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顯現夢幻般復合紋樣的審美構成之源
萬物有靈是一種擬人化的思維方式。英國人類學家泰勒認為,“野蠻人的心跡世界觀就是給一切現象憑空加上無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靈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蠻人讓這些幻象來塞滿自己的住宅,周圍的環境,廣大的地面和天空?!?巫者,事鬼神禱解以治病請福者也。巫師可驅除妖魔鬼怪。巫者還會占卜,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都希望能預測未來。人們求助于高于自身超自然力量,用神啟示來代替自由選擇,預測吉兇。人們用符號去咨詢神意的能力,探索神秘和隱秘之事,神意隱藏在有路與無路之間。
巫術中萬物有靈的觀念影響民間造型的思維。萬物有靈的觀念物化為形象,滲透著超自然的神靈的幻想,復合紋樣通過超自然的物質形態的奇異造型來賦予圖像神性與靈氣---造自然的力量。
物象互相混合、滲透。它使動物與植物、人與動植物、自然與社會、主體與客體之間神秘互滲。有利于表意的局部夸張、強調象征與隱喻。許多民間紋樣 (蠟染、刺繡、剪紙) 都受其影響。如:鳥的頭上生桃子,身上繡花朵,尾上帶石榴,蝴蝶頭上是朵花,身后拖上長長的鳳凰尾巴;一棵枝干長出四季花,花上結出大果實,花中結果,果中開花;正看是魚,倒看是石榴,幾個魚頭編成花,為圖案美的需要,魚鳥組合成蝴蝶,蝴蝶組成花,小蟲畫成龍,小魚變成胖娃娃,初看是魚,再看是鳥。復合紋樣神秘互滲性和裝飾性、夸張性是民間紋樣的魅力所在。人們通過線條看世界。
民間造型還受圖騰符號崇拜影響,于是把水神、雷神、太陽神、龍神、草木神等圖案畫于蠟染衣飾,反映了一種宗教心理,讓神力附于人體之上,抵抗厄運,不讓神游離于“我”之外和保護“我”,神實際上是人的自我力量的一種希冀和幻化,強化自身力量,是人的本體神力的幻化。
黔東南苗族蠟染龍紋更是變化莫測,水牛龍、魚龍、蠶龍、葉龍、盤龍、魚尾龍、水龍、蜈蚣龍、母豬龍、鳥龍、人龍常常出現在素雅的蠟染畫布或艷麗的苗繡中 . 《苗族古歌》 中提道:“大地上啊,開始出現了龍身人首的鳥基,出現了人首龍身的代基,后來才生造保造啊…”在苗民的心中苗民是龍變的,蝴蝶是人類的始祖,原因是由于蝴蝶的美麗。 《苗族古歌》 中描述人類始祖姜央在卵殼中向大鳥祈求:“你抱我出來,我喊你媽媽”.
視鳥為苗族祖先的本源。牛是苗民圖騰崇拜的符號,它代表力量、權力、地位、富貴。這些符號與人身相互滲透,形成人的本體神力幻化的紋樣。還有一些民間美術的構圖布局,在時間和空間上有無限廣闊的天地,表現出時間的連續性,即一個物象能看到四維空間,在二維上解決多維感受。表現物象無間斷運動。還有一些物象互借肢體結構,造成一種運動感。中國老百姓要求民間圖案的完美性,在剪紙中南瓜、蘋果、桃、梨,往往采用剖開一半露出籽來,舍表求里,意足不求形不合理,隨心所欲表達合情合理。蛙的肚子里有人,公雞的肚子里有五毒,立鳥的肚子里有飛鳥。紋樣具有象征性的夢幻效果和超現實意境,民間紋樣把四季不同的花草,不同題材的內容,全都放在一個畫面,構成和諧完美的圖畫,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和雋永的魅力。
二、 西方超現實的夢幻圖式的吸引力離不開反常變異
藝術反?;址ǖ年P鍵,是用現實中的大量熟悉的、平庸的東西,制造物質世界中極少或根本不存在的罕有陌生對象,藝術家沒有現成的樣本照搬,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來創造。新異的藝術在題材上由構成材料與構成形象的真假善惡美丑元素共同組成。西方超現實的夢幻圖式中夸張手法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蜜蜂之聲工作室《我們的作品震撼得受眾下巴落地》 畫家用夸張虛構的假表達作品中的真,這是對形式美嚴重背叛的丑。
馬格里特《貴婦客廳里的哲學》,這幅畫里的連衣裙上長著豐滿的乳房,高跟鞋上長著秀美的腳趾。人與物的,將物距最近、心距最遠的乳房與裙子、腳趾與鞋子兩者長在一起,產生陌生感。馬格里特《蹂躪》 他將臉與女人的軀干融合在一起。一位金發披肩的年輕女人,長著乳房眼睛、肚臍鼻子和會陰的嘴巴。她根據生存的需要,將軀干必須用衣服裹藏的地方高高裸露在外,而沒有出于性私密的考慮把它遮藏起來,體現人類求生的本能,是生活的真實。人的軀干成為臉后,還要掙扎著生存下去。 《能消除異味的襪子》 實現了魚與物的滲透,魚在水中游,鞋在路上走,活魚與鞋長在一起是一種超現實的怪物,心理距離隔得很遠。必然產生反常性和強烈的震撼力。阿爾弗萊德·吉斯希特 《換頭之后》,是“蒙娜麗莎”的身體與貓頭互滲構成。
蒙娜麗莎的淡淡的微笑似有若無,如清風越過水面,美神讓世人折服。她容貌的絲毫變化,立即會引起無數人的關注。用破壞美神的手法,挪用的方式,掠奪其吸引力資源的方式,成為后現代藝術最常用的搶眼技法?!吧囝^臉”Li shan.Reading的作品,把人頭與舌頭長在一起。舌頭是用來表述問題的,舌頭生在口腔內,現在跑到口腔外,還戴上帽子穿上衣服變成一張臉。
畫家憑借非凡的反常的想象力創作這幅作品,常規技巧與常規思維都無濟于事。 《你要想擁抱她,就給她寫信》 中,女孩和從報紙后冒出來的男人擁抱,藝術家用反常想象虛構這一場景,將寫滿文字形狀的人體與真人擁抱,產生與現實的疏離感與陌生感,吸住人們的眼球。疏離是后現代常用的手法。
三、 中國民間復合紋樣與西方超現實的夢幻圖式詩的語境
貴州傳統蠟染、刺繡、剪紙作品中的復合紋樣與西方超現實的夢幻圖式,都通過動物與植物、人與動植物、自然與社會、主體與客體之間神秘互滲形成。只是中國民間復合紋樣是二維平面圖案,而西方超現實的夢幻圖式是三維立體畫面。巫術文化中的自由與無限性和萬物有靈的擬人化的思維方式,形成夢幻般的復合紋樣超現實意境。
西方超現實的夢幻圖式,慣用后現代的解構、疏離、挪用、篡改、并置、重復等修辭手法重構三維立體畫面,思想內容上充滿真假善惡美丑元素的反常性重構,畫面迷醉了自己,作品無法依靠傳統的美的規律觀看,產生陌生感,獲得某種非現實而內心真實的感人圖式。符號的重組、轉化、排列攪亂了視覺與敘事的秩序,使一切風馬牛不相及的圖案壓縮在同一平面。中國民間復合紋樣多用寫意的、平面的、夸張的、隨心所欲的線性手法來觀看世界;西方超現實藝術作品則用寫實的手法表達荒誕的、夢幻效果,內部的異質性、不連續性、無序性形成破碎意象的堆積,表達想象空間的變異,時空錯覺。單一的思維模式不能滿足作品需要。把互不相關的符號整合造成矛盾。產生美與丑、高尚與邪惡、有與無、生與死、雅與俗、純潔與污穢、善與惡沖突。
參考文獻:
[1] 鄭巨欣。 民俗藝術研究[M]. 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08.
[2] 安順市文化局。 貴州安順屯堡[M].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2.
[3] 馬正榮。 貴州蠟染[M].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6.
[4] T·R馬特蘭。 宗教藝術論[M]. 李 軍, 張 總 ,譯。 北京: 今日中國出版社, 1992.
[5](法) 梅洛·龐蒂。 眼與心[M]. 劉韻涵, 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6] 阿思海姆, 霍 蘭, 蔡爾德, 等。 藝術的心理世界[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7](意) 阿其烈·伯尼托·奧利瓦。 超級藝術[M]. 毛建雄, 艾紅華, 譯。 長沙: 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8.
[8](意 ) 翁貝爾托·???。 符號學與語言哲學[M]. 王天清, 譯。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