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鮮艷純凈、豐富多彩、紋樣清新、著色鮮明、色彩柔和、富有立體感、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爛絢麗
清代的景德鎮瓷器,不僅明代的工藝和品種應有盡有,而且還有許多發明創造。青花瓷的色彩呈寶石藍,比明代的更鮮艷純凈,別具風格;釉上五彩因發明釉上藍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豐富多彩,紋樣清新,著色鮮明;斗彩的品種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時期的青釉燒制達到歷史最成熟階段。更為可貴的是創制成功了很多名貴的新品種。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創制了以"玻璃白"為填料,使畫面色彩柔和、富有立體感的粉彩;引進國外彩料,專作宮廷御器的 彩;直接用黃金裝飾瓷器的金彩;在單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溫燒煉中流淌變幻,形成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爛絢麗的"窯變"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三彩、墨彩、烏金釉、天藍釉、珊瑚紅、松綠釉、胭脂紅等等也都應運而生。此外,康熙期間,還恢復生產了明代中期以來幾乎失傳的銅紅釉,其中尤以郎窯紅、缸豆紅最為著名。
清代各朝的瓷器,內容豐富,既有共同風格,又各具不同的特點。順治、康熙時,古拙、豐滿、渾厚,雍正時的秀巧雋永,乾隆時則顯規整,嘉慶、道光以后則稚拙笨重。胎體,琢器類,一般薄厚適中,圓器類則有厚有薄??滴鯐r,胎體體重,質地堅硬細密。雍正時有胎質輕薄、細潤,潔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體厚笨、質地粗松。清代的琢器類腹、頸部接痕極為少見。明代留器露胎處,常泛火石紅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澤略顯青白。順治、康熙兩朝,釉面平整細膩,胎釉結合緊密,釉面分別呈青白、粉白、醬白,硬亮青等幾種色澤。雍正時釉面細臼瑩潤,多有桔皮皺紋。乾隆時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夠平整,波浪明顯。晚清時施釉稀薄,釉質疏松,不夠堅致。紋飾深受同時期繪畫的影響,民窯瓷器,寫意寫實并存,用筆豪放。御用官窯連器,圖案趨向規范化,用筆細致入微,構圖拘泥、繁縛。早期紋飾中的山水、樹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鍍點,古裝仕在高警秀麗,柔細的花繪采用沒骨畫法。晚期紋飾中的人物面部無神,鼻部隆大,這一時期龍紋形態不一,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也有纖柔細身的,一般為獅子頭,龍發較多,龍腳明顯突出,兩支腳立體感強,龍身粗笨,一般畫為四爪和五爪,如同雞爪。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此時,景德鎮御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造型新奇。除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青花瓷仍是當時景德鎮瓷器的主流產品,官窯青花和民窯青花的燒造量都超過歷史上任何朝代遺留下來的傳世品,也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多。乾隆時國內陶瓷市場廣大,據文獻記載,清代早中期內銷情形為“利通十數省,四方商賈、販瓷者萃集于斯”。景德鎮外銷瓷自康熙中期開始興盛,至乾隆時最盛。中國瓷器銷往世界各地,而其中主要的優質瓷運往歐洲和美洲。據國外有關檔案統計,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銷往英國的瓷器約40萬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的32年間銷往瑞典的瓷器達110萬件。
乾隆朝青花瓷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典型乾隆器,一類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產量極大,是當時社會大眾生活用瓷、陳設用瓷、外銷出口瓷的主體。其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并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在制作技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工藝制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茍,精工細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嚴格,但產量卻遠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襲前朝,放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造型新奇,精瓷與粗瓷的差別很大。乾隆青花既有繼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樣,也有仿制明代永樂、宣德青花式樣,仿古銅器式樣,外銷式樣,還有創新式樣,造型千姿百態,應有盡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陳設觀賞瓷、文房用具等。整體講究上下對稱、規矩。由于創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渾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藝技巧上遠遠超過了康、雍青花.
乾隆官窯青花裝飾風格細膩,具宮廷畫的格式、文人畫的趣味。紋飾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層圖案裝飾,有的多達數十層。無論是寫意還是變形,都畫工嚴整細膩,紋飾清晰,排列整齊,具有圖案畫的效果。另外,經??吹揭恍┍P、碗采取里外繪畫的裝飾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盤、青花里外纏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團花外淺藍地盤、里青花纏枝寶相花外霽藍盤等,這種裝飾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現。在乾隆青花的紋飾中,吉祥圖案增多也其特點之一,就是用各種動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諧音,畫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紋飾,如蝙蝠與“?!蓖?,魚與“余”通,松鶴表示長壽,鴛鴦表示成雙成對等??烧f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長”、“萬壽無疆”等寓意長壽的文字也經常出現。 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如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紅、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紅、黃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藍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藍地青花加紫、藍地白花、灑藍地開光青花、仿木紋青花等。其中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紅這三個品種較多。
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藝受到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因而在瓷器上出現了具有西方繪畫風格特點的花紋圖案。如在琺瑯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時??梢钥吹揭恍├L畫西洋人物,樓房、船和狗之類的花紋圖案。清代八寶圖案為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為光滑的砂底。順治、康熙時瓷器足型較為多樣。有雙圈層底、斜削式底、二層臺式底、臥足、滾圓泥鰍背形足等。
花有榮枯,月有圓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后,景德鎮瓷業生產就從巔峰走向下坡路,產量、器質、品種、造型等都呈現明顯萎縮狀態。特別是雅片戰爭之后,戰亂很多、政局動蕩、外資入侵、市場縮小,景瓷生產也受到嚴重推殘。延續500多年的御器廠也隨著清祚的傾圯而壽終正寢。民國時期,社會仍不安定,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日寇侵華期間,景德鎮多次遭日寇飛機的轟炸,坯坊窯房大面積破壞,全鎮瓷窯能燒的只有33座,處于奄奄一息境地,整個瓷業陷入低谷。一直到解放前夕仍無起色。不過,在這不景氣的年代里,瓷業生產操作方面卻有所進步,技術上有所革新,特別是清末宣統二年,江西瓷業公司在景德鎮宣告成立,這標志著景德鎮陶瓷業進入一個企業化時代,而且有不少創新。
參考文獻:《藝術品投資-鑒寶》、《中國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