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國外引進類真人秀節目營銷問題探究
【第一章】引進我國的真人秀節目營銷模式探析緒論
【第二章】版權引進類真人秀節目的發展
【第三章】引進類真人秀節目的傳播特征
【第四章】外國引進真人秀節目的營銷策略
【第五章】國外引進節目營銷策略中的問題與建議
【第六章】我國版權引進類真人秀節目營銷策略的發展趨勢
【結語/參考文獻】版權引進綜藝節目營銷策略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3 章 我國版權引進類真人秀節目的傳播特征
真人秀電視節目種類五花八門,很難從形態上有一個準確的概括。事實上對創意產品形態的概括都會面臨這樣的困難,我們經常能夠感覺到其形態上的差異,但是卻不能對它們有準確的邊界劃分。比如戶外競技類真人秀如《奔跑吧兄弟》,表演選秀類真人秀如《中國好聲音》,生活服務類真人秀如《爸爸去哪兒》、《我們約會吧》,公益類真人秀比如《夢想合唱團》,將這些節目放在一起可以發現節目的規則設計、元素構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難以找到規律性的形態特點。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尹鴻教授書中《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所指出的構成真人秀節目的七個共同節目元素來理解和歸納出真人秀節目具有以下特征。
3.1 媒介內容的真實性與虛構性融合
目前學界和業界通常把電視節目分為兩種類型:虛構類節目和非虛構類節目。
虛構類節目是指如電影、電視劇、戲劇等由演員遵照劇本情節來演繹,詮釋的過程被影像記錄和藝術加工的節目類型;而非虛構類節目便是指如新聞直播、紀錄片、人物訪談節目等這類記錄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對其采訪、報道、加工的節目類型。
對真人秀進行研究可以發現這類節目與虛擬類節目和非虛擬類節目都有相似之處。比如參與真人秀節目的自愿者并非演員只是普通人,參加的游戲事件中是拋棄了編劇給定的臺詞和事先設定的結局,節目參與者的主動性空間很大,不用完全按照給定的規則來進行,因此也導致了結局的開放性,這里便體現出真人秀與非虛擬類節目的相似之處。同時,真人秀節目還是局限在一個節目秀里,節目中會設置游戲規則和規定游戲情境,參與者并非完全自由,依然受到時間、地點、游戲競爭性的束縛,所以這里又體現了與虛構類節目的相似性。因此,在真人秀節目體現的七個關鍵詞中,自愿者、競爭行為、真實記錄便屬于非虛構的特點;然而游戲規則、設定情景、競爭目的、藝術加工則屬于虛構類的特點。那么,將真人秀介于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內容情況進行細分,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
3.1.1 人物非角色扮演與行為限定的融合
真人秀節目中不會像影視劇或者電影里給參與者設定角色,而是直接還原你現實中本來的樣子,讓自己本色進入節目中去決定自己的行動和呈現給大眾的形象。當然,恰恰因為是本色出演更真實的展現了自己的個性和人格,讓觀眾更加了解和喜歡參與者。相對的,節目參與者進入節目的同時就被放置在一個特定場景中,有著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這讓參與者又不可能完全和生活中一樣,因為參與者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攝像儀器真實記錄了下來,所以無形中就被真人秀中的游戲規則所影響,在表現自己的同時也是在表演自己。
3.1.2 結果不確定性與目標明確性的融合真人秀節目中的游戲會有一個清楚的游戲目標,比如通過多久的競爭獲得勝利或者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獲得其它參與者甚至觀眾的信任與喜愛,最后的勝利者得到加冕成功贏得游戲事先給定的獎勵。所以,節目中始終不變的是游戲目標是明確的,但是最后憑借參與者的自由發揮誰成為最后的勝利者、失敗者,通過什么方式贏得了勝利,對手又是怎樣失敗都是不能被觀眾甚至節目組所確定的,也是因為這點懸念的存在讓人們對真人秀節目具有了期待性。
3.1.3 情節結構開放與情境規定的融合
真人秀節目會在大的情境中設定游戲規則、時間、目標以及地點,但是每一個參與者可以在規定情境范圍內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盡可能的讓自己在面對提前設定的或者突發事件中做出本能回應并采取行動,最后參與者會采取什么行動或者導致什么結果誰都不能預料。比如在《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的第 7 期中,到最后一個環節時海泉 、鄭凱、伊一三人都陷入了僵局,伊一和鄭凱屬于一個陣營,海泉單獨一邊但是三人都知道了各自的特點,比賽環節規定最后只能留一個人下來游戲才算結束。鄭凱為了保護伊一,決定與海泉談判互相犧牲讓伊一勝出,在兩個男人意見達成一致之后正準備行動時,沒想到伊一反過來為了保護鄭凱不禁大叫出來而成為了被淘汰者,最后海泉落敗,鄭凱成為了最后的贏家。這一期讓觀眾回味無窮,都稱贊伊一和鄭凱互相為對方著想的行為,這也是節目將游戲的開放性和規定性結合得如此完美之處。
3.2 媒介制作的記錄性與戲劇性交叉
記錄性與戲劇性是電視節目的兩個核心概念,而真人秀節目與這兩個核心概念有緊密聯系。真人秀節目會制定不同的游戲規則和選定不同的時空環境,參與者在就只能在規定的情境中的遵照設定的游戲規則進行游戲,這便與生活中的絕對現實有了差別,突出了真人秀節目戲劇性或者虛構性的一面。相反,真人秀節目與純粹性的電視劇和電影仍然有所區別,電視劇或電影里的劇情是完全虛構,演員扮演的角色、人物的故事、命運甚至臺詞都是提前由編劇設定好了,而真人秀節目中,節目編導只是設定了一個大的游戲規則和場景,而游戲過程中的細節則完全由參與者自由發揮、自主展現。正是這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真人秀節目體現出了紀錄片的一面,也由于紀錄片特點與戲劇片特點的結合,成功構成真人秀節目的核心美學元素。
艾里克斯·霍爾姆斯作為英國 BBC 紀錄片導演一度將真人秀節目歸結為紀錄片的類型之一,即構建式紀錄片。
在他眼中,紀錄片已經不再是以前那種只會說教、枯燥乏味節目,如今在經過發展變革之后形成了新的節目形式,他也曾數次向觀眾解釋在建構式紀錄片中,是將真人放置在某個特定的人為環境中,以期記錄他們的表現和應對方式。艾里克斯·霍爾姆斯的這種說法與真人秀節目的特點確實有相似之處。
3.2.1 細節真實還原的記錄性特點
紀錄片里常有的拍攝手法是全程記錄和細節展現,而真人秀節目便延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全程跟蹤拍攝參與者的生活動態,推動游戲進度的同時也呈現參與人物的行動狀態。曾經有人這樣定義過紀錄片的紀實手段:"紀錄片就是讓我們能感知攝像機存在并記錄的客觀景象,這里面夾雜了手持攝像機的運用、鏡頭的晃動、自然光的采用、忽大忽小的聲音印象等等,這種節目類型的程式造成了一種公認的印象:很多沒有預期的事情被攝像機恰巧拍攝了下來同時真實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因此,真人秀幾乎是借鑒采用了所有的紀實手段,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證節目的現場感和還原節目的真實細節。比如在《走進香格里拉》的節目中,節目組盡力減少人為的因素,沒有主持人串場也沒有演播室的轉換,一直采用全程跟拍的方式,期間會插播志愿參與者家鄉的實錄以及后期的訪談內容,讓觀眾感受到真人秀節目濃厚的記錄色彩。
豐富多彩的細節鏡頭成為了真人秀節目里的重要元素,節目中人物的個性、品質常常需要借助細節來表現。相應地,志愿者通過節目進度的推進多多少少會將這些點暴露出來,甚至呈現給觀眾平時難以看到的隱私的一面。比如在《幸存者 1》中最后一場的投票環節,理查德在得知自己成為勝利者之后對著凱莉說出了"這只是一場游戲"的話,但巧妙的是鏡頭給出了理查德在等待結果時的面部特寫:
瞳孔放大,雙手托著臉,表情里有著滿滿的擔憂。最后在主持人宣布最終勝利者是理查德的時候,自己愣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這個細節鏡頭的呈現與理查德的獲得勝利后的言行形成極大的反差,順利地展示出他工于心計的一面。所以,對于節目中通過還原細節所體現出的生動性超過了虛構類的節目。
3.2.2 節目規則與制作的戲劇性特點
真人秀節目游戲中設置的時間和空間具有明顯的人為特點。比如節目中規定的時間,游戲進行的地點、空間大小都是固定的,這與紀錄片的開放性不一樣,真人秀節目中時間和空間的封閉性就注定了人為設置的戲劇性情景,是不同于現實生活環境中的虛擬空間。比如《奔跑吧兄弟》,節目中的游戲都是事先敲定好的,進行哪種比賽,怎么比,以什么樣的方式判定參與者的輸贏等。所以,這種規則的設定采用的就是虛構手法,凸現出來的戲劇性比紀錄片更強。
真人秀節目在后期制作上常常會運用藝術加工,這樣的想法來源于電視劇的制作方式,因為對于電視劇手段的運用可以明顯增強真人秀節目的感染力。制作方將記錄素材搜集整理之后,便會進行后期的藝術加工。通過蒙太奇的剪輯思維運用對比剪輯、慢鏡頭回放、交叉剪輯等方式來增加戲劇性效果,最后再添加上音樂、字幕、動畫和特效等來實現各種情感的渲染,突出勝利者的喜悅、失敗者的不甘、競賽的艱辛等等。比如德國真人秀節目《硬漢·走過沼澤地》在結尾時就將電視劇里的蒙太奇剪輯思維運用得恰到好處。選手成功到達終點加冕作為第一個鏡頭,然后接上志愿者洗澡、雙手顫抖捧著水、參與者精疲力盡時家人的攙扶和救護車到來的鏡頭,將渲染的情感力量順利融入這個節目之中,最后配上動情的音樂順利的實現了寓教于樂節目效果。
3.3 媒介傳播的雙向互動
傳統電視媒體一直以來都是信息傳播的把關者和解釋者,決定著傳播的內容和方式,而受眾只是作為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和闡釋者。相較于網絡媒體和以手機為例等交流媒體而言,電視媒體一直都是屬于單向傳播,在互動性方面甚至連直播廣播都有更強的互動體現。而今隨著民主化程度和電視受眾知識水平的提高,受眾接受信息的范圍空間越來越廣,激發了受眾潛意識中的個性化表現需要,他們已經不愿意停留在接受電視單向傳遞教導性信息的層面,而是更加渴望參與對于信息的創造、選擇和交流。電視媒體面對目前受眾高度膨脹的參與熱情,逐漸從過去單向的傳播轉變為電視媒體和受眾的交互傳播,受眾也更加愿意且需要將自己的意見、愿望和要求傳達給電視媒體,從而通過電視媒體實現自己的愿望訴求。
學者期間一度提出媒體正在面臨的重大轉變,即向著個人媒體、綜合媒體以及交互性媒體轉換。
這里的交互性如今看來成為了媒體轉變的核心,也成為了各種媒體共同的發展趨勢。比如近年來技術的突破已經讓媒體和通訊行業開始有緊密聯系,智能手機的推出使手機迅速成為了現代大眾的傳播媒介,手機的交互性功能得到強化與豐富。所以,電視媒體也會順應這個發展趨勢,努力朝著互動體驗的方向努力。目前的真人秀節目中呈現出來的人物和故事就并不是與觀眾毫無關系,而是實現了與觀眾的互動,觀眾能夠通過在節目中發表意見和投票來影響節目的進展,甚至決定參與者的去留,觀眾成為了節目的組成部分。顯然,對于電視媒體過去那種被動的觀看狀態已經因為互動因素的影響變成了一種主動的行為。這種主動的參與行為主要通過兩個層面來體現:
3.3.1 從普通人中征選
真人秀節目的參與者會通過媒體的各種宣傳方式從普通人中進行征選,這種征選方式一直被國內外媒體所采用。比如《走進香格里拉》的節目,組委會通過全國紙媒 280 家,網絡媒體 123 家和電視臺二十余家的宣傳來征集挑選志愿者,最后成功征選到 23 萬名自愿者。這種方式的廣泛采納也為了表明真人秀節目中的人物不是演員,都是來自民間,是大眾里的一分子,也同時代表著電視前的觀眾們。觀眾們可以通過觀看選出的代表們來體驗參與者的喜悅和痛苦,感受生活中的無希望與無奈,甚至在這一個體驗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
3.3.2 與觀眾跨媒介互動
電視觀眾在真人秀節目中不僅僅是旁觀者,更是節目的參與者,觀眾的投票有著決定參與者去留的決定性因素,從而進一步影響節目的整個進程。在《走入香格里拉》中,參與者的分數除了通過競技結果和組委會的評定外,還會讓觀眾通過投票熱線評選各種第一的人選比如第一體能、第一智慧等。這時候觀眾和節目組就是一個整體。
真人秀節目發展至今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電視節目,慢慢衍變成了以電視節目為核心,囊括報紙、網站、短信在內的綜合媒介形態,凸顯了其成功打破媒介之間壁壘,達到橫向整合的功能。比如讓真人秀節目通過多平臺播出,并且設立網站讓觀眾參與互動?!缎掖嬲摺愤@個節目播出讓觀眾在線下通過參加"幸存者"派對來慶祝節目的決賽之夜,而且各網站紛紛設立投票系統讓觀眾參與投票競猜。
當時的《幸存者》節目讓 CBS 網站頁面訪問量增加到了 403%,是成功讓觀眾們的熱情得到延續和釋放的舉措。
通過以上分析真人秀電視節目的特征表現為真實性與虛構性的融合,戲劇性與記錄性的交叉,觀眾觀看與參與的互動。真人秀節目中的自愿者、競爭、真實記錄的節目元素體現了真人秀節目與非虛構類的節目相似性,而規則、目的、規定情境和藝術加工則體現了真人秀節目與虛構類節目的相似性。真人秀節目中的真實成為其創新點把觀眾帶入節目,而虛構的游戲規則和情境則讓觀眾得到了娛樂,這就是真人秀的核心,是一種立于虛構與非虛構節目之間的制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