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動畫電影《冰雪奇緣》票房與口碑都極佳,該片在北美院線打破了之前《獅子王》的票房記錄,一舉囊括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第71屆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等一系列動畫電影的最高獎項,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精品大作。
《冰雪奇緣》不僅在故事主題等方面繼承了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優良傳統,更借助前沿技術手段在畫面色彩等方面的制作上有了全新的突破。本文就《冰雪奇緣》的色彩呈現,截取具有代表性的畫面色彩來鑒賞其藝術魅力。
一、人物色彩
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多以童話為中心,以公主為主角??v觀迪士尼的公主電影,總體色彩往往都是明快的。公主等主角人物常伴隨著清新明亮的色彩,而灰暗深沉的色調往往與反面人物相伴生,二者涇渭分明。善惡分明的對立,以及面向兒童受眾的大團圓的結局,這一傳統也造就了迪士尼動畫史上的無數經典。
而《冰雪奇緣》則是打破這一傳統的全新呈現。由于本片在人物設定上改變了過去那種簡單直接的正邪對立,所以在人物的表現、形象的塑造上,也不再是簡單通過善惡對比來實現,而是依靠精心設計的色彩差異來傳達。妹妹安娜的栗色頭發同姐姐艾爾莎的淺色頭發形成對比,正與二者一動一靜遙相呼應,契合了安娜的熱忱開朗和艾爾莎的冷靜高雅。主創人員對剛出場的兒童時期的姐妹在著裝的色彩設計上是非??季康?。深色頭發的安娜著淺亞麻色的衣服,而淺色頭發的艾爾莎著較深的天藍色衣服。這種在色彩上深淺互補的區別并非是隨意為之,其作用不僅僅是平衡畫面以具有良好的視覺觀感,更重要的是暗示人物地位和情節走向。認知心理學的有關研究顯示,深色調給人的心理感覺往往是穩重持成的,而淺色調則是輕快活潑的。因此,這種著裝色彩上的深淺區別是一種人物關系的暗示,表明了兒童時期的艾爾莎處在一種對安娜照顧呵護的地位上。當姐妹成人直至艾爾莎加冕出逃之前,安娜和艾爾莎的著裝都是深色調的。在這一個時間段上二者處在一種對等的地位上,而不是照顧與被照顧的關系。所以二者相均衡的色彩設置正是對這一關系的反映。
當安娜去尋找出逃的姐姐時,二者著裝的色彩再一次發生了變化。艾爾莎成為了冰雪女王,著裝在色彩上是有著飄渺質感的冰藍色;而此時的安娜則保持了深色調的著裝,且在正式踏上尋找姐姐的旅程之時,其下裙也由明快的草綠色逐漸變為深藍色。這一顏色與兒童時期艾爾莎的著裝色彩遙相呼應,此時姐妹倆著裝色彩的轉變也是對二者關系的一種暗示:深色調的著裝色彩暗示了安娜的勇敢執著,冰藍色則傳達了艾爾莎的高冷孤獨。此時的艾爾莎處在了被安娜找尋照顧的地位,這與兒童時期二者的著裝色彩和人物地位遙相呼應。
當安娜成功拯救了艾爾莎以后,二者在著裝的色彩上又有了變化。此時作為和妹妹一同獲得了新生歸來的女王艾爾莎,在著裝上依然是以藍色為基調,但已不再是飄渺孤獨的冰藍色,而是具有明亮質地的天藍色,表現出此刻艾爾莎的高雅并且明快;而安娜的著裝則是淺快的亞麻色衣服。這正與兒童時期安娜的著裝相一致,表明了此時的安娜結束了拯救照顧姐姐艾爾莎的使命,回歸了自己天真爛漫的少女本性。而一路陪伴安娜找尋姐姐的克里斯托弗此時依然保持著自始至終的深色調服飾,與身邊的安娜形成對比,正是對二者間此后的呵護與被呵護關系的暗示。
可以看到,這種著裝色彩的深淺對比變化貫穿了整部影片。不需要復雜的情節鋪陳和語言描述,僅僅通過簡單的色彩差異對比,我們就了解了人物性格和地位的變化。這種色彩變化的傳達,不僅使整個影片具有結構上的對稱完整性,更因為這種深淺不一的三段式往復而使畫面始終處在一種流動之中,通過這樣的色相對比變化,影片有效地調動起了受眾的視覺觀感,這樣的色彩變化刺激配合情節的發展變化,使得觀眾可以持續保持觀影興趣,而不會因為色彩的靜止單調產生審美疲勞和視覺排斥,這也就保持了整部影片對觀眾的吸引力。
二、冰雪色彩
雖然主角著裝色彩的變化使整部影片呈現完整的三段式經典結構,但是觀眾在觀影期間并不會有生硬割裂之感,影片之所以能實現這樣一種結構間的流暢過渡和色彩的自然變化,一方面是得益于迪士尼高超轉場技巧的熟練運用,另一方面——并且是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冰雪的功勞。
借助特地為本片研制的全新技術引擎,3D大屏幕上的冰雪效果可謂是精彩絕倫。如果說我們在前文所談到的那些色彩變化還僅僅是對人物性格、關系等故事內容的一種暗示性手段的話,作為貫穿整部影片的冰雪,則不僅僅提供了故事發生的背景舞臺,更在氛圍渲染、情節發展、主題升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冰雪奇緣》以在較淺景深下對晶瑩潔凈的雪花的特寫切入畫面,伴隨著低沉昂越的背景旋律轉入柔和晚霞籠罩中的冰雪世界,在雄厚酣暢的采冰曲調中畫面慢慢轉暗。在畫面色彩由明而暗的過程里,是一次完整的采冰作業。這一開篇畫面就明確宣告了《冰雪奇緣》同迪士尼過往的一切公主電影都是完全不同的。
開篇整體上的暗冷色調,表明了本片并不是過去那種明媚的公主電影;另一方面,酣暢的歌聲和行云流暢的勞作畫面和色調的清冷形成對比,既是對陰沉冷峻色彩的沖淡,也暗示了后面情節的發展并非是沉郁的。這一奇妙的對立統一效果的實現靠的就是對冰雪色彩的出色把控。冰雪貫穿了故事發展的始終,既是背景基調,是其他色彩點染變化的載體,也是控制總體畫面色彩效果、調節氛圍、傳達人物情感、優化觀眾審美體驗的重要道具。當幼時的艾爾莎誤傷了安娜以為安娜死去的時候,冰雪變得凝重,整個畫面變得暗淡起來,傳達出艾爾莎內心的傷痛低沉。這一通過冰雪色彩形態變化來體現人物內心和情節走向的手段在影片中被多次運用。在艾爾莎得知父母去世的時候,雪花的凝重,畫面色彩的暗淡再次重現,以畫面色彩語言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了人物的內心動態。
冰雪的色彩本來是單一的,其形態也很難描摹,但得益于全新的技術手段,本片對冰雪色彩和形態的展現達到了前所未及的高度,在渲染氣氛,展現難以通過語言表現的人物內心情緒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當艾爾莎在冰雪宮殿里和安娜見面時,冰雪色彩隨著對話的進行而不斷變化,直觀地表現了艾爾莎復雜的內心活動和情緒起伏。獲得解脫的艾爾莎內心是快樂的,故而整個冰雪宮殿呈現出晶瑩的藍色,當與安娜的對話讓艾爾莎內心變得悲傷時候,宮殿就籠罩在淡淡紫色的場景中,而當艾爾莎被激怒釋放出雪怪的時候,整個宮殿都籠罩在渾濁不安的琥珀色中。通過這樣的色彩變化,生動展現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并且畫面上的色彩流轉,也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視覺審美樂趣。
三、情感色彩
色彩作用于視覺,可以引起人的心理共鳴,因此不同的色彩可以傳達不同的情緒。冰雪宮殿色彩的變化,既是對環境氛圍的渲染展現,也是對人物內在情感的表現。色彩對情感的表達往往不是孤立進行的,事實上,在具有強烈戲劇沖突的鏡頭里,色彩往往是和配樂、對白等一系列表現手法協同作用來傳遞影片所要表達的情感訴求。
當艾爾莎獨自一人跋涉雪山時,在恣肆的背景樂伴奏下,達到了高潮。色彩主動參與了展現人物心理境遇而不僅僅是暗示渲染氛圍。在灰暗的冰雪群山背景下,伴隨著漸次凝滯的落雪,艾爾莎的獨自跋涉,隨著配樂的漸由迷茫到昂揚,潔白的雪景漸漸多過灰暗的群山,畫面雖然依然是夜景,卻因為雪景的增多而漸漸明亮起來,這里就暗示了艾爾莎情緒的漸漸高昂,如果沒有色彩對情感表達的這種釋放,我們是很難通過語言取得這種效果的。當艾爾莎搭起一座落滿雪的冰橋時,配樂更次激越,而色調也隨之明快,隨著艾爾莎把雪橋化為光滑剔透的冰橋,明亮的色彩隨之迸發,當艾爾莎在雪顛建起冰雪宮殿時,整個畫面以光潔的宮殿冰面為載體,以晶瑩的藍色為基色,綻放出了繽紛的色彩。這一系列的色彩呈現,不僅在3D銀幕上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震撼,更是憑借色彩和情感表達之間的天然聯系而成功地傳達給觀眾艾爾莎獲得解脫之后的自由情緒。穿著冰瑩雪裝的艾爾莎迎著暖色的朝霞,這一對比便是艾爾莎內心自由暢快情感的直觀色彩呈現。
影片中的這一段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其色彩緊緊圍繞著艾爾莎的際遇和情感的變化而變化,是人物內在情感的外化,這種類似通感的色彩表現會對觀眾產生移情作用,會引發觀眾的心理觸動而產生情感共鳴。當姐妹相擁,風暴消停,新綠重現人間時,畫面的明快正是對新生情感的真實寫照。
綜上所述,迪士尼對色彩的運用,已不是簡單停留在優美畫面呈現的技術層面了。色彩運用成為了表現人物、推動情節的重要創作手段,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所帶來的迷人藝術魅力既值得觀眾反復欣賞,更值得國內動畫電影創作人員認真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弦.《動畫影片的色彩魅力》.湖南師范大學,2011.
[2]楊曉艷.《淺析動畫色彩的美感與情感》.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01.
[3]王云波.《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文化內涵》.西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