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戲曲演員到一名文藝兵,從演唱戲曲到演唱戲歌,王紅濤一直堅持走一條獨立摸索的道路。
為了能夠更好地為戰友服務,她演唱過戲曲,也演唱別人的歌曲,直至最終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演唱戲歌,王紅濤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走在前沿,而她的努力和成果,被越來越多喜歡唱歌的人所看到。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戲曲到戲歌的成功轉型我從小開始學習唱歌,并且十分喜愛這種藝術形式,隨著演唱水平的逐步提高,進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成了一名專業的戲曲演員。
戲曲的演唱對演員嗓音的要求比較高,例如京劇的發聲位置和聲樂中的美聲比較像,而黃梅戲則是口腔比較多,而我本身是小嗓子,演唱起戲曲來本腔本調,因此我在演唱中可以說游刃有余。
在四年一度的全軍文藝匯演中,我代表總參以一曲《南腔北調》拿到全軍第一名的好成績,也開啟了我的軍旅生涯。
在隨部隊下基層的演出過程中,我在“演唱什么”這個問題上產生了疑問。最初我演唱戲曲,但慢慢發現,我們的戰士多數都是80后、90后,他們對戲曲的接受程度并不像年齡大的戰友們那么高。
我也嘗試著演唱過流行歌曲,戰士喜歡什么我就唱什么,唱一些老少皆宜的歌曲,受歡迎的程度的確提高了,但我發現我漸漸的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
后來在演出的空余時間,我和戰士聊天溝通,一位戰友說:“你戲唱的很好,歌唱的也很好,如果結合一下就更好了。 ”他的話給了我極大啟發,我也因此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戲歌,將戲曲和歌曲兩者結合在一起。
現在戰友們愿意稱呼我為“軍營戲歌第一人”,正是因為當時全軍從未有過戲曲演員轉型為歌手的先例,我也沒有經驗可循,但我還是堅持摸索著走下去。
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同時也以其鮮明的民族特征,在世界戲劇舞臺上占據重要的地位;通俗歌曲在西方稱為“popular song”,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擁有廣大聽眾和廣闊市場的歌曲,作為信息化兵種,我們要走在時代的前沿,因此怎樣用“戲歌”這種獨特的演唱形式將二者更好的結合,是我始終思考的問題。 2010年,我邀請著名詞曲作家姚明為我量身打造了戲歌《刀馬旦》,姚明老師覺得我有戲曲的功底,有聲音的跨度和駕馭能力,在唱腔上完全能夠把握,當時歌曲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也給了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戲歌《刀馬旦》推出一段時間后,有戰友反映歌曲戲的味道太濃了,他們唱起來有一定困難,不容易傳唱,因此在之后的創作中,我更加注重歌曲的時尚感,并且注重不丟失傳統戲曲的韻味。
我所創作的戲歌,一般都是以古典傳統的戲曲和流行歌曲相結合,例如《刀馬旦》是將京劇中旦角青衣的形式和流行歌曲嫁接、《林妹妹》是傳統的越劇唱段和流行歌曲嫁接。
目前我將精力放在作品上,我的受眾群是時尚的、流行的,因此我的戲歌也要以歌帶戲,同時要保留戲的韻味。經過不斷的摸索和改良,戰友們認可了“戲歌”這種演唱形式,我演唱的歌曲受到大家的歡迎,之前在演出中我都是唱一段戲曲和一首流行歌,并沒有代表性,但現在我一唱大家都知道了。
戰友常??偸菃栁沂裁磿r候還有新歌,這對我來說是我創作下去的動力。作為一名戲曲演員,將傳統戲曲傳承下去一直是我們秉承的一個理念,如今我用“戲歌”這種演唱方式讓更加年輕的觀眾接受并喜愛戲曲,希望能夠為我國傳統戲曲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服務部隊 時刻牢記“我是一個兵”曾經作為一名戲曲演員,我所想的是如何將戲唱好,通過在全軍文藝匯演中的演出,我進入總參部隊這個大家庭,成了一名文藝兵,而后我兩次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學習,以提高我的演唱技巧和專業素質。
軍藝畢業后,領導希望我能夠留在總參部隊,更好的為戰友服務,而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總參部隊這個大家庭對我的培養,因此我義無反顧地留在總參,扎根基層,為官兵服務。
作為一名部隊文藝工作者,下部隊演出慰問是我最重要的任務,而我也在一次次的演出中不斷地被感動,一次次受洗禮。
每一年我都要隨部隊深入基層,為戰士們演出,部隊常年駐扎在條件艱苦和非常偏遠的地方,可能是一個哨所,只有一名戰士,但我們仍然以最飽滿的狀態來對待。
有時候一天要演出三四場,舞臺常常就是后廚、菜地、操場,但我一直堅守這樣一個信念:就算觀眾只有一名戰士,我也要給他帶來最真誠的歌聲和最精彩的表演?!霸鶎?,服務部隊”,是我時刻牢記在心中的一句話,在基層的演出,并沒有華麗的舞臺和豪華的音響,我們常常都是清唱一曲,但戰士們聽到歌聲都很感動,因為這簡簡單單的歌曲代表了領導對基層戰士他們的關心和慰問,給身處艱苦地區的他們帶來感動和溫暖。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演出中,看著臺下離開家鄉參軍的小戰士,我激動地說:“你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如果有安徽的戰友我就為你們唱一斷黃梅戲,有河南的戰友我就為你們唱一段豫劇……。 ”
隨著熟悉的聲音響起,不少戰友們都感動的落淚。有一個小戰士連夜撿彈殼為我制作了一個小燈,說希望我的歌聲能夠永遠帶給戰友溫暖和感動,希望我的歌聲能夠一直傳下去。
這一件簡單的禮物,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歌聲的力量,作為一名文藝兵,我將青春和歌聲都獻給部隊,我覺得我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
每次演出結束離開的時候,戰士們都跟在演出隊后面送出很遠,不停地揮手告別,這一切都讓我有了扎根基層,更好為他們服務的力量。作為一個有著十幾年兵齡的“老兵”,我很高興也不后悔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軍營,同時也十分感激部隊給我帶來的榮譽。
我曾在三次在全軍文藝匯演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給自己的歌唱事業增添了動力;由我自編自創的作品《南腔北調》,將幾個地方劇種的唱腔用流行歌曲的形式來演繹,歌曲廣受好評,并被“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成電影發行全軍各個部隊;我被戰友們親切地稱為“軍營百靈”和“軍營戲歌第一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些都是我堅持走下去的動力。
作為一名軍營文藝工作者,我所追求的并不是站上華麗的舞臺和有著高尚的榮譽,而是怎樣更好的為部隊服務,今年我創作了一首以信息化兵為題材的歌曲,代表信息化前沿化部隊的歌曲,也將會以“戲歌”的形式呈現。
同時我也有一個心愿,想要幫助一些家庭困難的戰友們,或者說如果戰友在音樂上有追求的話,可以來我這學習,我十分愿意教給他們,因為文化不僅僅需要推廣,更需要傳承,我會將我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以便讓更多的人更好的為戰友,為基層服務。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為兵服務,為基層服務的一生赤誠永遠不變,我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對我來說,站在華麗的舞臺上,映照霓虹,鮮花簇錦,波瀾不驚;站在簡樸的舞臺上,身著戎裝,掌聲如潮,同樣甘之如飴,我要用行動讓大家感覺到“我是一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