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看的大型歷史劇,如《三國演義》、《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其思想內容無非幾個方面:一是史海鉤沉,于眾說紛紜中,還原歷史真相,甚至為歷史人物翻案。其耳目一新乃至石破天驚的觀點,大歷史觀、新歷史觀,以及厚重的思想深度,正是作品免于俗濫的宮廷戲說俗套的重要特質。如雍正王朝,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一個宵衣旰食、勵精圖治、隱忍深沉的帝王形象,其權謀機略、鐵的手腕、馭人之數都不在“千古一帝”———其父親康熙之下。一生只要一息尚存,就奮斗不止?!爸晃┮蝗酥翁煜?,不惟天下奉一人”,更是體現了這位明君帝王哲學:獨裁和民本??此茖α⑸踔练至训膬蓚€方面,卻是如此和諧的統一于他身上。從康熙的晚年倦怠朝政,乾隆晚年的好大喜功來看,雍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顯然遠邁康熙、乾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康熙王朝》是新歷史劇的開先河之作。
二是史詩般的波瀾壯闊、宏大厚重的藝術風格,有如青銅般凝重與樸拙?!稘h武大帝》一開場便出語不凡,如海雨天風,氣勢奪人。正如卷首語所說:他給了一個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親手締造的國家成為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宏偉的宮殿,場面的恢弘,廣袤的草原,縱橫馳騁的漢軍威武,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無不訴說著我們祖先昔日的榮光與驕傲。另外,文學的筆法也是該劇不可多得的看點,尤其是漢武帝這一形象的塑造,其復雜的內心世界,艱難的成長歷程,顛覆了我們對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神化的膜拜,尤其是漢武帝晚年陷入孤家寡人的凄涼晚景,和內心世界的脆弱,都很好地遵循了“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這一文學定律,塑造了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物形象。
相比之下,《大明宮詞》卻是別有一番風味?!洞竺鲗m詞》是唯美的,粗獷不及前兩部,但細膩華美則遠勝之。既有山的厚重巍峨,又有水靈動純凈??赐暝搫?,我突發奇想,由《大明宮詞》,甚至風行一時的宮廷劇《甄嬛傳》,對中學作文教學是不是也有一點啟示嗎?
《大明宮詞》具有莎士比亞戲劇的風格,靈動飄逸,語言華美。尤其是人物對白,在避免俚俗上可謂不遺余力,力求典雅詩意,語必求工。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寫道:“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蔽蚁脒@是對語言雅和俗的最高要求。我們反對晦澀,反對華麗辭藻的堆砌,反對“濃的化不開”的綺麗繁飾,但絕不拒絕文采粲然和意蘊豐厚。學生的閱讀積累大都差不多,但表達出來就會有高下甚至霄壤之別,這正是語言的魅力,文字的美麗?!洞竺鲗m詞》的語言不是風花雪月、附庸風雅的炫耀賣弄,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詩,是詞,是曲子。在彌散著詩情畫意的同時,和場景、心境的配合又是那樣若合一契。
下面我們欣賞一段臺詞:光線成為風景的主角,庭院中的花匠們,各自擁抱著屬于自己的一份陽光,步履輕盈地來回奔走,他們身體那被陽光強調的明快線條,賦予了朝陽某種更快樂和生動的形式。他們悟人的說笑,那聲音仿佛是雨后盛行于長安的季風,遙遠而干爽。
野花迎風飄擺,好像是在傾訴衷腸,綠草凄凄抖動,無盡的纏綿依戀。初綠的柳枝墜入悠悠碧水,攪亂了芳心柔情蕩漾。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遠行的丈夫卻年年不見音訊。
《大明宮詞》的語言具有詩一樣的意境,深沉、憂傷而不乏明麗、清新,表達富有創意,很多句子耐人尋味,如“光線成為風景的主角”,“他們身體那被陽光強調的明快線條,賦予了朝陽某種更快樂和生動的形式”,都是創意無限的奇崛之語,使人徒然生出“眼前好景道不得,大明宮詞在心頭”的艷羨和嘆息。
庭院中的信步,慵懶舒適的享受陽光,野花怒放,綠草萋萋,楊柳依依,都是尋常之景,但在此卻是融入了奇特的想象,多種修辭手法的妙用,形象而又讓人嘆服。寫作中何不嘗試?
又如一段臺詞:一個不知道珍惜現實的人,永遠生活在過去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會走得太遠。矛盾恰似人生的烏云,雖然引來狂風暴雨,也能結出繽紛的彩虹。誤會好比命運的利劍,既能招致廝殺,更能披荊斬棘顯露真情。人是否能順暢地往前走,最關鍵的是要看到你身后的情況。
……這哪里是人物對話的臺詞,分明就是哲人睿思,讓人在沉迷于劇情的同時,心靈上得到濡染和洗禮,獲得人生的頓悟和啟迪。
《大明宮詞》除了人物對白外,還恰到好處地穿插大量的內心獨白,主要是太平公主和武則天的內心獨白。除了揭示人物內心最隱秘的世界外,也以女性視角來觀照、燭照這段歷史,而不是采用上帝視角、上帝俯瞰———似乎劇情的發展以及深遠的歷史意義幾乎全然知曉。仿佛是從內心最深處的曠野中傳來,在風中悠揚而凄婉地傳響。因此,內心獨白帶有濃濃的抒情意味,在帶有一種悲涼又深沉的人生況味的同時,又呈現出唯美的藝術風格。另外,還有大量的旁白,相當于畫外音的形式,以一個歷史旁觀者的身份,以平靜冷峻的文字,不露聲色地敘述議論。其實我們學生的作文,也不妨從中得到借鑒和啟示。我們寫作文,無外乎是敘述人物事例,然后圍繞話題或題目闡釋議論,絕少描寫和抒情。致使文章在表達方式上顯得單調,平鋪直敘,平淡無奇,文章看不見一點亮色。如果嘗試著將《大明宮詞》中的畫外音、描寫、抒情和詩化的敘述評論融入到作文,使記敘文散文化,議論文散文化,不僅不會使作文結構松散,金戈鐵馬的豪情中嵌入庭院深深的幽情,橫云斷嶺,張弛相間,會使文章搖曳生姿。
再者,有限視角的運用,“我”的參與和親歷,會增加文章的真實感,會使讀者覺得“貼著人物寫”,揭示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心境。而沒有上帝俯瞰的那種全知全能———本已預知結局而重新敷演,一切都不是掌控中的靜態,而是流動的動態。劇中人物的內心獨白和畫外音,是屬于上帝俯瞰的,有一種穿透歷史的通透和清醒,對歷史人物、事件的評價,站在了歷史的高度,而不是為故事而演繹,兩種視角,各有千秋,相得益彰。這點也值得我們作文借鑒。畢竟,淬煉事例敘為賓,臧否人物議做主,如果學生在寫作時注意這些,既能使文章氤氳在詩意的河流,又能閃耀理性的光芒,又能具有一種幽遠的歷史縱深感,文章自然大氣、深刻、靈動,自成高格。
另外,臺詞的句式特點也是《大明宮詞》錦上添花的一個重要因素。且看如下臺詞:放不開,那命運欽定的愛情;躲不開,那注定凄艷的榮幸;逃不開,那疲憊過后最終的遠行。長安細雨,沐浴著太平;大明宮景,多少宿命?;厥走b望蒼穹下,世事浮沉,無常無情;終我一生,難尋太平。
權力,我平生第一次直覺地感受到權力,那君臨千萬眾之上的迷人感覺……我凝視著廣場上凱旋的戰士們那一張張還隱隱浮動著戰爭煙云的剛強面孔,聆聽著自己嘹亮的喉音如展翅騰飛的云雀刺穿頭頂瓦藍的天空。我終于開始領悟到我的哥哥,父親,包括我的母親那永遠晦疑莫測的表情之后深刻的背景,開始理解這讓世人前仆后繼,寧可舍去生命親情也要奪取的絕對幸福。權力,這是你我生命中的永恒主題,是隱藏在你高貴血統之中揮之不去的神的印記!
上述片段句式整飭,兼具“三美”———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整齊勻稱中不乏變化,堪稱語言表達的典范。
《大明宮詞》的語言,采用獨特視角,“上帝俯瞰”和有限視角巧妙結合,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運用精致而靈動的句式,清詞麗句,含蓄雋永,真正做到了詩情與哲理齊飛,歷史融文學一爐,成為詩體詩化散文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