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新媒體舞蹈藝術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分析
【引言】新媒體背景下舞蹈藝術的傳播研究引言
【第一章】新媒體舞蹈藝術的起源和發展
【第二章】新媒體舞蹈的藝術特點
【第三章】新媒體舞蹈藝術的表現風格
【第四章】新媒體舞蹈的未來發展趨勢
【結論/參考文獻】新媒體舞蹈的功能與發展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二章 新媒體舞蹈的藝術特點
第一節 新媒體舞蹈技術的表現手段
進入新世紀后,數碼互動技術、游戲技術、動畫技術及影像合成技術的迅速成熟,有效推動了新媒體對各種藝術形式的結合,如同戲劇藝術、表演藝術、舞蹈藝術和音樂藝術等有機融合,這種融合構成了混合媒介藝術。在這種背景下,投影影像技術也大量運用于表演藝術之中,使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投影類型存在諸多形式,如二維、3D 以及全息等投影形式。如今的劇場中,新媒體作品的創作與設計通常都借助于投影技術完成的。
舞臺上采用的投影技術,一般有平面影像與立體影像兩種形式。其中的平面影像又存在圖片影像和視頻影像兩種試工。大量舞臺藝術表演過程中,都有圖片投影的片段,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對背景時空、人的記憶以及自然情景等做出藝術描述。通過交替變換的舞臺燈光,構成了動與靜相互交叉的舞臺藝術效果,舞美藝術家探索舞臺藝術效果的創新,嘗試的對象最先就是圖片投影。作為新媒體舞臺展現較多的一種形式,視頻影像所反映出的是與舞臺空間呈相互對應的時間和空間?,F階段,視頻影像經過發展已成為新媒體舞臺中的一種布景,同時構成了對地理位置和時間點進行交待的工具,也是負責轉場等的一種有效工具;立體影像目前正大量應用于舞臺表演。在一些舞臺藝術表演中,利用 3D 的視覺效果,實現滿足觀賞者的感觀審美需求。立體影像作為視頻影像當中的一種,通過 3D 投影技術,將立體影像展現于舞臺之上,舞臺上的影像模擬對象為客觀真實存在,受眾可以從立體視覺角度來感受不同的藝術效果。目前,各類舞臺表演與展示都大量引進 3D 投影技術,例如各類歌舞表演,開幕式以及發布會等,通過對現實場景以及現實物體進行立體描述,使舞臺呈現出一個具有立體感的真實空間與真實場景,例如飄落的花瓣,流淌的河水,天空飄動的浮動等,以此增強舞臺的層次感與藝術的表現力;3D 投影可對各類簡繁動態畫面做出有效展示,同其他表現方式相比,其形式和效果更具靈活性與多變性,而 3D 投影圖像也更易于掌握,更易于修改,可以做到靈活滿足觀賞者對舞臺表演與展示藝術的審美需求。在人物虛擬領域,3D 投影技術也同樣發揮重要作用,創作者借助虛擬形象對人的情緒感進行藝術展示,也可用其實現同表演者開展的互動表演,互動藝術表演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演唱會。該臺演唱會將一個虛擬動漫技術形象設計為主角,該主角的形象略大于真人,同樣手持麥克,舞臺之上進行唱歌與舞蹈表演,還可同伴奏樂隊展開互動,或同臺下觀眾開展互動,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即可完成上述活動,透過舞臺可以全方位將人物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
這種表現形式突破了人們的傳統想象,通過激光技術實現立體投影,借助相干光源對物體反光強度及相位信息做同時記錄,令 3D 立體形象浮現,這與空氣投影等硬件投影技術相仿,技術屬于高端類別,在空氣當中展示出三維立體影像。同時,立體投影還具備部分觸控感應能力,進行交互動作,利用 3D 投影技術,可以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對虛擬物體與虛擬環境進行展示,使觀眾真正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有效增加藝術感染力。
所謂投影,是指在舞臺上采用數字影像,達到新的藝術效果,是數字技術與藝術共同發展融合的結果。這種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為新媒體舞臺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描述與互動是數字影像藝術的兩項主要功能。如日本初音演唱會中的虛擬形象,可以與觀眾展開互動;作為實驗性的藝術形式,互動投影技術通過了大量互動模擬實驗,最后應用于舞臺表演。如今,互動藝術表演正在得到推廣,如許多小劇場舞臺表演也開始出現互動藝術形式,互動街舞即為其中之一:街舞表演者同一個虛擬影象在比拼舞技,虛擬影象通常采取實拍,可以是一個人實拍影像,也可以是不同人群實拍影像,除單純舞技表演外,還可參雜其他互動動作,此類互動動作都是事先錄制好的,演員只需配合投影節奏進行表演即可,舞臺互動藝術的表現方式還包括,在聲音節奏的伴隨下,影像做藝術表演;在演員進行肢體表演時,配合做圖像變換等。這種圖像變換主要有光影和場景等的變換,還包括對演員表演軌跡的再現和殘像的呈現等,投影技術與互動藝術的組合構成了立體影像藝術,將影像在真實空間進行還原,使其按照互動思想進行藝術展示。數字影像藝術的出現,改變了人的傳統審美習慣,在更多的影像與聲音通過集成制作成影像藝術形式進入人的感官世界后,使人們產生了新的藝術審美感覺。在現代社會里,已經有更多的人接受了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并將其稱之為"后現代主義"藝術。人們在大量"后現代主義藝術"的刺激下,有意或無意產生了新的審美習慣,數字藝術也借此被廣泛應用于表演藝術。無論從任何角度觀察,數字藝術都是對傳統藝術的變革,并使各種藝術形式實現了大眾化,改變了人們的審美情趣。新媒體藝術通過投影方式,對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做影像直觀描述,提高了舞臺藝術的觀賞性。通過將大量光和電的變幻技術應用于虛擬環境當中,使觀賞者的感官產生了現場立體感與空間帶入感,使觀眾視覺需求得到滿足。
投影技術對舞臺表演產生了極大影響,使傳統藝術形式在表演方式上發生變革,使藝術表現力得到有效拓展,并對舞臺空間形成強烈影響。如今,舞臺表演采用投影技術已十分常見,在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環境下,投影藝術必將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出來,藝術舞臺也將被投影改造成一個個奇幻的藝術世界。
穿戴道具是穿戴在演員身上的配置有 LED 燈的一種舞臺著裝,它能夠發射出各種不同燈光,在這些新式舞臺光線道具中,部分可以賦予作品互動表演功能,即根據肢體動作來對光線的顏色、明暗度進行調節,使作品產生互動效應。
新媒體表演裝置特指機械裝置,這些裝置是經過特殊設計而成的,有純機械結構的裝置,有電動機械結構的裝置。同一般舞臺布景和普通道具有所不同,新媒體舞臺應用的表演裝置是針對特定演員表演需要而特殊設計的演出工具,有部分裝置是專門針對人機關系設計的,藝術作品將演員表演同這種裝置有效結合,經人與裝置之間的互動展示藝術內涵,對舞臺表演與肢體語言具有的意義做出新的詮釋。
第二節 新媒體舞蹈的虛擬化、互動化
傳統舞蹈是通過演員表演來展示藝術內涵,舞臺背景、道具和燈光為演員表演構建起一個實質性舞臺環境,表演抽象事物通常需要經舞臺環境以外的"意"來傳遞,如采用啞劇方式或通過文字對舞蹈動作進行詮釋。新媒體舞蹈則突破了實質性舞臺環境中的演員表演,舞蹈語言也不局限于肢體語言,而逐漸形成了向以舞蹈表演為核心的一種具有綜合性的舞蹈語言。新媒體舞蹈將實質性舞臺環境虛擬化,拓1新媒體舞蹈采用全息技術、虛擬現實和裝置藝術等藝術表現形式完成了舞蹈虛擬化的轉化,利用新媒體技術對現實進行虛擬,將抽象的現實意境轉化成可觀看的真實舞臺場景,將空靈的舞臺表演轉化成屏幕上的真實意境,將只可意會的作品內容經技術處理真實體現在舞臺表演中,使觀眾產生恍然大悟之感,從而讀懂舞蹈作品中蘊含的意義與情感。例如,舞蹈《雀之戀》,若采用傳統舞蹈表演方式,則是用雙人舞的表演、服裝道具等來展現動物之間的那種原始情態,這種藝術意境需要舞蹈語言精準到位、表演動作出神入化,并與服裝道具等做好配合,方能使觀眾產生藝術共鳴,但仍有部分觀眾不能準確理解這種舞蹈語言。而新媒體采用了全息技術,將舞蹈背后的情境通過舞臺清晰成像表現出來,再經舞蹈動作表現,使作品的情節直觀地得到展現,編導的思想與情感也得到充分展露,新媒體舞蹈可以將舞蹈動作無法充分表達的畫面做以補充,從而有效填補了觀眾與編導之間存在的鴻溝。
所謂虛擬化,即是將虛擬轉化為現實,至少可在視覺范圍內使虛擬事物得到真實感受,此外,互動化也構成了新媒體舞蹈一項基本特點?;踊ǔ1憩F為觀眾同作品之間的互動、演員同多媒體裝置之間的互動?;油ǔMㄟ^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采用人為數字化控制方式使觀眾在視覺上產生互動效果;一種通過裝置的不同感應而產生互動效果,這種互動是可變的和非固定的,一般的方式包括改變距離,或利用觸摸感應與聲音感應實現互動效果,新媒體舞蹈中的互動許多都是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例如,舞蹈中出現的人影互動突出體現出上述特征。影子舞和激光舞等都使傳統舞蹈中以舞者為中心的特征得以改變,互動化表演中的中心體現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利用互動來表現出主體之間存在的關系與作品的主題意義。
觀眾觀賞舞蹈的動機通常不僅僅為看舞蹈,可能出于更多的興趣需要。觀看新媒體舞蹈可以使觀眾感受新的科技成果,感受到肢體藝術所創造的一種通感空間,把虛擬藝術與互動藝術表現有機融合,是傳統舞蹈創作者所無法想象的。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將抽象事物轉化為舞臺上的三維立體真實畫面,這種藝術處理手法為舞蹈創作者提供了創作新視角與巨大的想象空間,可以使創作者大膽想象,充滿激情地創作,創作者的任何想象都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變成奇特和充滿幻覺感的真實場景。
第三節 新媒體舞臺美術的合理運用
新媒體技術為舞臺空間發展起到巨大影響作用,其一,新媒體技術對舞臺空間進行了拓展與再造;其二,突破了傳統劇場空間具有的局限,在燈光和投影的作用下,舞臺的時間感和空間感更加清晰,也更易于表達。這種新技術營造出一個新的舞臺空間,并將空間進行了有效的視覺化處理,使舞臺空間同藝術想象空間同時存在且可發生轉換。
以空間作為藝術語言和傳播媒介的空間藝術,也是最新科技手段有機造型藝術有機結合的成果。舞臺空間藝術通過科技與藝術的有機結合,使空間設計的藝術功能性與空間的實用性得到呈現。戲劇藝術家帕特里斯對舞臺空間設計的觀點是:"組織、安排舞臺空間、設計布景與表演空間位置與相應比例,對舞臺與大廳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整,以從總體上把握劇場的空間關系。"從國際視野看,著名舞臺美術設計均通過獨特空間語言來闡釋作品主題,從而有效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興趣。
舞臺空間是舞臺藝術的展示場所,其設計應遵循某種設計原則。畫家創作作品要遵循"分疆三疊",即要求作品中的"景"要體現出層次感,形成遠景、中景和近景"三疊"結構,在舞臺空間設計上也應重視"三疊"結構,處理好遠景、中景與近景的結構。傳統舞臺設計由于受到劇場空間的局限,只能在有限范圍來表現,最優秀的傳統舞臺設計大師在舞臺設計方面也無法同現代投影空間來對比,原因是傳統舞臺設計受到固定的舞臺空間限制,而現代投影空間則突破了空間限制,可隨心所欲創造空間環境或時間環境,使"三疊"層次感得到充分表現,具有極強的擴張性,使得舞臺變得充滿靈性與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