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其結構精簡、內容通俗易懂、形式多樣、情感真摯、具有時代特色、易于被接受并被廣為傳唱.盡管流行音樂類別多樣,但目前的主流音樂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調味品.它具有"大眾性""時尚性""新奇性""商品性""參與性""傳播手段的科技性"等六個特征.流行音樂自改革開放至今,發展迅猛,形態多樣.流行音樂憑借著其自身通俗易懂的特性廣受大眾喜愛.隨著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各大電視媒體意圖通過打造高收視率繼而創造收益回報,一波接一波的音樂選秀節目、歌唱比賽鋪天蓋地,侵襲視野.如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超級男聲》《中國最強音》; 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 北京衛視的《最美和聲》; 東方衛視的《聲動亞洲》; 臺灣的《超級星光大道》; 香港的《亞洲超級星光大道》.諸如此類的音樂選秀節目比比皆是,上述幾個是中國目前頗具影響力的選秀節目.下面筆者結合這些選秀節目的特征,結合流行音樂在商業化運作下的娛樂特質,探討娛樂化下的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
1 流行音樂的商業化及其娛樂化
通過流行音樂的發展起源可以了解到,其產生的根源實際上就是其娛樂性的本質體現.流行音樂的創作素材來源于人類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以及感受,曲式上沒有古典音樂上的和聲規范要求,它以娛樂為主要導向,旨在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正因如此才備受民眾的喜愛.然而,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以經濟為標桿的發展模式,致使人們的娛樂方式產生了巨大變化."獨樂了不如眾樂樂",在電視媒體的加入后,這個特點被放大到極致[1].從最初的春節聯歡晚會到現在的各類流行音樂賽事,雖然種類繁多,但個中潛藏的商業化卻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 1\\) 商業注入下的雙贏局面.筆者上述提及的《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等流行音樂賽事,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由廣告商贊助、冠名.譬如蒙牛優酸乳贊助冠名的《超級女聲》、王老吉涼茶贊助冠名的《中國好聲音》、立白洗衣液贊助的《我是歌手》等等.它們以"標注"的方式植入到音樂賽事當中,它們的植入并未對音樂表演本身造成影響,然而卻為節目的推動提供了經濟基礎.許多選秀節目刻意對選手營造感人悲戚的參賽背景來吸引觀眾的眼球,在潛藏的選秀規則下,業界人都清楚什么叫做"要有故事",這一定程度上成為阻礙更多優秀選手進入這個平臺的絆腳石.
\\( 2\\) 多種形式的選秀方式增強大眾娛樂性.目前的流行音樂賽事,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卡拉 OK 形式.它們注重對音樂的編曲處理,采用高編排配置的樂隊伴奏方式,側重于對音樂編曲二次創作,既保留了原曲的主要旋律,又大膽地對原曲進行改變,舊曲新唱,讓觀眾耳目一新,也是流行音樂選秀節目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此外,采用大眾評審的方式對選手的表現加以評判.然而大眾評審的欣賞水平參差不齊,多以個人喜好為選擇主導意見,產生不了公平的效應,卻大大提高了大眾參與度,娛樂性增強.
2 流行音樂選秀節目對大學生的影響
流行音樂選秀節目的魅力除了節目本身的制作手法以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成了許多平凡人走向明星之路的一個途徑.當前的選秀選手,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高校大學生.他們有專業院校的藝術生,有普通高校中愛好音樂的學生,譬如: 目前樂壇中實力唱將代表周筆暢,2005 年仍是星海音樂學院的一名大二女生,因參加2005 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一炮而紅,其中李宇春、張靚穎、易慧、何潔等女生參賽時均為在校大學生.《中國好聲音》中以獨具特色的唱腔獲歌手庾澄慶青睞的吳莫愁,第二季冠軍李琦亦是大學生身份.他們的走紅,他們的成功,讓此類流行音樂選秀節目倍受學生追捧與喜愛,這是大學生為什么喜愛流行音樂的原因之一.其二,流行音樂的語言直接浪漫,具有自身獨特的風格與表現手法.夸張的音樂表現手法與浪漫的藝術韻味、流行與寫意、抒情與張揚恰恰與大學生所在年齡階層具有的心理情感需求相吻合.《中國好聲音》選手張瑋的一首《High歌》一度成為校園中熱播的曲目之一,這恰是因為流行音樂中運用了電聲音樂,結合張瑋富有個性、富有張力的聲音,將歌曲的律動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其三,流行音樂選秀節目中參賽曲目,絕大部分都是大學生耳熟能詳的曲目.在舞臺上重新演繹大學生們心目中,記憶里的歌曲,讓他們倍感親切,儼然訴說著他們自己的心聲.
\\( 1\\) 流行音樂給大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成為歌手亦無疑是一份高收入、閃亮的職業,一定程度上解決一類具有音樂特長的學生的就業問題.一方面賽事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勇于嘗試新鮮事物、敢于創新的平臺; 另一方面讓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音樂,因為賽事中能夠站在頂峰的選手大多對音樂知識有一定的認識,懂得作詞作曲,懂得改編曲目.另外,好的流行音樂歌曲可以促使人積極進取,胸懷寬廣,無疑對大學生一味正面的引導藥劑.譬如《海闊天空》《我是一只小小鳥》,歌曲勵志鼓舞,大學生們朗朗上口.運用音樂調節情緒,可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 2\\) 流行音樂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強大的電視媒體炒作團隊,推出了一個又一個歌手明星,他們同樣曾是平凡的大學生,將流行音樂選秀賽事作為走紅捷徑是許多大學生心底的渴望.這樣的現象容易致使學生滋生盲從心理,反而放棄了學業.
有些歌曲粗鄙俗氣,更有些音樂情緒消極,理智不足的學生,缺乏判斷能力,容易被誤導.流行音樂是音樂種類中的一種,高校應該正確看待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產生的正面以及負面影響,積極應對并處理好大學生與流行音樂之間的關系.正確引導大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選擇,開設音樂第二課堂,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選擇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進入課堂,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通過流行音樂的正能量促使大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明風. 流行音樂進入大學生公共音樂課堂的可行性分析[J]. 藝術教育,2012\\(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