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蘇州傳統工藝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璀璨的工藝美術史上閃爍著奇光異彩。 蘇州傳統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門類繁多、做工精細。主要包括:蘇州檀香扇、桃花塢木刻年畫、蘇州刺繡、橄欖核雕、蘇作家具等等。 蘇州傳統工藝享譽中外,有“工藝美術之都”的美譽。
蘇扇(折扇、檀香扇、絹宮扇、紙團扇)是蘇州傳統工藝的重要代表,也是蘇州工藝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的傳承和發展對蘇州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隨著蘇州逐漸成為國內高速發展的經濟體,現代工業日益爭強,風扇、空調等電器的出現淡化了蘇扇的使用價值,越來越被邊緣化,但作為蘇州傳統的工藝美術它卻有著無與倫比的精妙之處,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目前,蘇扇傳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問題,許多問題急待解決,創新與發展遇到了經濟發展、技術革新和文化發展等諸多矛盾,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在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指引下人們開始對蘇扇技藝有了新的認識,本文也對蘇扇在校園的教學淺談一二。
1 校園開展蘇扇教學的背景分析
蘇州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較多的城市,也是工藝美術發展較好的城市之一,玉雕、核雕、紅木家具等一批與市場結合較好的傳統工藝在蘇州有了較好的發展,而蘇扇在蘇州卻遇到了很大困難,有些大廠從原來的幾百人萎縮到現在的幾十人,而在這幾十人中,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出現了人才斷層,面臨著無人繼承的尷尬局面,急需政府承擔起對蘇扇的傳承與保護,作為蘇州本地職業院校一直以來都是以服務地方文化)服務區域經濟為辦學的宗旨,在傳承與發展蘇扇技藝上更應當仁不讓。
職業學校應作為文化傳承、發展與創新的重要基地,因而,蘇州職業學校引入蘇扇傳承教育已是必然。 2002年秋,中國高等院校在北京聯合召開了首屆非遺教育教學研討會,這標志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教學正式進入中國教育人士的視野。 但是,在蘇州蘇扇教學還是以企業為主體,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式,不利于蘇扇文化廣泛傳播。 蘇州職業院校中大多都有藝術類專業,很多老教師都是來自工藝美術行業,也培養了一批懂審美懂設計的優秀教師,他們應是解決蘇扇傳承與創造發展的主力軍。
他們具有較高科研水平,能對蘇扇技藝理論創新理論大量研究與實踐,創造出適合人們審美的產品,利用學生優勢發展弘揚蘇扇文化和創新實踐。
2 校園運作模式
2.1 蘇扇校園基地建設
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因此,我們要想在學校做好蘇扇的繼承與發展必須做好傳承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在學校教師中大力宣傳,讓所有老師都明白在學校建立蘇扇基地的實際意義,在思想上做好準備,最大程度的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要積極充實自我,開闊思維,積極進取,在題材、形式等方面既要堅持自身特色又要努力創新,藝術類教師的教學優勢就在于此,因此,蘇扇的傳承與發展基地應該建在具有藝術類專業的職業院校中間,利用他們有著系統的造型、色彩、構成等方面藝術教學資源,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蘇扇藝術在傳承發展中才能保證其鮮活的生命力。 其次,教師的實踐培訓,教師的下企業培訓是做好蘇扇的必要條件,根據教師不同特長學習制扇技藝,了解制扇環節,也是做好設計的必要條件。 藝術類教師有著豐富的美學理論知識和創造力,思路開闊,具有藝術設計的前瞻性,但是,蘇扇技藝是工與藝的完美結合體,只有工的完美和藝的傳神高度精神通靈才會讓作品散發出它的魅力。 另外,制扇業是一門技藝的傳承,需要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在傳統的技藝設備、工具基礎上,要投入新的具有現代技術融入的設備硬件,達到可以傳統教學也有符合現代經濟的制扇產能教學,做到蘇扇藝術品、蘇扇旅游品并存的互補局面,力爭在學校達到產學研有機結合。 經濟利益決定上層建筑,沒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是無法支撐整個蘇扇的傳承與發展,更無法展現蘇扇的藝術成就。 蘇扇的最大特點是它的藝術性和它的審美價值,在高速發展的經濟時代它存在方式是它的文化形式與審美情趣及藝術感,我們就是要利用它的這些價值找準切合點才有可能在學校做好教學。
2.2 建立有效的企業、學校融合教學機制
在企業、學校中優勢互補應該成為一條重要的原則。 我們知道,企業里的每一位員工、每一個部門和群體,都有他們各自的優勢,不可否認,他們也都有著各自的劣勢。 正如一個人不可能是一個完人樣,他們的優勢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優勢。 因而,在企業管理中,企業管理者要有效地進行互補導向,以便使優勢得到強化,使劣勢得到削弱甚至消除,形成學校企業的優勢形象,提高學校教學績效。 蘇州制扇業的發展雖然隨著現代化得進程規模有所減小,但是蘇州零散的制扇企業也不算少,也正是蘇州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給蘇州的制扇業帶來了新的契機,一些老的制扇藝人依然健在,他們身懷絕技,身手不凡,有的在企業一線,有的流落到民間,蘇扇在學校的傳承與發展可以利用好這些寶貴資源,可以讓老藝人作為輔教進入學校一線教學,手把手傳承古老技藝,也可以聘請企業管理人員、銷售人員參與學校教學,以實際工作經驗講學,讓學生了解蘇扇行業規則,真正做到企業學校無縫對接,優勢互補。
2.3 合理的課程設置
(1)培養能夠滿足蘇扇企業要求的各個工種,同時,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生產崗位的需要,努力做到畢業后就能獨立操作的能力。 (2)解決課程體系中存在的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注重實際操作,切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大實習工作的力度,建立實際有效的實習管理制度,使學生通過實習扎實地掌握操作技能。 (3)強化蘇扇技藝能力訓練,創造機會和要求學生接受基本能力訓練。 讓基本職業能力訓練不走過場,提高學生對就業上崗和職業變化的適應力。 (4)增加課程的靈活性,形成模塊化、彈性化的課程體系,在整體上適應行業和社會對人才規格多變的需求。 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就業方向針對性,滿足不同時期社會的需要。
蘇扇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一部分,它是人們生活的藝術品,是中國燦爛的文化積淀,是獨一無二的東方文明。 作為傳統工藝美術的商品它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蘊涵著高超的技術和文化藝術形式,在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經濟價值,并持續發展著。 因此,職業院校的蘇扇傳承與發展勢在必行,本文也旨在論述淺顯的繼承法則,希望蘇州院校能夠承擔起這份重任,為蘇扇的繼承與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林錫旦。中國傳統雅扇。
[2]王麗。蘇扇傳統手工藝現代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