上眼微笑著,讓飄搖的雪花落在自己的臉上。此時,澄澈純凈的鋼琴琴聲再次輕盈款款地響起,與女主人翁潔白無暇的側臉彼此輝映、渾然一體,再次細膩鮮活地凸顯了其善良單純、柔韌溫和的性格特色。
二、清泠躍動,推動情節發展
作為同樣以故事性為關鍵構件的電影種類,唯美主義流派電影在劇情設定上并不以新奇的開篇、跌宕的高潮以及神秘的收尾為標志噱頭,而是以流暢連貫、層次遞進的敘事手法進行故事情節的發展推進。巖井俊二繼承了這一手法,并適時地添加了吉他、提琴等音色呈現躍動起伏的樂器進行交叉式的背景配樂,清泠輕盈、起伏跳躍的旋律節奏此起彼伏,使得其唯美主義電影作品始終保持著青春氣息的活潑躍動之感,并充分有效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演進與發展。
2001年上映的《關于莉莉周的一切》是巖井俊二謀求唯美主義故事劇情多變呈現的巔峰巨制。該片講述了初中生蓮見雄一因為癡迷歌手“莉莉周”而混跡歌迷網絡論壇、參與不良少年團伙、醉心傾聽天籟音樂、重新回歸校園學習的青春困惑與成長感悟。在本片中,巖井俊二深刻探索了少年群體、網絡社交以及音樂夢想三位一體式的交互融合,并交叉通過吉他、提琴等具備清泠跳躍、輕盈起伏音色屬性的多種樂器進行背景配樂。在影片故事發展的中期,當蓮見雄一跟隨星野、津田等一眾少年玩伴來到一間破敗廢棄的雜貨店進行慶賀分贓之時,他被堆積在店內一角的一堆舊海報所吸引。當他慢慢走向那堆舊海報時,清泠輕緩的吉他聲隨之響起,似乎在暗示劇情將有些微變化。隨著他一張一張地撥開舊海報,吉他聲也漸次升高,當他猛然抽出一張略顯青綠的殘舊海報之時,音色清亮、聲調略高的吉他聲戛然而止——那是一張他所崇拜的“莉莉周”的演出海報。蓮見雄一欣喜若狂,他微微發抖的雙手小心翼翼地摩挲著海報,此時,低緩跳躍的提琴聲如流水般涌出,海報也開始被風吹動,而故事情節也將在此時繼續向前演進。只見蓮見雄一所握持的海報上的“莉莉周”對著他微笑、招手,蓮見雄一瞪大眼睛,略顯笨拙地慢慢走向她,鏡頭采用平行拍攝,將兩人放置在同一畫面,一大片青綠色的草坪如茵如浪般在他和“莉莉周”之間鋪展開來,“莉莉周”將一把電吉他拋向他,蓮見雄一本能地跳起來去接。此時,提琴聲驟然消失,接替而來的是一聲突如其來的清亮急促的吉他聲,寧靜純美的畫面瞬間消散,同樣在暗示劇情將有較大變化。而當蓮見雄一茫然地轉過身,只見幾名兇神惡煞般的染發少年撲了進來,咒罵著要找他們幾個算賬,星野、津田等伙伴驚呼著拉住呆在一邊的蓮見雄一,“莉莉周”的海報滑落在地。蓮見雄一回過神,掙脫伙伴的手,迅速地彎腰拾起,雙手將它抱在胸前,然后發瘋般地狂奔著逃出雜貨屋。此時,清泠輕盈的提琴聲再次幽然響起,鏡頭也開始采用俯拍手法,而隨著蓮見雄一在一大片蒼茫碧野中縱情奔跑,低緩跳躍的提琴聲也混合而出并漸次提高,追夢少年執著昂揚的純粹心境再次被細膩宛轉地烘襯而出。
三、悠揚綿遠,渲染主題內涵釋放
唯美主義流派電影作為以探索思考青春成長與情感感悟為核心理念的影片類型,在中心主題上倡導青春的縱情揮灑以及情感的自由萌動,集中追求將青年男女的精神世界進行細致優美的雕琢呈現。巖井俊二的唯美主義作品也多立足于當代都市青年男女群體在青春時期的思緒波動、情感訴求以及理想展望,其偏愛通過長笛、鋼琴、吉他等音色悠揚空靈、綿遠純美的不同類型樂器進行映襯渲染,從而在充分營造感染性、沖擊性以及共鳴性的同時,也細膩玲瓏而濃郁鮮明地渲染了實現青春夢想、珍視純潔情感這一主題內涵。
1998年公映的《四月物語》是巖井俊二接續1995年大獲成功的《情書》之后推出的頗具個性化的唯美主義短片精品,該片圍繞北海道少女榆野卯月在暮春四月為實現自己生活求學的夢想而獨自遠赴東京所演繹出的一場接觸暗戀對象、避雨撐傘相遇以及彼此凝望暢想的櫻花繽紛般的純美愛戀。在影片中,巖井俊二將長笛、風笛、鋼琴、吉他等不同音色、相同音韻的多種樂器進行了混合配樂,對于作品主題的渲染釋放可謂水乳交融、妙不可言。在影片的高潮段落,當一直在武藏野書店屋檐下避雨佇立的榆野卯月忽然感覺一把透明的雨傘遮擋在自己頭頂之時,清幽悠綿的長笛聲隨之緩緩響起,榆野卯月緩緩地轉過身。此時,純凈悠緩的鋼琴聲也適時流淌而出,而鏡頭卻采用了半俯拍的拍攝手法,只是將兩人放置在屋檐下的一角畫面之內,并未將她暗戀的男主人翁山崎的容貌全部顯現。這兩種樂器清音的巧妙融合,使得一種難以名狀的怦然難抑卻又寧靜溫潤的思緒感染力隨之柔韌地沖流而出,那種珍惜純潔情感、觸摸青春之夢的主題理念也在此時被強化渲染。而當兩人并排走向飄灑微雨、落滿櫻花的幽清街道之時,清泠輕盈的吉他聲、清幽悠綿的長笛聲以及純凈悠緩的鋼琴聲彼此交織、盈動流轉,使純粹簡單的默契愛戀變得綿遠悠長、瑩潤無暇,影片的主題內涵也再次被渲染。
總之,透亮輕緩、清泠躍動以及悠揚綿遠的絕妙音質構成了巖井俊二唯美主義電影美學的聽覺感官要素。品味其一系列唯美主義的青春情感類影片,清新純美、幽婉盈動的獨特氣息洋溢全片、歷久不散,每每給人以清新純美、盈動溫潤的別致感受。而影片中背景配樂的點綴修飾,也恰如其分地使得其中的人物性格得以凸顯,情節發展得以推動,主題內涵得以釋放,極大地提升了影片的整體表現力。細致鑒賞巖井俊二唯美主義電影背景配樂的風格特色,深入解析其背景配樂在強化影片綜合表現力上的價值效用,對于唯美主義流派電影乃至日本當代電影浪潮的認知解讀才能更加精確全面、協調有效。
參考文獻:
[1]尹樂.《巖井俊二青春題材電影的影像特質》.藝苑, 2010(07).
[2]曹飛躍.《光與影之歌——巖井俊二的電影世界》.電影文學, 2010(12).
[3]張博.《淺析巖井俊二電影的后現代表現手法》.青年記者,2011(04).
[4]張若鄰.《試論電影配樂的審美表現力》.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