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紫砂壺本身根植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中,又加上歷代深諳中國審美特征文人的積極參與,今天的紫砂壺藝日臻完美。 紫砂壺之形,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美譽。 對于這些造型的評價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每個人本身的藝術欣賞觀是不一樣的。 既然有各式各樣的人,就會有各式各樣的欣賞觀出現,有人愛壺之大度,有人愛壺之清秀,有人愛壺之古樸,人各有愛,無可厚非。 而對于“形”的要求,當然離不開“工”基礎,對于紫砂工藝的要求與國畫之工筆技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面須光則光,須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 否則也不能算是一把合格的紫砂壺。
2 《龍鳳壺》的創作過程
在充分研究紫砂壺之美的基礎上, 筆者創作設計了《龍鳳壺》,該壺泥色古樸,色調清晰,胎質細膩,壺身為傳統器型,形制規整,飽滿挺闊,線條流暢簡約,體現出一種自然美和純真美。 壺的造型設計上的對比調和是通過壺局部的異同之處來表現的。 壺嘴短小外翹,位置偏上,壺把則略微外轉, 以保持其重心的平穩及視覺效果上的協調。 圈底端正穩重,壺蓋為平蓋,細部皆雕刻的十分精致,自然而然的將一種靈氣勾帶出來。 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貞靜隱逸的美感。 使該壺避免了一種單調的一色風格,而呈現出多樣的面貌與特點。 該壺外形酷似一只展翅高飛的雛鳥,用自己稚嫩的眼光打量這個新奇的世界,充滿了一種奇趣的美感。 取名龍飛鳳舞,也正是結合了壺型而聯想到的,在紫砂的絢爛天空中,筆者好比也是一只剛出生的雛鳥,需要學習和探索的東西還很多,以期創作出更多的紫砂精品。
3 總結
紫砂陶的形態千變萬化、千姿百態,尤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樣,特別反映在紫砂茗壺上尤為突出。 如古代供春壺、梅樁壺以及現代大師的百果壺、佛手壺等,異形怪狀,美不勝收。 有的茗壺集多種制作方法和裝飾手段于一體,使人在鑒賞之余有一種濃郁的回味。 一個造型就有它一種特有的氣度,它是作者個性、風格和氣質的再現,有的壺造型清秀飄逸、古樸敦厚,有的壺輕快明朗、粗獷簡雅。 曾經有位藏壺愛好者把自己收藏的珍愛茗壺,就這樣評價過,說其壺之美,美就美在它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 而作為紫砂藝人,更應該有自己的審美意象,這樣才能做出更加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