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西南地區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歷史上,西南少數民族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意義的就是刺繡,刺繡不僅僅反映了西南各個少數民族的美學傾向,并且刺繡上的圖案還包含了豐富的象征意義,民族的歷史和民族性格都集中在這些小小的刺繡上面,即使是到了現代社會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輕視的。
一、生活美的展示
有25個少數民族生活在西南重鎮云南省,當地的自然和地理環境都是十分獨特的,正是由于此該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也就造就了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素質。云南省的山特別的多,大約有94 %的地方是山區,只有約6%的地面,形成了一個孤立,散在山間的盆地。我們也都知道云南地勢是西北較高,東南較低,最高海拔是6740米,最低的海拔僅僅是76.4米是在東南地區。情況不同的地形和較異的氣候條件,不同的民族服裝產生了直接和顯著的影響,使服裝以及在用料上出現了多種類型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多種類型。橫跨不同縣區的彝族民間的分支較多語言也不盡相同,不同的服飾論證的每一個領域的特征。從服裝的裝飾性方面,除了裁剪,縫制的風格不同以及材料相異外,在衣服上繡花裝飾是云南民族服飾里面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不僅在民族服飾上有刺繡在他們的生活用品上也會進行刺繡,期中就包含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信息以及古老的記憶,成為展示生活之美的一個方式。處于祖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許多少數民族都擁有刺繡裝飾,但具有不同的表現手法,但是都有一個相同的主題:
對自然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氣息。在眾多的刺繡作品里面,我們完全可以理解西南少數民族領悟到的美。
二、情感的見證
少數民族服飾刺繡圖案保持人們的思想和感情,通過人們的生活進行一生的理解,成為內在精神的審美體現。表達愛情、婚姻的內容有很多的款式。有些人表示向往純真的愛情,對其有所期待和贊美;有的則是對家庭生活表示一種由衷的熱愛;無可避免的有些隱含的是情感悲劇流淚。婦女的衣服、圍裙或與花刺繡鑲邊、雙桃、雙魚、并蒂蓮花,藤蔓等各種各樣的形狀,主要表達的就是對純潔的愛情的贊美以及向往和追求。
刺繡材料經常被用來當做傳情的信物,在云南大理劍川歌會中男女歌手將會是展示自己的才藝機會并通過這個歌會來尋找自己的意中人,但它也是以青年男女在對唱歌曲為橋梁,以找到所愛的人的。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之后,刺繡就派上用場了。這時候的刺繡就是一種傳達愛情信物,相互愛慕并且有感情的男女雙方在以身相許的時候就要給對方互換信物,男子一般是繡線,女的呢就比較復雜一點一般就是繡毛巾和有繡花的鞋墊,男的送繡線的意思就是說用線鏈接,千萬年也不分手;女生送的手帕上有的繡有燕子、鴛鴦鴨和其他物體,有的還繡上一對燕子在梁上,兩只鴛鴦鴨在水池中嬉戲,有的呢則會進行繡字,例如:上山聽山的腳步,下水聽著海浪的聲音,石頭和草同伴,鳥和樹聚在了一起等等。婦女穿繡花毛巾最初的服裝,平日里自己使用的和愛情無關只是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帶這些圖案和文字的刺繡,是為了這次歌會專門制作出來的,也就是有備而來。同時刺繡鞋墊也是有它的特殊的寓意的。鞋墊繡成的是抽象的幾何圖案但是一般是以雙果雙花為主題,它所表達的就是希望選中的小伙字子能明白姑娘自己的良苦用心以及姑娘對自己的情誼,希望不要忘記,在明年歌會的時候按時重逢,也就意味著此時可以商量婚姻了。獨特的刺繡傳達出西南少數民族對美好的感情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三、歷史的記錄
民間所謂的老古典就是秀桃花,刺繡上殘存著各個民族在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記憶,代表各民族的古代文明的歷史。記錄了自己民族的歷史進程。彝族民間歌曲就有:要問古時候的事,老輩已經繡在衣服上了等,在我們還沒有上學寫字的時候,縫在衣服上的祖先的故事,我們就會談論了,民間刺繡感性形式往往是不斷積累的,故事背后是深刻的道理。是美學與理性的性格這具有深刻的意義。
在瑤族人看來,他們外套背后繡上的彩色方塊代表他們的祖先盤瓠,反映他們的移民歷史,就是那個從北到南遷徙的歷史。
他們頭帕和衣服的彩變也是也傾向于記住盤王的命令以及盤王的恩典。根據瑤族的傳說,盤王生有六男六女,在某一天,國王到山上去打獵,被羚羊撞下懸崖在碰撞中喪生。他的十二個孩子找到了他,把他的身體背靠背運回家里,盤王的血染紅了孩子們的衣服,所以,現在瑤族人的頭帶和衣服上都有彩色的鑲邊,這就是為了紀念盤王和他的孩子們。
藝術刺繡作品,在每一個民族中都留下了他們豐富的見解和看法。在這一方面,民間刺繡成為少數的認識和神圣性的顯現,其中最深刻的方式和手段就是最廣泛和具有真理性的精神旨趣。
結束語
現在,在一些民族中,繡花的衣服只能作為一個節日或婚禮服飾,但是在一些地方,刺繡藝術成為少數民族婦女的特產用來增加收入,作為一種旅游產品而進行批量的生產;隨著時代的變遷,少數民族民間的刺繡手藝,以及民間藝術正在發生變化,但在任何情況下,民間刺繡以其豐富而獨特的手藝,簡約而不失精致的美感,以及動人的民間傳說。古老的藝術,經歷了這么長的時間而保留了下來,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擺在我們面前是如何對于他們進行更好的發展和保護。
參考文獻:
[1]毛艷.西南少數民族民間刺繡藝術的審美意蘊[J].民族藝術研究,2003(2).
[2]金少萍,方媛媛.云南少數民族刺繡工藝研究文獻綜述[J]. 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2(01).
[3]梅梅,岳懷旺. 少數民族民間刺繡紋樣中的分形痕跡及其原因分析[J].裝飾,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