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作為一門“表現情感的藝術”,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歌劇作品則以綜合藝術的表演方式表現感情,由于有歌詞及舞臺表演的幫助,比單純通過器樂曲的欣賞,能更直接的激發人們對于音樂的理解,在心靈上激蕩出浪花。由于有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幫助,即使是聽不懂得歌詞(如使用的是其他國家的語言),在感受演唱者的表情和動作時,我們也能多少體會到他的內心世界,這樣的一種借助多種審美要素存在的音樂表演方式,便擁有了屬于它自己的特有的審美要素和價值。
歌劇作品作為音樂的藝術形態之一,在它的藝術美的構成與體現中,包含著多方面的造型手段與審美環節。我們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整場歌劇表演中,大多以單首聲樂作品(即詠嘆調、宣敘調)表演為主,所以也會涉及到與聲樂作品的審美要素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析,所以不再對單首聲樂作品審美要素做分析。
現以《卡門》這一歌劇的欣賞為例,淺析歌劇作品中存在的美學元素與審美價值。
一、劇情美
任何一部歌劇作品劇情的曲折動人,及其所蘊含的深刻哲理都是我們在賞析完作品后最記憶猶新打動人心的。對于作品背后整體的劇情風格把握,也是欣賞作品的一個有利途徑,可以快速準確的掌握作品的整體劇情結構、旋律風格,進人美的意境?!犊ㄩT》這一歌劇中顯示出了西方的現實主義風格,作品取材于梅里美的小說《嘉爾曼》,比才的這部歌劇是一部生動的音樂“文學”,用音樂鮮明的刻畫出性格相異的人物形象?!犊ㄩT》是比才1875年的作品,全劇采用四幕完成,使用意大利語演唱,劇中用地方民族風格,刻畫出了與人物性格特征相匹配的音樂旋律,如女主角卡門使用了純粹的西班牙風格的音調、節奏來刻畫卡門這個熱情坦率、酷愛自由、敢作敢當的吉普賽女郎的形象和性格。以近似抒情的風格強調豪塞所處的環境本來是安詳平和的,但與卡門的相遇后,導致了他的變化以及最后的悲劇。
二、歌詞美
歌劇作品中的單首聲樂作品表演是主要表演方式,而在聲樂表演中歌詞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歌詞的詩化語言美是構成聲樂藝術美的文學基礎。選作歌同的語言大多精練簡潔、流暢自然、并能抒情達意,表現出它以精粹純美的語言去概括現實生活,以最簡練的文字描述創造準確優美的音樂藝術形象,以達到“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的藝術效果,詞意能創造美的想象空間和意境;同時好的歌詞不乏口語美,即:歌詞讀來流暢、朗朗上口,能夠壓韻,易于唱者的歸韻;詞作的詩情美,是指歌詞具有描述性,重在情趣的抒發,它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欣賞者帶人引人人勝的審美意境之中。在欣賞《卡門》時采用了中文字幕對歌詞有詳細的認識,但我認為歌詞的美不全在了解歌詞的內容上,雖然歌詞能創造美的想象空間和意境,但即使是在不知道具體演唱的歌詞內容時,在欣賞意大利語與旋律的結合時,也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和諧,相應相溶之美,正如漢斯立克所言,音樂中存在的形式美,同樣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如第一幕中,女主角的詠嘆調《愛情是一只自由鳥》為例,曲中她自由抒情的演唱,雖然不能全然聽懂歌詞,但這種自由、悠然堅定的旋律體現了她勇于追求自由,渴望愛情,熱情坦率的性格刻畫的完美無疑。
三、旋律美
旋律是音樂的靈魂,它由音調、節奏、和聲等音樂要素構成。一部歌劇作品中,詩化的語言形象、內容、形式、結構、韻律風格等無不影響或決定著曲調的創作。聲樂作品的旋律美在于序曲的旋律美、間奏的美、塑造氣氛的旋律美等等?!犊ㄩT》這一作品中有名的序曲,由各個主人公的代表性性格的動機構成,不僅預示了劇中的旋律構成,更是一曲優美的序曲,其中充斥著美感。
而聲樂作品的旋律美與聲樂作品的音調美、節奏美和重唱、輪唱、合唱等多聲部聲樂作品結合展現出的和聲美,更使聲樂藝術美的形象表現力和藝術魅力得到極大的增強。如第一幕中換班的士兵到來時,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著士兵的步伐開路。孩子們在輕快的2/4拍子,d小調上,唱著笛鼓進行曲《我們和士兵在一起》,這一輕巧的小合唱幽默活潑,而又不失動聽,和著鮮明的節奏,體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好動,營造出了輕松幽默的美和快樂的氛圍。
再如這一幕中女配角米凱埃拉來尋找豪塞,詢問她的男朋友下落時,與士兵們進行的二重唱和合唱中,簡單的旋律,在閃躲和跳動的節奏中,透著她對自己男友的關心,和對其他士兵的防備。正是通過一系列作曲手法,使吉樂藝術美的形象表現力和藝術魅力得到極大的增強。
四、演唱聲腔美
歌劇作品最終必須通過人吉來演繹,詞章的語言與曲作的旋律,有賴于聲腔的體現。因此,演唱的聲腔美通常被看作是聲樂美的主導因素,聲腔美包含音色美、字音美和行腔美。其中,音色是發聲造型的物質基礎,它決定著發聲質量的關鍵;字音美要求演唱者按照語言的語音體系的結構規律咬字,使字與聲調以及歌詞所描述的情節結合起來,達到純正清晰字正勝圓、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如讓人們印象深刻的,第三幕中著名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奧為感謝歡迎和崇拜他的民眾而唱的一首歌曲。這位抒情男中音的音色,干凈又力,再配合這首節奏有力、聲音雄壯的凱旋進行曲,成功地塑造了這位百戰百勝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給人以強烈的聽覺美感。
五、動作表演美
歌劇作品屬于表演藝術,在聲樂表演中,表演者角色的創造離不開形體動作的造型要求。形體動作是一種無聲的音樂語言,好的聲樂演員在舞臺上的舉手投足、一招一式、一肇一笑都能與語言動作、演唱情緒恰當結合,使演唱者更好地傳情達意,在音樂的流動中給人以美感。如第一幕,女工下班后在廣場上進行的合唱,表演者手拿雪茄,漫無目的的眼光,挑逗和輕浮的目光,體現了她們是一群渴望愛情,天天生活在環境不好工廠中的發泄和不滿。第一幕著力在塑造吉卜賽姑娘卡門熱情、奔放、富于臉力的形象。當女主人公在演唱卡門的著名詠嘆調《愛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鳥》這首十分深人人心的旋律時,她的眼神充滿了神秘的期盼,看望男主人公的動作大膽不做作,充分表現出卡門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還是這一幕中,卡門在引誘唐·豪塞時,又唱出另一個著名的詠嘆調,為快板、3/8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節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性,在演唱時女演員目光充滿挑逗,動作熱情似火,使人能明確感受到她引誘豪賽的的用意,在熱情的旋律中滲透了妖燒的美感。
我們以上所說的幾種審美要素,并不是歌劇作品的全部審美要素,除了以上幾種之外,如舞臺布景的審美、服裝燈光的審美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美感因素,我們只是取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來分析研究,需要指出的是,在實踐的聽賞過程中,聲樂作品中的各種審美,也是不應該割裂開的,各種美感因素是整體性的呈現在觀眾視野中的。
音樂作品的美是要在欣賞的基礎上用心體驗和體會的,作為學習音樂的人,我們應該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步增加作品的積累量,加強自身的音樂基礎性理論的學習,如音樂史、聲樂史的發展,作曲技法的學習等,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能使得我們更全面的掌握作品的整體結構和知識。只有對音樂作品有了切身的了解,我們才能回歸音樂做研究,而不是離開音響研究音樂,提高審美能力切實從音樂作品的聽賞中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毛莉杰。音樂審美與素質教育[J].交響一西妥音樂學院學報,2000,(1)。
[2]王次昭。音樂美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張前,王次昭。音樂美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4]有德鄉,劉大巍。歌唱甲美的三度創作[J].中國音樂,2001,3.
[5]吳鵬。普通高校音樂欣賞課程中聲樂作品欣賞教學的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6.
[6]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美)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