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維吾爾語廣播的媒介融合現象還處于最初級的不同媒介形態之間的融合,即維吾爾語廣播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維吾爾語廣播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但是目前在協作整合方面還有一定的漏洞和不足,首先是對于新媒體的利用度不足,對于微電臺、微廣播以及網絡廣播的維護以及更新速度不夠;同時缺少對于受眾定位的更新,沒有抓住作為大量潛在客戶的青年一代;廣播節目制作缺少專業人才的加盟,很多非新聞專業出身的人在廣播工作,缺少節目的創新以及進步,同時品牌節目和明星主持人培養不夠積極,缺乏競爭力。經過分析,筆者針對維吾爾語廣播的媒介融合現狀提出了一些看法,在強化媒體聯盟的同時要加強對互聯網以及移動平臺的利用,多學習沿海發達城市的廣播媒介融合方式,并運用到自己的發展上。只有媒介融合形式能夠成熟穩定,才能讓維吾爾語廣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題目】維吾爾語廣播媒體整合探究
【引言】維語廣播媒介發展探析引言
【第一章】媒介融合與廣播發展
【第二章】維吾爾語廣播的媒介融合現狀分析
【第三章】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維語廣播新媒體融合現狀
【第四章】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維語廣播媒介合作現狀
【第五章】
參考文獻:
參考書籍:
[1] 徐沁。媒介融合論-信息化時代的存續之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年版
[2]趙莉,錢維多,崔敬?;觽鞑サ乃季S[M].北京:北京輕工業出版社。2007 年版
[3][美]保羅·萊文森著,何道寬譯。手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
[4]申凡。傳播媒介與社會發展--媒介功能理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5]胡正榮。中國西部廣播電視發展戰略[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年版
[6]王宇金夢玉。廣播新聞報道與節目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
[7][美]羅杰。菲德勒。媒介形態變化:認識新媒介[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年版
[8]王菲。媒介大融合:數字新媒體時代下的媒介融合論[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 年版
[9]陸小華。 新媒體觀-信息化生存時代的思維方式[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年版
[10]郭青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年第 2 版
[11]陸群 張佳。新媒體革命[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年版
[12]吳廷俊??萍及l展與傳播革命[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年版
[13]蔣宏 徐劍。新媒體導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
[14]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商務印書館。2005 年版
[15]喻國明。媒介的市場定位-一個傳播學這的實證研究[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年版
參考論文:
[1]蔡雯。從"超級記者"到"超級團隊"--西方媒體"融合新聞"的實踐和理論[J].中國記者。2007(1)
[2]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試論"融合新聞"及其挑戰[J].國際新聞界。2006(1)
[3]陶喜紅。論媒介融合在中國的發展趨勢[J].中國廣告。2007(6)
[4]孫玉雙、孔慶帥。中國媒介融合的現狀、表現形式與未來[J].科技與出版。2011(4)
[5]劉麗娟。融媒時代廣播發展策略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D].2013(6)
[6]云馳。媒介融合時代少數民族省區級廣播媒體發展之路[D].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0(3)
[7]莫合買提·玉努司。維吾爾語調頻直播間的數字化改造[J].中國廣電技術文萃。2013.(3)
[8]宋昭勛。媒體融合-新聞傳播業界和學界面臨的挑戰[J].傳媒透視 2006 年(5)
[9]陶磊。傳統廣播新媒體化的發展趨勢及前景[J].傳媒觀察。2012(2)
[10]張燕。對我國少數民族廣播事業現狀的關注與思考[J].現代傳播雙月刊。2005(1)
[11]尼加提·卡德爾。在融合傳播中強化維吾爾語廣播[J].中國廣播。2013(4)
[12]劉寒娥。融合新聞理念對新聞報道方式的影響新聞實踐[J],2007(4)
[13]陳雪奇。洛克伍德新聞組合設計解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12]
[14]宋昭勛。媒體融合:新聞傳播業界和學界面臨的挑戰[J].傳媒透視。2006(12)
[15]彭蘭。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個關鍵變革。青年記者。2009(02)
參考網站:
新疆新聞在線:
中央人民廣播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維吾爾語廣播網:
新疆新聞在線維吾爾語廣播網:
蜻蜓在線廣播: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