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挑花藝術屬民間刺繡的范疇,是廣泛流傳于湖北黃梅等地的一種民間工藝。其品種繁多,題材豐富;圖案布局嚴謹、富于變化;造型夸張、奇特而浪漫;色彩絢麗驚艷。其圖形構成規律遺傳了楚文化的基因,具有濃烈的楚文化氣息;其典型視覺符號及形式美法則在現代設計中具有應用價值。
1、 黃梅挑花圖形的形式特征
黃梅挑花多用自織大布染成群青色后作為挑花底布,以白線或黃線挑繡出主體骨架,填繡大紅、桃紅、朱紅、桔黃、中黃形成暖色基調,點綴粉綠、墨綠、湖藍使整個畫面暖而不燥,繁復和諧。挑花構圖一般先從底布正中心下針,然后向四方擴展延伸,多采用對稱、旋轉或向四面八方發射形成主體團花,再以角花配置四周。團花是挑花圖案中的主體紋樣,多為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幾何形,圖案組織時采用方中套圓或圓中套方的方法,以對稱、旋轉、放射狀制成主體團花,力求生動活潑,完整豐滿。同時,在四周配以向心或離心的角花,有的還配上帶狀的連續花邊?;ㄟ?,又稱邊花。往往用卷渦紋、曲線、文字、幾何圖形進行填充;題材內容多選自“七仙女”、“八仙過?!钡葢蚯兔耖g故事,人物造形抽象、簡化,顯得稚拙而奇特。
歸納起來,黃梅挑花圖形的形式特點主要有四點。一是圖形的平面化。二是圖形的裝飾性。黃梅桃花圖形強調神似重于形似點,寫意重于寫形,“它們不拘泥于對自然形態的模仿,而是大膽運用了想象從而創造出足以體現特殊情趣的作品”。如“打骨牌”圖案,展示了四人打骨牌的復雜場面,藝人們運用夸張、變形、平面化手法,大膽的解構重組,將畫面表現得生動而富有情趣。三是圖形的象征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是圖案裝飾的一大特點。黃梅挑花中“鳳穿牡丹”、“喜鵲登梅”、“雙龍戲珠”、丹鳳朝陽”等眾多象征性圖形舉不勝舉。四是圖形的敘事性?!白髌返漠a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黃梅是戲曲之鄉,長期的耳濡目染,藝人們在制作挑花時融進戲曲情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轅門斬子”、“穆桂英掛帥”、“八仙過?!?、“桃園三結義”等,戲曲小說人物、花卉動物、文字詩詞以圖形或文字的方式向世人訴說著勞動人民揚善除惡、祈祥迎瑞、寄托美好愿望的審美理想。難怪王朝聞先生曾贊譽黃梅挑花為“無聲的敘事詩”。
2、 黃梅挑花圖形的構成特征
2.1 平面構成特征
黃梅挑花孕育了特有的藝術形象,構建出和諧的二維平面空間形式。
(1)善用曲線,造型簡化。由于制作工藝和加工手段的限定,微觀下審視,挑花的輪廓線都是直線構成。然而宏觀整體觀看時,挑花圖形無處不是富有動感、飛轉流暢的曲線造型。
(2)多采用幾何造型和復合造型。挑花圖形多種多樣,少有寫實,更多是抽象表現,變形、夸張、意象組合等。通過人與植物、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的復合重組,使主題紋樣具有超現實的意蘊和浪漫色彩。
(3)以重復構成為主要構成方式。在挑花圖案構圖中,重復、對稱、連續等形式非常豐富。如左右重復、上下重復、方向轉換重復、多面重復等,以骨骼和基本形的重復構成,從而取得和諧的裝飾效果。
(4)紋樣組織形式豐富,細密、繁縟,但整體和諧、統一。構圖組織方式擅長使用對稱、均衡、重復、節奏、韻律、對比、統一等方法。挑花圖案靈活、自由,營造了熱烈、動感的圖式,但整體始終不覺得雜亂無序。
2.2 色彩構成特征
黃梅挑花的色彩配置遵循了“以熱鬧為先”的法則,因而總是呈現出艷麗、鮮明的色彩美感。
(1)以暖色為基調。黃梅挑花的色彩選取傾向暖性色,以五行色彩(紅、黃、黑、白、青)作為畫面主色,以群青土布作底色,用白線挑出主體骨架,填大紅、桃紅、朱紅、橘黃、中黃形成暖色基調,點綴粉綠、墨綠、湖藍使整個畫面色彩絢麗,莊重和諧。
(2)以鄰近色、類似色相構成。黃梅挑花的色彩通常選取范圍在24色相環中 90°以內的顏色。鄰近色、類似色構成畫面圖形的色彩基調,由于色相之間差別較小,對比較弱,容易取得統一,其色調的特征是單純、柔和的。在統一的同時,往往又通過小面積的明度對比和純度對比取得變化,因此整體視覺效果并不會產生單調感。
(3)黃梅挑花的色彩配置與紋樣的組織結構一一對應,保持嚴格的對稱性。不僅是色相上的對稱,色彩因紋樣的平面構成的形式美也呈現出對稱、均衡、變化與統一。
(4)黃梅挑花的色彩觀念承襲了楚文化的特質。善用五行色彩,尤喜黑紅二色相配。從色彩學角度講,紅色波長最長,知覺度高,屬前進色,容易引人注意,刺激視覺主動選擇;黑色具有絕對的調和性,深邃沉靜。兩色互為襯托的構成方法,即使在今天在現代設計中也被廣泛運用。
3、黃梅挑花藝術符號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如何將黃梅挑花圖形的精髓與現代圖形的構成方法相結合,又如何根據符號學的原理,從意象、語義、隱喻等層面,對圖形、紋樣進行新的視覺形式的演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3.1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1)直接移植傳統黃梅挑花圖案的經典片段或典型元素,參與圖形的構成,通過構成手法進行版式安排,能夠較為直接的傳達主題和襯托意境。黃梅挑花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很容易把人帶入規定的文化情景中,使主題更為突出。
(2)黃梅挑花的形態特征還可以通過抽象提取其核心元素,加以重構,形成新的圖像,傳達現代理念。從一些優秀的設計案例中便可以找到成功的經驗。如2008北京申奧標志,就是對奧運五環色彩的抽象提取,演化為運動的人物造型,比較直觀地體現出奧運精神。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特別是標志、招貼、包裝等,將黃梅挑花中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元素抽象提煉,并結合一些現代元素加以重構,傳達出更為深廣的意義值得嘗試。
(3)符號組合的任意性提供了無限的意指組合的可能。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利用不同元素之間存在的某些相似性,按一定的主題進行拼貼,或按某種內在聯系與邏輯秩序進行縫合,從而引發接受者的情感共鳴與心理聯想,在特定情節的誘導中產生視覺感染力。在設計實踐中,擷取黃梅挑花的典型元素,用同構的方式與現代生活元素相構成,對創造具有新時期民族民間特色的視覺形象具有啟發意義。
3.2 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手工藝設計制作是黃梅挑花藝術本身繼承與發展應該堅守的一大原則。此外,其外延設計應用是民間藝術突顯藝術價值的又一絕佳路徑。挑花工藝師陶培峰1977年6月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窗簾設計制作;1981年,其設計的黃梅挑花臺布獲湖北省二輕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三等獎;1990年湖北羽絨制品廠設計生產的產品獲“首屆全國輕工博覽會銀獎”;2001年黃梅挑花工藝有限公司,為多方開發黃梅挑花新產品,先后成功試制塑料發泡技法、電腦設計處理挑花圖案技術等工藝,為黃梅挑花的創新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現代產品設計中,單純用構成原理、人機工學和系統原理等來解釋產品造型形態,往往并不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可。當今的市場消費,很大程度上不是單純地滿足實用需求,更多的是尋找心靈的慰藉,而這種心理需求往往就是對特定文化的依賴。產品所承載的文化如何被消費者接受并達成共識,解析產品設計造型的形態符號語言成了關鍵。地域文化應該最先被本土企業及產品利用,生產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產品,爭取受同樣文化熏陶的消費群體。黃梅挑花作為湖北地方特色藝術種類,具有濃郁的民間藝術氣息,在產品形態設計上,充分提取、重組典型視覺符號,生產雅俗共賞的產品,使黃梅挑花藝術永久的流傳、存活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3.3 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在室內外裝飾、公共藝術、舞臺設計上,充分運用現代裝飾手段及材料,使黃梅挑花的“精”、“氣、”“神”與建筑、環境的形式和功能融為一體,能突顯建筑、環境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陶培峰1985年5月為黃梅戲《於老四與張二女》一劇設計具有黃梅挑花風格的舞臺布景,獲湖北省文化廳金獎;1987年該劇又參加了布拉格國際舞臺美術展覽會并獲獎。該設計較好運用了黃梅挑花藝術的精髓,將民間鄉土氣息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1993年,黃梅縣新車站落成,候車大廳挑花風格的大型壁畫“東山圣境”又一次證明了黃梅挑花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黃梅挑花在空間設計中的運用,還應著重考慮其符號學運用。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由環境功能向建筑造型形式的轉化就是應用建筑符號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建筑造型形式成為傳達信息的載體,即建筑設計的形式符號,它向人們傳達出建筑環境所具有的各種意義。設計符號的語義信息如功能語義、技術語義、文脈語義或其它象征語義,是通過邏輯的、推理的認知來實現的。
3.4 在服裝與服飾設計領域的應用
服裝設計界“中國風”、“民族風”日益狂勁,湖北楚風系列的漢產服裝品牌佐爾美、太和、雅琪等涉足具有濃郁楚風裝飾風格的服裝的設計與開發為黃梅挑花在服裝服飾上的應用提供了借鑒。將黃梅挑花中的服飾類37種、包類9種、掛件類16種共計62個品種的造型及圖形色彩予以充分研究,將其形式美法則及構成規律運用到現代服裝與服飾設計中,將會生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民族風韻的服裝與服飾產品。
結語
黃梅挑花藝術貴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刻體現楚地先民的造物思想,反映民間大眾的生活狀態和審美情趣,具有獨特的設計美學意義。在現代設計中,除了因特定表現效果的需要而對楚式紋樣的直接移植外,還應與當下的天、地、材、工等因素融匯演化,生成新的視覺形式與表現效果。從設計藝術學的角度開展研究,旨在發現其設計構成規律及特點,進而從現代設計的裝飾理念著手,將其運用到現代設計諸方面,展現其價值。
參考文獻:
[1]方湘俠.民間美術·湖北挑花、土錦、藍印花布[M].湖北美術出版社,1999:3.
[2]王朝聞.無聲的詩歌[N].人民日報,1987-09-09.
[3]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北京:人民出版杜,1963:32.
[4]方園.論黃梅挑花藝術[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163.
[5]李剛.楚紋樣構成特征及其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解析[J].包裝工程,2010.\\(0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