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伏羲公園雕塑的主題營造探究
【第一章】伏羲公園雕塑與周圍建筑的融合分析緒論
【第二章】新樂市伏羲公園雕塑的主題及內容形態
【第三章】伏羲公園雕塑的藝術創作思想
【第四章】伏羲公園雕塑的形式美風格與創作方法
【第五章】伏羲公園雕塑的環境效應
【第六章】新樂市伏羲公園雕塑的互動性
【結語/參考文獻】伏羲公園雕塑的公共空間營造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4 章 伏羲公園雕塑的形式美風格與創作方法
藝術是有"形式""風格"的結構,形式美帶有普遍性,風格帶有獨特性。伏羲公園的雕塑在設計的時候,注重怎樣才能表達形式美而且有獨特的風格。雕塑就如音樂一樣,也有自己的節奏,使平常的材質變成如畫的美景。
每一位雕塑創作者都是愛好并遵循形式美發展的,因為他們是將沒有生命的物體形象化、具體化,讓作品充滿生命力。形式美和普通的審美是不一樣的,形式美是絕對的,審美觀念是相對的,形式美寓意審美觀念之中的。風格在雕塑中從整體講是一種形式的體現,從局部講是一種具體的手法,它反映的是藝術創作者的審美取向,風格的風向確定,也會緊扣地域、文化、主題、社會環境等要素。室外雕塑是一門公共景觀,具備不同的風格和藝術形式。在伏羲公園這個大環境中,雕塑要從風格、表現形式方面協調統一,要融入藝術的思想,將藝術思想和環境相協調統一起來。我用一種大的框架來貫穿整個公園,用不同的歷史文化來填充內容,在有規律之間相互作用起來,規律之間的形成相輔相成起來,用許江的一句話來表達,這是一種共生。
4.1 雕塑的"情與韻"
在《國語·晉語五》開始把"情"作為美學范疇?!稑酚洝窂娬{情對于審美的作用。先秦"情"則與"聲""樂""文"相聯系。魏晉南北朝的"情"則與"氣""神""意""志""理"相聯系唐代則以情調、情志、情意的自然流露為藝術審美心理分析等等?!端囆g概論》中藝術作品的"情"多指審美情感的形式表現,也就是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在中國宋代黃庭堅(1045-1105)這樣理解"韻",他說:"觀魏晉間人論事,皆語少而意密,大都猶有古人風澤,略可想見。論人物要是韻勝,為尤難得。
畜書者能以韻觀之,當得仿佛。
在我國一直把"韻"作為審美的最高要求。雕塑不只是材質的構造,是表現藝術家心靈深處的情感和律動,它具有普遍性。均衡是動態和靜態的協調,靜態的東西是一種穩定的平衡關系,動態是時間和運動的結合,是人們在運動中觀賞的每一個點,是連續過程中的景象。在設計時借鑒了電影膠片連貫的動態的視頻,用一種固定的形式填充不同的內容,有一種動態展現伏羲文化歷史的感覺。
伏羲雕像放置在公園的入口,主要是起著點明主題的作用,在公園整體布局中有協調統一的作用。韻律美是體現起伏、有節奏的、動感交錯的、變化的基本形式,在這里伏羲公園雕像的格局,依照內容的變化組成了有層次及旋律的篇章。在這個環境中比例和尺度的表達主要是滿足視覺審美,這些雕塑的長、寬、高在這個環境中合適的尺度,給人一種舒適美的感覺。
4.2 伏羲公園雕塑的"真美合一"
梁啟超探討了"美"與"真"的關系,即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他認為藝術和科學都得遵循自然規律,自然是這兩者的老師,是它們共同的語言。只有在自然中學習體會了自然之真,才可以表現出自然之美,所以觀察自然得出了結論,先求真在求發現美。
長期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賞,使我更加了解雕塑藝術的語言、特點、分類和材料等等,同時亦可學習雕塑的審美特點。伏羲公園雕塑用歷史的、藝術的眼光去分析才能更準確地認知它。通過對雕塑的"造型"、"材料"、"表現手法"、"內涵"幾個方面的探討,更深入認知了"理論指導實踐,思想指導行動"的理念。力求使伏羲雕像的人物呈現出形神兼備、注重韻律、傳神超物、以貌取神的藝術效果。
伏羲公園雕塑的創作,主要基于對雕塑美學的研究,怎樣按照美的規律從事雕塑藝術的創作,以及創作主體、客體、本體、受體之間的關系和交互作用并將雕塑藝術中的審美本質和審美特點融入到這個實際創作中去。將伏羲文化歷史和雕塑創作、現實生活的關系聯系起來,和當今大眾的審美情趣結合起來,將這些內容與形式用具體的結構表現出來,用這門獨有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將雕塑藝術觀念、流派、風格運用起來,爭取做到審美和功能都適合于社會大眾。
4.3 雕塑的"思與境偕"
司空圖在《與王駕評詩書》中曾說:"長于思與偕境,乃詩家之所尚者。"在創作伏羲公園雕塑的時候,考慮的就是藝術靈感和創作理念不能脫離環境,和環境有機的結合,將心中所想表現出來。伏羲公園的雕塑創作是在這個地域環境下形成的,還有部分創作意圖還取決于伏羲文化、新樂歷史文化等,雕塑以寫實為主要特征,并特別注意現實生活還原形態,真誠直面現實和人生。在提到伏羲的形象時,我聯想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第一個統治者身穿獸皮和樹葉,有著長發和長須的形象,還原他的原初形象,并注入我們現代人對遠古人的理想認識,我創作了多個動態的伏羲像。一件好的作品應當是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衍生出來的,這些雕塑是運用寫實手法塑造藝術形象和創造畫面意境來打動觀眾的。創作一件好的雕塑必須將境、心、思結合起來,也就是將審美客體、審美主體、藝術靈感契合起來,藝術靈感是建立在情意和境偕的契合基礎上。
4.4 伏羲公園雕塑的意境
在雕塑的創作過程中,意境也是衡量雕塑的藝術性標準,雕塑藝術的好壞和作品的意境深淺有關系??匆姷袼墚a生了情與景、意與象,做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是意與象、隱與秀的統一,雕塑的放置位置強調情與景的統一。
意境是最富有形而上的境界,一件雕塑作品追求意境,是一件比較高難度的事情,意境是美的具體表現。每一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獨有的風格,獨有的藝術手法,做雕塑是最明顯的,做的同一件三維的雕塑卻有不同的風格出現,風格本身就具有獨特性,是一個藝術家精神和審美的表達。有專家總結后,將中國傳統雕塑風格大致分為八種風格類型:一、原始樸拙意象風,二、商代詭魅抽象風,三、秦俑裝飾寫實風,四、漢代雄渾寫意風,五、佛教理想造型風,六、宋代俗情寫真風,七、帝陵程式夸張風,八、民間樸素表現風,這些風格都具有獨特性。宗白華先生曾這樣說過:"世界是無窮盡的,生命是無窮盡的,藝術的境界也是無窮盡的。"宗白華先生這樣說明意境的,人與世界接觸,因關系的層次的不同,可有五中境界:(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3)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5)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人的意境來到心靈,心靈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心靈的美產生了更深的情感,有了情就有了景了。
伏羲雕塑的意境是建立在伏羲這個人、伏羲生長的地方新樂市、對伏羲懷念的新樂人民、有伏羲公園這個景的襯托,做到了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配合,意境的營造主要基于自然現象。在公園浮雕里表現得意境又有所不同,浮雕的構圖本身體現出一種意境,里面場景的抒情,伏羲瞬間的動作,感覺到當時場景的再現,表達創作者對浮雕的理解產生的意境。
4.5 藝術創作活動中的創作方法
藝術創作活動中伏羲公園雕塑創作方法,主要是點明伏羲主題,最重要的位置放一個尺寸、比例、風格相符合的伏羲雕像,在貫穿公園的形式中做一系列的浮雕墻,讓觀者在公園游玩時就能學習伏羲文化和新樂歷史文化。浮雕墻的貫穿就是一種形式,他是由 24 塊浮雕墻組成的,東西朝向,東面制作的是伏羲文化,西面制作的是新樂歷史文化。單純的一個浮雕墻只是點綴,一系列的浮雕墻就是一種形式,浮雕的制作風格有自己的獨特性,這應該就是我要表達的美。藝術創作活動的情感移情指藝術家的藝術感受的具體形象化表現,藝術家對自然物的特殊感受通過藝術品這個載體傳遞表現出來,也就是思想的視覺化。
雕塑的表達形式有很多種,在材質方面有石質、木質、金屬、泥塑、紡織物、紙張、植物、綜合材料、橡膠等等,在表現形式方面有主次、均衡、協調、韻律、節奏、比例、尺度等等。伏羲公園雕塑的材質的選定和它的種類,都屬于石材。伏羲公園表現形式的主次分明,主要的是體現文化、公園的功能,次要的是一些配景、輔助功能。
主要是表現新樂伏羲文化這個有機的整體中,各個組成部分要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