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魯繡本土化品牌推廣及設計應用
魯繡本土化品牌推廣及設計應用
>2023-09-21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魯繡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探究
【第一章】魯繡傳統藝術的傳承分析緒論
【第二章】魯繡的形成及文化源流
【3.1】魯繡的藝術審美特征分析
【3.2】齊魯民間刺繡藝術的圖案造型分類
【3.3 3.4】齊魯民間刺繡品中的民俗文化表現
【第四章】齊魯民間刺繡傳承與保護的問題及對策
【第五章】魯繡本土化品牌推廣及設計應用
【結論/參考文獻】齊魯地區魯繡發展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5 章 魯繡本土化品牌策略分析及設計應用

5.1 可借鑒的刺繡品牌案例

如今,當冰冷的機器快速而無情地復制商品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憶起手工制作的時代,對手工藝品情有獨鐘,目前刺繡市場上也有一些手工刺繡已扶持地區繡種的傳承,聚集當地刺繡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并努力培養新一批刺繡人員,所創立的品牌文化,這些品牌在保留了它們獨有的風格的同時,更是解決了當地的繡女就業及繡種的開發性保護等問題。例如,羌繡品牌--一針一線就做出了較好的范例,有著豐富的品類,均是人們現代生活用品?!耙会樢痪€”實體店面與網店同步上市,在四川的寬窄巷子、北京的南鑼鼓巷等旅游商業區設有店面,品牌文化推廣做的很好,陳列展示方式新穎。既宣傳了數民族繡種羌繡,又致力于四川地震災區重建,使婦女不用背井離鄉就可以實現家庭就業,實現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幫扶模式。這種彰顯本土化品牌的態度背后,設計者要展示的不再僅僅是以其它科技媒介快速傳達的視覺的傳承,而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信仰的傳承,這恰恰是手工刺繡的迷人之處,可以用手指的溫度展現中國博大精深的生活美學,也是對單純的慢工出細活的眷戀。生動有趣的品牌推廣策略,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生活,更是商家在努力完成品牌塑造的同時給予了消費者一種品牌內涵的體驗過程。品牌只有具體化,才能在潛入消費者內心的同時將品牌內涵傳遞給消費者?!皾櫸锛殶o聲”就是品牌對消費者感染歷程的寫照。在品牌傳遞這些商品的過程中,實體店體驗給消費者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5.2 魯繡傳統模式向品牌化過渡期的思路

品牌需要針對消費者的體驗、態度及需求來定位相應的品牌文化及內涵,宣傳推廣及銷售渠道;是系統地滿足消費者的穿著情感、態度和引領消費者需求的組織。魯繡正是符合了魯繡品牌發展的基本使用、合用功能和社會需求,尤其是具有典型地域環境特征的服飾品牌,其工藝和結構設計制作都是最大限度上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上雙重的“適合”需要。如此看來,魯繡的生產性保護必須走品牌化路線。

5.2.1 推廣品牌文化

流行風尚一方是刮向高端定制,另一方就是中低檔市場。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婚禮服定制品牌做的很好,魯繡打造品牌形象可以借鑒,可將品牌定位為中高檔品牌。魯繡品牌傳達的消費理念只有加入為設計構思并傳達其中的傳統文化意蘊,才能使消費者賞心悅目,也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同時提升對品牌價值的認同,使消費者較之其它同類品牌有著不同獨特的歷史情懷。筆者認為可分兩步走:一是走近現代人的審美,二是引領現代人的審美用刺繡美化生活。因為各個時期的刺品都會有那個時代的特征,當代刺繡藝術品吸引受眾必須滿足現代人審美心理,即當下時尚的產物。情感定位是品牌定位中重要的方式,近年來,中式婚禮回歸人們的視野,對傳統婚禮服的仿制更是趨于漲勢,穿戴傳統婚禮服不僅是因為中式禮服對中國人的古典優雅的氣質更為凸顯,更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復興成為一種風尚,明星的婚禮服也是為中式婚禮增光添彩,更是引領了婚禮服定制的時尚潮流。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婚禮服飾,是現代年輕人的審美價值需求。

齊魯地區傳統民間刺繡工藝的這種形式美感和文化內涵的關系同中國傳統工藝設計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是值得現代人潛心傳習的,相信通過新型傳播渠道的推廣會有更多的女性把情感寄托于此。魯繡藝術風格有待回歸人們視野,并被重新發掘傳承下去,決不會讓它被時間打碎。因此,整理挖掘傳統魯繡藝術,弘揚魯繡文化精髓,魯繡品牌將在新時代重新綻放異彩。

5.2.2 建立組織架構

目前魯繡傳承人靠自己的力量傳承較為薄弱,必須在增強傳承力度的同時進行產業化鏈條的凝聚力來共同傳播魯繡文化。這需要加強手工與科技結合,實施產業雙輪驅動。若要重新使魯繡走向日常審美大眾化,就必須開發一系列的日常生活用品為主題的魯繡品,目前刺繡人員的中堅力量停留在中老年婦女年齡段,她們大多數人有多年的刺繡經驗,但創新能力較弱,傳統魯繡急需生產模式轉型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快時尚節奏中有立足之地。傳承人工作室模式向市場化過度,迫切需要政府、贊助商的支持與投資,只有分工合作魯繡傳承人才能把時間合理利用在潛心創作上,保證魯繡的傳承與開發,要推廣魯繡品牌,傳承人作為組織架構中的生產一環即可,不能再是各個環節一手抓。圖 42 是魯繡品牌需要構建的組織框架。也可以推出與刺繡傳承人的合作項目,以一種雙方可行的形式來展示魯繡技藝,更通過她們的手藝來獲取相應的價值。為現代生活用品的增添了審美文化價值。市場更貼近現代生活方式,文化卻停滯在傳統模式是無法正常前進的。雖然生產生活等基礎條件已經改變,但以更少的消耗實現更大的品牌效益是品牌未來的探索方向。

5.2.3 創新銷售平臺

隨著新媒體與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利用科技、網絡匯總渠道的傳播是現代文化功能化的一大優勢,通過網絡雜志、社交網絡、多媒體展覽等傳播方式的誕生,無疑會對傳統文化功能大眾化有著的巨大推動作用。當代廣告設計的趣味性是引人注目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藝術作品給人印象深刻并形成長期技藝的重要因素。舉個例子來說,中國聯通公司的標志,是中國古代吉祥圖形“盤長結”演變而來的。迂回往復的線條象征著現代通信網絡,寓意著信息社會中聯通公司的通信事業井然有序而又迅達暢通,同時也象征著聯通公司的視野無窮窮盡,日久天長。如此簡單好記的標志在第一視覺印象之后的深刻含義,無疑是對傳統紋樣的延續。魯繡品牌也要規劃好營銷策略,加強市場操控能力。魯繡地區需要專注打造一些原創性的品牌,并有效地進行市場運作,提升原創品味,提高市場效益,傳播魯繡文化。切實利用齊魯豐厚的歷史積淀,振興各地區的特色文化,作為各市的支柱產業;政府也要大力扶持具有發展潛力的魯繡傳承工作室的轉型,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有各自品牌定位、文化底蘊、創意產品優勢的刺繡行業領頭品牌。

5.3 傳統魯繡技藝在本土化設計中的應用

當代魯繡技藝要面向廣大消費者的傳播,這就要通過對魯繡文化的大力宣傳,擴大魯繡影響力,提高地域文化認同感,在社會形成一定的傳播效應后,間接影響大眾的日常消費與審美。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傳統技藝的本土化,文化功能的大眾化是魯繡在本土化設計中要遵循的三個基本法則。努力開發既具普及性、實用性,又據地方特色的文化專項品類。以民間文化品牌效應,積極研發和推廣魯繡產品。

5.3.1 工藝禮品的文化傳播

目前市場上魯繡主要品類是以文化傳播為目的的高檔魯繡工藝品,魯繡傳承人辛勤培養了一批技藝精湛并具有美術繪畫功底的的繡女。從文化角度看,作為一種根植民間、積淀深厚的文化傳統,魯繡工藝里包含了深層的民族文化基因,這種深層的表述與傳播,正是文化多樣發展的根基與活力。中國刺繡藝術具有多元化的人文與地域表達特征。由于女性社會的生活方式、生活技藝等方面的不同與差異,使它在形態表象的呈現中各具姿態。

不同文化與審美的差異使刺繡藝術在布面上選擇不同的立意與形態。齊魯地區必須把握好傳統魯繡的獨特技藝,做到本真化的傳承,如此才能獨樹一幟,屹立不倒。圖 43、圖 44兩幅作品繡制的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地區識別度遠比辨別魯繡針法容易的多。山東是我國的書畫之鄉、文化大省,歷代書畫大家層出不窮,民間也是人才濟濟。軒然魯繡傳習所的刺繡作品多取材各代的當地名人書畫作品,其中不乏當代書畫大家的作品。就傳統魯繡的針法來看,至今仍保持特有的民間魯繡技藝的特色,民間繡飾不脫離實用;從繡線上來看,傳統魯繡以雙股加捻的衣線繡為主,其耐磨力強,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是辨識魯繡的最重要的特征。從畫稿開始就很有山東當地的書畫特色,圖 45 就是一位專供小寫意的年輕小伙直接在繡布上畫成,由繡女按照筆觸繡制,這種效果更加適合沒有繪畫基礎的繡女,依照畫稿就能繡成。手工刺繡與繪畫藝術創作不同的是,耗時長、產量少,更具文化價值及審美價值?,F代人的審美追求改變了,對于藝術裝飾畫很是追捧,魯繡也經歷了實用性向裝飾性產品的轉化,軒然文化魯繡傳習所把刺繡產品定位于高端工藝禮品,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也是手工刺繡最大價值化的體現。濟南、濰坊、曲阜這些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古城的市區,當地保護組織不能將傳統魯繡再視為單純的地理性繡種,而是要將本土企業迎合地域文化,把魯繡作品打造成面向社會服務的優質產品。以政府機關為首,在文化部門要真正做到傳播的真實性與研究的確切性。

企業也要定位自己的品牌文化,創造與地區文化相符的品牌形象,并維持與傳承人的可持續性關系。以地區的整體文化氛圍為基礎,首先要明確的體現出企業的精神、目標還有價值,在競爭激烈的氛圍中,表現出能夠與其他刺繡品牌有所差別的特性。

5.3.2 服裝飾品的價值體現

在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價值體系中,視覺、形式、裝飾等形式層面始終是第二位的,必須讓位于民族工藝的實用功能。畢竟“造物”的目的首先是滿足和適用于地區各民族的生產、勞作和宗教行為。齊魯地區傳統民間刺繡工藝的這種形式美感和文化內蘊的關系同中國傳統工藝設計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在當今社會和諧的環境下,文化的認同也將決定人們對魯繡獨特個性的追求,從而帶動大眾的消費需求。

服飾品在女性消費品類中占據極高的比例,在服飾品上的刺繡裝飾也由來已久。服飾中的手繡在當下理所當然被譽為“奢侈品”,各大高級定制品牌的價格可與歷代宮廷刺繡品價格相仿,這就使得一批打著銷售傳統婚禮服旗號的中小品牌應運而生并迅速占領中低檔市場,展現出一派生機盎然之景象。這與古代繡女們的價值取向有明顯的差異,舊時雖有繡女相互間傳習模仿,但卻無一雷同,每一次的創作都是隨心而畫,隨性而繡,與當下時尚界追求個性化的態度不謀而合。魯繡服飾品牌要精工細作,傳播手工定制刺繡技藝。濰坊刺繡曾在戲曲服飾上大量繡制,近代工業迅速發展,打造服飾品牌有著歷史文化的優越性,精準化的品牌定位及地域性陳列展示,不僅對魯繡技藝有著傳承與保護的現實意義,更是依靠魯繡做品牌文化宣傳,以此來提升品牌價值的重要砝碼。還可以設計研發一系列主題性的裝飾用品,結合服飾品進行場景化的陳列。例如新婚夫婦除了對婚禮服的需要,對傳統婚房里所用到的繡品也會受到品牌陳列的主題場景所感染,購買此類裝飾物品。如此,品牌文化填補消費者的情感空間,這是因為魯繡品牌在傳播的過程中飽含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情感因素。這樣配套的體驗式購物場所使消費者內心被感動的瞬間,消費熱情就會隨之而來。李銀鳳之前的作品多是繡畫作品,繡制時間長,收藏價值高,接下來它的計劃是做一些日常生活中實用的繡品拓寬市場。圖 46 是李銀鳳在展示為自己繡制的旗袍和披肩,她作為魯繡傳承人為今后發展服飾品牌做了較好的宣傳。

5.3.3 旅游紀念品的地域宣傳

山東地區經濟發達,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北方對外經貿的出口和通道。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是旅游、避暑、療養的好地方。為開發民間魯繡旅游商品,提供了廣闊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文化價值。旅游景區及高速服務區的旅游紀念品為宣傳,體驗消費應是貫穿在品牌推廣策略的每個環節。在古代齊魯民間婦女們看來,凡與織物有關者,都可以在其上進行繡花裝飾山東婦女繡制的生活用品和民俗用品,針針線線都表達著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然而國內各地景區的旅游景區的紀念品都趨于單一、雷同,并無當代的創新設計可言。

舉例來談,山東的蓬萊仙閣是國家 5A 級景區,是集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閑度假勝地。蓬萊是中國道教傳說中著名的神仙住所和人間仙境。著名的“八仙過?!鄙裨捁适聜髡f亦在此地,圖 47 所示,八位神仙各持寶物的刺繡品圖案生動活潑。消費者來此地旅游帶走的旅游紀念品多是葫蘆上畫有八位仙人過海的圖案,圖 48 是筆者設計的衍生品系列手包,圖中每個神仙各自獨成一體,既可以日常使用,又可送人做禮物,購買時對八位神仙的辨別亦是別有一番樂趣。旅游景區最大的品牌宣傳優勢是引領人的體驗消費,來到景區游玩的人心情是放松和愉悅的,在這種心境下的體驗消費是占有魯繡品最大市場的份額。人們可以娛樂中購物,期間對山東地域文化也可了解甚多,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制作可以是全景開放式的,讓旅游者也參與進來,在外出游玩中收獲自己動手的快樂,體驗旅游文化的價值。圖 49 是李銀鳳開發的保健頸枕,作為旅游紀念品銷售,是在傳統枕頂的基礎上改良設計的,枕頂片中運用傳統魯繡圖案,藍色花布是產自淄博周村,這類生活用品中魯繡傳統藝術造型與文化內涵是不可或缺的,值得大量提煉運用到旅游紀念品中。

5.4 魯繡傳統元素的延展設計應用

通過對魯繡存世品的大量研究、歸總工作,把存世品分類并對其內涵深入挖掘,為刺繡者提供大量的工藝、圖案、色彩的整合,從中可以汲取大量的設計元素,旨在為魯繡在未來的設計道路上提供一個方便查閱的平臺,把魯繡這一傳統藝術更好的轉型到文化創意產業中,從地域性文化產業過度到面向世界的時尚化產業,并能夠以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在多元文化創意產品中引領本土化的視覺審美。

5.4.1 魯繡傳統圖案的設計應用

齊魯地區大量的魯繡存世品不僅有著獨特的審美價值,文化內涵更是豐富,傳統魯繡的技藝在商品化的當今社會要把傳統魯繡最本真的造型藝術及文化內涵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中去。深化消費者對魯繡這個繡種風格、地域文化的認知,將刺繡品與現代藝術審美相結合,延續魯繡文化。試圖從精美的產品看出設計師的巧妙構思與魯繡手藝人的精湛技藝,從而進一步感知設計的齊魯文化與發展歷史,這會是一場令人愉悅的藝術旅程,而不是僅僅是讓人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購買商品。圖 50 中是一件兒童馬甲,此存世品中的圖案構圖飽滿、設計精巧,手工刺繡更是細致入微,圖中是劉海戲金蟾的畫面,是魯繡中常用的吉祥圖案,有著財源滾滾的美好祈愿。

筆者將圖案用刺繡品自身的構圖布局,加入扇子柄就是圖案的再利用手法,就是一件具有文化內涵的現代工藝品。此設計可用于扇面繡制圖案的開發,扇面的圖案需用魯繡傳統針法繡制,達到傳統圖案最本土化的傳承。生動有趣的圖案不僅增強了觀賞性,扇子作為魯繡工藝品的展示媒介,提升了刺繡工藝品實用功能。從有限的存世傳統魯繡圖案與無限的色彩配比中汲取創作靈感,繪制出符合當代審美的視覺效果,用色部分盡量還原傳統魯繡圖案、色彩,將現代機繡生產工藝所不能模仿的手工刺繡的絲線肌理感與立體感呈現出來。圖 52 中有“三多”的桃、佛手、石榴以及寓意“多祿”的葫蘆,佛手本身字面就是吉祥的,又諧音“福壽”雙全;桃通常稱之為“壽桃”,亦象征長壽;石榴因其籽多,象征著多子多福。時尚元素與傳統魯繡圖案的結合,不對稱的圖案設計符合民間傳統魯繡拙中取巧的表現手法,樸中顯美,有著獨特的裝飾風格和審美語言,又有著深厚的吉祥文化內涵。筆者在抱枕圖案設計中運用圖案打散、重構等手法,將傳統刺繡圖案的此類魯繡圖案創新設計旨在將民間藝術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并作為設計源泉不斷流淌在時尚的前沿,美化我們的生活。齊魯民間刺繡藝術中不同地域風格的繡品印證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性,也形成了各地獨樹一幟的風格。齊魯地區的刺繡呈現的形態充分的匹配于當地的人文與地域特征。面料和繡線的使用上,圖 54 中的抱枕設計是將傳統魯繡技藝重新展現,傳統魯繡藝術中的造型、色彩等大量的素材會是設計師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5.4.2 印花圖案在服裝中的設計應用

服裝是刺繡品施展其裝飾性的最重要的媒介,齊魯民間刺繡在歷史長河中的積淀了濃郁的齊魯文化特色,有著構圖飽滿、造型生動、圖案夸張等較強的裝飾性審美風格。傳統民間魯繡中的圖案、色彩都是為設計師提供豐富靈感來源的儲備庫,我們可以把它們本真性的傳承,也可以將他們變形再創造。然而,魯繡工藝最原汁原味的基本特征是務必要把握的要素,這其中包含了“衣線繡”的特征、傳統針法的應用、圖案中寓意內涵的準確性表達,這些都是魯繡作品誘人之處,在此基礎上的創新應用才不失為魯繡文化的生命源泉。

在視覺和心理上給人以最理想的美感及文化價值。色彩在展現服裝美感是最出效果的,歌德有句名言:“一切生物都向往色彩”,作為為社會為人類提供服裝形象美的服裝設計師更有責任將傳統魯繡的配色獻給現代的人們。圖 55 是筆者設計的面料圖案,利用電腦設計效果圖并用數碼印花來實現,圖 56 是印花面料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服裝的領部是截取面料下方的左右圖案縫制,色彩的繽紛中更顯獨特細節。本節對魯繡及其圖案在家居、服裝、旅游產品領域做了創新性應用的分析和設計,對魯繡未來的傳承保護和發展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只有將魯繡的應用領域擴大,才會有更廣闊的開發前景。作為設計師,一方面我們要對手工刺繡本真性的傳承,另一方面是更好的結合科技的力量開發新產品作為魯繡圖案的展現媒介。民間刺繡根植于民間,這就決定了他的藝術趣味在傳統魯繡民間工藝的價值體系中,視覺、形式、裝飾等形式層面的審美始終是第二位的,必須讓位于民族工藝的實用功能。只有把魯繡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用品中去,才能真正拓寬魯繡市場,更好的適應當代消費市場,使魯繡在現代煥發新的生機。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