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中國人的生存形態、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尤其是人們開始重視藝術,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怎樣使中國傳統藝術中的陶瓷繪畫傳統得到創新性的傳承,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而且我們作為古代豐富文化遺產的繼承者,應該有勇氣與責任對陶瓷繪畫傳統進行研究、應用。
一、概述
無論從數量還是品質看,中國都是當之無愧的陶瓷之國。
陶瓷自身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當其與繪畫融為一體時,其藝術價值更高。從歷史發展角度看,我國陶瓷繪畫藝術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那時已經出現了眾所周知的彩陶文化。以陶瓷作為裝飾藝術的高潮出現在我國元代,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在那時生命活力釋放量最大,成就最高。歷史研究發現,中國早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瓷繪文化。
由于時代發展,尤其是近年來一些民間尋寶類節目的推出和拍賣市場的繁榮,陶瓷繪畫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也說明陶瓷繪畫的重生時機業已到來。因此,我們應該把握這一契機,對我國陶瓷繪畫藝術的文化傳承、技術發展等問題展開詳細討論,并從中找到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精髓,將其發揚光大。
二、陶瓷繪畫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其一,陶瓷繪畫的特點、歷史概況及反思。從陶瓷繪畫特點來看,其主要體現出了"氣韻""形神"兩方面的特征,主要是以形達神,以形寫神,以形傳神,形神兼備,氣韻十足,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從陶瓷繪畫的平面形象與立體形象、色彩應用、內在意蘊、意境表達、和諧追求都可以看出,其具有渾然天成的特點,是創作者對其自身與萬物關系淋漓盡致地表達的結果,也反映了創作者生存之愜意與生活之美妙,表現了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我們從陶瓷繪畫中可以體會到中國先民在創作原則上與天地渾然同在的和諧理念,以及真誠地將個人體驗與生活經驗以該種藝術形式傳達出來的喜悅之情。
從陶瓷文化角度分析,首先,陶瓷燒制工藝有釉上彩與釉下彩之分;從材料上又分為粉彩、新彩、青花和釉下五彩等裝飾藝術形式。其次,陶瓷繪畫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追求超凡脫俗境界的傳統,其透露出的心平氣和與坦然自若實在令人油然而生欽佩之情。最后,在元、明時期,陶瓷繪畫已經有以主體畫面形式輔以邊飾圖案的繪畫技巧,或刻或劃,或捏或塑,方法業已純熟。
其二,陶瓷繪畫藝術的現狀及反思?,F在陶瓷繪畫的發展形勢是,人們將其作為商品進行買賣,部分人對其藝術追求與審美理解在減弱,一些創作者忽視了該種藝術形式應表達豐富的內在意蘊,在創作上僅僅注重模仿。從風格角度看,現代陶瓷繪畫并未能真正形成現代意義上的風格。所以,陶瓷繪畫創作者應該加強反思,使陶瓷繪畫真正回歸藝術道路,而且應該加強研究陶瓷繪畫的藝術表現手段、方法,豐富其技法與造型手段,在陶瓷繪畫領域作出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績。
其三,陶瓷繪畫藝術的發展動力與方向。首先,陶瓷繪畫藝術應該表達出藝術家作為個體的理解與經驗的傳達。其次,陶瓷繪畫藝術想要再創輝煌,應該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而且需要創新性闡發,體現出時代精神。再次,陶瓷藝術創作者應堅持審美的藝術價值取向,認真研究與創作,不能僅僅停留于表面,隨波逐流。最后,對中國無論哪種傳統藝術或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都需要站在民族的高度認真反思,并把握住時代精神,傳達出其內在底蘊,使一切相關的藝術都生發于心靈,而不是來自頭腦。
從藝術創造角度探討陶瓷繪畫的發展方向,可以明確一點:藝術是藝術家對于萬物與世界狀態的反映,同時也是重新創造,更為準確地講,是藝術家賦予自然世界美,從中體現人的偉大。所以,我們應該尊重陶瓷繪畫藝術,使其風格得到發展,使其個性得到表現,使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得到傳承與創新。
結語
21世紀似乎從整體反思上回到了19世紀,并對現代化與傳統兩者之間的矛盾展開了全方位反思。在這股反思大潮下,對中國傳統的陶瓷繪畫藝術進行反思也十分切合時代精神,并且通過對它的研究與反思,也可以用全新的視野對其重新解構與構建,將其發揚光大,真正繼承中國藝術遺產。
參考文獻:
[1]姜強。論陶瓷繪畫藝術語言。社會科學家,2012(8)。
[2]伊林春。論當代中國陶瓷文脈的傳承與轉換。藝苑,2012(1)。
[3]孫曉晨。景德鎮瓷上繪畫的未來展望--陶瓷藝術發展的一些建議。藝術教育,2014(10)。
[4]趙成清。薪傳火照--中華藝術的傳承與傳播。設計藝術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