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彭浩翔電影概述
彭浩翔是香港新生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曾有人用“新一代的開山怪”來形容他,以此贊揚他在華語電影界取得的成績以及他獨特的創作風格。彭浩翔本是電影編劇出身,在從事電影導演之前,已經有多部他編劇的劇本被搬上熒屏,這為他之后在電影導演中對電影情節的把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曾說過,他之前所有與電影相關的工作都是在為他導演電影做著準備,所以在 1999 年他自己出資并導演拍攝了電影短片 《暑期作業》,并獲得了臺灣金馬獎最佳短片獎的提名,之后又在 2001 年導演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買兇殺人》,并憑借此片獲得了 2002 年第七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獎。到 2012 年的 《低俗喜劇》為止,他共導演了十一部電影作品,這些影片多次獲得了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在內的多個獎項。彭浩翔的電影有其特有的風格和視角,集合了荒誕、離奇、恐怖和黑色幽默等元素,他導演的電影中也體現了不同的主題風格,有對市井小人物的刻畫,也有對愛情親情的描寫,還有對社會問題的反思。
二、彭浩翔電影主題設計特點
\\( 一\\) 對 “殺手”角色的偏愛
無論是在彭浩翔的編劇和小說作品中,還是在他導演的電影中,總是帶有 “彭氏”特有的黑色幽默,他試圖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去表達電影背后更深層的意義。而在這種黑色幽默中,他又對 “殺手”這個角色極為偏愛,在其多部作品中都有 “殺手”的存在。1997 年彭浩翔出版了長篇小說 《全職殺手》,這部作品在 2001 年由杜琪峰和韋家輝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這部作品成為彭浩翔 “殺手”題材作品的開端。而最能體現彭浩翔 “殺手”角色特色的是他在 2001 年的電影導演處女作 《買兇殺人》這部影片。
以 “殺手”為主題的電影在以往的香港電影中并不少見,對這個形象的表現方式一般就是冷酷和神秘的角色定位,他們是遠離普通人的生活圈子,甚至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所以觀眾對殺手的定位往往就是脫離正常人生活之外的。但是在彭浩翔導演的這部 《買兇殺人》中卻塑造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殺手形象。主人公阿 Bart 是一個職業殺手,他與每個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一樣有自己的小家庭,并且也為了生活而四處奔忙著。他完全是一個生活在世俗中的人,會與老婆在家里討論生活開支,會因為表現不好被丈母娘責備,會像從事其他工作的職員一樣經常給客戶討好地打電話,并忍受客戶對他的種種刁難。這樣的一個“殺手”形象,讓觀眾眼前一亮,并且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博得了觀眾對這個角色的同情。影片中另外一個角色阿全的身上則有很多彭浩翔自己生活的影子,因為有客戶要求阿 Bart 要將殺人的過程錄制下來,所以阿全成了阿Bart 的搭檔。阿全是學導演出身,但是卻在導演事業上不得志,只能在片場給導演當打雜和跑腿,甚至還時常領不到工資。他不僅事業不理想,愛情也不順利,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挨欺負卻無法保護她。一個是為生計奔波的職業殺手,一個是生活拮據的導演,這樣兩個人組成了一個專門為滿足客戶特殊要求的殺手組合,這完全顛覆了以往殺手電影的風格特征,充滿了黑色幽默以及對現實社會的諷刺。彭浩翔讓這兩個角色都陷入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沖突中,雖然兩個人都生活窘迫,但是兩個人又都充滿了夢想和追求。阿全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名導演,阿 Bart夢想自己可以成為獨行殺手,但是這個社會卻給了他們無情的打擊。彭浩翔在電影中通過對阿 Bart 形形色色買兇殺人客戶的描寫展示了一個人情淡漠、世態炎涼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阿 Bart 和阿全雖然充滿了夢想,卻又對這樣的生活充滿了現實的無奈。彭浩翔之所以改變了傳統殺手角色中的性格特征而讓殺手也與普通人一樣,是因為他想表達出這個社會的現實性,無論是闊太太、導演還是職業殺手,都要面對社會的現實,為了生存和金錢而喪失尊嚴。
雖然實際的社會生活并沒有電影中描述的那么可怕,但是彭浩翔用他特有的主題設計角度去表達了當今社會大家盲目地追求金錢的一面。故事情節表面看上去很荒誕,導演卻通過這樣黑色幽默的表達方式去讓觀眾感受到了幽默背后的深層意義。
而之后彭浩翔在 2010 年編劇并導演的電影 《維多利亞一號》講述的也是 “殺手”的故事。故事的主題反映了在當今巨大的社會生存壓力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故事的主人公因為不堪自己奮斗理想破滅的打擊而淪為殺手,反映了社會現實問題。彭浩翔本人也是來自于社會底層,在沒有任何依靠的情況下獨自為了自己的理想打拼,他深知社會競爭的殘酷與個人奮斗的不易,所以在這些描述“殺手”的電影中雖然看似是恐怖和荒誕的故事,但卻是彭浩翔將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通過電影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
\\( 二\\) 愛情的理想與現實
在彭浩翔的電影中對愛情這個主題的設計并沒有一味地去迎合市場和觀眾的口味講述美好的愛情故事,而是想通過每個愛情故事去展示愛情的理想與現實性。在某次對彭浩翔的訪談中曾被問到: “你的電影里總有愛情的身影,你還相信愛情嗎?”他的回答是: “愛情是除了生死之外永恒的主題,我也沒有特別要關注什么,就是多方面表現它。
我相信愛情?!彼栽谂砗葡璧膼矍殡娪爸?,從不同的方面表現了愛情的主題。
電影 《公主復仇記》是彭浩翔在 2004 年導演的第一部愛情主題電影,電影講述了主人公阿健和前女友阿珍、現任女友小蘭之間的愛情糾葛。故事情節并不復雜,劇情設計的也較為輕松幽默,但是彭浩翔在故事的處理中卻通過阿健對兩個女友做的事情的比較來表達愛情的現實性這個主題。比如在電影中阿珍和小蘭兩個人共同講述阿健曾經對自己做過的事情,結果發現阿健對她們兩個人說過完全一樣的甜言蜜語,有過完全一樣的浪漫行為,彭浩翔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表現在阿健的愛情中,每段愛情的情節都是一樣的,愛情只不過是一種重復發生的行為。劇中有個情節強化了這層意義,阿健曾經對阿珍和小蘭都說過自己是她的愛情消防員,所以阿珍送了阿健一個消防員的玩偶,小蘭與阿健戀愛后重新買了一個消防員的玩偶擺了上去替換掉了阿珍之前送的那個,但是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個玩偶是一模一樣的。這個情節的設計直接切中了電影的主題,小蘭與那個玩偶一樣只不過是阿健每段愛情的復制品,彭浩翔通過這樣的設計,打破了傳統電影中對愛情主題的表現方式,揭示了愛情的現實性。
但是彭浩翔個人又是相信愛情的,在他內心深處他又不想讓愛情陷入這種完全功利和現實之中,所以,他又想通過電影去表現他心中美好愛情的景象,他導演的經典電影 《志明與春嬌》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影片講述了因為在一起吸煙而認識的兩個人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兩個人雖然經歷了分分合合,卻因為愛情這個來自內心的牽絆而使兩個人無法分開。在這部電影中彭浩翔表現了與 《公主復仇記》完全不同的愛情態度,如果說 《公主復仇記》揭示了愛情的現實性主題,那么 《志明與春嬌》則表達了愛情的理想與美好。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志明與春嬌一起住進情侶酒店,但是志明只是擁抱著春嬌入眠,電影給了春嬌臉上的微笑一個特寫,讓觀眾感覺到兩個人真摯而美好的愛情。彭浩翔在電影中用一種近乎 “柏拉圖式的愛情”將這種愛情的美好推向了高潮。沒有物質世界的紛擾,沒有性的誘惑,也沒有過多的理由,只是簡簡單單的愛情,所以在影片中,志明曾說過 “喜歡就是喜歡,我覺得她好,什么都好”。
\\( 三\\) 對家庭主題的關注
彭浩翔除了在電影中對社會問題進行反思以外,還對家庭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予以關注。在 2006 年由彭浩翔編劇并導演的電影 《伊莎貝拉》中就表現了家庭以及父女之間的情感。影片講述了在澳門回歸祖國這樣一個歷史大背景之下澳門警官馬振成與未曾謀面的女兒張碧欣之間的故事,整部電影拍得充滿了溫情,視覺效果也非常優美。這部電影由金培達做了電影配樂,在節奏舒緩的音樂中將故事娓娓道來,因此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 56 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最佳電影音樂獎。彭浩翔用這樣的一種故事表達方式,強調了家庭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家庭可以讓人產生歸屬感,賦予我們以身份,濃濃的溫情與愛可以讓我們發現自我存在的價值。
所以,在彭浩翔另外幾部電影中盡管有表現對家庭的背叛或者對家庭體制反思的情節,但是電影的最后仍然都通過不同的方式挽救了家庭,保留了家庭的完整性。在電影 《大丈夫》的結尾,背叛家庭的幾個丈夫通過各種方式欺騙著妻子,但是其中一個人的妻子在跟蹤男人偷情的過程中還是向男人發送了通風報信的信息,她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挽救瀕臨破碎的家庭,彭浩翔也借此表明了他對于家庭的立場,雖然男人存在背叛和欺騙,但是家庭仍然是需要存在的。電影 《出埃及記》中彭浩翔對男主人公這個角色的處理也表現了這樣的主題,男主人公詹建業本來生活平淡,對妻子體貼,對工作盡職,之后他卻有了婚外情,對工作和生活也開始變得世故圓滑,本該平步青云的他,卻突然面臨著死亡。彭浩翔通過這樣一種情節的設計,表現他內心是非??粗丶彝サ?,一個人只有家庭美滿了,人生才會有意義。
三、結 語
盡管彭浩翔導演的電影作品并不多,但是每部作品都可以堪稱經典之作,他憑借著對電影的執著追求和其獨特的電影風格,在以警匪片和商業片為主的香港影壇獨樹一幟。他非常注重對電影主題的設計并帶有強烈的對社會現狀的反思。他的視角往往更注重對小人物內心世界的探求,關注普通人物的生活狀態。無論是對角色的設置上,還是對愛情和家庭這樣的主題表現中,彭浩翔都樹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對香港電影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彭浩翔的電影中很多的創作思路和靈感都來自于他自己的生活感悟,電影很多的角色刻畫都融入了他自身的生活體驗,所以他的電影可以打動觀眾,這也正是當下很多電影缺少的。
因此,分析他在導演電影過程中對電影主題的設計特點對中國電影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編. 香港電影十年[M].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
[2]李顯杰. 電影敘事學———理論與實例[M].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
[3] 彭浩翔. 愛的地下教育[M]. 蘭州: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4]郝建. 類型電影教程[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