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的官營化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現象。早在西周就出現了隸屬于王家官府的"百工",漢王朝則在周秦官制的基礎上設立了屬于少將府的各種工藝美術作坊和工廠,唐宋時期的少府監顯示了官營手工業制度的完備和周詳,明代的御用監,清代的造辦處和織造局使官營手工業制度更為系統和嚴格。官營手工業機構大都設在中心城市或皇宮,材料無償占有,工匠無償勞役,生產不計成本,產品不參加商品流通。在這種封閉的經濟結構中產生了追巧奪末,爭奇斗艷的宮廷工藝美術,它作為反映統治階級精神需要的理想樣式,影響和規范著封建時期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貶抑"形而下"之"器"。因此,以功用為目的的工藝美術一直被視為"雕蟲小技"而屬"抑末"之列。這種偏見顯然抑制了理論方面的建設,致使中國工藝美術缺乏完備系統的理論著述。但是,中國工藝美術一直是按照自身的思想和原則發展的。其個性化的面貌無疑取決于中國工藝思想和造物原則的傾向性和獨創性。很少見諸文字的中國工藝思想和造物原則強調工藝造物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功用,追求心靈與物質的交融統一,主張自然性與人工性的中庸和諧,注重工藝造物活動的整體有機性,力求協調天時,地理,材質,技術諸因素間的關系。
我國的工藝美術其成就主要體現在:陶瓷工藝美術、青瓷器工藝美術、玉器工藝美術、家具工藝美術、建筑工藝美術、金銀器的工藝美術、中國古代染織的工藝美術、雕刻工藝美術等方面。其中在建筑工藝美術方面有著非凡的成就。 建筑的發展,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的藝術的發展。歷史學家曾經把文化歸納為理論、宗教和科學三種類型,從我國古代建筑的發展歷史來看,這三種類型均存在,而且在這三種類型中,往往與藝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說是藝術體現其特征的最重要方面。在我國建筑史上雖然決定起藝術性的因素甚多,但是,與其他藝術形態一樣,造型和裝飾設計仍然是首要的。
一、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與演變
人類學家的研究表明:在人類的早年,我們的祖先是不會建造房屋的,那時人類居住在洞穴內,或在樹上構木為巢。房屋的出現至少是在農業出現以后。目前考古發現的房屋遺跡是在新石器時代,迄今發現最早的房屋建筑遺址有河南新鄭的裴李崗遺址等。也是從那個時期以后中國的古代的建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反站歷程,逐漸接近頂峰。西周時期,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建筑領域里已經出現了板瓦、簡瓦、人字型斷面的脊瓦和圓柱形瓦釘等新材料。從戰國開始,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的規模日益擴大不僅使建筑越來越復雜,而且高臺建筑也越來越普遍。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以后,由于能匯聚全國人力、物力和網羅各地工匠,因而建筑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比如阿房宮、始皇陵、萬里長城、驛道等舉世震驚的龐大工程。據文獻記載,漢代的建筑較以前各代更為迅速。漢代建筑突出的成就是木構架建筑的漸趨成熟,磚石建筑和拱券結構的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民族融合,對少數民族和外來文化的若干因素的吸收,中國文化得以豐富。這一時期,除了原有建筑類型繼續發展以外,還因為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勃興,出現了宗教建筑的新類型。這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寺院建筑。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外來建筑的文化風格被進一步吸收、融化,大小和形式不同的建筑物,其構件的基本形式,用料標準已經有了定型,在加工上也表現出統一手法。從宋代開始建筑風格一改唐朝的莊重樸實而漸趨柔和絢麗,在布局上也打破了完全對稱的單調格局,出現了多樣的平面和立面,在建筑類型、使用材料和裝飾手法上,都出現了多樣化的傾向。元朝統治的九十多年時間,堪稱是對外文化對中國的建筑藝術產生巨大影響的時期。隨著民族的融合進程的加速和完成,宗教的傳播使得中亞地區的文化相互融合使當時的宮殿、寺、塔以及雕塑呈現異域風采。明、清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多重起落時期,其建筑方面仍在迅速發展,并且達到了中國古代建筑史的最后一個高峰。
二、建筑結構與造型工藝美術
我國古代建筑的結構嚴謹而精巧,基本上就是木構架體系。這種結構經過幾千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到宋、元、明、清時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統。 建筑的結構設計直接決定了建筑的外部造型形式,這是因為木構架建筑的形體基本上分為三大部分——屋頂、屋身和臺基。無論是文獻所記載的建筑還是保存至今的建筑,我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形式,雖然都是坡頂,但是變化十分豐富,其原因就是與古人追求的視覺藝術效果有關,但更重要的應當是出于排雨水和屋內采光的處理之間的矛盾。
三、中國古代建筑造型工藝美術舉例:
1.城市與街巷建筑 2.陵墓建筑——秦兵馬俑等 3.宗教建筑——佛寺、塔、道觀 4.園林建筑——蘇州古典園林、頤和園
四、建筑裝飾藝術:
我國古代建筑的裝飾工藝美術,表現十分復雜。因為它不僅包括對建筑結構的裝飾美化,而且還包括結構以外的外觀、墻面、地面、門、窗等的裝飾,此外還與家具的設計、陳設等緊密的結合。這種復雜性與建筑類型、范疇的多樣性和廣泛性聯系起來,就使我們在探討過程中容易造成零碎混亂的現象。所以我們應當以一定的歷史時期的一些典型的建筑作為分析、研究的對象。從這些建筑的裝飾藝術設計來反映其梗概,并籍以體現出建筑裝飾藝術設計歷史發展的延續性與 進步性。其主要經歷了六個時期:史前與先秦時期、戰國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金時期和元明清時期。
中國的建筑工藝美術史在歷史的發展中呈現一路攀升的趨勢,它緊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得到發展,我想,在今后的人類歷程中仍然會這樣。尤其在中國,在這個正處于發展中的社會現實中,我們更應該積極的學習研究我國以及世界其他各國的建筑藝術從而使得我們國家在未來的建筑工藝領域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