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傳媒的日新月異的發展,新媒體異軍突起,新的傳播現象也層出不窮。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出現了多種新興的媒體終端,比如手機電視、電子雜志、IPTV 等。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電視、網絡、電信三個產業也有了融合的趨勢。由于中國傳媒產業的特殊政策,電視媒體等傳統媒體在機制和體制等方面受到了很多的限制,這樣“井”字形的框架束縛了電視媒體的發展。而新媒體則不擔負承載內容的任務,或者其承載的內容較少,所以受到的管制也比較小,這種寬松的政策推動新媒體快速擴張。所以電視媒體要從內容上進行大的改革和創新,電視節目的內容和形式要以受眾為中心,依據受眾做節目,節目內容要能滿足受眾的需求,能解決受眾的問題和困難,真正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本文將從以下從幾個方面來探討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電視媒體的發展策略。
1、 與新媒體合作
新媒體的優勢是內容豐富,時效性很強,互動性強,方便檢索。這些都是電視媒體無法與之相抗衡的。此外媒介融合也是促使電視媒體必須走向與新媒體合作的道路,恰如陸小華指出的,“在今天,要想適應與新媒體的競爭,就要形成建立在體悟互聯網文化基礎上的電視文化,形成建立在移動化基礎上的電視文化,形成手直播衛星進一步發展影響而發生變化的電視形態的電視文化?!?/p>
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合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首先,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如網絡合作,可以大大擴寬電視媒體的信息儲存量,提高時效性,增強電視媒體與觀眾的互動性。眾所周知,電視媒體的保存性差,稍縱即逝,而網絡上的信息儲量卻是非常豐富的。并且電視媒體不能滿足受眾自由挑選內容,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較多。其次,現階段的傳播是多樣性的,“新媒體時代,個人的話語生產力和傳播力得到解放,從根本上改變了受眾在傳播中的地位?!?/p>
這種“能動的傳受關系”使得在新媒體上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源,并同時扮演者傳者和受者。而有時候發生突發事件,難以保證攝影、新聞記者就一定在場,但是現場可以假定有一個網民或者讀者帶了一臺可以記錄圖像、聲音的新媒體設備?,F在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認識到了這點,很多電視臺都在網絡上有自己的網絡電視、手機客戶端,并且還通過很多社交網絡,如微博、微信等平臺及時發布最新的節目信息。
央視國際對中央電視臺的12 套節目實現網上同步直播,并對多個欄目的主要內容實現了圖文視頻上傳,提供了檢索、點播、下載等業務。此外,新媒體與受眾的互動性很強,受眾可以評論、轉發、支持或者反對某一事件或者節目。電視節目做得受歡迎與否,可以很直觀地從受眾反應上得到第一手資料,降低了電視節目后期的受眾反應調查的成本與精力。與新媒體合作,既彌補了電視媒體所固有的劣勢,又擴大了知名度與覆蓋范圍,很好地吸引了多樣化的受眾。受眾增多,廣告投資也自然會越來越多。
2、 打好自身優勢這張牌,揚長避短
\\(1\\) 電視媒體的優勢。與新媒體相比,電視媒體還是有很多的優勢是新媒體難以比較的。從節目內容制作上講,電視媒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呈現出“少而精”的特點。
以新聞節目為例,電視媒體可以進行深度挖掘和采訪,弄清事實的真相。雖然電視媒體的新聞數量也許不如新媒體的新聞豐富,但是勝在權威性和深度性上。由于制作一檔優秀節目的成本較高,新媒體當中鮮有能獨立推出可與電視節目媲美的優秀節目。從節目制作團隊人員上講,電視媒體的制作團隊可以說是現階段節目制作中的精英人才,新媒體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精英隊伍現在仍然留在電視媒體中。所以電視媒體的節目質量要遠遠超過新媒體上的自制節目。
\\(2\\) 電視媒體目前的不足。首先,除去技術等層面的因素,電視媒體在節目傳播對象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時代的變遷,受眾的觀念在發生變化,對電視節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電視媒體面臨的一大困難就是實現專業化的頻道播出。有很多電視媒體已經開始推出不同種類、不同領域的頻道,這樣能適應“窄眾化”的趨勢,并且重新吸引大批受眾。例如,中央電視臺設置了綜合、經濟、新聞、音樂、法制等專業化的頻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專業化頻道設置了,受眾就會“回來了”。很多電視媒體的專業化頻道設置相當混亂,有的專業化頻道并無根本上的區分,可以合并在一起; 有的專業化頻道是“掛羊頭賣狗肉”,播出的內容并不完全與其專業相關等等。這是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和整合的。其次,電視節目制作的觀念有誤解。
以民生新聞為例,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對老百姓的生產現狀持續關注,相伴隨的民生類新聞也逐漸增多。但是民生新聞在近幾年的發展使得人們發現“民生新聞出現獵奇現象”,節目內容片面追求奇異性和趣味性,新聞內容集中在報道天災人禍、搶劫等方面,而真正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新聞如物業問題、出行問題、收費不合理等問題卻鮮有報道。電視媒體在一些新聞報道的事件中角度是畸形的,這與我國的新聞宣傳目標是極不相稱的。與民生新聞節目內容制作存在偏差相對應的還有重大新聞的挖掘力度不夠。電視媒體雖然以權威性和深度報道為立身根本,但是有很多的節目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特別是一些民眾普遍關心的重要新聞事件缺乏系列報道和連續報道,浪費了新聞資源。
盡管電視的歷史久遠,但是如今也要面臨生存及發展危機。
一方面是新媒體帶來的對電視媒體的巨大沖擊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電視媒體自身發展了這么長時間后出現的弊端,“內外憂患”使得電視媒體必須要走改革之路。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電視媒體在內外兼修下一定會走得越來越遠。
參考文獻:
[1]陸小華. 新媒體時代電視如何變革[J]. 傳媒: MEDIA,2008\\(8\\) :40-42.
[2]王露. 新媒體時代電視傳播模式與電視話語權重構[J]. 新聞世界,2012\\(9\\) :236-237.
[3]王援. 電視媒介發展現狀及趨態研究[J]. 現代交際,2011\\(11\\) :97-99.
[4]于文婷. 媒介大融合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媒介發展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2\\) :78-79.
[5]于帥帥. 新媒體時代電視的選擇[J]. 青年記者,2009:65-66.
[6]閻璽. 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創新———結合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進行的分析報告[J]. 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28\\(1\\) : 49-51.
[7]黃升民. 廣電媒介產業經營新論[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