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食物是“垃圾食物”
農業生產的主要產品是糧食,供人們食用。當前工業發達國家的“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食物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可稱為“垃圾食物”)?!栋倌曛e言》對百年來西方飲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后提出:經過 100 年的發展,包括空氣凈化劑,殺蟲劑等 700 多種化合物使人體不堪重負;1200 多種食品中含有各種人造甜味劑等引發 88 種中毒癥狀。造成“食品似乎是(人體中)毒性的主要元兇”。美國農業現代化的結果暴露當代農產品中的人工化學合成物對人體的危害和很大的風險。 這是生態社會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十年前,中國一些地方肥料、糧食投入產出比為 1:5,即投入 1 塊錢肥料可以增產 5 塊錢糧食,但現在這一比例已降到 1:1 甚至更低。這表明,單純依靠化肥增產的路子正越走越窄。此外,濫用農藥更是引發各種食品安全事件。
二、傳統農業的基本特性是符合持續發展的
錢穆說:人類文化,由源頭處看,大別不外三型。1、游牧文化,2、農耕文化,3、商業文化?!巳臀幕?,又可分成兩類。游牧和商業文化為一類,農耕文化為一類。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根本的差異就在于有根與無根。農耕文化的命根子是經過開墾、能夠穩產或高產的土地,從而形成:安土重遷觀念、群體至上觀念、大一統觀念等文化特質,由此又生發出其他種種特質,如重天道循環,形象綜合,重群體生存,重傳承因循等。 上述特性具有持續發展(生態)的特性。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指出:美國的資本深化的大農業用了 29 億畝耕地和數百億美元政府補貼,才生產 3 億多噸糧食;中國用差不多一半的土地(18 億畝耕地中的約15 億畝)和不到一半的補貼生產了 5 億多噸糧食。若以單位面積計算農業效率,中國仍然是土地產出率最高的國家。 因此,傳統農業不僅是綠色的,而且是可以高產的。
三、中國傳統農業是綠色農業
中華民族歷史證明,傳統食物使人們體形勻稱,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僅是在一千多年前唐朝時人們身體略為肥胖,但很快就恢復正常。古人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于美國對食物安全嚴重擔心和憂慮的狀況。當代中國人的體形基本上是正常的,僅近二十年來,肥胖和各種慢性病大量在增加。
中國傳統農業經幾千年實踐證明是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是綠色的。21 世紀,中國應是發揮傳統農業的優勢,使幾億農民生產當前人民大眾急需的無污染的、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建設新農村,走中國特色農業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