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新時期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敘事系統
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敘事系統,與其它國家或地區相比走了不一樣的歷程,不但曲折而漫長,從遠古到今天跨越了五千年中華文明、文化從未間斷的歷史。雖然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沒有明確的類型劃分,但是在大陸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青春校園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延續著大陸古老的文明文化敘事系統,而且在承載中不斷成熟、在傳播中不斷豐富、在傳承中不斷完善。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已經在大陸電影從內容講占一席地,由于戰爭、文革等待定歷史的原因,屏幕上出現的青年多被放置于時代潮流中,青年存在的價值被忽視。
直至新時代以后,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才真正意義上有所起色,這批青春校園電影的創作者與文革多為親歷者或擦肩而過者,對于“文革”的記憶還有殘存,所以大眾看到的是一樣的年代、不一樣青春校園故事,這些導演一般將鏡頭對準自己的成長記憶,往往經過了理性處理,拍攝了一大批青春校園色彩濃郁的影片,不免有時失真現象。如路學長《長大成人》,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賈樟柯《站臺》25等。這些作品的問世豐富了青春校園電影的敘事系統的內容,在新世紀以來大陸校園青春電影的“盤點”中功不可沒。這里不得不提的是 2010 年葉偉民導演的《人在囧途》青春題材的電影,融入了娛樂元素,可以說是青春校園進入電影市場成長的啟發之一。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敘事方式,已經和觀眾形成了共識,每個人都走過青春,但是每個人都留不住青春。所謂的青春有尷尬與無奈、挫敗與傷痛、收獲與喜悅等有不被顛覆的神話。而新世紀以來的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有意無意地被推向社會意識形態發展過程、引以廣泛關注的亞類型片,敘事系統在繼承與發展中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3.1 敘事主題分析
電影敘事主題是獨立存在的一個完整故事,他也可以與其它故事結合在一起,演繹成新的故事;因為承載傳統中的母題總會引起創作者多種聯想,所以敘事母題與新事物發生碰撞時,新的母題由此產生。26回首審視中國大陸青春題材影片的創作,可以追溯到 50 年代,如《青春之歌》、《戰火中的青春》27等,敘事主題的特點是放置于崇尚政治的年代,青年人追求集歸宿投身革命戰火,形式沖淡了電影本身應該表達的主題。進入 20 世紀 80年代,文藝思潮喚醒了青春校園題材敘事母題電影的發展,“青年們的長輩”創作導演了《小街》、《本命年》等,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影片理性大于感性,似乎缺少點什么。第五代、第六代導演屬于體制外創作,青春校園題材母題傾向于敘述青春經驗、內容表達痛苦與迷茫,如《搖滾青年》、《頭發亂了》等,缺乏青春期特有的青年應有的反抗性和邊緣性色彩。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敘事母題較之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部分敘事母題開始融入一些未來元素,比如娛樂、幽默等因素,而且部分電影創作者把當下真實地青春校園文化不同與以往的青春回憶理性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往往青春的苦澀、青春的無奈展現在大眾面前。新世紀以來大陸流行的青春校園敘事系統主題繁多,它們既錯綜復雜又較穩定地穿梭于一套完整的深層敘事模式之中。正如導演們感言:“我們對世界的感覺是碎片,所以我們是‘碎片之中的天才的一代’”28最為常見的大陸青春校園敘事系統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3.1.1 成長主題
成長主題,彰顯著青春通過創傷性獲得個人價值、得到自我認同的過程。該類型青春校園電影主要表現成長階段的無奈、彷徨、迷茫及經歷之后的改變。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中大規模呈現,應該說始于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青春成長即意味著生理成熟,也意味著心里成熟的過程;在社會層面意味著身份獲得認可;在生理層面打破對父輩的依附關系。當然伴隨著青春成長,青年覺醒,青年獨立是不可避免的,青年獲得自由脫離家庭束縛是自然的。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對抗也在所難免。比如《激浪青春》中以趙家豐與教練阮小月的作對;《獎》采用的是青春期具有普遍性成長敘事方式,講述生活在用“獎”證明自己成績的時代故事。張佳寶品學兼優,從小嬌生慣養,曾獲得過無數榮譽??墒浅跞氪髮W校門因為自己是走讀,遭遇同學們百般嘲笑戲謔。張佳寶為了擺脫“大寶寶”的陰影,使出渾身解數,就此展開與老媽斗,與學長斗,與“專家教授”斗,一副得意無窮的大學百態圖;《甜蜜十八歲》中何那對相依為命的母親不理解產生的壓抑。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的這種對抗結果一般有兩種。一種對抗是父輩血統的繼承者,他們在對抗中接受父輩的意識走向消融,他們在對抗中得到父輩的理解和體諒獲得自身的成長,從而實現了對父輩精神的理解與繼承?!陡呖?1977》,那是一個讓人充滿復雜情感的時代,故事以 1977 年恢復高考為背景,講述黑龍江一個農場一群知識青年們為參加高考的經歷。為了準信,他們惶恐不安的等待;為了報名,他們孤注一擲的絕食;為了復習,他們鋌而走險的偷書;有的人有資格報考,有的人沒資格報考;有的人考上了,有的人沒有;有的人離開了下鄉的農場,有的人義無返顧的留下了;有的人從此有尊嚴的活著,有的人提前告別人世。其中陳瓊因為父親的所謂歷史問題政審沒有通過,失去參加高考的機會,對女兒父親牽掛與歉意并稱。
但女兒絲毫沒有因為父親的政治問題,改變血管中流淌著父輩的濃濃深情?!段液桶职帧肥切祆o蕾導演的作品。小魚從小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的病故他不得不來到父親老魚的身邊生活,他們在另類父女情深中從不解到了解、再到理解、最后到諒解生活地其樂融融。另一種則是青年成長中與父輩及父輩們絕對不妥協的抗戰,結果最初的營造的“堡壘”徹底坍塌,由此青年成長改變了方向。
當然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也擺脫不了傳統道德觀念及依附父輩們的權威叛逆。例如在現行教育體制籠罩下,青春成長的過程中老師及老師的代表往往成為權威的代言者,如果說《花季雨季》班主任江老師與學生一起,引導他們克服困難、正視情感、漸漸走向了成熟;權威的形象在電影中老師是以一種正面向上展示的。那么在《紅衣少女》中權威則被扭曲的形象展現,成為社會不良風氣的代表;更有甚者如《十三棵泡桐》中老師被塑造成壓制學生的工具,學校被塑造成一座摧殘學生自由的牢籠。29這種對現行教育體制下的批判既有些片面,也夾雜著電影創作者自己理性認識與解讀。
3.1.2 勵志主題
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以勵志為主題的敘事系統運用很普遍,主人公在經歷挫折、失敗、迷茫、徘徊等一系列事件后,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為之做出勇敢的選擇。2009 年是新中國建國 60 周年、同時也是改革開放 30 周年,第五代導演江海洋帶著《高考 1977》這部史詩性電影,就是以勵志主題喚起大眾的共鳴。影片以東北某農場三分場的一群知青為了參加高考,知青們想方設法擺脫農場設置地報名考試障礙。知青們為了爭取獲得推薦讀大學的機會用扛大包方式換取,以絕食獲得報名高考的機會。強子為了這次機會去圖書館偷書復習,以及趕考路上因為拖拉機壞了知青們不得不翻山越嶺趕火車。電影演繹了青年勵志主題主人公不甘失敗、奮進的青春贊歌,也讓不曾親歷者帶來對父輩們青春的認知和思考。
《全城高考》塑造中學生在成長徘徊的歧途找到方向而向理想奮斗的勵志片。管曉杰導演的《上位》給觀眾呈現出不同青春追夢的故事,給觀眾留下無限地回味。張洋導演的《我們都是壞孩子》講述的是一群以叛逆為宗旨的 90 后藝校女生的情感生活,她們成長不可磨滅的痕跡;影片中同樣存在的“獲得與發現自我”的情節,從茫目、認識、親歷、成功,他們的喜悅往往伴隨著無語的淚水。因此,勵志主題往往是青春校園電影較靈活的通用類型母題,值得進一步觀察和探討。
3.1.3 友情主題
友情主題是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最活躍的情節之一,通常是從相識到相知作為友情的終端。一般情節是這樣的,人物偶遇,因為某件待定因素阻礙出現誤會、發生裂隙,從而雙方共同面對,故事推向高潮,人物相知,友情得到升華。例如征長張導演的《尷尬青春》,表現的是一個普通學生小哲不惜和同學發生沖突來維護姚家晴的名譽。懦弱寡言小男孩蛻變成了有責任心的男人。他對姚家晴的感情,也從原本懵懂的性沖動,變成了一份對同學對朋友的責任。這一切晴都看在眼里,兩個人終于有機會聊聊使得困難有所緩解。再如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 2:青木時代》因為一次意外友情發生裂隙。而《光陰的故事》通過第三者使父子之間的矛盾化解。曹新懷導演的《校車》因為意外事故導致一名孩子自閉。音樂老師來到及校車司機丈夫的關懷下漸漸好轉,以友情體現人性的價值觀。這類題材影片反映的是社會的主流,引導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一定的社會道德30.
3.1.4 親情主題
在人類生活中,總有這樣非常規的青春成長經歷,比如父母變故、經濟拮據、獨居他鄉等。親情主題的故事往往是青年人遇到阻礙從而占居沖突空間。當故事推向高潮時主人公與親人沖突漸漸發生變化,最后消除隔膜。如丁黑導演的《阿妹的諾言》中,講述一位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出生貧困家庭的的學生,為籌集學費,他外出打工甚至獻血,然而一切都是杯水車薪,為了不給親人帶來經濟壓力,他最后選擇了用自己的雙手勤工儉學。
回到曾經打工的面館對老板說:“你答應過我考上大學接著來你這里打工,我來了…從而,影片給了社會一些啟發。貧困生大學上學難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一個現象,如果靠捐助來解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學校是否可以給貧困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來代替單一的捐助?”
3.1.5 懷舊主題
當下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以懷舊為主題的電影占居了相當地位,其本意是喚起大眾對青春校園生活美好的憧憬,及美的享受;同時拉近大眾與影片的距離,有一種身臨其境眷戀青春的享受,往往是追求一種理想化、合法化的最純粹狀態。創作者總是在美學上、在感性上突出想象和情感,懷舊視點總是經過精心選擇,宣稱紀錄或還原歷史,但是受眾者所經歷的懷舊主題,并非完整,非真實。因此,懷舊主題的敘事,一方面藝術家試圖還原曾經熟悉場景與意象;而另一方面創作者通過久存零星碎片虛構、釋放和承載電影工作者最終的意義和情緒。如《致青春》電影中,鄭微的對白:“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還是萬丈深淵,我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31帶有明顯的懷舊色彩,再就是她的裝飾;影片中樹葉縫隙中的陽光,多次出現的暗黃色調,展現的都是 90 年代的大學校園生活。等等,整個影片到處展現著懷舊情趣。就片中愛情情節也是通過懷舊方式展現的,顯示出人的本性。的確,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而且也很少有誰會完全、徹底去對他人傷痛感同身受,也許這句話也戳穿了很多人的心。正如電影中所說的,青春是用來懷念的。時至今日,懷舊主題青春校園電影早已跨越了純粹理想審美狀態,正在以各種懷舊風格復蘇,橫跨各種文化市場,已然成為文化消費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1.6 愛情主題
愛情主題穿梭于各類青春校園電影題材影片情節之中的一個永恒的敘事題材單元之一。因為每個人成長階段都會遇到愛情、或是初戀、或是戀愛、或是終成眷屬。愛情主題來源生活,通過鏡頭語言取其精華、傳播時代文明、還原生活于大眾。從中展現出青澀的情愫,或許是叛逆愛戀引發的與家庭、與學校、與社會的沖突,又極其不穩定。比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課堂上“打飛機”的場景,展現眾男生不關乎愛情,只在乎青春,而電影結尾男女主角并非走到一起,但是他們學會了相互祝福彼此。遠高于其它類型的電影,甚至有年輕人把各類青春校園電影愛情道具的標志作為交友的準則之一。郭帆導演的《同桌的你》林更新飾林一與周冬雨飾周小梔,林一對周小梔說的愛情承諾,然而成功在美國立足的青年林一收到的確是初戀女友周小梔寄來的結婚請帖;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 2:青木時代》一改《小時代 1》中的溫情路線,情節大逆轉,展現畢業制作圓滿落幕,顧里的生日宴會也隨之到來,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是一場槍林彈雨的鴻門宴。顧里與南湘的男友席城的茍且往事被揭,導致姊妹反目、兄弟鬩墻 ,把青春猶如寒冷黑暗的森林,在布滿荊棘的成長之路上,黑暗無邊,與你并肩演著的淋漓盡致;《青春派》居然在剛剛得到愛情之后,瞬間又失去了。經典臺詞:青春時期總有一些讓我們“不堪回首”的往事。
中國大陸校園青春片在以“懷舊”與“愛情”題材的敘事中,總是帶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憂傷,而犯“二”的同伴在青春校園電影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代替我們去重溫這些往事。這些角色存在的意義在于調節電影情節、緩解電影氣氛,呈現青春校園電影不該有的輕松、快樂、娛樂的風格。
3.1.7 本章結語
成長幾乎是每部電影敘事系統涉及到的一個古老的命題之一,它并不為當代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所獨享,我們仍然能從其他類型電影發現成長的故事。因此,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敘事系統她也和成長一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成長、成熟,擁有自己不同于以往的、深深扎根與社會生活的縮影。大陸青春校園電影當下青春的呼喊聲:悶著頭、鼓足勁、向前沖!更何況中國先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和“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的古訓督促,后有“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32校訓的教誨。進而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校園青春片受傳統道德如“英雄無父”等母題影響,和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清晰及創作者們親歷地認識。
3.2 模式化結構
所謂類型電影習慣上是指作品內容豐富,有較固定設置模式,有欣賞價值的影片33.
之所以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在電影史上沒有廣泛被專家關注,就是因為其內容穿梭于各類型電影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而題材敘事形式和道德情感依附或被依附于整部電影的需要,展現在大眾的風格比較模糊,雖然青春校園內容在影片中占有一定章節、起到藝術欣賞與社會崇尚的作用,但是在呈現的過程中往往加入了自己創新的部分,隨著大眾對電影的審美要求的提高,在很多時候電影套用一個模式的情況下,往往更多的新鮮元素穿梭于影片情節中,在受重著熟悉模式基礎上帶來不同的新意和驚喜。如這種創新本身應給予肯定,同時大陸校園青春電影的情節安排可以有自己的模式化情節敘事。
3.2.1 環境的改變
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中,故事的開始很多都是環境的改變而開始的。主人公在剛進入到中學,大學的這個環境中要適應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校園,然后去尋找自己的價值和追尋自己的夢想。在尋找的過程中,和朋友的誤解,和老師的矛盾,在學業的迷茫,對愛情的追求,這就是推進影片線索的發展。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3,趙薇)女主人公 18 歲的鄭微,通過努力如愿考上他所在學校的鄰校,然而等待她的是戀人遠走,沒有留下聯系方式,在這樣環境大的變化下,故事也就開始了34.如《青春派》影片圍繞一群即將參加高考的 90 后學生們為切入點,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影片情節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在愛情、家庭與青春夢想之間面臨的勇敢、叛逆及阻礙。
3.2.2 對立關系的加入
筆者認為:電影故事往往是有很多情節、創作者表達一定情感、反映某種需要、引起大眾共鳴、得到社會關注等,而設置的適應環境及習慣行觀念的延伸加入的對立關系。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也是設置了很多對立和關系,電影的線索就是關系的對立和對立關系的解決。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中存在這各種對立的關系,有的是一條線的對立,有的是幾條線的對立,有的是主人公和主人公自己精神上對立,有的是主人公和別人價值觀的對立?!度歉呖肌分幸詫W校為背景,集中體現了四個不同家庭發生的各種對立關系。在對立關系上。
任學和父親關于出國留學的問題的,最后導致了反面離家出走;林葉因為父母不和放棄高考;賀帆由于父親攢的錢叫騙走而準備放棄高考;秦鵬因為高考作文跑題可能面臨高考危機。這是四個小的對立,他們的老師范老師在通過各種努力,最終解決了他們各自的問題,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就是典型的運用對立使得影片達到高潮,然后解決對立問題影片結束?!肚啻号伞肪尤辉诟呖记芭漠厴I照時,當著全校師生面,大聲向暗戀三年的黃晶晶表白、收獲甜蜜的初戀卻被聞訊趕來的黃晶晶母親破壞形成的對立。對立關系的加入,可以使得影片更加有戲劇性,更有有戲劇的張力。所以說,大陸青春校園電影對立關系的設置形成自己的特點,逐步走向成熟。
3.2.3 情感的注入
青春校園電影,基本上都會有濃濃的情感注入其中。有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等,這些情感在電影的穿插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中,家長為了孩子可以說是付出了一切,雖然場景發生在校園里面,但是家長為了孩子上學,為了孩子就業是費盡了心血,有的家長為了孩子從小學陪讀到大學,孩子在校內、家長在校外。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中孩子和家長基本上是不和的狀態,但是很多時候家長的關心和愛護,會不經意中流露出來,尤其在關鍵時候給予幫助和鼓勵。在學校這個特殊的環境里,誰都會有幾個好友,他們可以陪你哭陪你笑,在中學和大學中建立起來的友誼是純潔的,也會成為一生最美好的回憶和財富。在大陸校園青春電影中友誼穿插于所有電影里面,電影《雙煞》(黃曉龍,2012)講述了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熊哥和樂哥遭遇到的故事?!蹲筮叺娘L聲》(秦臻。2013)講述的是一對一起長大的好姐妹,小左和晨晨的故事。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心中的秘密,好朋友一起追求自己的夢想。在電影中,友情會面臨考驗,比如共同愛上了一個男生或者一個女生,比如是獎學金就一個名額大家都想去掙取,也許有的友誼會經受得起考驗,有的友誼會一攻就破。在電影中,友情的建立或者是本來就很好,或者是原來是敵人后來成了朋友。在觀眾觀看電影的時候,都會自然聯想起自己的那些好友,會通過電影中的人物去聯想,然后從心低產生一種共鳴。愛情的加入,愛情片占了校園青春電影的大部分。很多國家的愛情描寫是比較開放的,關于性愛的描寫也很多,但是大陸的青春校園電影都是羞澀的,朦朧的,沒有過多的性的描述,這類電影中的愛情都是甜蜜的愛情,慢慢的去追求慢慢的愛,通過努力最后得到自己的愛情,這就是大陸青春校園電影關于愛情的表現手法。35男女主人公關于愛情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中學的羞澀愛情,一類是大學的浪漫愛情。校園生活雖然是象牙塔,沒有太多的煩惱,但是在電影中還是有很多描述在失敗中成長起來的故事。電影《樂火男孩》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為了自己音樂夢想,在一個又一個失敗中,尋找自己的價值和團隊的光榮自己的成長,最后男生們可以在比賽中激情四溢的表演,感動全場在比賽中大獲全勝,這個電影中表現了最真實的大學生為了夢想而打拼的過程。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中,有一個或者一群少年少女,憑借自己不輕言放棄,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追逐。很多影片中的結局,都是他們憑借這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對于我們觀眾而言他們對夢想的追逐,對夢想的執著,都會深深的感染這我們,去觸動我們心靈最深處的東西,那就是我們曾經的夢想。
3.3 人物形象
什么是類型人物?“戲劇理論家和教育家貝克在他的著作《戲劇技巧》中有所描述,他認為劇作中的人物分為三種:一種是概念化人物,指作者立場的傳聲筒,作者毫不把性格描寫放在心上。第二種是類型化人物,指特征如此鮮明,以至于不善于觀察的人也能從他周圍的人們中看出這些特征。第三種為圓整人物,也有人翻譯為`個性化人物‘.`圓整人物在類型中把自己區別開來,具有性格的多側面和復雜性。36人物是電影的靈魂,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中,人物的性格是多樣的,但是相對于其他類型電影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這類電影的人物刻面是鮮明的,在長時間的發展中也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人物類型。比如《阿妹的諾言》鐘阿妹,是大陸一直以來比較模式化、概念化傳承性人物的塑造;《青春派》高三學生居然、班主任撒老師,突破了以往各種元素的限制,以一種全新、清晰的感覺留給觀眾無限的回味與思考;《青春片》學生李飛,不折不扣的”娘炮“,懂很多感情知識。
3.3.1 逆境中尋找自我的男主人公
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中主人公全是在青春期遇到挫折需要勵志改變現狀的男生,他們頑強勇敢,敢去挑戰自己的人生。他們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理想,積極向上。在電影中會通過增加各種困難去加強戲劇沖突,突出的矛盾會更加顯示出主人公頑強的意志。在《滑向未來》(候量,2009)中天一是一個看起來懦弱性格的孩子,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有一顆要強的心。在對青梅竹馬的藝霖的感情中,雖然對藝霖特別照顧,但是還是被她戲耍。
在好友左柯的幫助,天一慢慢的學會了滑板這個運動,在與這項運動的學習和接觸中,天一逐漸改變并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對藝霖的感情和自己的缺陷,并且結識了滑板店的老板店里工作的女孩霄霄。霄霄為人善良,樂于助人,天一逐漸對她有了好感,也就慢慢走出了對藝霖的陰影,最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霄霄去治療白血病,大家為此四處奔走,籌款救人。很多電影中,男主人公都是從弱小變的強大,可能是學習的壓力,可能是愛情的迷失,他們彷徨迷惑。但是他們都會在逆境中成長,在自己的努力中慢慢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3.3.2 善良美好追求愛情的女主人公
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中,女主人公一般善良、執著、容貌美麗?!吨挛覀兘K將逝去的青春》中女主人公鄭微,她懷著美好的愿望走進大學的校門,卻遭受的大的打擊,林靜的出國。在這種情況下,一次很偶然的誤會使鄭微與陳孝正結為死敵,在每次沖突中,鄭微漸漸發現自己愛上了陳孝正這個看起來冷酷而熱愛學習的高材生,于是開始了轟轟烈烈地追求他,最終陳孝正也慢慢的愛上了鄭微,有情人終成眷屬。鄭微再次經受考驗:迫于家庭壓力的陳孝正選擇了出國留學,他處于愛沒有告訴鄭微,而鄭微感覺再次被欺騙,痛苦地離開了陳孝正。后來鄭微原諒了他們,和林靜生活在了一起。37在這類女主人公里面戲劇沖突就是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向往,她們熱愛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未來。在追求愛情的女主人公里面也是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以不敢表白的中學乖乖女,她們會偷偷愛著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把那份單純而美好的愛情留在心底?!肚啻号伞分邪祼蹜倬尤坏臅苑?。一類是以鄭微為代表的大膽說出自己的心聲的女生。羞澀的不敢說出來,而把自己的愛深藏在心中的基本上是中學的女生。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的女生基本上是上了大學的女生。
3.3.3 各種性格差異的老師形象
關于老師的類型也可以分類成兩種類型。一類是嚴厲而不失幽默的老師,在影片《青春派》中撒老師就是這樣的一種人,在電影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學生:“老師,我困了”MISS 撒:“餓了吧,肯德基還是麥當勞?”學生:“老師,是困了”MISS 撒:“哦,那就麥當勞吧”居然:“還是喝粥吧,粥好”“??!早餐!”很幽默的說出來班主任的嚴厲和不講理,那種不講理全是為了學生有個好的未來。還有一個場景可以表現出來,站在講臺上的撒老師,義正言辭是說出來:“破釜沉舟,拼它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干它個無怨無悔!這個場景可以看的出,撒老師和學生一樣是一個戰士,代領大家走向勝利。影片中,有一段是大家誤會撒老師,撒老師生病大家以為撒老師是怕大家拖累她,最后證明撒老師真的是病了,一個影片中的細節使很多人豁然開朗,其實很多人都誤會過自己的班主任。還有一種是有一點反派老師的形象,在電影《我要進前十》中買考試卷的老師,在電影《一克拉夢想之校園英雄》中阻止借相機的老師,但是大多數還是以第一種撒老師為主的幽默嚴厲老師為主。
3.3.4 不可忽視的配角
這些配角是用來輔助前面幾種主要形象的,但是在電影中發揮這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的?!吨挛覀兘K將逝去的青春》阮莞用她特有的清冷守護著對于愛情的忠貞39.最后她急切的想趕到與趙世永演出的地點的時候,心急而亂。在敢時間的過程中,沖到了馬路中央發現了紅燈之后,想退回去的時候,撞到了疾馳過來的車,在最后她自己的葬禮上面,另外一個配角老張表達了對她的愛意,這就是達到了對于這部電影最后是升華。通過這兩個配角之間的對話,使得電影有了升華?!蹲筮叺娘L聲》晨晨是小葉的閨蜜,小葉小的時候發燒燒所有的紅花都是需要綠葉來承托的,存在于電影中的配角,可以升華主題,可以推動故事的發展,他們都是不可確實的。
3.4 個性化人物對白
個性化的人物對白是電影藝術創作家用來塑造不同人物、在不同環境下思想變化及行為性格,通過藝術加工直白給予大眾的感觀,是電影藝術的重要手段。優秀電影個性化人物語言對白的介入有時能讓受重者產生一種:有的”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視角,有的如身臨其境的錯覺、有的如耳目一新的醒悟、有的如引起敬仰的警覺等,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產生相同的眷戀,甚至產生聽到類似的方式就想起電影中的角色,往往在受重者記憶中留存久遠。尤以大陸 56 個民族各有各的語言特色。而個性化的語言從意義層面上講,是電影藝術創作理性處理后的人物語言,是電影畫面人物語言與受重者交流的表述,從而使受重者得以人物性格,人物內涵,實現電影人承載文化、傳播文明的使命。在大陸青春校園片中,主要表現形式有人物語言對白、人物隱喻對白、人物方言對白。
3.4.1 語言對白
大陸青春校園電影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包含”內容“和”形式“.前者指的是”說什么“,后者指的是”怎么說“.一般情況下,”怎么說“要比”說什么“一般情況下前者比后者重要的多,因為”怎么說“既能流露人物的性格又能展示影片傳播的深刻思想意義。同一種情節在不同人物的對白形式下產生的效果完全不同,所以各自語言對白表現出各不相同的思想性格的印記。比如《致青春》中鄭微的語言特點,她表現出不管不顧對愛執著的追求?!蔽抑牢倚枰裁礃拥膼矍??!岸愋⒄粤硪环N態度出現,在他看來”除非已經經歷,才能回答他。反映出兩種顯然不同的愛情觀,而他低聲說:“用你的聲音,叫我一聲阿正好嗎?”相反《青春派》中的經典臺詞“兩眼一睜,開始競爭!”“發卷子!”形象讓觀眾體驗到高三學生與老師之間活靈活現無拘無束表現出各種不同性格人物之間的心態性格對白?!肚啻号伞穼W生:“老師,我困了” MISS 撒:“餓了吧,肯德基還是麥當勞?”
學生:“老師,是困了” MISS 撒:“哦,那就麥當勞吧?!?居然:“還是喝粥吧,粥好?!?/p>
MISS 撒:“那就肯德基,早餐才有?!?眾學生:“??!早餐!”而且留下很多經典句,比如《青春派》讓觀眾產生共鳴的經典臺詞“兩眼一睜,開始競爭!”“發卷子!”“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薄熬退闫磦€頭破血流,也要給我沖進一本的大樓!上萬人!懂嗎!”“累死你一個,幸福你一家!”“我恨您,但是我們更愛您?!薄霸鐟俸θ税?,但是我不后悔?!钡鹊?。電影《80 后》中,沈星辰對白:“你們倆泡在我的眼淚里,舒服嗎?”表現了人物的幽默,《中國合伙人》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a dream?”成東青遲疑片刻笑著說“春夢算嗎?”表現出孟曉駿嚴肅認真、堅持的追夢態度和成東青個人欲望的凸顯。
3.4.2 隱喻對白
隱喻與潛臺詞類似意義有很多相似處,基本都是通過人物行為、語言對個體思想及情緒的反映。通俗而言:含而不露、笑而不語獨特的美。如果說性格化的人物語言具有“個性美”的話,潛臺詞則具有“含蓄美”’潛臺詞的出現對于人物性格的刻畫、情節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揭示以及說話者真實表達的意圖和動機、對于劇情的進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也能產生觀眾的思維隨劇情的發展與影片中的人物一起關注下一步的發展,達到吸引觀眾的效果。隱喻與一直以來電影中人物平鋪直敘對形成對比,更適應當下青春校園學生追求心跳、追求“酷”,含而不露的胃口。比如電影《致青春》人物鄭微進入職場后,她嚴厲批評下屬做事不能馬虎,屬于平鋪直敘,而當同學指責她錯了時,她淡淡地說:“哦,可能算錯了吧?!睂儆陔[喻。再如電影《80 后》人物沈星辰:“你們倆泡在我的眼淚里,舒服嗎?”屬于隱喻。而明遠:“對不起,我不能送你了,我知道我心里裝的是誰,我不能不管她?!睂儆谄戒佒睌?。如電影《青春派》中的一段劇情居然對著全體師生猛然喊“等一下!”屬于平鋪直敘,而班主任責問學生,男生從嘴角擠出一絲挑釁的笑:“老師,我畢業了!”--潛臺詞是,你管得著嗎?通過這些對比,電影受到的效果各不相同,隱喻往往在電影表達的內涵意義層面、受到更的意想不到的效果40.大陸青春校園電影,通過一個個場景的鋪設隱喻對白,和不經意間幽默的手段運用,展現著青春校園學習的少男少女活靈活現的生活現狀。
3.4.3 方言對白
方言對白,在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普遍運用,有的是根據塑造的人物特點被運用、有的是根據劇情情節的需要被運用等,有的是為了展現地域特征被運用、有的是為了展現民族特色被運用等。其實早前,大陸電影人在承載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傳播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在忐忑中,已經廣泛把方言對白吸引的了電影里。比如 1963 年電影《抓壯丁》、2006年電影《瘋狂的石頭》中人物方言對白,前者可以說開了大陸電影方言使用的先河,后者掀起了大陸電影“方言瘋狂熱”的高潮。雖然大陸地域寬闊、56 個民族孕育著極豐富的語言,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方言對白還是在電影運用中走過了一條忐忑、曲折半個世紀的發展之路。因為它帶有“個性化”與“地域性”敘事特征。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在提倡普及普通話,然而各民族人民居住環境、居住方式得不到及時解決,影響了大陸地域人們的互通交流原因之一,方言的趣味性很難形成大眾的共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電影創作者接觸、認識方言的趣味性及展現人物的真實性的意義。直到現在才被廣泛運用。比如項城籍導演郭奎永執導的、一部講述農村青年高考落榜,克服重重困難重返校園的勵志電影《青春小說》,片中人物大多用周口方言對話。出生于福州平潭丁小明導演用平潭純方言執導的電影《楊子的夏天》是一部關于青春和成長的影片。影片中不但表現了地域的色調,也豐富了人物與觀眾感情色彩。新世紀以來大陸青春校園在反映普遍校園生活時肯定同時體現個例,鏡頭自然越來越貼近當下小人物所在地域內的生活,給電影很大空間增添了趣味性與真實性,并在服裝‘地域讓觀眾感到眼睛一亮、驚喜。大陸青春校園電影敘事題材來源于大陸遠古從未間斷的五千年文化生活經驗的沉淀,反映大眾各個區域文明、民主、富強、真實的生活片段,并間接引導大眾選擇適合個體理想生活方式發展的形式。
影片中表現小人物們生活時,他們操著各自熟悉的語言訴說著,方言那鮮活生命以其草根特有的氣質立刻活泛起來,自然成為草根族的最佳代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方言生動地傳達著各區域文明的性情與趣味,20017 年丁黑導演的《阿妹的諾言》純屬一部原汁原味的陜西鄉土文化片,更被稱作是西部風格的主旋律電影,在語言對白、場景鋪設及塑造人物形象均出自本土,用丁黑導演的話說:我們也在尋找。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中國大陸校園青春片同樣需要重新贏得觀眾的信任才行,人物方言對白是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