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戲曲利用傳統電視媒介的傳播困境
【引言 第一章】戲曲利用電視媒介傳播的歷史流變
【第二章】戲曲與電視結合的幾種形態及傳播效果
【第三章】電視戲曲傳播中的案例研究
【第四章】新時代下戲曲如何利用電視媒介進行傳播
【結語/參考文獻】當代戲曲在電視媒介中的傳播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四、新時代下戲曲如何利用電視媒介進行傳播
(一)傳播媒介的創新
1、利用“新電視”提高觀眾與戲曲的聯系,增強雙向互動性
本 文 中 所 提 到 的 新 電 視 媒 介 主 要 指 與 傳 統 電 視 媒 介 相 對 應 的 網 絡 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3D 電視等新電視媒介的形式。電視作為傳統媒介,在互聯網出現并興盛之前一直是戲曲傳播的主力軍。戲曲通過與電視的嫁接,不僅打破了戲曲的時空限制,將戲曲從舞臺搬到熒幕,滿足了廣大戲迷足不出戶觀戲曲的愿望,在極大程度上擴大了戲曲的觀眾群,同時還產生了豐富多彩的電視戲曲節目,豐富了戲曲藝術和電視藝術的表現力,體現了兩者的張力,使得古老的戲曲藝術得以更好地延續,完成了本不相交的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術的完美融合。電視媒介采用定時定點播放戲曲節目的方式,在充實了電視節目內容的同時,為各大頻道形成了固定的觀眾群,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一段時間內的節目收視率,傳統媒介的應用為戲曲在現代社會更好地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一方面,傳統的大眾傳播過程是一個信息單向流動的過程,而與此相比的新電視媒介的傳播 則具有雙向渠道,有較完善、較及時的反饋機制,比如說,在網絡電視上點播一個戲曲節目,觀眾不必受播放時間的限制和播放時長的制約,可以選擇隨時觀看,可以選擇跳躍觀看或重復觀看,方便快捷,自由度高。傳播過程的雙向性將大大改善傳統大眾傳播過程中受眾的被動地位,增加傳授雙方的互動性。另一方面,傳統電視媒介的功能是單一的,它雖然可以聲畫文字并茂,但人們卻不能用來進行信息傳輸或處理,新電視媒介則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豐富多樣的傳播功能融合于一個系統之中,比如在觀看網絡電視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下載或收藏視頻,完成與多 媒體的交互傳輸,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發表評論等等,為人們進行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輸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條件,有助于提高傳播活動的質量和效率。最后,傳統媒介的傳播活動大多囿于特定國家和地區的范圍,而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大面積的跨國傳播乃至全球傳播提供了條件。加強互聯網的建設和連接,加強手機等終端技術的建設,無論在全球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互聯網可及之處,都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央視戲曲頻道的欄目并隨時參與節目的互動。
在新電視媒介的運用中,傳統電視媒介和新電視媒介都有其可取之處,兩者的結合所產生的傳播效果無疑為戲曲電視的傳播錦上添花,于是“臺網互動”的概念應運而生,臺與網的互動是基于網絡與電視內容上的融合而產生的,臺網互動讓這兩種媒體能夠取長補短。首先,臺網互動能夠在內容上實現整合,有利于打造品牌節目,延長節目壽命,擴大媒體影響力。
其次,臺網互動能夠激發觀眾參與互動的熱情和積極性,觀眾通過投票、留言等方式參與,有利于培養觀眾的忠誠度。再者,在臺網互動中,不僅能夠使用廣告資源的捆綁營銷,還可以通過視頻轉播、廣告代理、內容定制等多種形式實現整合營銷。最后,臺網互動可以極大的保護節目的版權不被侵犯。電視戲曲欄目實現臺網互動,不僅維護了電視觀眾的權益,保證了固定的觀眾群和穩定的收視率,同時還在網絡互動中吸納了更多年輕觀眾參與其中,極大地擴展了觀眾的年齡層次。
新電視媒介的應用讓人們觀看電視戲曲欄目的時間更加隨意化,進一步擴展了人們觀看電視戲曲欄目的空間,使得電視戲曲欄目的隨時點播,隨處觀看成為可能,在私人定制的時代,每個人將獲得更大的自由權來實現對時間的掌控。同時電視戲曲欄目可以更多的利用公共交通中的移動電視傳媒,讓有趣的電視戲曲欄目成為乘客打發時間的方式,基本上消除人們對戲曲的偏見,用漸入式的植入方式逐漸改變人們的觀念。
2、利用電視的宣傳效用,吸引更多觀眾由熒屏走進劇場
根據對日本戲劇的資料研究表明,日本對于戲劇劇場演出有嚴格的版權保護限制,所有觀眾想要觀看戲劇,需要購票走進劇場,日本不設立專門的戲劇頻道和戲劇欄目,而是根據 NHK 與劇團演出的簽約情況以及演員的名氣決定該場演出是否在電視臺播放,同時,在播放以前,該演出中的戲劇名角會走進熒屏中,通過訪談或者游戲的方式為本場演出做電視宣傳,日本的戲劇版權保護以及電視宣傳方式引起我們的反思,在戲曲頻道和戲曲節目如此豐富的今天,如何利用電視的宣傳效用,讓中國的觀眾能夠通過關注電視戲曲,進而走進劇場看戲。首先,應完善版權保護機制,抓住觀眾的心理,所謂“物依稀為貴”,當戲曲在電視上隨處隨時可見的時候,觀眾對于它的好奇心和期待程度就會有所減弱,加強戲曲劇場演出的版權保護,不僅僅是對演員和劇團的保護和尊重,讓他們敢于創作和演出更加優秀的劇目,也讓戲曲變得“稀有”,同時,請戲曲名角親自登上熒屏用講述或者滑稽的方式做演出宣傳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其次,電視的宣傳應無孔不入,無處不在。隨著新興電視媒介的產生,老齡觀眾占據了傳統電視媒介的市場,大多數老年人有充足的時間和經濟保障,因此,做好戲曲的傳統媒介宣傳,將戲曲與日常生活、養生、廣場舞等老年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相關聯,多請名家名角出演,對于保障傳統電視媒介的較高收視率和良好宣傳效果而言是較為容易的。而對于被稱為“低頭一族”的年輕人而言,手機電視和網絡電視則成為宣傳電視戲曲極好的媒介,比如可以通過手機電視的 3D 技術呈現,讓年輕人在上下班之余戴上3D 眼睛觀賞豐富多彩的戲曲節目,讓手機 3D 戲曲成為一種“酷炫風”,還可以運用戲曲元素創建戲曲游戲 APP 或者將戲曲添加到微信表情包,通過多種方式讓戲曲元素穿梭于“低頭族”之間。
再者,電視在表現舞臺戲曲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一個熒幕上,攝像機無法同時記錄戲曲舞臺的一側和全景,由于演員的舞臺濃妝不適合近距離觀看,因此攝像機在推到舞臺近景時需要特別的技術,否則容易破壞戲曲的美感,再如,網絡電視和手機電視即使可以完成觀眾與戲曲節目的雙向互動,卻也不能像在劇場觀看戲曲一樣,使得觀眾與戲曲有更高程度的結合和互動,此外,一場優秀演出的票價居高不下也是困擾戲曲由電視走進劇場的因素。因此,從戲曲元素著手,從細節出發,讓觀眾通過熒屏發現戲曲的獨到之處以及電視觀戲的不足之處,進而產生到劇場一睹為快的沖動,同時降低戲曲劇場的票 價,降低劇場觀戲的進入門檻,讓更多的人開始了解戲曲,熱愛戲曲。
(二)傳播內容的創新
1、利用電視挖掘與展示戲曲背后的東西,提高電視觀眾眼中戲曲的深度與厚度,提高戲曲與普通民眾的聯系度近些年來,各大電視臺紛紛掀起了美食節目風,這些節目或是一一介紹做菜的步驟工序,或是通過一道菜講述美食與養生,或是帶觀眾在旅行中體味美食,雖形式不一,卻大同小異,這樣的節目形式給觀眾帶去充足的視覺空間和視覺體驗,然而卻讓美食僅僅留存在記憶中。2012 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走進熒幕,走入觀眾視野。與以往美食節目不同的是,《舌尖上的中國》走出演播室,走進實景,走入尋常百姓家,拍攝了包括港澳臺在內的 70 多個地區,將美食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與尋常百姓家的故事相關聯,與親情、愛情相融合,與自然萬物相交匯,通過美食,我們看到幾千年以來根植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家庭觀念,我們體味到五千年中國文化中的勤勞勇敢與自強不息,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無私地饋贈,我們領略了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攝像機通過對視聽語言的把握和變化,讓美食不再是單一擺在桌上的食物,而變成一個個跳動的精靈,使得美食從人們的記憶中跳躍到舌尖,觸動味蕾,讓美食中所包含的情誼走進心里。
《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利用電視媒介傳播美食文化的較為經典的紀錄片,它讓美食不僅僅是一張食譜,一種原料,而是通過美食與文化的結合,與社會風情的結合,讓美食這一元素豐滿起來,讓觀眾跟隨攝像機的鏡頭不再為了“吃”而美食,而是在美食的背后還有濃濃的情和沉沉的記掛。這樣的方式同樣可以應用于戲曲節目的制作中,比如可以通過戲曲與文化的結合,戲曲與服飾的結合,戲曲與民風民俗的結合,通過一個個故事講述戲曲,通過走進尋常百姓家,在群眾中拍攝,讓群眾參與,讓戲曲這一單一的元素表現得活靈活現、豐富多彩,讓觀眾更多地了解戲曲的臺前幕后,了解戲曲的前世今生,通過挖掘與展示戲曲背后的東西,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提高觀眾眼中戲曲的深度,提高戲曲與普通民眾的聯系度。
2、利用電視,提高戲曲與年輕觀眾的聯系,加強戲曲的流行色正如第三部分中《??﹪颠藛堋返膶嵗芯恐兴赋龅?,戲曲通過與中韓兩國明星的結合,與時尚娛樂元素的結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由淺入深,循序漸漸地引起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就利用電視,提高戲曲與年輕觀眾的聯系,吸引年輕觀眾群這一點而言,首先,深入了解年輕觀眾的節目喜好和觀視習慣尤為重要。當下的年輕人會關注什么樣的流行趨勢,流行元素?年輕人的觀視習慣是什么樣的?傳統電視更能吸引年輕觀眾亦或網絡電視、手機電視是年輕觀眾的最愛?戲曲中有什么樣的元素可以與流行元素相嫁接?如何充分利用電視中視聽語言的優勢充分表現戲曲元素與流行趨勢,增強戲曲節目的可觀性?如何提高戲曲與年輕觀眾的聯系,定位并把握年輕觀眾群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其次,戲曲的播出時長也是困擾年輕人關注電視戲曲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這一問題的提出是基于多數年輕人對戲曲不了解、不易接受這一現狀而言的,而對于年輕的戲迷朋友而言,一出完整的戲曲演出時長大概為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可謂饕餮盛宴,意猶未 盡,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然而我們必須站在最大限度地增加年輕觀眾群體這一出發點進行討論,因此,在此以多數年輕觀眾對待電視戲曲的態度為主要探討的對象。大多數年輕觀眾少有耐心將一整場戲看完,無奈之下將劇場當作小憩的場所或者對戲曲不聞不問。從現有的戲曲演繹形式而言,折子戲是極好的一種形式,然而,對于剛剛接觸戲曲的年輕觀眾來說,折子戲的時間還是有些過長,是不是可以嘗試將戲曲再壓縮,摘選其中的經典唱句、經典動作或者經典片段在電視中予以展示,其中注入時尚元素,或者做成一個系列節目,每天用 20 分鐘的時間與年輕觀眾分享戲曲及其前世今生,由幾個小時壓縮為幾分鐘,十幾分鐘,將戲曲分解細化,讓觀眾一口一口的品嘗,一點一點的消化,由小及大,由少及多,由表及里,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戲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也會在極大的程度和范圍內擴大戲曲的年輕觀眾群,提高年輕觀眾對于戲曲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