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去年 10 月 11 日,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以黑馬之姿登陸熒屏,創造了全國網收視率 1.1、城市網收視率 1.42 的開門紅,并收獲“零差評”。10 月 22 日播出的《爸爸去哪兒》第七集全國網收視率達到 2.69,收視份額則達到 17.37。這意味著,當晚每 10 個電視觀眾中,就有約兩人在看《爸爸去哪兒》?!栋职秩ツ膬骸返幕鸨潭瓤梢娨话?。本文試圖通過比較《爸爸去哪兒》 和原版 《爸爸!我們去哪兒?》,總結外來節目本土化的成功經驗。
二、《爸爸!我們去哪兒?》的節目形態分析
1、高仿真的節目形式
《爸爸!我們去哪兒?》是韓國 MBC電視臺于今年 1 月 6 日首播的一檔親子互動類節目。在該節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帶著自己的兒子或女兒以旅行為目的,來到風景優美的郊外,在當地體驗兩天一夜的鄉村生活。每一個旅行目的地的生活體驗故事分為兩期或三期播出,每期時長90 分鐘左右。在體驗過程中,五對父子(父女)需以組隊或個人的形式,完成一系列節目組設計的生活體驗任務。在他們旅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觀眾們可以看到五對父子 / 女之間的親情互動,和五個父親之間、幾個孩子之間濃濃的情誼。
2、頗具匠心的場景選擇
場景選擇方面,《爸爸!我們去哪兒?》的制作者可謂頗具匠心。節目組與韓國旅游部門合作,節目錄制地涉及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全羅南道、濟州島多地,可謂走遍了大半個韓國。其次,節目的錄制場景類型豐富,涉及城郊農村、湖區、海島、牧場、營地、溪谷、寺廟等多種不同風格的場景,并且每一個場景都風景極佳。
再次,這些場景與季節有著堪稱完美的配合,冬季去湖區雪地搭帳篷,春季去山間寺廟修行,夏季去海邊捕魚抓螃蟹,秋季去郊外干農活、秋游。從這個角度看,《爸爸!我們去哪兒?》不僅是親子互動真人秀,還是向世界普及韓國人文風貌的旅游宣傳片。
3、標簽化的節目參演者
《爸爸!我們去哪兒?》的五個參演父親是金成柱、成東日、尹民秀、宋鐘國、李鐘赫,職業分別是主持人、演員、歌手、前足球運動員和演員。除了他們身為明星,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關注度,能為節目造勢外,五位父親的性格各異也為 《爸爸!我們去哪兒?》增色不少。他們或風趣幽默,或沉穩威嚴,或與孩子像朋友,或“溺愛”孩子,或缺少生活經驗。五位父親,就像現實的“擬態”,分別對應社會上存在的五種父親類型。觀眾盡管來自不同成長背景,也能夠在節目中找到熟悉的影子,縮小自己與節目的心理距離。同樣,參演的五個孩子也有突出的特征:金民國懂事、成俊帥氣、尹厚貪吃、宋智雅嫻靜、李俊秀可愛。
三、《爸爸去哪兒》的本土化
《爸爸去哪兒》保留了《爸爸!我們去哪兒?》的總體框架,也采用五位風格相異的明星爸爸帶著自己的子女去風景優美的農村體驗生活的形式,并在節目流程和游戲環節方面與 《爸爸!我們去哪兒?》極為相似。一個地點的體驗故事分兩期播出 (韓國版部分體驗故事分三期播出),每期節目時長也為 90 分鐘左右。
盡管兩版節目是 “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且中國版在細節上進行了較成功的本土化改造。
1、制作片頭及主題曲
原版《爸爸!我們去哪兒?》的片頭只有一陣急促的鈴音,輔以一張動態宣傳畫(圖 1),沒有主題曲。湖南衛視在引進《爸爸!我們去哪兒?》后,制作了本土化的片頭及主題曲。片頭為父親叫兒子起床、一起刷牙、為兒子做飯、收拾行李、手拉手出發等幾個小故事的 Q 版動畫組合,時長約 20 秒,并輔以節奏歡快的人聲伴奏,營造輕松溫馨的氛圍。此外,節目組還制作了《爸爸去哪兒》主題曲,并邀請節目中出現的四對父子 / 女共同演唱。主題曲曲調朗朗上口、歌詞質樸感人,為《爸爸去哪兒》節目加分不少。
2、敘事節奏加快
與韓版相比,湖南衛視版的敘事節奏明顯加快,情節更加緊湊,更符合中國觀眾的收視習慣。以情景相似的 8 月 4 日播出的《爸爸!我們去哪兒?》“夏日農村特輯”和 10 月 11 日播出的《爸爸去哪兒》第一期為例。韓版直到節目開始后 16 分鐘,五個家庭才依次領完任務并出發。而湖南衛視版《爸爸去哪兒》第一期,從 4 分 30 秒節目組催第一個家庭出發開始,到五個家庭均出發上路,才花了 9 分鐘時間,時長比韓版縮短了整整 7 分鐘。再以這兩集的分配房子情節為例,《爸爸!我們去哪兒?》介紹五個家庭分別找到房子的過程,共用了15 分 45 秒;而《爸爸去哪兒》第一期的這一過程則僅用了 10 分 20 秒。
3、增加戲劇沖突
“像任何戲劇類節目一樣,真人秀節目的內核就在于它的沖突性?!?/p>
①湖南衛視版《爸爸去哪兒》與原版相比,增加了節目的戲劇沖突,更好地把握了這一核心。仍以上述兩期為例,這兩期節目均由三個大故事構成(出發、找房子并安頓、摘李子(中國版:找食材做晚飯))。但中國版在三個大故事中穿插了若干小故事,并對無法支撐起一個完整故事的情節進行蒙太奇剪輯。每一個故事或情節,都盡可能地呈現出戲劇沖突,吊起觀眾胃口。
而參演的父親和孩子則通過克服與惡劣環境的沖突,克服父子觀念、性格、知識層次的沖突,以及自身怯懦、畏難、好勝等性格缺陷,完成正面的自我形象塑造。
4、增加信息元素
《爸爸去哪兒》保留了原版多字幕風格,還增加了配樂和音效、獨白等信息元素進一步引導觀眾情緒。
以《爸爸去哪兒》第一期為例,在眾人等待分房結果時,配樂變得緊張而歡快;在林志穎抽到“蜘蛛屋”時,節目增加雷鳴的音效和晴天霹靂的特效;在郭濤抽到最“豪華”的 5 號房時,節目增加“hal-lelujah”的音效,配以“運氣 100 分”字幕;在林志穎安慰傷心的 Kimi 時,節目配上舒緩溫馨的音樂。這些信息元素無不烘托氣氛、引導觀眾情緒。
《爸爸去哪兒》還增加了參演父親對自我行為的解釋。節目組在林志穎安慰Kimi 的情節后,插入了林志穎的解釋:“他其實也知道這里有味道,破破爛爛?!?/p>
林志穎理解兒子滿心的委屈不滿。第三期中,田亮女兒想從沙坡的最高處往下滑。
田亮無法,只能默默地在背后拉著她、保護她。這時,節目配上田亮的解說“我真的不想讓她失望,因為我太愛她了。我想讓她嘗試自己想做的事?!?,表現一個父親無言而深沉的愛。
5、優化參演人員配置
“人物之間不同的背景,可能賦予他們不同的社會價值?!雹谡嫒诵愎澞康膮⑴c者配置有如下幾個參照:“1)性別配置2)職業配置 3)地域配置 4)性格配置5)年齡配置 6)外表配置 7)價值觀配置?!雹酆闲l視版《爸爸去哪兒》借鑒了原版差異化的職業配置和性格配置,但在其他幾個方面配置上進行了優化。
(1)性別配置方面,湖南衛視版改原版四男一女的孩子比例構成為三男兩女,使性別比例趨于平衡,滿足喜歡女孩的觀眾的收視需求。此外,性別比例平衡易于制造更多的話題。原版中,唯一的女孩智雅和成俊的感情一直是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湖南衛視版播出后,觀眾的焦點則從 Angela 和 Kimi 的友誼,延伸到現在的“佳偶天橙”、“石全詩美”。孩子間的情感被進一步放大。
(2)地域配置方面,湖南衛視也進行了優化。節目中的五個父親郭濤、張亮、王岳倫、田亮、林志穎分別來自北方的陜西西安、北京,和南方的重慶、臺灣。郭濤父子、張亮父子爺們兒的性格,林志穎父子軟軟的臺灣腔都是節目的看點。而田亮蹩腳的普通話和英文發音還為節目貢獻了意 外 亮 點———森 碟 ( 女 兒 的 英 文 名Cindy)。南北差異賦予參演人員差異化的性格、外形、口音等,使節目更具看點。
(3)年齡配置方面,湖南衛視版中,孩子的平均年齡較小,使節目呈現出更加真實天然的特點。韓國版中,孩子的平均年齡為 7 歲;而湖南衛視版中,孩子的平均年齡為 5 歲。韓國版中,孩子的言談舉止成熟得體;而湖南衛視版中,盡管孩子們會哭會鬧,會偶爾欺負其他小朋友,但他們率性本真,童趣十足。同時,由于沒人知道下一秒他們會做什么,節目充滿戲劇性。
(4)外表配置方面,相較于韓國版,湖南衛視選擇的五對父子(父女)各有特點,上鏡效果比較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心理。五位父親中,郭濤粗獷、田亮陽光、王岳倫斯文、張亮俊朗,林志穎則有“不老童顏”。而五個孩子中,石頭憨頑、Cindy甜美、Angela 胖嘟嘟、天天清秀、Kimi 可愛,也是各具特色,卻都惹人喜愛。
(5)價值觀配置方面,湖南衛視版選擇的五位父親具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林志穎細膩、無微不至;田亮不太明白怎樣與女兒溝通;郭濤主張讓孩子自己闖蕩;張亮循循善誘,與孩子交朋友;王岳倫寵愛女兒。
6、利用多種媒體塑造好口碑
《爸爸去哪兒》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節目、門戶網站、視頻網站、微博、手機應用等多種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塑造好口碑?!靶氯A社新媒體中心聯合數托邦創意分析工作室抓取了新浪微博上提及 《爸爸去哪兒》的 45.5 萬條原創微博,結果發現:《爸爸去哪兒》雖未完全達到‘零差評’,但仍創造了高達 89%的美譽度?!雹堋度嗣袢請蟆?等多家傳統媒體則紛紛發聲,討論的主題延伸到父愛的重要性、教育方式的選擇、對原創節目的呼吁等各個方面,讓節目的影響更為深遠。
參考文獻
①陳虹,《論真人秀節目的內核———沖突》[J].《新聞界》,2007,8(4)
②陳虹,《論真人秀節目的選手建構》[J].《新聞界》,2007(3)
③尹鴻等,《電視真人秀的節目元素分析》[J].《現代傳播》,2005(5)
④劉景洋,《愛在那:〈爸爸去哪兒〉大數據解讀》[N].《新華每日電訊》,20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