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帥作為中國新生代電影導演之一,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電影創作,到目前已經拍攝多部電影并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其代表作有《十七歲的單車》《夢幻田園》《冬春的日子》等。在以商業電影為主導的今天,他堅持自己的創作個性,以小人物特別是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為電影主角,通過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小事來折射整個社會,來表達對社會的看法,從而形成了具有王小帥風格的電影模式,其電影風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能夠充分的反映現實社會殘酷的一面
余華在談到什么是經典作品時,說道:“經典作品對于我們并不是意味著完美,而是意味著忠誠?!蓖跣浀碾娪盁o論是在拍攝手法還是在敘事方面,就如一部社會記錄片,真實反映社會殘酷的一面,而這些殘酷的現實性力圖展現出底層小人物與強大社會之間的矛盾以及這些矛盾下必然產生的悲劇。理想與現實,總是令人遺憾地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平等,可以是崇高的理想,也可以是吶喊的口號,而現實社會的殘酷性,自從私有制產生之后就一直伴隨社會左右,無論怎樣的努力,都不能夠甩掉它。于是在《扁擔·姑娘》中的高平雖然與東子是黃陂同鄉,卻從來不像東子那樣做“扁擔”干活,只跟城里人打交道?!妒邭q的單車》中小煙紙店店主勸小貴盡量別讓城里人開出他是外地人,而小保姆紅琴也總是偷穿主人家的衣服鞋子招搖過市。青春期的少年需要成長,需要面對社會的殘酷現實。正如王小帥自己所說:
“在人的生命階段里,有剛剛對生命的那種沖動,青春期成長的階段也正是世界觀形成的時候。對于社會,它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階段,有好多東西都在這個階段里留有痕跡,沖動啊,迷茫啊……”從王小帥的所有電影來看,社會底層小人物都是懷揣著美好夢想來到城中奮斗,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殘酷的社會現實使他們孤立無援,卻又苦苦掙扎,最終美好的夢想被社會現實所擊敗。
二、體現著濃厚的人文關懷
在王小帥的電影作品中時刻體現著對社會底層小人物命運的關注,對身份焦慮的關注。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總有那么一群人被淹沒在社會潮流之中,他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堅守自己的安身之地。但是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他們在與命運進行抗爭的過程中不斷受到傷害,在夢想被擊碎之后,原有的樸實善良不復存在,轉而代之的是迷失自我。在《十七歲的單車》
中小貴和小堅共用一輛單車來保護他們各自的夢想,但是這種平靜卻被當地的小痞子所打破,他們逼不得已將磚頭拋向了那些阻止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流氓。在電影《青紅》中,當小根在得知青紅與他的感情不能夠再走下去時,他一時失去了理智,強奸了青紅,致使愛情再也無法回頭。在電影《二弟》中,當二弟得知兒子再次被帶回美國時,他毅然決然的離開中國,通過偷渡踏上去美國的征程。在這些電影中,王小帥對那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小人物以及弱勢群體的欲望心理進行了深刻的展示,同時還表現了青少年成長中的煩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問題;城鄉差別之大而造成的世態炎涼等,表達了王小帥對小人物的同情和憐憫,他試圖通過對他們生活的刻畫,來引起社會對這些底層人物的關注,體現著濃厚的人文關懷。
三、在表現手法上具有獨特的藝術性
眾觀王小帥的所有作品,其在表現手法上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長鏡頭的運用
如世界著名導演特呂弗一樣,王小帥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運用了長鏡頭,長鏡頭具有紀實性特點,特別是在時間、空間、過程、氣氛、事實等方面表現的更明顯。長鏡頭的使用使王小帥的作品具有逼真的影像效果,也有力的體現了他駕馭電影作品的能力。在《十七歲單車》中,早上出門上學時,小堅發現自行車不見了而穿過狹窄的、凌亂的小胡同使用了長鏡頭,被父親教訓兩次后爬上屋頂也使用了長鏡頭,這里刻畫出了一個身處于惡劣環境中,需要被尊重、需要溫暖而又不能夠得到的底層青少年形象。在《青紅》中,青紅放學時走在被父親監視的山路上,在家時從燒水壺向暖瓶中倒開水都使用了長鏡頭,既表現了青紅壓抑的生活環境也體現了她內心感情世界的無趣。這些長鏡頭有著逼近真實的修辭目的,現場感表現的十分明顯,它是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冷靜地呈現出了底層人物生存處境的艱難與困頓。
(二)色彩的使用
在王小帥的作品中,環境基本上被“灰”這個顏色所定調,昏暗的天氣、潮濕的地面、灰色的街道、灰色的臉,以環境來襯托主人公壓抑、灰色的心理,從而折射出社會冷酷的一面,以及他們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的一面,但是在這些“灰色”的環境里,總可以看見一抹絢麗的色彩,而這抹色彩更加襯托出主人公悲劇的命運。在電影《青紅》中陰冷的天氣、潮濕的山路、規整的廣播體操為主人公青紅的生存環境定下了一個壓抑、苦悶的格調,當她穿上小根為她買的紅色高跟鞋從小珍面前走過時,為灰色的環境增添了一抹亮色,而紅色也正是象征著希望、活力和幸福,而父親的出現阻斷了紅色高跟鞋的去路,也預示著他們的愛情并不夠走的長遠,最終發生了青紅被強暴的悲劇。
四、結局的開放性
王小帥電影中另一獨特風格是在結局的設置上,他并不像大多數導演那樣安排一個喜劇結局、大團圓結局,而是以開放形式安排結局,給觀眾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在《十七歲單車》中,小貴帶著滿身傷痕扛著單車站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街頭,在此影片結束,導演并沒有明確地告訴觀眾小帥的命運今后會是如何,而是促使觀眾去想象、去思考。在電影《二弟》中,二弟帶著自己的小女兒再一次踏上了前往美國的偷渡輪船,女孩邊啃蘋果邊和身后的男孩笑,而主人公二弟則是在一旁默默的吸煙,進而把鏡頭轉向了蒼茫的大海,至此電影結束。
結語
在商業化越來越嚴重的影視圈,王小帥以獨特的風格、以獨特的視角來展示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使電影耐人尋味,成為經典之作,并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
參考文獻:
[1]曹冰清.論王小帥電影的創作風格[J].文學教育,2013\\(4\\).
[2]王瑞紅,江宵.淺論王小帥導演的電影風格[J].電影文學,2012\\(6\\).論中國新生代電影導演王小帥的電影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