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浮山戲曲剪紙的題材與藝術文化特征
浮山戲曲剪紙的題材與藝術文化特征
>2024-05-28 09:00:00



剪紙,顧名思義,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形象,表達某種寓意的民間藝術。也包括用刀鏤刻的“刻紙”,今天統稱為“剪紙”.剪紙藝人們創作的剪紙藝術不過是為了美化、裝飾自己的生活,他們大都生活在鄉村中過著簡單樸實的平常生活,在勞作之余,用剪紙藝術來反映自己的普通生活。剪紙,既來源于生活,因而,它就不可避免地從民俗中產生; 又因為它與民眾的生活習俗、社會心理和宗教信仰等有很大關系,所以,還是民眾審美心理的一種反映。

而戲曲因其與民眾的民俗活動有深刻的聯系,所以它本身就是民俗。戲曲與剪紙相結合,就產生了戲曲剪紙。藝人們將戲曲中所喜愛的人物與情節創作成作品,從而使戲曲在更大的空間里得到流傳,它是定格化的戲劇,永不謝幕的演出。從動態的發展來看,戲曲剪紙豐富了民俗,更是現今時代記錄、承載戲曲文化的一個既傳統又新穎的媒介。因此,以此來研究戲曲文化在城鎮中的影響是有所裨益的。浮山戲曲剪紙融合了傳統和現代生活,主要以單色為主,質樸而粗獷,充滿藝術的夸張和想象,有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

一、浮山戲曲剪紙的題材內容

臨汾是蒲劇藝術之鄉,所以,浮山戲曲剪紙自然離不開戲曲藝術了。戲曲中的人物,如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等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那些喜歡戲曲的能手便依照劇中的情節剪出來,把他們對戲曲的認識和理解體現在剪紙藝術中,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浮山戲曲剪紙,這些戲曲剪紙我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 民間傳說、故事。這一類型的剪紙作品主要有“觀母娘娘降鰲魚”、“牛郎織女”、“楊香救父”、“郭巨孝母”、“縣官斷銀”、“豬八戒背媳婦”、“姜太公釣魚”、“姜詩躍鯉”、“蔡順哭棺”、“王祥臥冰”等。這些作品大都表達出人們對樸素的忠孝思想的贊揚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們對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的深深尊崇。

2. 戲曲人物。這類型的剪紙主要有“舞劍”、“李逵”、“出征”、“王彥貴”、“穆桂英”、“八仙”人物、“蒲劇名伶”、“王秀蘭”等。這些作品主要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性格化地塑造,再現了戲曲人物在舞臺上的形象動作,造型生動形象,動作活潑自然,富有韻味。

3. 戲曲情節。這一類型的剪紙作品主要有“空城計”、“打虎”“二郎擔山”、“秦香蓮告狀”、“武松打虎”、“三娘教子”、“藏舟”、“拾玉鐲”、“狀元祀塔”、“任跟心掛畫”、“賣水”等。與單純的戲曲人物作品不同,這些作品把戲劇中精彩的典型場面和情節融入剪紙中,將情節、人物與場景融為一體,使人物的性情在特有的情境中體現出來,較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充滿“性情”.

二、浮山戲曲剪紙的藝術特征

浮山戲曲剪紙總的特點是質樸渾厚。所以有這樣的風格,是與它產生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和歷史傳統分不開的。浮山縣位于太岳山南端,臨汾盆地東緣。東連安澤、沁水,西與臨汾接壤,北靠古縣,南鄰翼城??偯娣e 940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980 米,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境內多黃土丘陵,東南部多山,多為太岳山余脈,西北部分布有零星小塊平原,地勢東高西低。

浮山建縣于唐武德二年( 公元 619 年) ,次年改為神山縣,元復稱浮山至今?!豆饩w·浮山縣志》云: “詩傳唐風土瘠民貧,勤儉質樸尤深,思遠有堯之風焉……又水深土厚,性多剛直,好義任俠”.

可見,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浮山戲曲剪紙藝術就自然帶有一種獨特的鄉土風格。浮山戲曲剪紙的藝術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概括、簡潔,整合性強。為了讓人一眼就能看到很多情節,藝人們常常形象地剪刻天上地下的具象事物以反映其全貌,且各個形象之間不相遮擋,以此達到簡單概括畫面的目的。如《姜詩躍鯉》,姜詩是后漢的一位孝子,娶妻龐氏。母病,想喝魚湯,因家離江很遠,姜詩夫婦甚愁。一日,舍旁突冒泉水,夫婦二人鑿石掘井,鯉魚躍出。這幅作品就是把房里房外,天上地下的形象都暴露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一眼就能看到其大概情節。再如《蔡順哭棺》,作品把對象處理成遠小近大的藝術形式,避免了形象間的相互遮擋。

2. 夸張變形,寫意傳神。浮山戲曲人物剪紙,主要突出地刻畫了其面部表情,最主要的是突出眼睛,一只眼睛就占了半個臉,雖然失真,但卻很精神,達到了傳神的地步。一些戲曲人物剪紙,頭和身軀不成比例,男的看不見脖子,女的沒有肩,但這并不妨礙它們的美和真。武將挺胸抬頭,脖頸自然顯露不出來,就好比沙畫作品“力拔抗鼎”的項羽一樣,如果脖子出來了,那種雄赳赳的氣概就無從體現; 女性體態優美,如果顯出肩膀,必定失去了美好優雅的韻味。雖然來自于戲,卻又有別于戲,戲曲表現的是人物的舞臺形象,有聲有色,“程式化”地表現人物個性,而戲曲剪紙則不同,它突出地表現的是人物的“神”,主要抓住人物性格典型化的動作來塑造形象。如《任跟心掛畫》。再如《空城計》,城樓上是諸葛亮,城門下是司馬懿和一士卒,城樓與城門成“丁”字形,諸葛亮與城下兩人又成三角形,丁字形與三角形相組合。這幅作品著重突出的是三人的眼睛和動作,諸葛亮神態自若,因而他的眼神很鎮定;城下的司馬懿和士卒害怕有詐被騙,兩人的眼神顯得很惶恐,動作也小心翼翼,神態誠惶誠恐??梢?,戲曲剪紙并不是真實的戲曲舞臺的翻版,而是從表情達意和畫面構圖的需要達到傳神這一的目的的。

3. 鏤空連接,注重裝飾性。剪紙是一種平面藝術,而平面藝術講究線條連接、點面的虛實。一些戲曲人物的服飾用花朵、幾何圖案來表現,衣服的實面襯托出圖案鏤空的虛面,形成強烈的對比。另外,月牙形、鋸齒紋和直線條等藝術語言的運用,則體現著藝人們高超的創作技巧,也使得作品裝飾性強,富有表現力。

三、浮山戲曲剪紙的民俗學意蘊

戲曲剪紙是民間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用自己特殊的藝術語言傳達出民眾對戲曲文化的接受和理解。浮山戲曲剪紙構圖嚴謹充實,給人以樸素厚實之感,畫面的簡括完整,正反映出民眾追求渾厚樸實的心理和審美情趣。當然,這也源于民眾對戲曲喜愛的傳統。每逢節慶、婚喪嫁娶,大大小小的村鎮都要請戲班來演戲,一派鼓樂喧天的熱鬧景象。正月十五鬧社火唱戲,辦紅白喜事更要唱戲,唱的戲曲種類眾多,主要以蒲劇為主,還有別具風味的戲曲種類,如羅羅腔、梆子腔等,劇目更是繁多,而以蒲劇類的為最。由于各種原因,浮山的古戲臺沒有遺留下來,戲班們便隨地搭臺演出,熱鬧的場面使得方圓百里的人聽了都能感覺到演出的精彩而忍不住也來看戲,愛看戲已成了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了。民眾在一年四季的農事忙碌中,能看上一場戲實屬不易,因此,戲曲并沒有因演出的結束而結束,它的生命力還依然存在,不但從老鄉的口中哼唱出來,還因為民眾對戲曲的喜愛而留存在剪紙中了。

在民眾的精神生活中,那些戲曲人物和戲曲故事等形象早已通過民眾的記憶而深入人心,而戲曲剪紙也早已成為剪紙的重要題材。剪紙藝人們將精彩的戲曲人物和情節通過剪紙藝術再現出來,將完成了的戲曲濃縮、概括,定格成了未完成式的戲曲。這樣,使人一看到這些戲曲剪紙就自然想到自己曾看到的某場戲,仿佛看一場熱鬧的戲曲演出。

浮山的風土人情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浮山戲曲剪紙,它既反映出了浮山人樸實的生活,又折射出浮山樸實厚道的民風。浮山戲曲剪紙具有實用和審美的雙重價值,是能體現民眾心理審美情趣的精神產品,也是獨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藝術。

四、浮山戲曲剪紙的美學特色

從“剪”和“紙”這兩種工具和材料來看,紙不僅是一種材料還是精神的介質,而“剪”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將生活的“真”向藝術的“美”轉化的過程,同時也是藝人們的思想感情、審美心理傾注、體現為對美的追求的過程。剪紙藝人們通過他們的剪紙藝術向我們展示了浮山戲曲剪紙的美,這種美,主要體現為: 形式上追求“神似”的剪鏤美、內容上注重寓儒的含蓄美、風格上體現為渾厚質樸的審美趣味。

1. 追求“神似”的剪鏤美。中國的藝術都講究意境,要求形象出來要帶有一種神韻。造型的神似,其實就是要求抓本質,抓住了形象的本質,那么形象就會帶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這對于剪紙藝術來說同樣如此。藝人們從藝時間久了,就能熟能生巧,如癡如醉,搞創作就會心之所至,隨手剪來,這是基于他們對生活的長期觀察和有意無意的經驗積累與反復琢磨為前提的,其中凝結了他們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思考,體現著他們的審美思想,因而,能化“眼中之竹”為“胸中之竹”,達到“神似”的地步。浮山戲曲剪紙在造型上很注重形象的神似,力求單純、傳神凝練地表現形象的韻味。一位藝人剪戲曲人物,剪了很多參差不齊的線條,說這能體現人的律動美?!懊涝谔搶嵪嗌?他雖不知此理,卻在藝術實踐中深諳此“道”.

2. 注重寓儒的含蓄美。從剪紙的歷史來看,有了“剪”和“紙”這兩種工具和材料,并不能說明剪紙藝術就已經出現。它的出現還有著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而這種條件又與特定的鄉村環境、家族環境、文化氛圍等密切相聯,這些環境對剪紙藝術的生發起著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同時,它的象征性表現手法又與民眾的生活習俗、社會心理和宗教信仰等有很大關系,這是剪紙藝術產生的文化基因。因而,從這個角度看,戲曲剪紙藝術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尤以儒學色彩較濃。儒家哲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主流思想,它講求“仁、義、禮、智、信”和“忠、孝、節、悌”內修外治等儒家倫理,以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浮山戲曲剪紙常見的題材有故事傳說、戲曲人物和情節等,其中更多蘊含了忠孝節義、驅邪除惡、以及吉祥如意等祝福與道德。

3. 渾厚質樸的審美趣味。我們常說“風格如人”,浮山戲曲剪紙這種渾厚質樸的審美情趣是與浮山的風俗人情和藝人們的生活追求分不開的,其藝術特性不像蔚縣剪紙那樣色彩濃艷,富有歡活的美,浮山戲曲剪紙以單色為主,這種單色系是民風淳樸的反映,彩色剪紙雖然給人鮮活、豐富的美,但單色剪紙更能體現它的古樸之美。浮山戲曲剪紙大都出自業余藝人之手,他們創作的戲曲剪紙作品飽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強烈的感情色彩,沒有矯揉造作,反映著普通勞動人民的智慧,他們心到手到,沒有精雕細刻,通過大膽的想象,用剪紙表達著自己對戲的感受和對美的理解。

浮山戲曲剪紙,是為了滿足人們自己的精神生活而存在的,它作為一種流播久遠的民間藝術,不僅具有視覺上的欣賞價值,還展現著民間久存的人情習俗和信仰觀念。剪紙藝人們把他們對戲曲的認識和理解體現在剪紙藝術中,他們創作的核心是“道”和“理”,其藝術形式就是有內容含義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和內容所蘊含的深層次意蘊就是中國傳統的儒道思想,其風格則展現著浮山人的文化意蘊和對藝術的美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陳竟。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研究[M]. 北京: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2.

[2] 陳竟。 中國民俗剪紙史[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 白庚勝,宮楚涵。 剪紙[M].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

[4] 云中天。 剪紙[M].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

[5] 沈之瑜。 剪紙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

[6] 張宗載,段改芳。 山西民間剪紙[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6.

[7] 浮山縣文化局編。 中國浮山剪紙[Z]. 山西省浮山縣文化局,1984.

[8] 鄭洪峨。 浮山民俗與剪紙[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9] 徐妍。 淺析浮山民間剪紙與民俗活動之聯系[J]. 山西師大學報( 社科版) ,2012,( 3) .

[10] 王會瑩。 民間藝術精英的分化及其話語權的崛起與失落[Z]. 西北民族研究,2010.

[11] 李祥林。 亮相在民間美術中的戲曲身影[J]. 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11,( 5) .

[12] 曹軍戎。 臨沂民間美術與戲曲文化[J]. 安徽文學,2008,( 12) .

[13] 喬曉光。 中國剪紙的新時代---現狀、趨勢及其問題[D]. 中日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國廣州,2011,( 8) .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