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也正因如此,網絡上才會熱傳"'職場大人'語錄","雷明語錄"等得到觀眾認可的人生哲理。 2、表演性。 真人秀節目與紀錄片不同,從名字上可以看出,含有"秀"的成分。"秀",即娛樂性,是真人秀節目的表現形式。電視真人秀節目,不是一個單純依靠真實記錄而生存的節目,更多地包含了很強的"虛擬性"和"戲劇性",比如人工刻意策劃的場景、易引發戲劇沖突的節目規則、人工痕跡明顯的藝術化加工等,通過這些電視劇手段來增強節目的感染力。 每檔真人秀節目都有自己的規則,參與者在這種虛構情景中展現自我,表現自身的性格特點,演繹出自己的故事。以"百姓自娛自樂"為宗旨的央視《星光大道》節目,含有四關的比拼,分別為"閃亮登場"、"才藝大比拼"、"家鄉美"和"超越夢想".選手通過各個環節的表演,向觀眾展示出自己積極的精神面貌、自身的才能、對家鄉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堅持,秀出了普通百姓美麗、真實、堅強、積極的一面。 3、沖突性。 沖突性也是真人秀節目與生俱來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真"與"秀"的沖突,給平實的記錄性穿上戲劇性的外衣,營造出真實和虛構融合而成的雙重美感。 二是節目參與者無劇本式參與的開放性結構與預先規定的固定情境模式之間的沖突。中央電視臺繼《謝天謝地,你來啦》之后推出的即興喜劇真人秀節目《喜樂街》,通過選取生活中能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的有趣故事和笑料作為節目核心主題,所有參與者在沒有劇本、不知劇情、只知故事大綱的情況下聽從導演的指令做出自身的真實反映。符合生活實際的故事主題與虛構的舞臺環境,演員真名參演、真實的反映與虛構的故事情節,這種亦虛亦實、虛實結合的節目形式制造出無數的沖突,為觀眾呈現出一場場妙趣橫生的喜劇盛筵。 三是"人"即參與者之間的沖突性,真人秀節目以普通人參與為主,本質在于突顯人格、個性。節目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人格,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碰撞與摩擦,會產生出戲劇沖突的效果,由此感染受眾,讓受眾心甘情愿地觀賞節目。 法國作家左拉說:"個性是藝術的生命。"由個性支配下的思考及行動是對生活本質的體現,更加具有奪人魂魄的新鮮感。在《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有一個游戲環節是"交換爸爸",讓原本不熟悉的爸爸與孩子組合在一起,必將產生很多摩擦,面對新爸爸,孩子們又哭又鬧,這樣的沖突與矛盾更加奪人眼球。湖南衛視熱播的《快樂大本營》中,參與者之間也常常會出現娛樂性的沖突,比如節目中的分組競賽、參與者之間的相互調侃與挑釁等,通過這些方式增加節目的噱頭與看點。 4、接近性。 接近性心理是一種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相似的成長背景、同樣的夢想、相同職業、相同的家鄉等等都包含在內。比如,有的人,從小的夢想就是當歌星,但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堅守這份夢想,但在觀賞《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這類節目時,會很容易被他們的堅持所打動,想到自己的經歷,就更加羨慕他們的執著。在觀賞真人秀節目中,觀眾會特別關注與自己擁有相似年齡、職業、背景等接近點的參加者。觀眾在觀看時,會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與節目參加者尋找對應點,這種接近性心理會牽動受眾的接近性心理需求,驅使受眾對節目產生興趣并持續性觀看。同樣因為這種接近性心理,才使草根文化開始流行,因而催生出一大批優秀的草根類真人秀節目,向社會傳遞出人人都可以有理想并為此拼搏的正能量。 真人秀節目在締造出觀眾心理上的接近性同時,也體現在大眾日常工作和生活上的接近性。觀看如今活躍在銀屏上的眾多真人秀節目,如《爸爸回來了》、《食來運轉》、《美味人生》、《喜樂街》、《變形計》、《非誠勿擾》等等,會發現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些節目力求貼近現實,接近大眾生活。 5、獵奇和窺探心理。 獵奇心理和窺探欲是人類普遍具有的心理狀態,是人類對某一事物產生的強烈興趣和好奇感?,F代社會中,人們的生存壓力很大,非虛擬性的真人秀節目可以帶給人們新奇和刺激的感覺。馬斯洛認為,"人和動物都具有積極探索環境的需要,他們對四周的環境充滿好奇心,對神秘的、未知的、不可測的事物心馳神往".在闖關欄目中,人們會好奇哪位參賽者會闖關成功;在明星真人秀節目中,人們會想窺探明星私下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在一些戶外真人秀節目中,人們會好奇在"沒有錢"的狀態下,該如何生存、如何完成任務。 在軍旅真人秀節目中,受眾的獵奇心理體現的尤為明顯。江蘇衛視推出的軍事紀實類真人秀節目《超級女兵》是在中國南海艦隊每年舉辦一次的軍事演習情景下制作而成。據節目組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節目的整個制作過程中,女兵們都是荷槍實彈的參與演習。兩天的生存測試,女兵們要通過重重考驗,包括海上泅渡、穿過沼澤、泥潭……方能取得勝利,從而贏得"南海天使"的稱號。在殘酷的訓練中,危險始終伴隨著看似柔弱的 90 后女兵。真實的生存環境、震撼的戰斗場面,無不詮釋著青春、熱血、榮譽和使命,必然會賺足觀眾的眼球,令其血脈擴張,極大的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 隨著市場的膨脹和受眾的審美疲勞的驟增,節目的制作者逐步將焦點集中在"明星秀",把明星更多的隱私展現給觀眾。在開放式的節目環境中,參與者本我的言行舉止、日常生活習慣、個性品質都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因此節目中會經常出現一些偶然卻又真實、生動并且有趣的情節,甚至會爆出許多明星平時不會公開的隱私。還有許多真人秀節目,在拍攝過程中,使用一些便攜的拍攝設備監視明星的各種活動細節,這正是為了勾起觀眾的窺探欲。 6、游戲性。 真人秀節目是集紀實性、生活性于一體的欄目,不可缺少的特征是它的游戲性。德國哲學家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書簡》中指出:"游戲"是人類的原始本能和原始沖動,人只有在"游戲"中才能突破社會繁文縟節的束縛,只有在一定的"游戲"情境中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最終達到感性和理性、物質和精神的和諧統一。 在娛樂掛帥的體驗經濟時代,人與世界溝通時產生的快感,是人性所追求的一種境界。節目當中,游戲環節的設置,會帶給人們游戲中痛快、酣暢淋漓的感覺,妙趣橫生的場面和后期剪輯展現出的沖突常會讓人捧腹大笑,而娛樂規則的設定、激烈的競爭場景,也會令人為參與者捏一把汗。大量烘托氣氛的道具,難以想象的人際關系,不可預知的獲勝結果,巨額獎金的誘惑……人們快樂地沉醉于節目當中,在節目與現實的對照中體驗游戲、娛樂人生。 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益智游戲類真人秀節目《開門大吉》鼓勵參與者通過游戲闖關的方式贏得獎金用來實現自己的家庭夢想。節目設立七重音樂之門,選手每成功開啟一扇門便會獲得相應的獎金,闖關者在游戲的同時,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使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7、話題性。 網絡時代,信息的交替更新愈加頻繁,真人秀節目要想在這樣的"眼球經濟"環境中保持持續發展的生命力,節目除了需要精良的制作團隊和必不可少的創新外,還需要制造出讓受眾感興趣的新、鮮且有吸引力的話題。與過去節目的單一傳播渠道不同,新媒體時代下,受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可以通過移動手機等互聯設備,在微博、貼吧、論壇、以及朋友圈等信息交流平臺上說出各自的觀點看法。這些平臺恰恰為真人秀節目提供了更多場外發揮空間來擴大其影響力并提高知名度。 明星演出為真人秀節目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話題?!缎翘⒎健愤@檔節目的出現,會引發觀眾猜想明星的整容問題。勇敢參與該檔節目的明星,似乎可以認定為沒整容的依據,而那些沒有參與節目的,即便是有其他的原因,也會被認為是借口?!?2 道鋒味》中,謝霆鋒在每一期節目的錄制中,都與女嘉賓有些小曖昧,這就不禁讓觀眾留心他與女嘉賓相處的細節,進而激發熱烈討論,甚至會產生疑問"如果張柏芝看了這檔節目會怎么想?他的兩個孩子看到自己爸爸和別的女人曖昧會怎么想?"等等。同時,草根選手同樣會引發話題,比如他們的穿衣打扮、言行舉止的另類。通過《星光大道》火起來的"大衣哥"、"草帽姐"、"山楂妹"等便是實例,他們都會成為一段時間內觀眾茶余飯后的話題。 如此,在觀眾不停的挖掘和討論中,會自然而然地被帶進一種"超現實的話題互動"中,進而尋求彼此在精神上、生活上的情感共鳴。"通過無休止的'接著將發生什么'的討論,通過將日常生活中的體驗帶入對劇情發展的判斷過程,他們模糊了看電視與日常生活本身的界限". 8、圍觀文化。 互聯網的興起,讓我們離世界更近了,任何地方的信息都變得觸手可及。網絡信息的傳播快、易復制等特點,逐步導致了圍觀文化的盛行,有時社會公眾會在社會氛圍下,自發地產生審美心理的趨同性,推進真人秀節目的流行。 與此同時,節目的主辦方對這種社會因素形成的群體審美心理,往往難以抗拒,便隨之趕浪潮,隨大流,例如繼《爸爸去哪兒》播出之后,就引起了一股親子節目的熱潮。但是這種跟風文化仍有許多地方值得注意。 從"芙蓉姐姐"到"寶馬女"馬諾,再到"小月月"以及眾多"門"事件的主角,讓我們瞠目結舌,大跌眼鏡。她們的成名并不是依靠自身的才藝,而是憑借非主流的言行舉止和價值觀。她們的走紅,是與人們的圍觀密不可分的,媒體的不斷炒作,網民的口耳相傳,論壇、微博及其他社交網站的噱頭,使本不應該成名的人成為了焦點。這樣的節目嘩眾取寵、風格殆盡,令人深思。 對于真人秀節目的創作者,應當正確理解和利用社會的圍觀文化,在節目中樹立健康、積極、有利于社會和諧的風向標,而不是為博取一時的收視率而盲目迎合社會的負面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節目社會公信力,樹立媒體正面形象。 湖南衛視播出的生活角色互換類真人秀節目《變形計》側重于發現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謀求解決之道,這樣一檔沒有大牌明星參與、粗略剪輯后便播出的真人秀節目,即便播出 8 年,仍然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這足以見出媒體在圍觀文化當中"引導者"的重要性。 (二)真人秀節目的審美手段。 真人秀節目應當讓觀眾產生豁然的貫通感,不只是通過某一個感觀去感受,而是調動各個感覺器官,通過各方面的美感刺激,在外在感知器官和內心情感的共同作用下,使觀眾感受到節目中的審美元素。因此,真人秀節目力求全方位,多角度的為觀眾營造這種外在感官刺激,包括情節、故事的曲折懸疑之美,充滿張力的細節之美,多種蒙太奇手段帶來的象征、夸張、比喻、積累的意義,等等。 大眾傳播技術的發展,使得電視藝術的聲、光、色、形等因素都有了很大的突破。視聽元素的結合,讓審美趣味更加的凸顯,對觀眾形成更加強烈的吸引力。 舞臺、燈光、音樂、色彩等視聽覺的包裝,以及多種蒙太奇手段帶來的敘事策略,讓真人秀節目大放異彩,具有符合時代氣息的技術美。內容與形式交相輝映,帶給受眾視聽覺的雙重盛宴。 1、視知覺的沖擊力。 室內電腦燈、霹靂泡、LED 屏幕、激光燈等照明設備的使用,使燈光設計展現出別樣的炫感。周月亮在《影視藝術哲學》中提到,"燈光是意識形態,就是感覺、色彩、色調深度、氣氛的操作者……光本身也是敘述的工具。光線不僅僅停留在視覺的基本感受方面,它還具有調動觀眾的情緒、啟迪人的思想,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很大愉悅與滿足的功能。用光線營造氣氛、形成光線的藝術感染力,是光線體現畫面美的魅力所在。"燈光、色彩、舞臺、片頭等方面的視覺元素, 將動感的畫面與多變的色彩巧妙結合,加上后期蒙太奇的組接,使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喚起大眾在觀賞節目時的愉悅心理。此外,在戶外類真人秀節目中,自然風光的欣賞,民俗風情的體驗,游戲環節的設置。 2、聽知覺的直感性。 國內真人秀節目不僅在燈光、舞美等方面極力打造視覺上的美感,同時在聽覺上也給觀眾帶來極大的沖擊。音樂及音響的配合使今天的聽眾不再像以前那樣"傾聽",而是調動其全部感官、關節、肌肉來應和技術力量所制造的聲響魅力。 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流行歌曲更是年輕人"零障礙"的交流途徑。真人秀節目根據不同的情景選擇不同的音樂,烘托場上的氣氛。 以《非誠勿擾》為例,所有女嘉賓出場的背景音樂為《Girlfriend》,男嘉賓出場的背景音樂為《Can You Feel It》,被選女嘉賓上臺的背景音樂為《Gee》/《Whenever,Wherever》,男生選擇心動女生時另外兩位女生歸位的背景音樂為《不愛,請閃開》,男生向心動女生做最后告白時背景音樂為《Try》,男女嘉賓配對成功背景音樂為《梁山伯與茱麗葉》/《What If》/《避風港》/《小酒窩》/《BABY》/《最重要的決定》,所有女嘉賓滅燈的背景音樂為《O Fortuna》( 噢,命運女神)男生敗退的背景音樂為《可惜不是你》/《老男孩》,男嘉賓VCR 播放的背景音樂為《對手》/《summer》又譯《菊次郎的夏天》,男生亮燈達 22 盞以上時會響起的背景音樂為《英雄之證》等這些歌曲,歌名就與場上情況高度契合。同時,該節目還創作了主題歌《往前一步》,"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獨"的歌詞內容,道出了主創人員對單身男女的真誠勸慰--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只有邁出牽手的一步,也許就會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幸福。對于場上的突發狀況,音響師們還會臨場發揮。 3、敘事策略與情緒鋪排。 (1)動力目標與情節之美。 動力目標是驅使真人秀節目參與者和觀看者主動行動的法寶,故事的敘事策略越強,觀眾的吸引力越強,促使觀看的欲望就越強烈。真人秀節目的動力目標分為行動目標和嘉獎目標。前者主要側重于到達最終目標、獲取某種勝利、勝利者獲勝的決定要素(意志力/競爭力/運氣),后者則以獎賞(金錢/汽車/用品/職位)為主,側重于回報。每一場真人秀節目都有自身的情節設置,《開門大吉》 中最終誰能通關、《爸爸去哪兒》中爸爸和孩子們都將面臨哪些挑戰、《中國好聲音》中學員會選擇哪位導師、《百里挑一》中誰能和誰牽手成功……這些都作為一種懸念,吊起觀眾強烈觀看的欲望。 (2)充滿張力的細節之美。 《快樂女聲》節目以不分唱法、不論外形、不論地域的海選為主要特征,互動性、參與性只要喜愛唱歌并年滿 16 周歲,均可報名參加,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在現場更能產生戲劇性,使節目充滿張力。眼球效應,要制造"最大限度的良性精彩沖突".不可否認,沖突、交鋒,這些元素的確讓節目充滿張力,"好看"也不乏"真實".同時,節目注重細節的完善,而細節的真實很容易吸引觀眾的興趣。兩兩選手對決中,如果出現評委給分相同的情況,將通過"PK"來決定勝負。"PK"制的引進,讓大眾評委的當場投票看起來更加刺激,一次次地投票、PK、待定、加賽,將游戲本質及細節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3)多種蒙太奇手段帶來的象征、夸張、比喻等意義隨著影視制作技術的不斷進步,電腦數字技術可以很好地渲染真人秀節目的藝術表現力,一些拼接剪輯手法運用到真人秀節目中,將時間、空間的運用獲得極大的自由。一個個淡入淡出的技巧,就可以將地點由北京轉到南京,或者將時間上跨越很多天。不是同一天錄制的節目但可以剪輯在一起同時間播出;不是同一個場景的內容(如戀人兩地相思)卻可以拼湊在一張畫面展現出兩人的實時動態。這種時空轉換的自由,通過分解與組合,可以保留下最重要的內容,并且省略掉許多無關輕重的瑣屑,提煉生活,提升節目感召力。通過一個個火車站鏡頭的轉換,就交代了事件發生的不同地點;《爸爸去哪兒 2》中,通過天天腳步的快速移動的切換,就預示著他能抓到很多羊并最終取得勝利;《12 道鋒味》中,天空由晴轉雨的畫面,就預示著謝霆鋒原定的計劃要泡湯……不同場面有不同的連接方法,例如淡、化、劃、切、圈、掐、推、拉等。而每一個鏡頭的景別、角度、長度,運動形式,以及畫面與音響組合的方式,也都包含著蒙太奇的因素。 多種多樣的蒙太奇手段,更能激發觀眾的收看興趣。
【題目】真人秀節目的審美價值與實現途徑研究
【前言 第一章】真人秀電視節目的源起及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第二章】“真人”的審美意味與“秀”的審美傳達
【第三章】真人秀中創作者的審美訴求
【第四章】受眾的審美需求及審美作用
【結語/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