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傳統藝術文化資源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譽為古代文化“活化石”的贛儺,贛儺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儺面具藝術。儺面具在儺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形象最直觀地表達了萬載人民的精神生活。郭凈先生在《中國面具文化》中說過,假面(即面具),是一個民族、一個文化的自畫像。
面具文化是一個民族極其珍貴的歷史記憶,江西儺文化是中國的藝術瑰寶,其中萬載儺面具是江西省重要的民間文化,最具特色的是跳儺面具。儺面具在早期面具文化中占主導地位,儺面具的品種在面具譜系中占有很大比重。當時儺面具不僅蘊含著濃郁的巫術意識、原始宗教色彩,而且還具有驅鬼逐疫的功能。
一、萬載儺面具概述
萬載儺文化是贛儺文化的一個分支,其中萬載儺面具是儺文化的象征符號,既有儺文化的共性,又有萬載地區的特性,內涵豐富。它在儺舞的精神文化中,從傳統與民間汲取藝術特色融入儺文化創造出藝術形象。儺面具的文化內涵與造型藝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雕塑語言,給當代的藝術創造者帶來奇妙的靈感。
1.文化內涵
萬載儺面具作為一種雕塑藝術,具有古樸的造型、神秘的色彩,以及每個不同面具所蘊涵的道教、佛教的宗教淵源。從審美情感出發,儺藝人賦予面具的藝術價值就在于它的手工制作以及蘊藏其中的精神文化內涵,融入虔誠的宗教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力進行創作,表達出人們心目中的“神面”,傳承著人們對神靈的崇拜和對鬼魅的痛恨,推崇真善美。從原始宗教的圖騰中能找到儺面具的元素,將雕刻與彩繪圖案相結合,由鳥的形態轉變成猙獰的儺神形象,從精神上到外形上都具有強大的神秘力量,給人們祈福納吉、消災避禍的強烈觀念。儺面具文化不僅給人們以視覺享受,還能使人們在其文化內涵與藝術審美中感受到精神愉悅。
2.藝術形式
儺文化經過長期藝術加工,變成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至今還保留的萬載“開口儺”,其特點是唱跳結合,共有16個表演節目,其中《比刀》頗具特色。經過儺文化演變出來的儺戲,加上面具造型各異與服飾華麗秀美巧妙搭配,形成一出熱鬧的節目,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習俗。萬載儺藝人通過儺面具來蘊涵萬載初始審美力量和藝術價值,更凸顯了萬載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因而具有永恒的藝術生命力。
3.藝術特色
大多數的萬載儺面材料質地上都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如取材方面,采用萬載盛產的樟木木材,與積攢著數千年中華文化的儺面具文化相融合,更有歷史韻味;色彩方面,萬載儺面具對比萍鄉儺面的古樸淡雅更絢麗多彩;造型方面,對比婺源儺面的夸張奇異顯得更溫和清秀;構圖方面,萬載儺面具基本都采用絕對對稱構圖,而其他地域儺面大多數采用不對稱構圖,形象表現較夸張。
二、萬載儺面具雕塑語言解讀
雕塑語言是一種表現雕像形式的藝術語言,經過長期的藝術創作實踐過程,藝術家無意識地運用“慣性”雕塑表現手法和形式所構成的造型,再通過材質、體量、空間、光線、色彩、肌理等基本構成元素來傳達思想。萬載儺面具以其豐富的品類、多樣的材質、濃郁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內涵獨具魅力。它在造型的塑造、顏色的運用、材料質地的選擇方面都特別考究。它的藝術語言特色如下:
1.造型豐富立體
萬載儺面的造型設計凝聚著古代手工藝人的匠心智慧,它是通過體積和空間來表現的一種視覺藝術,有正面、側面、切入面的厚薄、輕重、方圓之別,有助于藝術形象的表現。儺藝人先塑造的是面具的外形,運用雕塑語言傳達主題思想。表情是面具雕像表現和發展的前提,角色各異則會產生表情的變化。人物角色的面部表情是通過眼神來傳達人物個性神態的,它的眼部雕刻極為精彩,雕刻手法采用浮雕、圓雕正負空間交換應用。在刻畫儺神、四大天將的眼珠時都微微向外突出,五官層次分明,將人物的面部結構、情感表現刻畫得入木三分,以表現它的震懾力。四大天將的造型最為精彩,形體穿插有序,虛實有度,線、體、面三種元素交換運用,變化豐富。
2.渲染色彩絢麗
萬載儺面具有絢麗的色彩,大多數以紅、黑、白、綠四大色系為主,加彩金、銀等亮色為點睛之筆,濃郁飽滿的色彩讓儺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富于民間裝飾趣味。如判官、小鬼等儺面采用藍色、黑色或深棕色系的神秘色彩,這些色系多為廟堂中的“陰色”“鬼色”,表現人物陰險可怖、桀驁不馴的性格。面具藝人重視運用色彩對比的裝飾效果,來表達儺面具所賦予的民間色彩感情。它的裝飾性主要體現在面部、頭盔、耳翅等部位,這既符合客觀構圖的需要,又能表現人物的神態、性格等特征。如開山面具以藍色為主色調,加彩金、銀、黃色、紅色等亮色來點綴,顏色強烈的對比給人的視覺沖擊非常強烈,頭冠中間雕刻似小面具,它造型似牛形,頭上有角這類角色較少見,它神態的刻畫也顯現出較高的工藝水平,童真的笑容給人一種童趣質樸的感覺,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
3.材料質地精美
在古代,制作面具的材質有皮革、麻、石、玉質,木質,銅、金質等;現代又有紙質、樹皮、竹節、竹根、稻草編織的面具,但以木質居多?,F在各地儺戲面具以木質彩繪居多,江西萬載儺面具以木質類為主,因萬載盛產樟樹,樟木木材結構細而勻,切面光滑,干燥后不易變形,耐久性強,不僅易于雕刻,還能防蛀防霉,是作為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的萬載儺面具雕刻與保存的良選。儺藝人在創作面具時無意識地利用各種具有點、線、面等特征的材料進行空間組合搭配,主要采用對樟木的雕、磨、篆、刻一系列手法,表現出了樟木所特有的那種肌理性,同時也融入了儺文化氣息的元素,再加上樟木的材質堅硬、紋理清晰,則更能彰顯萬載儺面具的恢弘氣勢以及神秘的原始氣息。
三、現代雕塑語境下萬載儺面具的走向
1.現代雕塑語境簡介
現代的雕塑語境是基于石材、木材、泥土與鑄造工藝上述說情趣,再融入現代新材料的元素,藝術家用熟練的技巧與驚人的毅力創造出永恒不朽的藝術作品。隨著人們審美觀念在新時代環境中產生的變化,出現了以聲、光、電、水、空氣、氣味的多元化動態的現代形態,從三維立體靜態凝固的形式走向多維的空間展示形態,為現代雕塑創造了一個新的語言境界。
2.現代雕塑語境下萬載儺面具改變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當萬載儺面具藝術從傳統的材質、造型、色彩中解放出來,現代藝術家們只有從新的審美觀念和新的材料探索中去尋找新時代萬載儺面具的出路。在“中國江西國際儺文化藝術周”上,萬載儺隊表演的《團將》將儺與雜技藝術結合,竹竿上的雜技表演提高了儺舞的觀賞性。這不僅在思想上具有進步意義,在藝術展現中也融入了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如今儺舞的服裝、舞臺燈光、表演形式由傳統的民俗古樸素雅發展成時尚與現代感相結合,使人們更好地接受傳統的儺文化藝術,而儺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儺面具并未發生很大的變化。
隨著人們的審美和思維有了新的改變,從傳統萬載儺面具藝術到現代各式藝術的作品中,塑造材料也在不斷變化,采用新穎的材料會帶給我們新的藝術效果,可能性定義的追求無形中給藝術家們探索的道路注入了新的血液。
3.現代雕塑語境下萬載儺面具如何改變
在新的雕塑語境下,萬載儺面具正以各種全新的形式表達出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儺面具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如音樂、文學、戲劇、影視、舞蹈等,以新的方式演繹面具文化?,F代藝術中,儺面具造型豐富立體,渲染色彩絢麗,材料質地精美,為現代藝術的創新提供了依據,再現了儺面具文化的獨特魅力。
對于當代藝術創造者而言,一方面要深入探索萬載儺面具的精神文化契合現實生活需要的創作靈感,另一方面要在創作表達方式和手法上堅持傳統儺面具雕刻語言與現代面具雕刻語言相結合,既要堅守中國傳統儺文化注重體現面具的神態、表情、靈性、動感的特性,同時又要吸納現代雕塑藝術的時尚元素和當代藝術理念,實現傳統儺面具藝術與現代雕塑藝術的恰切對接,使傳統儺面具藝術的生命價值在當代得以延續和發展。
通過萬載儺面具獨特的雕塑語言在面雕中的運用,不但在雕刻中體現出萬載儺面具藝術的獨特,也體現出了雕塑語言中所包含的儺文化氣息。在面雕創作中融合儺文化來雕琢和塑造形體,不但增強了面雕的感覺,更加強了面雕中所散發出的那種獨特的文化氣韻,豐富了雕塑語言的藝術運用。
在現代藝術多樣化的時代中,當代藝術創造者必須運用新的藝術表現手法賦予儺面具文化以新的生命形態,融入萬載儺面具“靜”與“動”的雕塑語言,站在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感受面具雕刻的結構造型,讓人產生不同的審美觀念。在現代雕塑語境下,萬載儺面具不僅把傳統的形象呈現出來,而且要綜合利用多媒體對原有面具的重新組合,在三維空間中思考萬載儺面具能應用到造型、色彩、材質領域,設計出新時代更新穎的儺面具表現方式以及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郭凈?!吨袊婢呶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聶萌慧?!墩撊f載“開口儺”的藝術特征與藝術價值》。宜春學院學報,2014(05)。
[3]祝海珊?!囤M儺面具藝術的造型語言分析》。大舞臺,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