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文化與市場策略
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懷揣“懷舊”風格主題已經走出了創業成長期階段、期待者成熟。敘事系統仍然帶著濃烈的成人氣息和說教道德、影片中青少年總是背負著成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的殷勤絮語,青春校園總是籠罩著意識形態話語訴求的標桿,承載傳播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為己任、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為責任的電影藝術家及研究家,曾在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創業成長親歷的曲折、顛簸、徘徊、迷茫過程中給予正視關懷與關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當下正逐步跨入了一個新時代。相信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以其特有的地域特點、民族風情、五千年的文明、奮發的民眾、寬松的環境越走越好。
市場票房不斷飄升,據不完全統計:2010 年全年票房為 101.72 億元、2011 年全年票房為 131.15 億元、2012 年全年票房為 170.73 億元、2013 年全年票房為 217.69 億元、2014年全年票房超過 296 億元(附錄 A),而且中小投入影片超過國產大片的票房,如投資 5000萬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票房過 7 億、投資 3000 萬的《北京遇上西雅圖》票房過5.2 億,等等。電影藝術文化與電影事業發展如何定位,同樣是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不可回避的當下引以關注的熱點。
5.1 娛樂元素與流行文化
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穿梭于消費性的敘事與相對穩定的故事樣式及敘事的修辭手段之間鑿開意義空間,由于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敘事系統表達相對多樣化,主題鮮明、價值直觀,一直走“懷舊”路線并把當下大眾文化穿插于情節之中,大眾在情感交融下得以欣賞美的同時去享受青春的情懷,進而票房回報有了一定的收獲,然而敘事主題需要某些既定模式和一定類型,但意義卻并不固定。比如,電影《80 后》與《致青春》均為青春懷舊愛情主線的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前者愛情主線是“絕望地渴望被愛,卻不懂得如何去愛人”,正如影片人物沈星辰表白:“被愛的時候,我們都渴望長久,可是每個人都在放棄,哪里還有天長地久?”后者“知道被愛,需要什么”,鄭微和林靜走動了一起。而電影《中國合伙人》與《小時代》均為青春友情勵志主線的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前者友情“最后功成名就之日,也到了兄弟反目之時”王陽的婚禮現場最后留下的只有成東青抱頭大哭;后者富二代顧里“驕傲、冷艷、有條不紊”為了友情她屈尊給模特穿高跟鞋。每部影片都遵照著各自不同的電影敘事模式,每部影片都有著各自完全不同的藝術文化指向性,每部影片創作都有確定的價值觀定位、但完成程度和質量不盡相同。這就提醒我們,當下大陸類型電影、特別是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研究層面,已經逐步從“形式”和“成規”轉向意義表達的層面?!扒啻弘娪?,最基本的核心首先要跟普通人的青春有碰撞,要吸引住他們,要能感動他們,讓他們不光感覺到心靈的刺激,同時也要有視覺的享受,至少要吸引他們去看”55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與當下流行文化趨于形成良性互動態勢。例如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3 年打青春校園時光懷舊牌票房超過 7 億,跟后電影《中國合伙人》以 5.39 億的票房成績鞏固其可持續發展性;一年后,同樣是以懷舊青春校園時光作題材的電影《同桌的你》只用三天時間就破了一億票房,說明觀眾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電影,而且觀眾解讀電影敘事系統急速改變。由此,對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受熱捧的原因,對消費青春引起的共鳴成為當下類型電影最不可缺少的思考。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所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也正在預示著青春校園的票房成功。所以,作為此前未被關注的一種類型電影,正在開啟屬于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時代。
當下大陸拍攝關于青春校園和校園初戀這樣的故事是一個好的時機,觀眾在尋求娛樂的同時催生了流行文化市場化。原因之一、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轉型和它受追捧的程度,是跟觀影的觀眾有關的。新世紀以來觀影群體由 80 后這個主要的人群跨越到 90 后。80 后的消費傾向決定了青春校園電影的走向,青春校園懷舊主題被大眾關注。既然觀眾喜歡青春校園電影的懷舊敘事,那么肯定會有相應的更趨于成熟的青春校園電影出來。據報道:當下觀影的群體年齡逐步下降,喜歡青春校園電影的熱情不比他們的學哥學姐差,且不說青春校園電影跟創作者本身有沒有關系,受觀眾的追捧激活市場的一些影響我們地認可。原因之二、大陸將近 20 年青春被置放于一種崇尚潮流中,期間不允許青春懷念。在今天想來,海拉爾多雪的冬天、伊敏河畔的手風琴聲,遠比我們學校里彈吉他、談戀愛更值得我們懷念。但是該懷念的時候創作者沒有來得及沉淀青春,有機懷念青春,導演離得太遠了,再去懷念青春自己也老了,導演比他們還老估計沒有懷念的激情,所以這個使命自然落在 80年代成長起來這代人身上,從而大陸新世紀以來青春懷舊主線文學受到熱捧,特別是校園懷舊主線題材的作品成為當下校園流行文化的主題之一,這一青春校園青年的追捧、影響者他們的長輩、吸引著他們的晚輩,這也成就了大陸新世紀以來青春校園電影。至此,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在當下已經融入了廣泛的流行文化藝術元素,得到當下大眾從觀賞感受到生活方式、甚至思維方式產生了極具深刻的影響。比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熱播,中央電視臺撒貝寧的《開講啦》也邀請了徐靜蕾和大家一起回憶青春,分享青蔥歲月里的點點滴滴。青春是什么,雖然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是,青春歲月的單純和美好,那是我們生命歷程中一段最鮮活、最明亮、最火熱、最難忘的記憶?!缎r代 3:刺金時代》上映,李云雷,《文藝理論與批評》副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代文藝批評中心主任在接受答記者時說:《小時代》得到批判與票房成功并不矛盾,是大眾文化的常態。一是這部影片是一種‘粉絲經濟'.如果郭敬明、楊冪拍攝其他影片一樣會吸引他們的粉絲追捧;另外敘事上比較貼近當下青年的心態,比如影片中’小人物‘的視角,職場的殘酷競爭,階層之間的差異,而被影片以比較’酷‘的形式感表現了出來,讓當下大陸青春校園青年及周邊受他影響的群體很容易接受。其實,這種電影受追捧得力于敘事方式?,F在的年輕當下青年不僅生存壓力空前巨大,而且他們內心較為脆弱,這兩點與當今年輕人的生存狀態發生了碰撞。而青春校園電影《同桌的你》、《致青春》等隨著電影的播出,音樂與時代成為當下流行音樂的主流,而大陸青春校園電影與青少年流行文化相融合成為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發展方向。
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也確實給觀眾留下美得享受,流行文化占有一定地位。電影《致青春》、《中國合伙人》以及《小時代》,不單單是敘事母題受到熱捧,而且影片的音樂,人物對白,服裝、場景等均引起大眾特別是大陸青春校園學子的一直以來的熱捧。由于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受重群體的不多升級,票房一路飄升,在大陸電影市場似乎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趨向,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打青春懷舊題材線有繼續把青春牌進行到底的勢態。和電影《小時代》一樣主打正青春概念的影片《青春派》與《80 后》,導演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青春架構,把青春故事放置于高三正在拼高考的學子身上,除鋪設愛情故事外,滲透了一些當下文化及娛樂、幽默等元素。沒有電影《致青春》里大學理想和畢業后殘酷現實之間相悖的宿命論、也少了電影《中國合伙人》里高端的青春勵志波瀾壯闊的場面?!肚啻号伞放c《80 后》更貼近當下青春校園學生生活。比《致青春》《中國合伙人》要適當、全面,更有教化意義。
娛樂元素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電影敘事加入娛樂元素是拉近觀眾的手段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票房超高的主要原因。電影敘事系統巧妙與娛樂元素交融也是當今文藝領域中一種極普通、極重要的藝術形式,從它的產生時至今日一直以來吸引著對新奇雜耍感興趣的大眾,電影這種創造創新的價值功不可沒。于是有了當下如好萊塢這樣不僅僅是娛樂大本營,而且成為電影商業制度建設最為完善的娛樂生產企業,從而不斷促進電影產業娛樂沿著類型電影的軌道前行。由此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電影綜合性藝術的基本前提是娛樂,不能因為電影藝術而就忘記了它的根本--娛樂,這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根基。
5.2 寓教于樂與輻射全球
電影一直以來以承載文明、傳播文化、傳承藝術為使命被受大眾的歡迎,而沿承電影的方式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寓教于樂。而且接受電影傳播功能最大的群體是年輕人,最大實現寓教于樂的電影自然是青春校園。于是每個時代描寫青春的電影成為每個時期電影藝術家關注的熱點。然而,一直以來,大陸青春電影青春題材總是被置放于大環境、大時代之中做為情節展現給觀眾,看到的青春電影、或青春校園電影干凈得如同古典主義的交響詩,感覺不到點滴的噪音,有的是青春浪漫、青春放飛、青春奔放。即使有一些反面典型,也經歷教育之后改正過來的。不僅如此,大陸一直以來填鴨式的教育觀,電影作品創作受意識形態思潮的束縛,展現的人物置時代利用為上,一個個“完美”概念化的主人公形象貫穿于基調。其結果事與愿違。所以任何類型電影必須有各種事件或人物的差異或對立存在,他才能走的遠、走地穩。大陸電影之所以與世界電影相差近 10 年的距離,這和大陸電影很長時間電影敘事主題以時代需要塑造人物、之容許塑造正面形象分不開的。正因為如此大陸的青春電影又如何不是壓力過大缺少激情呢。
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一改往日拘謹的寓教于樂思路推出輕松、娛樂、幽默、寬慰的方式,比如《致青春》應該算是近年來少有的成功的青春題材作品。其成功關鍵是作品出現了異類。如王陽在婚禮上說:“從前我只想過一種生活,那就是跟別人不一樣的生活,現在我才知道,大多數人所選擇的,才是最值得的。真正的愛情,是安安靜靜就來,一點兒都不折騰?!蓖蹶栠@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如果不是他年輕時一心要過跟別人不一樣的生活,會有他后來的成功嗎?如果沒有勇敢者、先行者、叛逆者們的抗爭和探索,社會能進步嗎?世界能改變嗎?當然與原創作品、產業環境及社會傾向等諸多因素分不開的。比如導演非專業導演少了許多壓力也就是所謂的責任與使命,于是比較真實地把時代青春校園生活與當下大眾期待的青春校園生活題材的電影展現在大眾面前,讓受重者耳目一新。它的成功之一就是創作者恰到好處地把握了對“青春”的理解,針對受眾年輕觀眾,從他們共同的審美觀、曾經走過的青春,青春的記憶等,探討廣大受眾內心的共鳴,不帶有商業氣息。它的成功之二就是以純粹的“懷舊”方式捷足先登電影市場,使得上下幾代觀眾產生了一種久違的青春校園生活的碰撞??傊?,必須肯定電影回報票房高就是成功,因為影片再有不到位的缺點,只有高票房的回報才有機會縮短與其它類電影的距離,才有機會漸漸改進、完善、成熟。正是因為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嶄露頭角,“青春電影”之詞所以在當下受到電影業內人士如此密集的提起,和他們的票房成功有著直接的原因。
大陸青春校園題材電影懷舊線主題當下火爆的背后,同樣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不利因素。一方面,青春學生對電影娛樂來說,遠如網絡游戲火爆刺激有吸引力。學生對學業和課業的負擔,加上老師和家長的禁令與勸導,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即使學生關注影片娛樂,一般他們注意力多選擇海選、 PK、搞笑等娛樂風暴中,與電影的消費不同,他們關注一些刺激性、新奇性的新鮮事物。當下大陸青春校園電影題材創作匱乏,青春校園生活題材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引起藝術家、研究家足夠的重視。而當下青年校園一代,成長在溫室中,他們往往對政治意識冷漠、對社會意識淡化、不僅自立意識不強,而且張揚的個性自我封閉。所以不可回避,大陸青春校園題材的電影在各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大陸青春校園電影題材方式已經成為電影事業必須迫切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
電影制作者,大陸電影文化消費市場有巨大的潛力,而青春校園電影藝術事業發展繁榮占有著有利的局面,只要我們的電影制作者能夠針對觀影者所需、所想、所做,真正樹立電影文化藝術層面的意義,準確定位青春學子認可的敘述模式和表現手法,以傳播電影藝術文化、傳承電影語言文明為己任,在教育性、娛樂性與商業性之間尋找適時的平衡點,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將一定會走出一條富于民族特色、得到業內資深人士關注和時代氣息的青春校園電影之路。
回首大陸電影市場,隨著改革開放“各路神仙”蜂擁而來,同時大陸電影市場從 90年代中期、穩中求進、生產力得以提升,國產電影在國際市場也有了一定的競爭力,大陸電影市場正迎來發展的良好機會。然而,困擾的因素接踵而至。其一,大陸本土電影不僅質量跟不上數量也滿足不了市場的要求,良好的機會基本擦肩而過。大陸本土市場份額被進口影片占去,大陸電影很難與進口影片在市場以及票房的份額上進行有力的抗衡。其二大陸地域性消費水平及行業內部沖突矛盾凸顯,預示著大陸影業正處于關鍵的調整期、發展時期,大陸電影市場發展空間到了。
大陸電影市場的現狀。大陸意識形態市思潮的傾向直接影響,并拉開了大陸電影業與世界影業的距離、10 年甚至更長。從宏觀而言,大陸電影業跨越意識形態思潮束縛奔向改革開放浪潮,期間也綻放了繁榮、收獲了繽紛的花朵,整個大陸電影市場生機勃勃,這里不得不提的是多元化元素不同形式、不同方式、不同表現手法、不同敘事技巧等突破了過去程式化怪圈,喜聞樂見的電影展現在大眾面前,電影當時成為大眾主要娛樂方式之一。
同時大陸電影市場漸漸引領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發展方向,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逆襲好萊塢影片初見成效,用集體回憶換取票房。比如 2013 年青春校園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始,多元化題材的青春校園電影票房一路飄升,打破了好萊塢大片《特種部隊 2》、《遺落星球》、《被解放的姜戈》等與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同期在電影市場一路領先的神話。好萊塢大片折腰大陸青春片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當下電影市場青春校園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小時代 1》、《青春派》、《80后》以懷舊為主線的漸漸出現有引領大陸電影市場之勢,一些年輕的非專業人員加盟導演隊伍,給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注入了新的血液。從客觀而言,大陸電影市場發展的經驗積累,給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提供了有利機會。(1)隨著各類題材的青春電影上市,大陸電影觀眾從 2009 年平均年齡 25.7 歲,到 2013 年下降為 21.7 歲。也就是說,大陸青春校園電影與大陸當下觀影消費群體存在著天然的契合性。(2)大陸逐漸成型的青春校園電影商業類型化,時尚元素與娛樂元素等較好地融入到其中。這印證了大陸青少年喜愛青春校園電影原因。比如《小時代》從創作角度,在心里上滿足了觀影者對未來的憧憬與幻想,觀影在審美的同時享受著身臨“夢境”的快感,這也是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獲得高票房的原因之吧。
盡管大陸青春校園電影融入了娛樂性元素吸引觀眾,但是與同類行業其他地區、國家電影相比較,處理商業元素相對溫和。影片涉及暴力元素、“性話題”、等橋段甚少。究其原因,這與大陸傳統美學和道德觀念的共同制約及意識形態思潮傾向限制有關,使得在處理影片情節時都避免“過火”.
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已經進入了新的一波“換代”的進程,一時也引發了輿論的高度關注和觀影的新的熱潮。這與電影行業出現的新的力量的崛起分不開的,有電影“換代”的之勢。這些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創新值得關切:首先,突破了導演專業化、職業化的條條框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走紅的影片的導演、而是從事電影業上下游的工作的人。如趙薇、鄧超是明星效應的演員,郭敬明是走紅的青年小說作家,薛曉璐是職業編劇,42可以說是沒有導演的專業背景、也沒有承載導演職業責任,卻在導演行列剛顯露頭角就有掌控導演工作的能力和在電影市場新環境中找到切入點的導演。在今天看來,這些原來從事電影的上下游相關工作的人,更能清晰地理解電影內涵、敏銳的把握當下電影觀眾的群體。雖然業內人士擔憂,他們年輕、有知識,不見得有文化。但是他們在新格局電影業脫穎而出,證明他們在當下的生機。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走紅,與這些非科班出身的新導演的崛起有直接的關系,從根本上使中國電影出現了新的格局??梢哉f。大陸電影正在經歷“換代”的深刻變化。其實,原來有影響的導演從年齡、精力、多年形成的職業化特點看,他們的能力與根深蒂固的意識已經與今天的需求形成對抗,與新一代觀眾開始形成隔膜之感。趙薇、郭敬明等看起來“非專業”“非學院式”的新導演,他們不受職業化導演束縛、不承載導演的壓力,他們直接面對觀眾、原有的工作經驗使他們具備了超越上輩導演對觀眾的敏感,讓當下電影注入了“新”活力、“新”的觀眾、“新”的理念和“新”的意義。其次,電影中等成本,回報率高。新導演塑造的人物是青春校園學生,表現對象“隱含觀眾”;敘事主題立足于當下大陸青春校園學生日常生活,解讀當下青春校園學生面臨的問題和生存狀態,完全脫離了恢弘制作和歷史題材;“新”導演理性處理后的“新”模式之中。所以有的網友說,“新”的電影空間、“新”的電影時代、“新”的、電影票房,將成為當下電影的主流。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導演,敏銳地抓住了當下“新觀眾”的所思所想所愛所困,表現他們的日常生存狀態于電影之中。
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這塊熱土培育、滋養的“新導演”“新觀眾”“新生活”、催生了大陸電影市場的新景象,這是對好萊塢電影的另類的回應,但是,不宜樂觀。要贏得電影市場,首先地贏得大陸觀眾。當下大陸電影市場凸顯的新生力量,足以體現了本土電影人創造力與想象力。雖然今后還會遇到挫折、考驗、或許更大的阻力,但是新生力量已經為大陸電影注入生機。
(1)大陸青春校園片逆襲成功在于“接地氣”.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導演“非專業”“非學院式”的新導演,他們不受職業化導演束縛、不承載導演的壓力,他們直接面對觀眾、超越上輩導演對觀眾的敏感;敘事主題立足于當下大陸青春校園學生日常生活,解讀當下青春校園學生面臨的問題和生存狀態,表現對象青春校園學生及“隱含觀眾”.如,展現多年青春校園禁錮的“愛情”現象;展現最真實的青春校園學生生存狀態;展示人物形象上下觀影群體所思所想的情節;展現當下青春校園學子的困惑與夢想等等。而且是創作者是對自己成長青春記憶的回憶。
(2)大陸青春校園片 2013 年風生水起在于“好口碑”.2013 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先是青春校園電影《初戀未滿》獲得評委會特別獎,相繼同為青春校園題材的電影《青春派》入圍 8 項大獎、最終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項重量級獎,成為“兩節”當晚的人氣王。同時,這些不同類型的電影青春題材劇組齊聚上海。再是,2013 年上半年《中國合伙人》、《致青春》、《全城高考》等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等進入電影市場,票房收益可觀,而下半年《小時代》、《青春派》、《被偷走的那五年》跟后上映?!缎r代》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點映憑借“好口碑”刷新票房紀錄。
(3)大陸青春校園片用集體回憶換取票房在于“風向標”.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不論以什么形式、以什么技巧、表現什么層面的意義,但是基本沿用青春校園懷舊主題作為敘事系統?!吨袊匣锶恕泛汀吨虑啻骸分饕鑼懬啻盒@大學生勵志、浪漫、愛情生活?!肚啻号伞泛汀度歉呖肌分饕鑼懻诟呖嫉闹袑W迷茫、夢想、愛情生活。這些電影“隱含觀眾”及當下青春校園學生生活、生存狀態、夢想與追求,贏得了觀眾觀影的熱情,換取了集體票房飄升。
(4)警惕“審美疲勞”思考。大陸青春校園電影雖然創作形式、表現手法、結構模式各不相同,但是集中主題直奔“懷舊”,而且火爆 2013 年大陸電影市場,如《小時代》、《青春派》、《中國合伙人》、等,但是火爆的背后也有落馬的影片。如華語影片《逆光飛翔》,臺灣影片《大野狼和小綿羊的愛情》同為青春片票房慘淡。當然認為缺少大陸情節,如看不到《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的“紅底白字的條幅”、“煤氣罐、熱水壺”、更沒有畢業時的歇斯底里,看不到《青春片》中的“我已經畢業了”、“發卷子了!”的情節等等。但是,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以同樣的主題、雖然表達的意義不同,成批進入電影市場,觀眾的“審美疲勞”有待于思考。
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因為暫時的成功沾沾自喜、停滯不前,而要看的本質即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發展的前景。當下我們看到的“清純溫和的風格”將延伸多長?是未知因素。
然而,隨著青少年成長,他們不斷接觸紛繁世界事物。如果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創作者對于敏感問題仍然“隱而不顯”,對于當下青少年實現“正確引導”并不樂觀,相反會變得更乏味。所以,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創作者,只有通過敘事系統、提出問題、引導觀眾辯證地正確看待問題,才能既不失娛樂觀賞性、敘事主題性,又兼顧承載文明傳播文化使青少年健康成長。這也是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創作者當下面對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