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結束以后,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確立,使全面的社會改革浪潮觸動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一切領域。
在音樂藝術方面同樣如此,音樂創作逐步出現了建國以來少有的比較寬松、自由的環境。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的作曲家除了用比較傳統的創造手法來創作小號作品,還運用新的作曲技法來表現音樂的內涵,更加追求音樂表現力和小號演奏技術、特點的展示,創作的目的性更強,表現的內容更加豐富。
一、用比較傳統的創作手法來創作中國小號作品
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用比較傳統的創作手法創作的優秀中國小號作品,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賈雙創作的《隨想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首小號獨奏曲的音樂素材是一首塔吉克族的舞曲,來自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的插曲和音樂,曲調具有新疆民歌的風味。樂曲中增二度音程的進行尤具特色,對不同旋律的處理也非常得體,既發揮了小號的特性,又充分展示了音樂的內涵。
解放軍總政軍樂團王和聲于 1990 年創作的《月光下的舞步》是現在教學和演出中經常用到的一首小號獨奏曲。樂曲以民間音調《阿細跳月》的音樂動機作為引申點,進行了大幅度的擴充和展開,變小巧為大氣,變細膩為粗獷,獨奏合奏渾然一體,高潮迭起,藝術質量和演出效果出色的結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很好的展現了我國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同胞歡樂喜慶,載歌載舞,“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美圖景。該曲 1995 年獲全軍文藝新作品(器樂)三等獎。
施安同、徐景新創作的組曲《清水江畔》由四首小曲組成。第一首《美麗的清水江》,描寫碧綠的清水江從群山中蜿蜒而來 , 船上的艄公唱起了號子,表現了沿江的美麗景色。第二首《飛歌》,描寫苗族青年男女互相邀請出寨郊游演唱山歌的情景。第三首《月夜笙歌》,描寫苗族青年在月夜下用蘆笙傳情的情景,并使用了弱音器以模仿蘆笙的聲音。第四首《節慶》,用快速切分音的節奏,表現了節日里青年男女歡快的歌舞場面。這首作品是為數不多的以組曲的創作手法編寫的一首小號獨奏曲。
還有內蒙古交響樂團的陳黎明在 1998 年創作了小號獨奏曲《鄂爾多斯風情》,作品描寫了內蒙古西部高原鄂爾多斯人民的精神風貌。該曲的引子表現曙光初露,快板表現了節日的歡快,行板為抒情段落,展現了蒙古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情景,而后的快板再現則表現了賽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樂曲采用鄂爾多斯民間音樂素材,大小調相互交替,旋律極富個性。他在同時期根據內蒙民歌《小青馬》改編的同名小號三重奏也是一首具有濃郁內蒙風格的優秀小號作品,并在內蒙古自治區舉辦的室內樂比賽中獲得了創作一等獎。
二、用現代作曲手法來創作中國小號作品
這一時期除了用比較傳統的創作手法以外,創作者還大膽借鑒世界現代音樂觀念,吸收現代音樂創作技法,用現代作曲手法來創作中國小號作品。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侯靜創作的小號獨奏曲《圪梁梁》就是一首將中國傳統民歌和現代作曲手法進行融合的一種嘗試。樂曲由兩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慢板,用的是陜西隋德縣民歌《三十里鋪》的旋律;第二樂章是單三部曲式,由散板,歡快舞蹈場面的快板,和再現的散板組成,并使用了音色比較明亮的 C 調小號來演奏。
由總政軍樂團中青年作曲家陳黔創作的小號與管樂隊雙重協奏曲《裂距》是一首用現代音樂語言創作的作品。該曲創作于 1988 年,完成于 1995 年,他的音樂注重于表現在當今社會中不同的觀念與理想之間、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之間那種巨大的反差與沖突這一哲學命題,他更多的使用了一些近現代的創作技法,對位技術在這部作品里被廣泛引用。管樂隊各聲部以一條條線性形態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深沉的,涌動著的巨大音流,獨奏小號漂浮于這音流之中,時而對峙、時而憂傷、時而抗爭,一種孤獨感與一種堅毅性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陳黔的另一首小號獨奏曲《卡巴耶》是作者去新疆采風后創作的,“卡巴耶”源自新疆帕米爾高原塔吉克族語“面對面”的意思,它表現了遇到了遠方的親人,相見時激動而又復雜的內心世界。還有總政軍樂團青年作曲家郭思達在 2003 年初創作的《懷念》是一首小號和爵士樂隊的獨奏曲,樂曲打破了以傳統中國民間音樂素材創作中國小號作品的慣例,以抒情布魯斯音樂素材為主線,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還要提到的是金萍創作的小號獨奏曲《冷杉》,這首作品用現代的作曲手法創作,旋律突破傳統的模式,表現的是一種情緒,一種色彩,有作者明顯的創作痕跡。該曲在中央音樂學院 2005 年舉行的小號比賽上,被定為第二輪參賽規定曲目,樂曲使用了 C 調小號來演奏。
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小號作品的創作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明顯提高,在創作手法的探索上呈現出全面的多元化發展,既有以傳統音樂為素材創作的作品,也有以傳統音樂與現代作曲手法相結合的作品,還有完全使用現代技法創作的作品。為了音響和表現需要,90 年代以后創作的很多作品還使用了音色明亮的 C調小號來演奏,使音樂語言的表達更具表現力。進入 90 年代后中國小號作品創作的發展和優秀作品的誕生,也必將推動中國小號事業整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起東 . 小號曲集 [M].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60.
[2] 陳銳 . 中國小號作品集 ( 第 1、2 集 )[M]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7.2.
[3] 陳銳 . 中國小號作品集 ( 第 3 集 )[M]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8.8.
[4] 桑建良,王慧君 . 蒙古族風格管弦樂獨奏重奏曲集 [M]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