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作為當前世界范圍內常見的一種血液疾病,可以細分為不同的類型、癥狀,相應的其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為此,正確的診斷貧血對其后續的治療等舉足輕重。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研究血液檢驗在貧血疾病的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并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以 2013 年 3 月至 2014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男女各 40 例,年齡在 17~66 歲,平均為 36 歲。其中,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各占 40 例,并按照 1:1 比例分為地中海平貧血組和缺鐵性貧血組;同時,選取 20 例同期體檢的正常人員為對比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醫學界對貧血的臨場診斷標準,并表現出程度各異的心慌、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皮膚和粘膜等蒼白等癥狀。
1.3 研究方法。取所有研究樣本清晨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液3ml,統一放置在血常規檢查專用管內,然后,均加入抗凝劑,搖勻,以備各項檢驗。血液檢驗使用日本 Symex 公司生產的 XS-500i型號的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并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規范操作。
1.4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并分析三組研究樣本血液紅細胞計數(RBC)、紅細胞平均體積(MV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血紅蛋白(Hb)、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CH)等水平情況,并認真總結和觀察其檢驗靈敏性、特異性和符合率。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 SPSS 17.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 t 檢驗,組間資料用 x-±s 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樣本血液檢驗指標水平對比結果。根據記錄結果可以看出,地中海貧血組患者和正常體檢人員的對比組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水平明顯的高于缺鐵性貧血組患者,而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血液紅細胞計數是三組中最高的;而對比組人員的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水平最高,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一。
2.2 兩組患者血液檢驗靈敏性、特異性和符合率對比結果。兩組患者在上述三項的檢測報告結果可以看出血液檢驗對貧血疾病的診斷上能夠提供幫助,詳見表二。
3 討論
貧血是目前血液疾病中最為常見、涉及范圍最廣和發病率最高的一種血液系統疾病,醫學界普遍認可以機體血液中紅細胞數量的降低為其主要的診斷依據,其病情的起因和誘發機制十分復雜,目前尚無定論,可以說,貧血不是一種相對獨立、具體的疾病,這不僅使得貧血表現出不同的病理機制和癥狀,更加大了診斷和治療的難度。
盡管貧血的診斷等尚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然而,隨著醫學理論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已經初步確定出貧血類型,為其治療提供很大的幫助,當前,貧血主要分為地中海貧血、出血性貧血、再生障礙功能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等種類,其中,發病率最高、最為常見的為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危害極大,治療效果不好時會發展成為嚴重的進行性溶血貧血,該疾病不僅是因機體基因缺陷引起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還是因血液中珠蛋白生成障礙等因素引起的貧血,復雜的病因和反應,但無明顯、典型臨場癥狀表現出來。而缺鐵性貧血主要由于人體的貼供應不穩定、體內鐵、珠蛋白、卟啉等生成能力和數量等下降而引起的機體血紅蛋白合成能力的下降,導致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產生,并對機體紅細胞充盈度、體積、大小等產生不利的影響。
根據上述主要貧血疾病的發病機制和特點可以明顯的看出其病發和病變時會對機體的血液組織帶來一定的影響,并通過血液紅細胞等各項指標的變化反應出來,這就成為血液檢驗診斷貧血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尚鳳蘭 . 血液檢驗在臨床貧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J]. 中國社區醫師 ,2014,12:106-107.
[2] 楊淑媛 . 血液檢驗在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J].中國社區醫師 ,2015,12:125-126.
[3] 施澤瑜 . 探討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J]. 吉林醫學 ,2012,30:6626.