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審美是音樂課程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欣賞課作為音樂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在每節欣賞課之前首先要明確這節課到底要教給學生哪些知識,通過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進行下去,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音樂知識。教師應充分發揮音樂特有的魅力,根據學生審美心理特征和身心發展規律,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兼之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意識。
一、以學生的興趣為著手點來誘發學生自信心的產生,進而實施音樂的創新教學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對于感興趣的事物就會對其自主的探究,有著很強的學習自信心。筆者鑒于此,以學生的興趣為著手點來誘發學生產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我們知道,學生學習是否具有自信心直接影響著學習的結果,而自信心、興趣是可以通過后天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形成的。筆者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集合學生的心里特征,優化音樂課堂,以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借助游戲,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其產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假設在游戲中融合音樂知識,諸如:邊做游戲邊唱歌,即能夠讓學生對唱歌產生興趣又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對音樂的畏懼。讓學生在輕松、娛樂的環境中歌唱,體驗音樂的魅力和樂趣。
一般人們聽到某種音樂就會產生某種行為,諸如:打節拍等。音樂欣賞教學還可以結合人們的天性,即:手舞足蹈來開展教學活動。如:通過音樂讓學生做出一些自然反應,進而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的走、跳、跑、自主創新動作行為與音樂相融合體現,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實踐音樂節奏運動。
此外,筆者在欣賞課教學中為了為學生提供最佳的欣賞狀態,強化了“靜態”模式,即:讓學生在最佳安靜的氛圍中產生某種音樂感悟。如:筆者將音樂、繪畫、詩歌、戲劇、舞蹈多種藝術因素相融合體現,借以來誘發學生對音樂的感悟、體驗等等。進而在學生對音樂有所感知的基礎之上實現對音樂的真正欣賞。在此,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個性特征、思維方式、情感體驗等各不相同,他們對音樂欣賞也會有著不同的感知和理解,教師應倡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最大化的促使學生對音樂的創新和發展,深化音樂欣賞課堂教學。
二、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音樂欣賞課中進行創新教學
通過多元化教學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誘發學生與音樂作品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充分運用學生豐富的想象思維來誘發學生產生想象、創新,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
筆者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結合音樂作品的曲式情緒、快慢、力度等變化進行自主的指揮,強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體驗。在此,對于學生的指揮不是要求其動作是否規范,而是注重其指揮動作與音樂作品情緒、速度、力度是否相匹配,注重情感的體驗,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如:在學習欣賞樂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時,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作品的了解進行分析樂曲的情緒、情景、段落、速度、力度等,之后讓其自由地進行指揮。
另外還可以把同一題材的不同樂曲進行相互比較 , 得到新的啟示、新的感受、新的知識。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對開發學生智能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與培養,培養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如以“青春”為主題的音樂欣賞課中 , 教師可選用《當兵的人》、《一支難忘的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歌曲進行類比欣賞。
三、通過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欣賞課中進行創新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最好的教師對于學生來講,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自己的學生視為志同道合、朋友的那種教師”.新課程提出: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是平等。同樣道理,對于情感體驗來說,學生與教師一樣其內心世界都是豐富多樣的,對此,筆者認為,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個體情感體驗的表達,鼓勵其獨特體驗的顯現,誘發學生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探究,力爭為學生構建一個自由、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注重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發和發展。比如我讓學生欣賞《卡門序曲》時,先自己講一講他們知道的有關歌劇《卡門》的內容、舞蹈、服裝等等,讓他們討論、發言。然后我引出教材,欣賞《卡門序曲》的音樂。在教學實踐中,引導講述內容,音樂作品應該貼近生活,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現、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僅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同時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工作,給他們以樂的感覺、美的感受,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園內其他能有效開展音樂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音樂教育陣地,促使他們沿著良性發展的軌道健康成長,培養他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重視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現美,才能順利的、很好的完成音樂教學任務,真正達到培養高素質的接班人的目的,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翱翔。
參考文獻:
[1] 姚思源 . 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文獻[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張前。音樂美學教程[M].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3] 郭聲健 . 藝術教育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